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tic Analyse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Explosive Cyclone over Northwestern Pacific on January 11-13,2012
1
作者 WANG Guanlan SUN Baitang +1 位作者 SUN Yawen LI Pengyu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35-945,共11页
In this paper,we use FNL gri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to analyze an explosive cyclone(EC)that occurred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from January 11 to 13,2012.T... In this paper,we use FNL gri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to analyze an explosive cyclone(EC)that occurred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from January 11 to 13,2012.To simulate the EC,we used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V3.5).The cyclone outbreak occurred east of Japan from January 11 to 12 and weakened near the Kamchatka Peninsula on January 13.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a distinct frontal structure,in which the high potential vorticity(PV)of the upper troposphere extends downward to the surface,which can facilitate EC development.A low-level jet stream develops with the EC,which can lead to more distinct convergence.The result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sensitivity tests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the SST can affect cyclone intensity,but have little effect on its path.When small changes are made to the SST,the air pressure at the cyclonic center responds more distinctly to an increased SST than a decreased SST.The results of our latent heat release test suggest that diabatic heating processes lead to maximum PV value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Latent hea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E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ern Pacific explosive cyclone diagnostic analyses SST sensitivity tests latent heat release test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内置导流叶片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2
作者 曾云 陈宓 +4 位作者 魏轲 李美求 李银银 李伟伟 董吉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00,共9页
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内置导流叶片各个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和BBD试验设计,采用二阶多项式基函数建立了Stairmand旋风分离器的叶片轴向位置、叶片长度及叶片偏转角度与分离效率及压降间的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响... 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内置导流叶片各个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和BBD试验设计,采用二阶多项式基函数建立了Stairmand旋风分离器的叶片轴向位置、叶片长度及叶片偏转角度与分离效率及压降间的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响应目标的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表明相关性和回归模型效果较好。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处理数据后选择了最佳推荐点,对分离器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模型与原结构对比结果如下:优化模型的压降略有上升;颗粒直径在1~20μm范围内时,优化前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变化明显,尤其在1~15μm范围内时,优化前分离效率为6.8%~31.0%,优化后则达到了17.0%~54.0%,提升约20个百分点;而当粒径在15~40μm区间时,优化前后的分离效率变化不明显,尤其是在粒径20~40μm时,优化前的分离效率为71.0%~98.0%,而优化后的分离效率只有77%~99%,提升约10个百分点;优化后的模型性能符合“高效低阻”的设计目标。所得结论可为旋风分离器内置叶片的改进提供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FLUENT 结构优化 响应面法 BBD试验设计 分离效率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流固耦合分析与裂纹产生机理探究
3
作者 李玉坤 王鄯尧 +4 位作者 王东营 沈珂 张楠楠 何正迎 曹小建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6期9-14,共6页
高压旋风分离器是压气站天然气出站前的重要净化分离设备,其入口压力高,波动大,内部动力学响应复杂。目前,国内运行中的分离器壳体入口区域多出现微裂纹。为探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情况,研究分离器壳体的动态响应,准确认识分离器入... 高压旋风分离器是压气站天然气出站前的重要净化分离设备,其入口压力高,波动大,内部动力学响应复杂。目前,国内运行中的分离器壳体入口区域多出现微裂纹。为探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情况,研究分离器壳体的动态响应,准确认识分离器入口区域裂纹产生机理,基于有限元法分别计算了稳定和非稳定压力入口边界条件下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规律,将流场压力结果通过流固耦合面传递至分离器壳体作为固体域的载荷边界条件,计算分离器壳体的应力和变形。再制作标准试件,以分离器入口区域的应力值作为载荷条件,进行了拉伸和疲劳试验,探寻其入口区域微裂纹产生机理。该研究可为旋风分离器的裂纹预防和工程维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流固耦合 波动压力 疲劳试验
下载PDF
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和展望
4
作者 石郡 赵丽娟 王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作为重要的选煤分选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分选精度高、节能环保的特点。介绍了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国内的发展应用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效果,并对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 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作为重要的选煤分选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分选精度高、节能环保的特点。介绍了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国内的发展应用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效果,并对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及装备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技术工艺应持续研究原煤及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工艺参数对分选过程的影响和磁选工艺参数对磁选作业工艺效果的影响,重视中煤磁选尾矿的分选工艺;而在重介质旋流器装备方面要降低分选下限、提高分选精度,进一步提高检测设备的精度及可靠性、提高旋流器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质旋流器 无压给料 选煤工艺 工业性试验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珠江河口区复合洪水事件遭遇分析
5
作者 张卡 刘丙军 +3 位作者 胡仕焜 曾慧 张明珠 李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影响,沿海城市受到上游洪水、热带气旋、天文潮等海陆要素联合驱动引发的复合洪水事件频发,严重威胁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1986—2018年间影响珠江河口区的135场台风为统计样本,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Pettit... 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影响,沿海城市受到上游洪水、热带气旋、天文潮等海陆要素联合驱动引发的复合洪水事件频发,严重威胁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1986—2018年间影响珠江河口区的135场台风为统计样本,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Pettitt检验法分析复合洪水事件的发生趋势和变化情况,并通过Vine Copula拟合复合洪水事件潮位、风速、流量三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采用Copula似然比检验法对联合分布函数相关结构进行变点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Vine Copula函数突变的情况下三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增强,能更好地反映各个变量间随事件变化的相依关系,提高了复合洪水事件重现期评估的准确性。近三十年来热带气旋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而风速则呈现显著增强的趋势且风速在2002年发生突变,即热带气旋事件呈现“出现次数下降、等级增强”的特性。在变化环境下“天鸽”“山竹”等极端复合洪水事件联合重现期计算结果相比传统固定参数的Copula重现期计算结果小,即未来极端复合洪水事件发生概率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区 热带气旋 MANN-KENDALL Pettit检验 Vine Copula函数 Copula似然比法
下载PDF
适应度反向学习的平衡灰狼算法及其应用
6
作者 杨宸 张玮 +2 位作者 许鑫 张振喜 高暾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7-1055,共9页
针对传统灰狼优化算法位置更新时勘探与开发失衡,收敛速度慢且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灰狼算法(balanced grey wolf algorithm based on fitness back learning,BGWO),引入非线性控制参数,增强算法前期勘探能力,加速收敛;在... 针对传统灰狼优化算法位置更新时勘探与开发失衡,收敛速度慢且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灰狼算法(balanced grey wolf algorithm based on fitness back learning,BGWO),引入非线性控制参数,增强算法前期勘探能力,加速收敛;在种群迭代阶段采用重心反向学习的最优适应度权重更新策略,平衡算法的勘探与开发。16组基准函数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能自适应跳出局部最优,在加快算法收敛速度的同时提高全局收敛能力与精度。将BGWO应用于PV型旋风分离器粒级效率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的建模,提高了GBDT的精度,模型相关系数0.980,均方误差0.00079,BGWO-GBDT与GBDT、PSO-GBDT和GWO-GBDT相对比,建模精度和稳定性明显提高,验证了BGWO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狼优化算法 勘探与开发 非线性控制 适应度反向学习 基准函数测试 梯度提升决策树 旋风分离器效率模型
下载PDF
充气式平底旋流器分离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李红强 谭效宗 +5 位作者 张宏松 亓聪聪 孟凡希 刘培坤 姜兰越 刁泽玲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针对煤泥分选工艺中旋流器分离存在的底流夹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平底充气式旋流器,依靠气体的冲散以及携带能力,强化底流口附近高浓度颗粒群的松散效果,促使夹杂在其中的细颗粒重新返回内旋流,强化分离过程。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 针对煤泥分选工艺中旋流器分离存在的底流夹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平底充气式旋流器,依靠气体的冲散以及携带能力,强化底流口附近高浓度颗粒群的松散效果,促使夹杂在其中的细颗粒重新返回内旋流,强化分离过程。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充气式旋流器的内部流场及分离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切向充气有助于降低底流夹细量,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该研究结果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底旋流器 充气 实验测试 分级性能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重检验逐步回归的台风生成预报方法
8
作者 董林 吕心艳 +1 位作者 高拴柱 王皘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5-846,共12页
基于CMA台风最佳路径和ECMWF细网格确定性数值模式资料,计算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期间16种环境因子的值,选出7个显著性因子,采用双重检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台风生成预报方程。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回归方法预报的风速值作为台... 基于CMA台风最佳路径和ECMWF细网格确定性数值模式资料,计算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期间16种环境因子的值,选出7个显著性因子,采用双重检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台风生成预报方程。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回归方法预报的风速值作为台风生成判据,较直接使用模式预报的风速和气压作为台风生成判据的击中率更高。双重检验逐步回归的台风生成预报方法在2022年的台风预报业务中进行了试用,对2203号台风暹芭的生成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方法表现较好,可为预报员判别台风是否生成及生成时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生成 逐步回归 双重检验
下载PDF
椒江沿海大风特征分析及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
9
作者 邱王泽禾 章蓝文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9,共12页
利用大陈气象站、椒江口和一江山自动站的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分辨率为1°×1°的逐6 h再分析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C细网格(分辨率为0.25°×0.25°)模式资料,分析了椒江沿海大风月际、年... 利用大陈气象站、椒江口和一江山自动站的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分辨率为1°×1°的逐6 h再分析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C细网格(分辨率为0.25°×0.25°)模式资料,分析了椒江沿海大风月际、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构建预报模态,提炼沿海大风预报思路,并对EC细网格模式大风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冬季冷空气大风为椒江沿海大风的主要类型;气压梯度和高空环流形势是冷空气大风的两大影响因素;当椒江沿海存在负变压中心,极有可能在未来24~36 h出现变压大风;气旋北大风可划分为北槽南涡型和低涡切变型,气旋南大风可划分为东亚大槽型和沿海高压型;针对冷空气偏北大风和气旋偏北大风,EC细网格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与实况极大风速相比,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预报风速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大风 环流形势 变压 气旋环流 EC风场检验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旋流管式除雾器性能的数值分析
10
作者 刘定平 张向阳 +2 位作者 陈爱桦 王海 何文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6,共8页
随着国家工业烟气排放要求日益严格,针对折流板除雾器对粒径小于20μm的微细雾滴去除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旋流管式除雾器。采用欧拉-拉格朗日的方法,对旋流管式除雾器内烟气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使用刚性球形水滴代替雾滴,采用RN... 随着国家工业烟气排放要求日益严格,针对折流板除雾器对粒径小于20μm的微细雾滴去除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旋流管式除雾器。采用欧拉-拉格朗日的方法,对旋流管式除雾器内烟气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使用刚性球形水滴代替雾滴,采用RNG k-ε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PM)模型进行连续相和离散相的交替耦合计算;研究了不同流速下旋流管式除雾器性能的变化;并在基于正交设计的模拟实验下研究旋流管式除雾器结构参数对除雾性能的影响。对基础结构旋流管式除雾器的模拟结果表明:在3~7 m/s的流速下对直径大于20μm的雾滴去除效率在99%以上;对直径在10~20μm的雾滴去除效率在86.5%以上;对直径在2~10μm的雾滴去除效率在51.3%以上;压降61.4~321.3 Pa,对微细雾滴的去除效率有显著提升。通过分析正交模拟试验结果,得到扭转角度(a)的增大和单管直径(d)的减小有利于提高雾滴的去除效率;随着a的增大、d的增大、H的减小会加大烟气流过除雾器的压降;得出了参数范围内以2~10μm除雾效率为指标的最佳结构d=100 mm,H=2000 mm,a=900°;以10~20μm除雾效率为指标的最佳结构d=100 mm,H=1600 mm,a=900°;以除雾器进出口压降为指标的最佳结构d=100 mm,H=2400 mm,a=540°。本研究所提出的旋流管式除雾器能够显著提升微细雾滴的去除效率,对工业烟气的超洁净排放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管式除雾器 除雾性能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适用于高效过滤器容尘性能试验的一种分离器的优化设计
11
作者 王成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2期46-49,56,共5页
为了使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颗粒大小适用于高效过滤器容尘性能试验,采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法,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优化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尺寸,显著提升了分离性能,使切割粒径从... 为了使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颗粒大小适用于高效过滤器容尘性能试验,采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法,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优化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尺寸,显著提升了分离性能,使切割粒径从微米级减小至亚微米级。同时,分析了各结构尺寸对分离效率的显著影响及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分离效率 容尘性能试验 试验设计(DOE)法 高效过滤器
下载PDF
热带气旋海上观测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岩峰 王冠琳 +2 位作者 林劲松 吕尚嵘 官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共23页
热带气旋的精准预报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是科学家研究与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充分、更全面地认识热带气旋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处于发生、发展期的热带气旋,实现更精准的预报,热带气旋的海上观测是必不可少的。对热带气旋的观测伴... 热带气旋的精准预报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是科学家研究与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充分、更全面地认识热带气旋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处于发生、发展期的热带气旋,实现更精准的预报,热带气旋的海上观测是必不可少的。对热带气旋的观测伴随技术的进步,表现出从点到面、从面到综合观测的趋势。本文从星基观测、空基观测、移动观测、锚系观测以及综合观测试验等方面,简述了热带气旋海上观测方面取得的应用进展。上述不同观测平台和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与能力,且均有其优缺点。研究需求及综合观测试验结果证明将陆基、海基、空基和星基平台和设备进行全方位立体组网观测,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是热带气旋海上观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海上观测 综合观测试验
下载PDF
油井采出液管式旋流预分水设备的放大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畅言 刘美丽 +6 位作者 陈家庆 白春禄 王强强 彭世昌 王春升 张明 尚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旋流分离设备逐渐成为油田解决高含水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放大后性能降低成为制约其工程化应用的主要因素。对比研究了直接理论设计、压力主导型相似放大设计和流量主导型相似放大设计3种放大设计方法;以处理量为1.0 m^(3)/h的管式旋... 旋流分离设备逐渐成为油田解决高含水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放大后性能降低成为制约其工程化应用的主要因素。对比研究了直接理论设计、压力主导型相似放大设计和流量主导型相似放大设计3种放大设计方法;以处理量为1.0 m^(3)/h的管式旋流预分水设备室内样机为原型,分别采用上述3种设计方法设计了处理量为10.0 m^(3)/h的工程样机;通过数值模拟详细对比了流动特性,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流量主导型相似放大设计方法所得设备不仅离心加速度最大而且轴向衰减率最小,最大切向速度衰减率仅为25.39%。该方法设计的工程样机在油田现场的运行效果与室内样机基本一致:当采出液含水率在75%~90%范围内时,在确保分水率大于50%的前提下,可以将水出口的含油质量浓度控制在1321 mg/L以下。综合来看,流量主导型相似放大设计方法具有计算周期短、实施方便等优点,可为旋流分离设备的放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液 预分水 旋流分离 放大设计 油田现场试验
下载PDF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金精矿浮选中的半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超 金永朋 +3 位作者 赵晓康 田亚飞 杨新华 季玉兴 《黄金》 CAS 2023年第11期39-43,共5页
为实现金属高效回收,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金精矿浮选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给矿粒度-38μm占93%,浮选矿浆浓度25%~27%,给矿量400 kg/h,粗选药剂制度同生产现场,扫选不额外添加药剂的条件下,进行一粗一精一扫的闭路试验,可以... 为实现金属高效回收,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金精矿浮选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给矿粒度-38μm占93%,浮选矿浆浓度25%~27%,给矿量400 kg/h,粗选药剂制度同生产现场,扫选不额外添加药剂的条件下,进行一粗一精一扫的闭路试验,可以得到精矿中金回收率97.33%,银回收率96.32%,铅回收率98.03%,锌回收率86.36%,铜回收率97.27%,硫回收率95.51%的良好指标,且均优于现场生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金精矿 浮选 半工业试验 细粒级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导叶式旋风分离器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海琴 施炜炜 +1 位作者 张鑫睿 于丰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0-186,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旋风分离器性能,对导叶式旋风分离器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构建旋风分离器参数化脚本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与台架试验对模型准确性进行验证,再基于全局高灵敏参数,利用搜索能力强和收敛速度快的改进PSO算法,以分离效率和... 为了进一步提高旋风分离器性能,对导叶式旋风分离器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构建旋风分离器参数化脚本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与台架试验对模型准确性进行验证,再基于全局高灵敏参数,利用搜索能力强和收敛速度快的改进PSO算法,以分离效率和压降为性能目标对分离器结构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参数变化率、静压力与湍动能,结合工程需求选取最优方案,并对最优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参数配置可有效减弱内部湍流运动强度和能量损耗,最优方案的分离效率由原来85.10%提升到92.09%,压降降低3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台架试验 改进PSO算法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智能旋流器的设计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志华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6期24-26,38,共4页
介绍了智能旋流器的结构及在南芬选矿厂的平行试验情况。系统根据沉砂排料夹角装置和相关检测仪表实时检测旋流器的工作状态,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分析智能旋流器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检测到智能旋流器工作状态异常时... 介绍了智能旋流器的结构及在南芬选矿厂的平行试验情况。系统根据沉砂排料夹角装置和相关检测仪表实时检测旋流器的工作状态,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分析智能旋流器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检测到智能旋流器工作状态异常时,通过可调节底流口结构和可调冲洗水机构以调整旋流器的底流口大小和底流浓度,实现对溢流和底流的稳定控制。系统通过大数据算法调整智能旋流器的运行参数,可以设定预期的工艺指标,使智能旋流器运行在合理区间,并对异常状态及时报警。智能旋流器不仅具有耐磨、维护便利等特点,与传统旋流器相比,高效智能旋流器沉沙浓度更高、细粒含量更低,溢流则正好相反,分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旋流器 可调底流口 冲洗水 沉砂 溢流 平行试验 分级效率
下载PDF
S-3GHMC1100/910/660型超级重介质旋流器在吕家坨矿选煤厂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光耀 李晓刚 +3 位作者 赵丽娟 杨春宇 范利广 常苗 《选煤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55-61,共7页
针对原有重介系统工艺流程复杂、分选效率低,严重制约选煤厂正常生产的问题,吕家坨矿选煤厂采用(以S-3GHMC1100/910/660型超级重介质旋流器为主选设备的原煤不分级、不脱泥)重介分选工艺对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单机检查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原有重介系统工艺流程复杂、分选效率低,严重制约选煤厂正常生产的问题,吕家坨矿选煤厂采用(以S-3GHMC1100/910/660型超级重介质旋流器为主选设备的原煤不分级、不脱泥)重介分选工艺对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单机检查试验结果表明:分选200~0.5 mm粒级物料,旋流器一段可能偏差为0.023 g/cm^(3)、二段可能偏差为0.031 g/cm^(3),数量效率达97.07%;分选0.5~0.25 mm粒级物料,旋流器的可能偏差为0.089 g/cm^(3),分选下限低于0.25 mm。改造后,该厂重介工艺得到有效简化,分选效率也有所提升,总精煤产率较改造前增加1.7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良好,为其他类似选煤厂升级改造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质选煤 超级重介质旋流器 超宽粒级 单机检查试验 分选下限 可能偏差
下载PDF
三产品煤泥重介旋流器在荣辉选煤厂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李小乐 吴树明 +2 位作者 赵杰 刁海瑞 延海龙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11期6-10,15,共6页
介绍了三产品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检验三产品煤泥重介旋流器对不同入料的分选效果,在荣辉选煤厂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三产品煤泥重介旋流器对大于0.125 mm粒级物料具有较好的分选效果:对于灰分为30.23%的大于0.12... 介绍了三产品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检验三产品煤泥重介旋流器对不同入料的分选效果,在荣辉选煤厂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三产品煤泥重介旋流器对大于0.125 mm粒级物料具有较好的分选效果:对于灰分为30.23%的大于0.125 mm合介煤泥入料,经分选后一段精煤灰分9.63%,二段中煤灰分41.82%,二段矸石灰分65.86%;对于灰分为15.06%的大于0.125 mm精煤弧形筛下合介煤泥入料,经分选后一段精煤灰分8.69%,二段中煤灰分34.46%,二段矸石灰分6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粗煤泥 三产品煤泥重介旋流器 中试试验 分选效果
下载PDF
海洋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数值试验 被引量:19
19
作者 黄立文 秦曾灏 +1 位作者 吴秀恒 邹早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0-428,共19页
利用 P S U/ N C A R M M 4 对5 个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的爆发性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并对重要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诊断。采用相同物理过程及边界条件的控制试验成功地模拟出了主要的爆发性气旋加深... 利用 P S U/ N C A R M M 4 对5 个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的爆发性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并对重要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诊断。采用相同物理过程及边界条件的控制试验成功地模拟出了主要的爆发性气旋加深率,为海洋爆发性气旋的业务数值预报提供了可能。敏感性试验获得了湿物理过程、能量频散、 S S T 和海面能通量、日本岛地形及初、边值条件等影响气旋加深率的定量认识,分析表明水的微物理过程,特别是网格尺度的水汽凝结、未饱和层的云滴和雨滴蒸发,是气旋爆发性发展中最重要的物理过程;在高空 200~300h Pa 层的云滴蒸发效应可能是形成相应层气旋中心非绝热冷却峰值的主要原因;由内在热力动力学过程所决定的潜热释放比对流参数化任意规定的加热分布更接近实际并能产生更好的模拟结果;没有能量频散效应时可减小模拟加深的 30% ;海面能通量在初始时刻比在爆发性发展时更重要,不计初始时海面能通量将影响模拟加深约 25% ,而不计爆发性发展时的海面能通量,这种影响不及前者的一半;爆发性发展时的海面能通量呈不均匀分布并能诱导反锋面热力环流在局部抑制气旋的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温带 气旋 爆发性发展 数值试验
下载PDF
新型天然气超音速脱水净化装置现场试验 被引量:33
20
作者 蒋文明 刘中良 +4 位作者 刘恒伟 张新军 张建 宋辉 鲁树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传统的天然气脱水技术存在处理量小、设备占用空间大、投资高、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2000年壳牌公司最先将超音速脱水技术用于天然气处理。它利用天然气在超音速状态下的蒸气冷凝现象进行天然气脱水,将膨胀机、分离器和压缩机的功能集... 传统的天然气脱水技术存在处理量小、设备占用空间大、投资高、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2000年壳牌公司最先将超音速脱水技术用于天然气处理。它利用天然气在超音速状态下的蒸气冷凝现象进行天然气脱水,将膨胀机、分离器和压缩机的功能集中于一体。该装置具有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可靠、无需人员职守、制造运行成本低等优点。2003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和北京工业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超音速分离管的研发工作,相继完成了基础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研究、室内试验研究,近来又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为超音速脱水工业化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试验发现:超音速分离管进出口天然气露点降最大逾35℃,最小逾10℃;分离管的产液量为17mL/m^3,整个系统的产液量在28~40mL/m^3。该系统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天然气的水露点还可进行轻烃回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 气体脱水 旋流分离器 露点 轻烃回收 现场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