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懋德《中国上古史》讲稿述评
1
作者 邵华 陈勇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陆懋德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高校主讲中国上古史课程,编有《中国上古史》讲稿。讲稿曾以油印本、铅印本形式流传,分上下两册,共十八章,叙述自史前社会至秦统一六国前的主要史事。通过对疑古史学思潮的反思,... 陆懋德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高校主讲中国上古史课程,编有《中国上古史》讲稿。讲稿曾以油印本、铅印本形式流传,分上下两册,共十八章,叙述自史前社会至秦统一六国前的主要史事。通过对疑古史学思潮的反思,在上古史重建上,陆懋德倡导以考古器物证史的治学路径。陆懋德从评判求真立场出发,对经学文献的考订,不主一说,务求真实。在考订方法上,对古史材料做“地、时、人”的三层考证。陆懋德的治史路径与史料考订理路,对于当下的上古史研究不乏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懋德 《中国上古史》 古器物证史 史料考订
下载PDF
甲骨文“■”字、“妻”字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建民 刘正文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9-121,共3页
考释了甲骨文“■”字、“妻”字、“淒”字和“霋”字,并考证修正了《甲骨文字典》中将甲骨文“妻”字释为“■”字和“敏”字的错误。
关键词 甲骨文 断字 古文字
下载PDF
清代经学发展的五条进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有梁 《云梦学刊》 2023年第4期51-62,共12页
清代经学的发展主要有五条进路:清朝肇建,刘宗周等学者反思阳明后学之弊,对它做了不少匡正工作,调和程朱陆王之说,是为进路一;也有一些儒者如陆陇其等,干脆黜弃王学,唯尊朱学,是为进路二;以颜元为代表的颜李学派,崇尚实学,并弃朱、王之... 清代经学的发展主要有五条进路:清朝肇建,刘宗周等学者反思阳明后学之弊,对它做了不少匡正工作,调和程朱陆王之说,是为进路一;也有一些儒者如陆陇其等,干脆黜弃王学,唯尊朱学,是为进路二;以颜元为代表的颜李学派,崇尚实学,并弃朱、王之学,是为进路三;乾嘉之时,考据学大兴,以惠栋、戴震、钱大昕为代表的儒者,多以古文经学为研究对象,是为进路四;而稍后而起的常州学派则重视今文经学,其代表人物有庄存与、刘逢禄等,他们不重名物训诂,力揭微言大义,最终推导出变法维新的理论,是为进路五。在这五种进路的综合影响下,清代的经学改革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阳明学 朱学 颜李学派 考据学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下载PDF
麦冬性味本草考证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娜 张帆 +3 位作者 于明慧 杨居东 朱俊秀 孙慧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170-173,共4页
通过研究大量本草文献,并结合其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对麦冬性味的演变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探究麦冬性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中药麦冬提供理论依据。麦冬经历“一药一味”到“复合药味”,由“甘、平”至“甘、微苦,微寒”的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大量本草文献,并结合其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对麦冬性味的演变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探究麦冬性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中药麦冬提供理论依据。麦冬经历“一药一味”到“复合药味”,由“甘、平”至“甘、微苦,微寒”的发展过程,随着中药性味理论由萌芽到完善发展,标定性味的原则由“一药一味一性”到“一药多味(少数为一味)一性”,由“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结合五行及藏象理论、三品和功效而定”到“主要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转变,本质上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医家在医疗实践对中药性味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本草典籍 考证研究
下载PDF
泉州药材资源古今考
5
作者 陈玉燕 郑淑媛 黄泽豪 《海峡药学》 2023年第11期13-16,共4页
通过挖掘整理地方志、古代本草文献及现代文献资料探究泉州药材资源及品种的古今变化。泉州中药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背景浓厚、海洋港口区位优势明显。基于考证结果对泉州现代发展中药产业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为泉州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开发... 通过挖掘整理地方志、古代本草文献及现代文献资料探究泉州药材资源及品种的古今变化。泉州中药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背景浓厚、海洋港口区位优势明显。基于考证结果对泉州现代发展中药产业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为泉州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开发提供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药材资源 古今考证 中药产业
下载PDF
顺治本《荔枝记》俗字考释举隅
6
作者 郑婉凤 《现代语文》 2023年第2期37-42,共6页
俗字作为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一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顺治本《荔枝记》的戏文曲词以泉州方言为主,记载了当时的许多俗字。以《荔枝记》中的俗字使用为研究对象,参考《说文解字》《干禄字书》等历代字书和相关文献,通过与正体比较,... 俗字作为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一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顺治本《荔枝记》的戏文曲词以泉州方言为主,记载了当时的许多俗字。以《荔枝记》中的俗字使用为研究对象,参考《说文解字》《干禄字书》等历代字书和相关文献,通过与正体比较,将其中的俗字分为五类:简省、增繁、改换、类化、其他,并对各类俗字字形进行梳理与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记》 俗字 考释 近代汉字
下载PDF
新見隋唐墓誌俗字例釋
7
作者 何山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隋唐碑刻保存着衆多俗字,其中相當一部分已得到準確辨識,還有一些未辨或誤辨的俗字,值得進一步考釋。文章選擇近年新見隋唐墓誌文中“■”“■”“■”等15則釋讀有問題的俗字進行綜合考察,其成果既有助於相關碑刻材料的合理解讀與科學... 隋唐碑刻保存着衆多俗字,其中相當一部分已得到準確辨識,還有一些未辨或誤辨的俗字,值得進一步考釋。文章選擇近年新見隋唐墓誌文中“■”“■”“■”等15則釋讀有問題的俗字進行綜合考察,其成果既有助於相關碑刻材料的合理解讀與科學利用,又可爲近代漢字研究、字書收字、漢字編碼等提供實證資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見隋唐墓誌 俗字 考釋 近代漢字及漢字應用研究
下载PDF
论日本传《古文孝经》决非“隋唐之际”由我国传入 被引量:9
8
作者 舒大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清乾隆年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的《古文孝经孔传》,其间有大量“古文”奇字,曾被近时学人用来论证日传《古文孝经》“系自我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证据。本文通过考察北宋字形类工具书《汗简》、《古文四声韵》保存唐宋时期所传“古孝... 清乾隆年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的《古文孝经孔传》,其间有大量“古文”奇字,曾被近时学人用来论证日传《古文孝经》“系自我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证据。本文通过考察北宋字形类工具书《汗简》、《古文四声韵》保存唐宋时期所传“古孝经”字形情况,证明日传“古文”与唐宋“古文”在文字上缺少同一性,不是同一传承系统,看不出系“由我国隋唐之际传入”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孝经》 古文字 文献研究 经学 日本 《汗简》 《古文四声韵》 字形
下载PDF
计算机与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于亭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6-70,共5页
本文从计算机汉字大字符集和通用工作平台、计算机古籍资料库的建设、古籍整理辅助研究系统等三个方面,就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
关键词 计算机 古籍整理 古籍资料库 汉字编码 网络信息技术
下载PDF
古文字考释四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山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文章分别考释了"存、衡、晝、宁(zhù)"等四个古文字。
关键词 古文字考释 宁(zhù)
下载PDF
在日常工作中求学问——古籍编目工作小记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大军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以从事古籍编目工作的实际经验为基础,首先对古籍编目中考证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并对工作中所作考证以及此前编目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类述,最后对古籍编目工作者应具有的工作态度及专业素质作了总结。
关键词 考据 版本学 版本目录学
下载PDF
战国韩魏铭文考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良宝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8,共6页
新公布的邢丘令鼎盖从铭文格式与"邢"字写法来看可定为魏器,具体王世待定。新公布的韩器"成皋令鼎"铭文,从用字的角度来看"咎奴"不应释读为"高奴",而可能是"廧咎奴"的简称。珍秦斋... 新公布的邢丘令鼎盖从铭文格式与"邢"字写法来看可定为魏器,具体王世待定。新公布的韩器"成皋令鼎"铭文,从用字的角度来看"咎奴"不应释读为"高奴",而可能是"廧咎奴"的简称。珍秦斋收藏的十七年相邦戈铭文中的""应释读为"卯",戈铭可以补充史书缺载的魏昭王时期相邦的任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金文 地理考证 用字习惯
下载PDF
论“以用考字”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宝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54,共12页
大型字书贮存的疑难字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汉字使用领域,一是来源于汉字贮存领域。来源于使用领域的疑难字,可以根据疑难字在文献中使用的具体情况对疑难字作出考释,这种考释方法,称作"以用考字"。论文从据文献异文考字、... 大型字书贮存的疑难字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汉字使用领域,一是来源于汉字贮存领域。来源于使用领域的疑难字,可以根据疑难字在文献中使用的具体情况对疑难字作出考释,这种考释方法,称作"以用考字"。论文从据文献异文考字、据文献注文考字、据文献校本考字、据文例考字、据构词组合考字、据方言考字、据文意考字七个方面对"以用考字"方法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字书 疑难字 考释 方法
下载PDF
茄科植物古汉名考证(一)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素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548-5549,5555,共3页
采用训诂学与现代植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46个茄科茄属植物古汉名进行考证,在拯救、继承与弘扬古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关键词 茄属植物 古汉名 考证
下载PDF
释“櫜”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60,共4页
本文讨论殷周金文里的“”字。过去或隶释为“”“”,或释读为“韔”。本文通过形体、文字符号系统、语境、训诂、字词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认为该字应该释为“”字。本文提出,在古文字的考释中,当一个意义(词)不止一个字与之对应... 本文讨论殷周金文里的“”字。过去或隶释为“”“”,或释读为“韔”。本文通过形体、文字符号系统、语境、训诂、字词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认为该字应该释为“”字。本文提出,在古文字的考释中,当一个意义(词)不止一个字与之对应时,要综合考虑被释字本身的形、音、义和被释字之外的文字系统、词义系统、语境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櫜” 殷周 金文 考释 古文字 形体 文字符号系统 语境
下载PDF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考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祥云 常业安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92-97,共6页
由于在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寓言"这一专门文体的称谓,且别称较多,同时也没有一部寓言专史、一部寓言专论或者寓言专集,大多散见于或寄生于其它文类作品中,因此从寓言故事的界定、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今... 由于在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寓言"这一专门文体的称谓,且别称较多,同时也没有一部寓言专史、一部寓言专论或者寓言专集,大多散见于或寄生于其它文类作品中,因此从寓言故事的界定、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今考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收集现状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行考辨,希望能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收集、整理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考辨 界定 概述 收集现状
下载PDF
疑难字考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贤章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0-446,共7页
我们所说的疑难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传世文献补证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传世文献中的汉字。研究这些文字对于汉语俗文字研究、大... 我们所说的疑难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传世文献补证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传世文献中的汉字。研究这些文字对于汉语俗文字研究、大型字典的完善、传世文献的校勘整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了28个疑难字进行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世文献 疑难字 考释
下载PDF
《秦王破阵乐》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安潮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3期135-149,共15页
《秦王破阵乐》是唐初的一部重要乐舞大曲,它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史学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考证,发掘它在发展历程中的线索和内在联系;在现存乐谱历史沿革的认识基础上,结合今人近期的解译与研究,... 《秦王破阵乐》是唐初的一部重要乐舞大曲,它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史学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考证,发掘它在发展历程中的线索和内在联系;在现存乐谱历史沿革的认识基础上,结合今人近期的解译与研究,本文在乐句、节奏、旋律、音韵、声调方面对其进行了音乐分析,由此认为它所具有的特点与史载的"发扬蹈厉,声韵慷慨"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 古曲考证 民族音乐结构 唐代音乐
下载PDF
甲骨文旧释“■”之字辨正 被引量:2
19
作者 洪飏 项麒达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9-54,共6页
任何科学的发展提高,都有赖于理论和方法上的总结。甲骨文的考释是一种科学,其中自然有其独有的原理、方法和规则。要正确地考释古文字,就要注意到考释中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甲骨文考释的成熟,许多考释文献也应运而生,各家甲骨文字书中... 任何科学的发展提高,都有赖于理论和方法上的总结。甲骨文的考释是一种科学,其中自然有其独有的原理、方法和规则。要正确地考释古文字,就要注意到考释中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甲骨文考释的成熟,许多考释文献也应运而生,各家甲骨文字书中“”字之五种字形,学术界一直争议颇多。其中,诸形在卜辞中用法确不相同,而字形也并不相近,可能存在混淆。通过科学分析,不仅能得出正确的考释结果,还能总结出导致混淆的原因,这对以后古文字的考释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古文字考释 甲骨卜辞
下载PDF
新刊隋唐碑志俗字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山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8-94,共7页
出土碑志材料真实、内容广泛、数量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准确释读、科学整理是有效利用碑志材料的关键;难点在于文字俗讹多变不易分辨,铭文残缺模糊不易识断,语言典雅深沉不易理解。考释新刊隋唐碑志俗字疑难字需要抉发... 出土碑志材料真实、内容广泛、数量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准确释读、科学整理是有效利用碑志材料的关键;难点在于文字俗讹多变不易分辨,铭文残缺模糊不易识断,语言典雅深沉不易理解。考释新刊隋唐碑志俗字疑难字需要抉发俗变原因,梳理形变脉络,沟通字际关系,分析构形理据,融贯变异规律,运用有效辨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刊布碑志文 俗字 考释 隋唐 汉字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