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专重考证到提倡“有意义之史学”——陈垣先生治史轨迹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其泰 张艳玲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69-474,539,共7页
陈垣先生精心治史数十年,他先以专重严密考证著名,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元西域人华化考》等书均享誉中外。至抗战时期,由于亿万民众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所推动,他的学术思想得到了升华,进而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著... 陈垣先生精心治史数十年,他先以专重严密考证著名,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元西域人华化考》等书均享誉中外。至抗战时期,由于亿万民众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所推动,他的学术思想得到了升华,进而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著成《明季滇黔佛教考》等激扬民族正气的成功之作,为现代史学谱写了出色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严密考证 文献学的科学化 “提倡有意义之史学”
下载PDF
檀木名实录 被引量:2
2
作者 罗良才 《云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58-62,共5页
在论述檀木的来历、国产檀树种类以及进口的檀木树种后 ,考证了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所说的檀 ,究竟是何树种。经查明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檀 ,似无定指。清 ,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中定为黄檀 ,似论据不足。经多方考证 ... 在论述檀木的来历、国产檀树种类以及进口的檀木树种后 ,考证了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所说的檀 ,究竟是何树种。经查明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檀 ,似无定指。清 ,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中定为黄檀 ,似论据不足。经多方考证 ,《诗经》中所说的檀应为青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木名实考 黄檀 青檀
下载PDF
评台湾杜世杰的《红楼梦考释》(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人恩 《龙岩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2-28,共7页
台湾杜世杰先生的《红楼梦考释》一书所遵循的"学理"、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实是违背学理、六经注我的"学理"、"方法",突出表现为对《红楼梦》中名词的任意猜想、"谐韵添字"的随意... 台湾杜世杰先生的《红楼梦考释》一书所遵循的"学理"、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实是违背学理、六经注我的"学理"、"方法",突出表现为对《红楼梦》中名词的任意猜想、"谐韵添字"的随意增添以及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任意解说。《红楼梦考释》的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世杰 《红楼梦考释》 索隐 学理 方法 非科学性
下载PDF
评台湾杜世杰的《红楼梦考释》(上)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人恩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台湾杜世杰先生的《红楼梦考释》是一部重要而抢眼的索隐派著作,在海内外红学界很有影响。他认为《红楼梦》涵民族大义,其主旨是"怀金悼玉"。为了证成自己的观点,杜世杰对戚蓼生《石头记序》提出的"一声两歌,一手二牍&qu... 台湾杜世杰先生的《红楼梦考释》是一部重要而抢眼的索隐派著作,在海内外红学界很有影响。他认为《红楼梦》涵民族大义,其主旨是"怀金悼玉"。为了证成自己的观点,杜世杰对戚蓼生《石头记序》提出的"一声两歌,一手二牍"反复引用,曲为之说;他还认为秦可卿影射董鄂妃,秦可卿房中的摆设样样都标明是帝王家,说明可卿之身份是后妃。其实,杜世杰是让虚成实,钱锺书先生早就有了精彩的解说。《红楼梦考释》的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世杰 《红楼梦考释》 索隐 戚蓼生 钱锺书 非科学性
下载PDF
中药降香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佳文 刘洋洋 +4 位作者 弓宝 杨云 王秋玲 孟慧 魏建和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期178-191,共14页
降香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历代本草对其记载较为混杂,至今基原仍存在较大争议。从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面进行考证可知,降香本名降真香,历代本草中多以降真香为正名记载,自明代《本草纲目》将降香作为降真香的简称... 降香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历代本草对其记载较为混杂,至今基原仍存在较大争议。从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面进行考证可知,降香本名降真香,历代本草中多以降真香为正名记载,自明代《本草纲目》将降香作为降真香的简称,后至清末、民国时期逐渐以降香作为药材正名。从古至今降香基原历经变革,古代(1840年前)国产降香基原考证为黄檀属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Benth.、斜叶黄檀D.pinnata(Lour.)Prain、两粤黄檀D.benthamii Prain、滇黔黄檀D.yunnanensis Franch.等能够产生香材的藤本植物,进口降香基原则考证为黄檀属印度黄檀D.sissoo DC.、小花黄檀D.parviflora Roxb.等具有心材的木本植物;由于降真香(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L.)Miq.植物名与药材名相同,1840—1948年部分著作误将山油柑作降香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首次收录降香,规定其基原为降香檀D.odorifera T.Chen。据记载,古代国产和进口降香均无明确道地产区;1949年至今,唯一道地产区为海南省。历代本草记载,进口降香以颜色红且香气甜而不辣,或颜色紫而油润者入药为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降香檀心材替代进口降香入药,其品质以颜色紫红、质地坚硬油润者为佳。历代本草记载降香炮制方法包括将其刮下碾成细末和烧存性;近现代以加工成细粉或镑片为主。考证结果为今后成方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降真香 黄檀属 降香檀 学名演变 本草考证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提出过程的考证
6
作者 刘国云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4-97,共4页
科学发展观最早在哪里提出来的,目前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经过考证,"发展观"一词是胡锦涛同志2003年4月15日在广东第一次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一词是胡锦涛同志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第一次... 科学发展观最早在哪里提出来的,目前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经过考证,"发展观"一词是胡锦涛同志2003年4月15日在广东第一次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一词是胡锦涛同志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一词内涵的准确表述,是2003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文件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提出过程 考证
下载PDF
汉代与清代经学研究特点之比较
7
作者 刘慧梅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9-30,61,共3页
汉学与清学两者同为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在学术研究特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毕竟事过境迁,又存在许多各自的特点。学者常把它们与宋学相对称。
关键词 汉代 清代 经学研究 政治影响 古文争论 考据学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芡实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子轩 瞿城 +3 位作者 严辉 夏玲 郭盛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0-217,共8页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芡实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考证。结果表明芡实最早以“鸡头实”之名被本草收载,自明代以来以“芡实”为正名并延续...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芡实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考证。结果表明芡实最早以“鸡头实”之名被本草收载,自明代以来以“芡实”为正名并延续至今,另有“雁喙实”等别名;历代所用基原古今一致,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然因长期的人工驯化,致使品种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有北芡、苏芡之分;芡实入药部位为成熟种仁;古代著录的产地主要有山东、江苏、河南等地,自明清以来推崇苏州所产的苏芡;近代以来逐步总结形成芡实以颗粒饱满、断面白色、粉性足、无碎末者为佳的性状品质评价方法;历代采收时间主要为“八月”或“逢秋采实”;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去皮作粉、蒸后舂粉、晒干、炒等,延续至今形成了净制、炒制两大主流炮制方法。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易黄汤中芡实选用芡E.ferox成熟种仁,结合原方炮制要求,建议参考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通则中清炒法炮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芡实 本草考证 基原 种类 产地变迁 学名演变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卷柏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9
作者 陆一南 孟静 +2 位作者 陈阳阳 詹志来 杨成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9,共9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研究资料,笔者对卷柏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传统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本草均以“卷柏”为...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研究资料,笔者对卷柏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传统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本草均以“卷柏”为其正名,尚有豹足、求股、交时、九死还魂草等别名;历代本草古籍中所载卷柏基原为今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自民国起,垫状卷柏S.pulvinata逐渐作为卷柏药材的另一基原开始使用;古代著录的产地主要为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及四川等地,现今卷柏全国各地均产;垫状卷柏主产于广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河北等地;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色绿,完整不碎者为佳;古代记载卷柏药材的采收时间一般为阴历4—7月,清代起扩大到全年均可采收,采收后除去泥沙,剪去须根阴干或晒干;历代炮制方式以制炭、炒焦为主,部分古籍尚载有盐水煮的炮制方法,现已少用。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将卷柏S.tamariscina作为卷柏药材基原;因杂质较多,加工时应充分净制,以保证药材清洁;炮制方法可根据处方要求,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可选用生品,作止血药使用时建议选择制炭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柏 垫状卷柏 本草考证 学名沿革 品质评价 产地变迁 炮制方法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重楼的本草考证
10
作者 顾晶晶 杨天梅 +2 位作者 杨美权 詹志来 张金渝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6-199,共14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对重楼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以期为含重楼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对重楼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以期为含重楼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重楼最早以“蚤休”为正名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多沿用此名。“重楼”之名首见于唐代《新修本草》,近代以来逐步成为正名,现代各级标准法定名称均以重楼为正名。古代所用重楼的主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的干燥根茎,但因重楼属植物形态相似,多有混淆,同属根茎粗壮的多叶重楼P. polyphylla、狭叶重楼P. polyphylla var. stenophylla也作为重楼中药材使用;近现代以来,滇重楼P.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也被纳入重楼的主流来源之一。古代本草记载的产地主要为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湖南、云南等地区,野生采集入药。现代多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栽培;古代多为阴历四、五月采根,现代则多于全年采收或秋季采挖,以秋季采挖为佳,产地除去须根、洗净后晒干;重楼古代炮制有酒摩、醋摩、水磨、研、焙等多种炮制方法,现代则以生品切片直接入药为主;重楼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归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症,古今记载性味功效基本一致。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重楼的经典名方时,选用历代主流来源七叶一枝花P.polyphyllavar.chinensis或滇重楼P.polyphyllavar.yunnanensis的干燥根茎,原方中注明炮制要求者皆按要求炮制,未注明炮制要求建议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重楼 基原 本草考证 学名 产地 炮制 性味功效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白及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丹 周涛 +10 位作者 罗朝磊 甘德卫 刘灵玲 康传志 吴之坤 李旭 付艳 曹国琼 张永萍 肖承鸿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8,共12页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医籍和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白及名称、基原、学名演变、产地变迁、质量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等进行系统整理与考证,以期为含白及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多以“白及”为正名,部...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医籍和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白及名称、基原、学名演变、产地变迁、质量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等进行系统整理与考证,以期为含白及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多以“白及”为正名,部分学者习惯以“白芨”为正名,另有“白给”“白根”“白苙”等多个别名;历代主流来源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块茎;药材品质以“身干、个大、色白、质坚、无须根、外皮去尽者”为佳,随着野生变家种的推广,其性状与野生药材存在一定差异,品质评价指标应作相应调整;历代白及著录产地较广,近代以贵州、四川所产量大质佳;采收期多在春秋两季,以秋季为佳;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较为简单,古代多鲜用或以粉末入药,现代则以切片生用为主。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选用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块茎,统一规范书写为“白及”,原方注明炮制要求的根据要求操作,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可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本草考证 基原 学名 产地 品质评价 采收与炮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仙茅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进芳 黄瑶瑶 +5 位作者 周涛 喻杨 曹国琼 赵丹 肖承鸿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9-208,共10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仙茅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毒性、禁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含有仙茅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考证...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仙茅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毒性、禁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含有仙茅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仙茅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历代均以仙茅为正名,命名多源于其功效与形态特征;历代主流来源为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和大叶仙茅C.capitulata的根茎,近代以来则以仙茅C.orchioides为主要商品来源;古代著录的产地多为西域及我国西南地区,近代以来则推崇四川、贵州等地所产,奉为道地;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根条粗壮、质坚、表面黑褐色者为佳;历代记载的采收加工方法主要为农历二、八、九月采后晒干,现代多于秋、冬二季采收;古代炮制方法众多,主要以米泔水制居多,现代炮制方法则以酒炙为主;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古今基本一致;其服用禁忌为忌铁,禁牛乳、牛肉;历代对仙茅毒性的认识虽有部分差异,但大部分本草明确仙茅具有一定毒性。基于考证结论,建议经典名方中采用石蒜科仙茅C.orchioides的根茎为其来源,按经典名方中药物炮制要求选取相应的炮制方法,未明确炮制要求的则建议选取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仙茅 本草考证 学名 基原 产地 炮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紫菀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恒阳 李文杰 +5 位作者 丁笑颖 张丹 薛紫鲸 安琪 詹志来 郑玉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0,共11页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方书,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紫菀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功效及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据考证可知,紫菀入药始载...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方书,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紫菀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功效及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据考证可知,紫菀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皆以“紫菀”为正名,尚有紫苑、紫倩、小辫儿等别名;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古今一致,尚有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等在局部地区使用;紫菀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但现代多以根茎做繁殖栽培用,故部分紫菀药材仅有根而缺少根茎;紫菀古代最早著录的产地为今湖北房县和河北正定、邯郸等地,后产地范围逐渐扩大,宋代至明清时期主流产地包括今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近代以来形成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两大道地产区;历代推崇其品质以根柔韧、紫色者为佳;古代采收加工主要为二、三月采后阴干,现代则多于春秋二季采收,须根编成小辫状后晒干或稍晾一两日后晒干;古今炮制方法基本一致,主要为蜜炙,尚有清炒、蒸制、醋炙等方法。基于考证结果,建议临床用药及相关经典名方开发时,以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A.tataricus的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原方注明炮制要求的可按相关要求炮制,未注明炮制要求的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紫菀 本草考证 学名演变 药用部位 采收加工与炮制 基原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菊花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长花 杜蓓 +4 位作者 杨祎辰 王二欢 常晖 马存德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61,共20页
笔者从名称、基原、品种、学名、产地、采收加工与炮制、品质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菊花的记载进行考证,并对其近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理清古今关系,为含菊花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菊花是我国观赏用、食用、药用植物,其别... 笔者从名称、基原、品种、学名、产地、采收加工与炮制、品质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菊花的记载进行考证,并对其近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理清古今关系,为含菊花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菊花是我国观赏用、食用、药用植物,其别名较多,但历代多以“菊花”“甘菊”“甘菊花”之名记载于本草中。唐代以前,药用菊花主要采集野生品,有黄花和白花2种,其中黄花品种的主流基原为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委陵菊D. potentilloides,白花品种的主流基原则为毛华菊D. vestitum和小红菊D. chanetii。药用菊花栽培始于北宋,由野生的甘菊、委陵菊、毛华菊和小红菊通过长期的种间种内杂交选育,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菊花栽培种D. morifolium。菊花传到国外后,外国学者开始用林奈的植物分类系统对菊花进行命名,1792年马蒂埃尔将菊花命名为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并延续至今,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采用此学名。宋代已出现“南阳菊”“邓州黄”“邓州白”等多个地方品种,至民国,药用栽培菊花逐步形成了“怀菊”“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五大知名道地品种。亳菊从清末到现在一直是药用佳品。杭白菊茶用一直享誉中外,尤其是湖菊质量最佳。滁菊独具特色,无论药用还是茶用,品质均佳。贡菊也一直是茶用菊花中的佳品。菊花传统以农历九月采收,现今培育的一些新品种采收时间提前。杭白菊中的“胎菊”是现今提前采收未开放的花蕾的商品类型。菊花的产地加工,古代主要是阴干,现代有阴干、烘干、蒸后晒干,目前多采用热风烘干。菊花炮制,古代生用;现代仍以净选后生用较多,间或清炒(包括炒炭)等。因品种不同、产地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不同,菊花所含成分比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建议开发含菊花的经典名方制剂时,根据临床适应证选用不同品种、产地及产地加工方式的菊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本草考证 菊花 基原 拉丁学名 产地 品质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乌药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芬 曹嘉玏 +4 位作者 杨祎辰 王二欢 常晖 马存德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5-87,共13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对乌药的名称、基原、拉丁学名、入药部位、道地产区、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乌药以“旁其”之名首载...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对乌药的名称、基原、拉丁学名、入药部位、道地产区、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乌药以“旁其”之名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自五代《日华子本草》以来,历代本草均以乌药为其正名;历代所用乌药的主流来源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的干燥块根;历代本草记载乌药的产地主要有广东、广西、湖南、浙江、安徽等,自宋代起以浙江天台所产者为佳,现代仍以浙江天台为道地产区;古代采收时间多为八月采根,而现代乌药多于冬春二季采挖或全年采收,采后直接干燥,或者在产地趁鲜切薄片干燥;乌药古代炮制有去皮心、酒炙、醋炙等方法,现代多以生品入药。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中涉及乌药时,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在产地趁鲜切片、干燥的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乌药 基原 学名 药用部位 中药炮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马勃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毕雅琼 王爱祥 +4 位作者 包海鹰 孟武威 张春红 李旻辉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33,共11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马勃的名称、基原、近代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功效主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马勃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皆以“马勃”为正...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马勃的名称、基原、近代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功效主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马勃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皆以“马勃”为正名;宋代以前马勃的基原为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宋代之后扩展,出现大马勃C.gigantea、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长根静灰球Bovistella radicata等品种,直至近代,又增加了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梨形马勃L.pyriforme等,1975年后各法规与学术专著等收录的马勃基原趋于一致,为紫色马勃、脱皮马勃和大马勃3种;马勃在我国分布广泛,均为野生资源;从古至今其药用部位均为子实体,夏秋采收,其炮制方法古代为取粉或取末用,现代则多为剪块使用;近代总结其品质以个大、皮薄、完整、饱满、松泡、有弹性者为佳;其药用功效从“傅诸疮甚良”不断发展,明清以后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具有清肺、利咽、解热、止血的功效,主治咳嗽失音、喉痹咽痛、吐血、衄血、咯血,外治疮肿及刀伤出血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马勃基原首选紫色马勃C.lilacina,将其炮制加工成块状或粉末状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药用马勃 本草考证 基原 学名沿革 中药炮制 功能主治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玉竹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雪 马存德 +4 位作者 张楚楚 刘思鸿 张华敏 李兵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5,共13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玉竹的名称、基原、学名、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为开发含玉竹的经典名方提供参考。玉竹,最早以“女萎”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历代...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玉竹的名称、基原、学名、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为开发含玉竹的经典名方提供参考。玉竹,最早以“女萎”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历代多以“萎蕤”为正名,近代以来本草、方书则多以“玉竹”为正名。古代玉竹有委萎、女萎、萎蕤等不同称谓,三者名称相似且历史上存在同名异物混用情况。唐代苏敬根据功效不同单独将具有治痢功效的女萎列在《新修本草》草部中品;北宋苏颂则根据《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及医籍药方的不同能效,认为三者为不同来源的药材;三者名实不清在历史上持续了较长时间。笔者按照时间发展脉络,对三者名实进行考订,得出委萎和萎蕤系同一药材,即今百合科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女萎为毛茛科女萎Clematis apiifolia,厘清了三者的源流关系。历代所用玉竹的主流来源为今百合科玉竹P.odoratum的根茎,其野生分布较广,资源量大。古代著录的玉竹产地主要为山东泰山、安徽滁州、舒州及陕西汉中;近代以河北北部,湖南邵阳所产量大质优;现代以产于江苏海门的“江北玉竹”,安徽安庆、铜陵、南陵的“安玉竹”,河北丰润、玉田、遵化、怀来和辽宁绥中、锦西、建昌、凌源、辽阳、海城、盖平所产的“关玉竹”,湖南邵阳的“湘玉竹”为道地药材。古代玉竹的品质以“肥白者良”,现代则以根条粗壮,色泽黄亮,质地柔润,无僵皮、不泛油者为佳。玉竹在古代的产地加工多为“阴干”,现代则多采用晒或蒸后经搓揉再干燥。古代炮制多刮去皮后在蜜水中浸泡再蒸透,现代则多洗净切厚片生用。基于考证结论,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以百合科玉竹P.odoratum的根茎为来源,根据处方炮制要求选用相应规格;基于《温病条辨》益胃汤中玉竹注明“炒香”,以达到芳香醒脾的作用,可参考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清炒法进行炮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玉竹 本草考证 基原 拉丁学名 品质评价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高良姜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园园 冯剑 +2 位作者 魏建和 詹志来 刘洋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3,共10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高良姜的名称、基原、学名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和炮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考证。经考证可知,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均以“高良姜”为正名;高良姜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姜科...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高良姜的名称、基原、学名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和炮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考证。经考证可知,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均以“高良姜”为正名;高良姜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沿用至今,同属植物大高良姜A. galanga因名称和形态相近而经常混用;古代推崇儋州、雷州所产为佳,奉为道地,现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近代以来总结其传统性状评价以红棕色、粗壮坚实、皮皱肉凸、味香辣、分枝少者为佳;古时高良姜多于二月、三月采收,现栽培品一般夏末秋初采收,野生品则在五月雨季前采收。历代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和切制,尚有清炒或同辅料拌炒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高良姜的古代经典名方时,采用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A. officinarum的根茎,净切后生品入药或根据处方炮制要求处理后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本草考证 经典名方 学名沿革 产地 品质评价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紫花地丁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雅琼 韩国庆 +6 位作者 王爱祥 李烨 李旻辉 周驰 何小磊 张春红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0-139,共10页
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花地丁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本草考证,发现紫花地丁之名源于其花色及形态特征,其主要基原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花地丁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本草考证,发现紫花地丁之名源于其花色及形态特征,其主要基原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Viola yedoensis为我国历代主流。紫花地丁以野生为主要来源,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完整、色绿、根黄者为佳。古代紫花地丁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记载较少,多直接晒干后使用。建议经典名方中的紫花地丁基原、采收加工及炮制等可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项下规定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紫花地丁 本草考证 基原 学名演变 产地 炮制方法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黄精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存德 常晖 +2 位作者 杨祎辰 王二欢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3-206,共14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典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对黄精药材的名称、基原、苦味黄精种类、学名演变、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黄精别名众多,自《名...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典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对黄精药材的名称、基原、苦味黄精种类、学名演变、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黄精别名众多,自《名医别录》始以“黄精”为正名。通过基原考证得出,唐代以前使用的黄精主流是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和多花黄精P.cyrtonema,至清代增加了滇黄精P.kingianum;按形状区别,依次称为“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大黄精”。采收时间为春、秋两季,采后“蒸过晒干用”,其炮制方法主要为“九蒸九暴”。苦味黄精主要是卷叶黄精P.cirrhifolium、湖北黄精P.zanlanscianense、垂叶黄精P.curvistylum和轮叶黄精P.verticillatum,不宜入药。基于考证,建议开发以黄精为主要原料的经典名方和大健康产品时,黄精的基原和产地应该明确并固定,使用基原明确的黄精或多花黄精,并有必要深入产地进行种质调查、取样,并建立黄精种植基地,建立溯源体系,以便控制产品的质量,稳定产品疗效。黄精的炮制方法则可依据产品功能定位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黄精 基原 苦味黄精 种类 学名演变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