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 in rat plasma and extracellular fluid of brain after intranasal,intragastric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Dongmei Meng Haoyang Lu +5 位作者 Shanshan Huang Minyan Wei Pingtian Ding Xianglin Xiao Yuehong Xu Chuanbin W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2014年第1期74-78,共5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harmacokinetic profiles of 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in plasma and extracellular fluid of the cerebral cortex of rats via three delivery routes:intranasal(i.n.),i...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harmacokinetic profiles of 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in plasma and extracellular fluid of the cerebral cortex of rats via three delivery routes:intranasal(i.n.),intragastric(i.g.)and intravenous(i.v.)administration.After i.n.,i.g.and i.v.administration of a single-dose at 10 mg/kg,cerebral cortex dialysates and plasma samples drawn from the carotid artery were collected at timed intervals.The concentration of TMPP in the samples was analyzed by HPLC.The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and the ratio of the AUCbrain to the AUCplasma(drug targeting efficiency,DTE)was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brain targeting efficiency of the drug via these different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After i.n.administration,TMPP was rapidly absorbed to reach its 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 within 5 min and showed a delayed uptake into cerebral cortex(t_(max)=15 min).The ratio of the AUCbrain dialysates value between i.n.route and i.v.injection was 0.68,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at obtained after i.g.administration(0.43).The systemic bioavailability obtained with i.n.administr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at obtained by the i.g.route(86.33%vs.50.39%),whereas the DTE of the nasal route was 78.89%,close to that of oral administration(85.69%).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MPP is rapidly absorbed from the nasal mucosa into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and then crosses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to reach the cerebral cortex.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TMPP could b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intravenous and oral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 Intranasal delivery PHARMACOKINETICS MICRODIALYSIS RAT
原文传递
单向灌流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迪 张岩 +1 位作者 姚慧敏 李三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吸收 磷酸川芎嗪 单向灌流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晏亦林 叶勇 +1 位作者 周莉玲 林晓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回收率与媒体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回收率与媒体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磷酸川芎嗪的药动学研究,浓差法中的减量法(即体内研究中的反透析法)可作为脑微透析研究中磷酸川芎嗪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微透析 回收率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大鼠鼻腔给药靶向脑部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晏亦林 叶勇 周莉玲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评价磷酸川芎嗪(TMP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动学特性。方法大鼠鼻腔给予或静脉注射TMPP10mg·kg-1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部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目的评价磷酸川芎嗪(TMP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动学特性。方法大鼠鼻腔给予或静脉注射TMPP10mg·kg-1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部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在脑部的吸收均符合一室模型,TMPP鼻腔给药吸收快,迅速入脑,且在脑部的停留时间更长;AUC0-∞分别为(698.26±122.59),(446.25±107.44)μg·min·mL-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max分别为(8.99±2.51),(9.03±2.08)μg·mL-1;Tmax分别为(10.17±3.49),(9.86±2.94)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MPP鼻腔给药后迅速入脑,AUC0-∞值高于静脉注射,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鼻腔给药 微透析 药动学
下载PDF
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胃动素及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3
5
作者 任平 黄熙 +2 位作者 蒋永培 文爱东 宋国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索胃肠动力学与药物动力学(PK)的关系。方法:同步观察脾虚证大鼠血浆和肠组织中胃动素(MOT)的含量及其磷酸川芎嗪(TMPP)的PK特征,并用四君子汤反证,探讨“证”、“辨证施治”与PK间的关系。结果:TMP... 目的:探索胃肠动力学与药物动力学(PK)的关系。方法:同步观察脾虚证大鼠血浆和肠组织中胃动素(MOT)的含量及其磷酸川芎嗪(TMPP)的PK特征,并用四君子汤反证,探讨“证”、“辨证施治”与PK间的关系。结果:TMPP在脾虚证、正常和四君子汤治疗大鼠的房室模型均为开放型二室模型;正常和四君于汤治疗大鼠间的MOT含量、TMPP的PK参数及血药浓度等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模型和正常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鼠的脾虚状态明显地影响TMPP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君子汤可恢复脾虚大鼠异常的TMPP的PK特性;为验证“辨证药动学”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脾虚证 川芎嗪 药物动力学 胃动素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内回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勇 周莉玲 +1 位作者 晏亦林 黄秋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01-2403,共3页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内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反透析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反透析法测定的体内回收率与媒介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磷酸川芎嗪...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内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反透析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反透析法测定的体内回收率与媒介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磷酸川芎嗪的药动学研究,体内研究的反透析法可作为微透析研究中磷酸川芎嗪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微透析 体内回收率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晏亦林 周莉玲 +1 位作者 叶勇 安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脂质体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药物浓度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和磷酸川芎嗪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进行比较。结果在流速为1.2~2.4mL/min...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脂质体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药物浓度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和磷酸川芎嗪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进行比较。结果在流速为1.2~2.4mL/min范围内,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为0.245~0.98mg/mL范围内,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同浓度的磷酸川芎嗪溶液比较,脂质体吸收更快,鼻黏膜经时吸收量更高。结论磷酸川芎嗪脂质体比磷酸川芎嗪溶液鼻黏膜吸收更加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脂质体 鼻腔循环灌流法 鼻黏膜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缓释片的研制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文 罗云 +1 位作者 王芳 罗顺德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 :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片。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 ,K10 0M)为骨架材料 ,用适量疏水性阻滞剂乙基纤维素 (EC ,10 0cps)调节药物释放速度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磷酸川芎嗪骨架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 2 9... 目的 :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片。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 ,K10 0M)为骨架材料 ,用适量疏水性阻滞剂乙基纤维素 (EC ,10 0cps)调节药物释放速度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磷酸川芎嗪骨架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 2 95nm测定吸收度A来测主药含量 ,根据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释放度测定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 ,并对其稳定性作了初步考察。结果 :所制备的缓释片在 12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 ,符合Higuchi方程 ,累积释放百分率Q =3 0 .2 915t1/ 2 -6.7776(r =0 .993 7) ,释放速度符合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对缓释片的质控要求 ,且对湿、光、热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磷酸川芎嗪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 ,制备方法简单 ,质控容易 ,缓释效果明显 ,稳定性理想 ,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缓释片 研制 正交设计 羟丙甲基纤维素 骨架材料 疏水性阻滞剂
下载PDF
超滤法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被引量:17
9
作者 叶勇 周莉玲 +1 位作者 晏亦林 黄秋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超滤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磷酸川芎嗪与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浆和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4.64±0.68)%、(65.85±7.35)%及(73.65...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超滤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磷酸川芎嗪与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浆和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4.64±0.68)%、(65.85±7.35)%及(73.65±2.35)%。结论:磷酸川芎嗪与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血浆蛋白结合率 超滤法
下载PDF
心血瘀阻犬的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特征与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熙 蒋永培 +4 位作者 臧益民 文爱东 牛国保 王跃民 任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2-354,共3页
“血瘀辩证药动学”指的是血瘀证的病理生理状态对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为了验证这一新假说,我们选择冠状动脉定量狭窄(心血瘀阻)动物和磷酸川芎嗪作为工具模型和工具药,同步观察了川芎嗪在对照和动物模型组的药动学和血流动力学... “血瘀辩证药动学”指的是血瘀证的病理生理状态对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为了验证这一新假说,我们选择冠状动脉定量狭窄(心血瘀阻)动物和磷酸川芎嗪作为工具模型和工具药,同步观察了川芎嗪在对照和动物模型组的药动学和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川芎嗪血清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值和t1/2β增高(P<0.01);其可能机理与冠状动脉狭窄诱导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川芎嗪 药物动力学 心血淤阻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骨架片的研制及其体外释药 被引量:20
11
作者 丁广斌 沈腾 +1 位作者 徐惠南 张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7-159,共3页
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了以卡波姆为骨架材料的磷酸川芎嗪缓释片。其体外释放曲线 12 h内符合 Higuchi方程 ,2~ 8h内接近零级。药物释放速率随卡波姆用量增多而减慢 ,并受卡波姆类型、释药介质 p H的影响。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卡波姆 缓释骨架片 释放度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脉冲塞胶囊的制备与体外释放 被引量:31
12
作者 吴芳 张志荣 +1 位作者 何伟玲 张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33-738,共6页
目的 制备一种由溶蚀塞控制时滞的新型脉冲给药系统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评价。方法 用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胶囊体 ,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含药片和溶蚀塞 ,将填充剂和含药片用溶蚀塞密封在非渗透性胶囊体中制备磷酸川芎嗪 (TMPP)脉... 目的 制备一种由溶蚀塞控制时滞的新型脉冲给药系统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评价。方法 用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胶囊体 ,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含药片和溶蚀塞 ,将填充剂和含药片用溶蚀塞密封在非渗透性胶囊体中制备磷酸川芎嗪 (TMPP)脉冲塞胶囊 ,用释放度测定法研究溶蚀塞的制剂学特征及溶出条件对释药时滞的影响。结果 溶蚀塞的处方组成和重量能显著影响磷酸川芎嗪脉冲塞胶囊的释药时滞 ,释药时滞随溶蚀塞中凝胶形成赋形剂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含量和溶蚀塞重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溶蚀塞的硬度对时滞无显著影响。此外 ,释药时滞还随搅拌桨转速的增加而缩短。溶出介质的pH则对时滞无显著影响。结论 通过调节溶蚀塞的处方组成和重量可获得具有适当时滞的脉冲给药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脉冲塞胶囊 溶蚀塞 时滞 羟丙甲基纤维素 时辰治疗 脉冲给药系统 体外释药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小丸的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瑜 崔志敏 +1 位作者 陈勇敢 张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研究磷酸川芎嗪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缓释小丸的体外释药。方法 采用丙烯酸树脂RS3 0D和丙烯酸树脂RL3 0D混合液包衣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小丸 ,并考察包衣混合液中两种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比例、包衣增重、溶出介质pH对磷酸川芎... 目的 研究磷酸川芎嗪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缓释小丸的体外释药。方法 采用丙烯酸树脂RS3 0D和丙烯酸树脂RL3 0D混合液包衣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小丸 ,并考察包衣混合液中两种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比例、包衣增重、溶出介质pH对磷酸川芎嗪包衣制剂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随着包衣液中丙烯酸树脂RL3 0D/丙烯酸树脂RS3 0D比例增大、包衣增重降低、溶出介质pH增大 ,释药速率加快。结论 包衣液中丙烯酸树脂RL3 0D/丙烯酸树脂RS3 0D比例、包衣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 缓释
下载PDF
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芎冰喷雾剂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勇 晏亦林 +1 位作者 周莉玲 黄秋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73-257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芎冰喷雾剂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磷酸川芎嗪(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芎冰喷雾剂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磷酸川芎嗪(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的吸收均符合二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有一定优势。结论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芎冰喷雾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芎冰喷雾剂 磷酸川芎嗪 血液微透析 药动学
下载PDF
四元单纯形网格法优化磷酸川芎嗪微乳处方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颖 张韻慧 郭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处方优化法确定磷酸川芎嗪微乳各项比例,以获得最高药物透皮速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在微乳区内,根据四元单纯形优化法进行处方设计,建立不同处方组成与体外透皮吸收速率之间响应方程,验证处方准确性。利用SOLVER工具求得... 目的:通过处方优化法确定磷酸川芎嗪微乳各项比例,以获得最高药物透皮速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在微乳区内,根据四元单纯形优化法进行处方设计,建立不同处方组成与体外透皮吸收速率之间响应方程,验证处方准确性。利用SOLVER工具求得优化处方及方程极大值,并对优化处方进行粒径和稳定性考察。结果:响应方程预测的指标值与实测值相近,所得的优化微乳透皮吸收速率为13.89μg/cm2.h,优化微乳平均粒径为12.5 nm,优化微乳在实验条件下6个月外观和药物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建立的响应方程能够较准确的对药物透皮速率进行预测,优化微乳药物透皮吸收速率显著增大,性质稳定,可作为经皮给药的新型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微乳 经皮给药 单纯形网格法
下载PDF
RP-HPLC测定犬血浆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芳 张志荣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浆中磷酸川芎嗪 (TMPP)的浓度。方法 采用RP -HPLC ,使用Shim -packCLC-ODSC18柱 (15 0mm× 6 .0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6 2∶38)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 79nm ,用卡马...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浆中磷酸川芎嗪 (TMPP)的浓度。方法 采用RP -HPLC ,使用Shim -packCLC-ODSC18柱 (15 0mm× 6 .0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6 2∶38)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 79nm ,用卡马西平乙腈内标液沉淀蛋白后进样。结果 血浆中磷酸川芎嗪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5 μg·ml-1,分析时仅需血浆 10 0 μ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 0 .2~ 5 0 μg·ml-1,r =0 .9999;TMPP 3种浓度血浆样品的回收率为 99.4 %~ 10 4 .4 % ,日内RSD≤ 4 .5 2 % ,日间RSD≤7.4 6 %。结论 所用方法灵敏、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tmpp 心血管系统药物 血药浓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卡马西平 药物动力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中磷酸川芎嗪的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晏亦林 周莉玲 叶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56-2157,共2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中磷酸川芎嗪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100A(4.6mm×250mm,5μm)柱,phenomenex保护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5nm;拄温为室温。结...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中磷酸川芎嗪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100A(4.6mm×250mm,5μm)柱,phenomenex保护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5nm;拄温为室温。结果磷酸川芎嗪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在0.408~40.8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纳米脂质体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脉冲释放片的研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德英 谢英花 齐晓丹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26,共4页
目的:以磷酸川芎嗪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脉冲释放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十八醇、聚乙二醇和乙基纤维素等为包衣材料,采用干压包衣法制备脉冲释放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脉冲片的体外释放度。结果:崩解剂的用量和包衣材... 目的:以磷酸川芎嗪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脉冲释放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十八醇、聚乙二醇和乙基纤维素等为包衣材料,采用干压包衣法制备脉冲释放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脉冲片的体外释放度。结果:崩解剂的用量和包衣材料中致孔剂的用量为影响药物体外释放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药物的释放时滞。结论:磷酸川芎嗪脉冲释放片在体外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脉冲释放片 体外释放度
下载PDF
灌注法制备脉冲给药装置的新型非渗透性胶囊体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芳 张志荣 丁洪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脉冲给药装置的新型非渗透性胶囊体,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处方对其渗透行为的影响,研究其药剂学性质。方法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胶囊体,通过HPLC法测定渗透介质中药物磷酸川芎嗪的浓度,考察影响药物通过胶囊体渗出量的影响...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脉冲给药装置的新型非渗透性胶囊体,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处方对其渗透行为的影响,研究其药剂学性质。方法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胶囊体,通过HPLC法测定渗透介质中药物磷酸川芎嗪的浓度,考察影响药物通过胶囊体渗出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用11%的45 cps乙基纤维素(EC)溶液制备的胶囊体可在24 h内保持非渗透能力。随着制备胶囊体的EC粘度级别的增加和EC溶液浓度的增大,制得的EC胶囊体的非渗透能力逐渐增大。结论调整EC黏度级别和EC浓度,用灌注法可制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非渗透的合适胶囊体,为进一步制备用于时辰治疗的脉冲释药装置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渗透 胶囊体 灌注法 脉冲释药 乙基纤维素 磷酸川芎嗪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缓释片的研制及兔体内生物利用度测定 被引量:26
20
作者 丁广斌 徐惠南 沈腾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以羟丙甲纤维素 (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持续释药 12h的磷酸川芎嗪缓释片。方法 分别采用中国药典 1995年版溶出度测定法第 2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及兔体内生物利用度。结果 缓释片体外 1h释药 2 0 %左右 ,12... 目的 以羟丙甲纤维素 (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持续释药 12h的磷酸川芎嗪缓释片。方法 分别采用中国药典 1995年版溶出度测定法第 2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及兔体内生物利用度。结果 缓释片体外 1h释药 2 0 %左右 ,12h释药 85 %以上 ,12h内释药平稳 ,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 ,体外释药受HPMC类型、黏度、用量影响较大。缓释片与市售常释片相比 ,兔体内峰浓度降低 ,达峰时间延迟 ,平均滞留时间延长 ,吸收程度生物等效。结论 缓释片体内外缓释效果良好 ,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缓释骨架片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