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ou Don’t Know Me But Can I Be Your Friend? Accepting Strangers as Friends in Facebook
1
作者 Serena Leow Zuoming Wang 《Social Networking》 2019年第1期52-73,共22页
Users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uch as Facebook, are increasingly receiving friend requests from stranger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Neurotics vs. Extroversion vs. Opennes... Users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uch as Facebook, are increasingly receiving friend requests from stranger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Neurotics vs. Extroversion vs. Openness vs. Conscientiousness vs. Agreeableness) and strangers’ gender in affecting Facebook users’ decisions to accept (or ignore) the stranger’s friend request. Results showed that gender of the stranger and the personality match between participant and stranger jointly affect the decision to accept the stranger as friend on Facebook.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accepted the stranger’s friend request based on textual cues that were displayed in the friend request message. This finding supporte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suggesting that impression formation of the stranger was not constrained to the lack of nonverbal cues online. Moreover, particip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the stranger’s friend request when the participant’s and stranger’s personalities matched. This effect was more pronounced when the stranger was a female. Participants accepted female stranger’s friend request due to the inflated perception of stereotypical female characteristics, which supports the Hyperpersonal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BOOK BIG-FIVE PERSONALITY Traits stranger FRIEND
下载PDF
From Stranger to Admirer
2
作者 Li Xiaoyu 《ChinAfrica》 2017年第9期56-57,共2页
A Chinese agronomist's three-year stint in Nigeria taught him how to go from "culture shock" to "culture appreciation" .
关键词 NI From stranger to Admirer
下载PDF
中介与兜底:非警务警情中派出所的治理功能——以W市M派出所为例
3
作者 王波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近些年来,大量非警务警情涌入基层派出所,造成权责失衡、警力挤兑等执法困境。以往研究基于行政执法化的视角,将治理困境视为“执法失败”并思考公安机关的权责边界。运用“结构—治理—功能”的分析框架,将反应型警务置于城市社会结构... 近些年来,大量非警务警情涌入基层派出所,造成权责失衡、警力挤兑等执法困境。以往研究基于行政执法化的视角,将治理困境视为“执法失败”并思考公安机关的权责边界。运用“结构—治理—功能”的分析框架,将反应型警务置于城市社会结构及其治理需求的角度下进行思考,具有积极意义。非警务警情的大量出现与城市社会中存在的资源分散、权威缺失与矛盾极化等治理困境密不可分。虽然现行法律条文在非警务警情的处理上效果有限,但是反应型警务建立起的资源链接、权威重塑和矛盾控制等治理机制在城市社会中发挥了中介和兜底的治理功能。这两种治理功能在快速的城市化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意味着基层派出所能够妥善处理各类复杂矛盾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当然,要实现矛盾的有效处理还必须进一步明晰权责关系,推动多元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型警务 非警务警情 城市治理 陌生人社会
下载PDF
从“陌生人”到“共同体”:高校导生关系的转向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明飞 蔡连玉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优质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滋养。实践中导生间“陌生人”关系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导生交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以利益计算为基础的“冷亲密”,这就造成了“为他者”的道德悬空、工具理性异化学术逻辑和利己计算致使利益排斥等问题。导... 优质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滋养。实践中导生间“陌生人”关系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导生交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以利益计算为基础的“冷亲密”,这就造成了“为他者”的道德悬空、工具理性异化学术逻辑和利己计算致使利益排斥等问题。导生陌生人关系的共同体转向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须。作为学术范畴,导生共同体立足现实情境和共同体思想资源、超越单一模式和传统教育人性假设,以“导生复合共同体”样态呈现,是差异的、学术的、利益的和成长的“四重交互共同体”。实现导生陌生人关系向复合共同体转向,亟需凝聚四重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共识,提供充分的制度供给,涵养坚实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复合共同体 导生关系 转向路径
下载PDF
基于偏好级别陌生人信息辅助的推荐系统
5
作者 冯路平 施力业 +3 位作者 吴雯 郑骏 胡文心 郑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4,共12页
基于评论的推荐系统是一种主要通过挖掘文本信息抽取物品特征和用户偏好,以提高性能的推荐系统方法.现存的大多数方法忽略了撰写评论的陌生人信息,引入陌生人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衡量用户的相对感受并对目标用户的表达进行补充,从而进行更... 基于评论的推荐系统是一种主要通过挖掘文本信息抽取物品特征和用户偏好,以提高性能的推荐系统方法.现存的大多数方法忽略了撰写评论的陌生人信息,引入陌生人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衡量用户的相对感受并对目标用户的表达进行补充,从而进行更精细的用户建模.近年来,一些研究尝试整合相似陌生人的信息,但忽略了对其他陌生人信息的利用.提出了基于偏好级别陌生人信息辅助的推荐系统模型CSRR(collaborative stranger review-based recommendation),利用陌生人信息,更加准确地对用户建模并进行适当扩展,提升了推荐性能.具体地,为了准确捕捉用户的偏好,首先,设计了一个基于陌生人信息辅助的注意力模块,该模块不仅考虑了评论文本的相似性,也考虑了目标用户与撰写评论的陌生人之间的偏好交互作用;其次,一个基于陌生人信息过滤的门控模块根据目标用户–物品对的特征,在偏好级别动态整合陌生人信息,有效地过滤了陌生人的偏好信息以及丰富目标用户的建模;最后,应用隐因子模型(latent factor model,LFM)来完成评分预测任务.实验结果说明CSRR模型在多个来源的真实数据集上均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评论的推荐系统 陌生人信息 注意力机制 门控机制
下载PDF
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及制度防范——基于公共生活伦理的分析
6
作者 姜子豪 刘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以伦理的视角看,公共生活受陌生人伦理和契约伦理的支配。陌生人伦理排斥道德情感,契约伦理过分注重个人权利和形式合理性,导致美德丧失了存在的空间,本该具有崇高性的道德在公共生活中被拉向了底线水平。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与... 以伦理的视角看,公共生活受陌生人伦理和契约伦理的支配。陌生人伦理排斥道德情感,契约伦理过分注重个人权利和形式合理性,导致美德丧失了存在的空间,本该具有崇高性的道德在公共生活中被拉向了底线水平。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盲目迎合公共生活底线要求的趋势,造成规范主义的突显和美德的消解。正因每个主体(学生)进入制度化的公共生活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才呈现出公共生活之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具体表现为:公共生活默认的规范主义对道德教育的侵蚀;道德教育崇尚的美德在公共生活中的消隐。公共生活伦理视域中道德教育的危机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内部问题,更是制度伦理的问题。要摆脱学校道德教育制度化趋势的负面影响,就要健全“扬善”的制度功能,强化“正义”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公共生活 契约伦理 陌生人伦理 制度正义
下载PDF
“非陌生人社会”与关系信任:小型房产中介存续的社会基础
7
作者 栾乃欣 董磊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金融资本的快速扩张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挑战,但资本扩张并非在任何地区、任何行业都能取得成功,中小企业也不会任其“宰割”。本文以北京郊区S小型房产中介公司为个案,探求其在金融资本挤压下的存续机制与社会基础。研究发现,“非陌... 金融资本的快速扩张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挑战,但资本扩张并非在任何地区、任何行业都能取得成功,中小企业也不会任其“宰割”。本文以北京郊区S小型房产中介公司为个案,探求其在金融资本挤压下的存续机制与社会基础。研究发现,“非陌生人社会”的关系结构与总体性交往逻辑,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义务型、往来型、基础型关系信任,这构成小型房产中介取得客户信任、打破大型公司信息垄断的关键。此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小企业的存续机制,以及地方社会中关系信任的运作逻辑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陌生人社会 关系信任 存续机制 房地产中介 社会基础
下载PDF
“陌生人-王”理论与17至19世纪东南亚的华人政治领袖
8
作者 余欢欢 吕振纲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4年第3期63-84,154,155,共24页
17至19世纪,东南亚地区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其中中国移民群体尤为显著。这一时期,郑信、莫玖和罗芳伯等华人移民群体领袖,相继成为暹罗、湄公河三角洲及婆罗洲等一些地区的外来统治者。作为“有能力的人”(Man of Prowess),这些华人政... 17至19世纪,东南亚地区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其中中国移民群体尤为显著。这一时期,郑信、莫玖和罗芳伯等华人移民群体领袖,相继成为暹罗、湄公河三角洲及婆罗洲等一些地区的外来统治者。作为“有能力的人”(Man of Prowess),这些华人政治领袖通过与当地人通婚,发挥了自身卓越的经济和军事才能,成功地吸引不同群体的追随者。他们在当地的统治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陌生人-王”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外来统治者并不是单纯依靠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来确立自己的权威,而是首先构建以本族群追随者为核心的支持基础,随后逐步赢得本土居民的拥护,最终在异国他乡确立自己的统治。这种“陌生人-王”统治模式突出了族群力量的重要性。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华人政治领袖在东南亚的出现并非孤立现象,当时东南亚地区还出现了白人及阿拉伯人等“陌生人-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东南亚本土的社会文化结构、商业世界主义和曼陀罗政治规则。这些“陌生人-王”政治领袖遵守本土的社会文化规范,并依据曼陀罗的互动规则行事,成为相互嵌入的本土曼陀罗体系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政治领袖 有能力的人 “陌生人-王” 曼陀罗体系
下载PDF
祖先亲属与陌生人:《太平广记》鬼魂故事的类型学研究
9
作者 马速 陈昕苗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太平广记》中的鬼魂类型可以划分为祖先亲属的灵魂和不知姓名的陌生鬼魂两类。民众对两类鬼魂施以不同的情感、态度和民俗仪式:作为“熟人”的祖先亲属的鬼魂是民众熟悉的人,往往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尊敬和怀念之情;而那些不知来源的陌... 《太平广记》中的鬼魂类型可以划分为祖先亲属的灵魂和不知姓名的陌生鬼魂两类。民众对两类鬼魂施以不同的情感、态度和民俗仪式:作为“熟人”的祖先亲属的鬼魂是民众熟悉的人,往往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尊敬和怀念之情;而那些不知来源的陌生鬼魂就是要远离并驱赶的陌生人,是有序的幽冥社会秩序的“逃逸者”。对“陌生”鬼魂的驱逐源于当时熟人社会的逻辑和幽冥世界与人间世界一致性的观点。早期先民对于鬼魂的信仰和想象实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一个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鬼魂 祖先亲属 陌生人 熟人社会
下载PDF
现代性与“陌生人伦理” 被引量:37
10
作者 程立涛 乔荣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47,共5页
我国社会结构的当代转型以及"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从根本上需要新的伦理——"陌生人伦理"作为支撑。它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伦理诉求,一种全新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方式。市场、贸易和契约等现代化动... 我国社会结构的当代转型以及"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从根本上需要新的伦理——"陌生人伦理"作为支撑。它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伦理诉求,一种全新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方式。市场、贸易和契约等现代化动因,借助"由熟变生"和"由生变熟"的双向互动机制,推动亲近性道德向"陌生人伦理"的转换。在当代,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伦理,首先应当明确血缘亲情的内在价值,继承亲近性道德之丰富内涵,发扬其稳定持久的文化纽带功能;其次要发挥"陌生人伦理"的调控作用,摒弃亲近性道德之主观随意的缺陷,引导个人行为的有序发展,推进当代和谐伦理生活的自觉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陌生人 亲近性道德 陌生人伦理
下载PDF
道德失范与陌生人伦理缺失 被引量:11
11
作者 韩建磊 赵庆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4,共5页
中国当前的道德失范多发生于陌生人之间,而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人们道德素质的下滑,而是特定伦理基础的缺失。这种伦理缺失有其历史根源,即中国传统的"五伦"伦理结构并没有"陌生人"这一伦属;同时,其负面... 中国当前的道德失范多发生于陌生人之间,而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人们道德素质的下滑,而是特定伦理基础的缺失。这种伦理缺失有其历史根源,即中国传统的"五伦"伦理结构并没有"陌生人"这一伦属;同时,其负面效应的显发有现实基础,即中国已建成市场经济,并形成"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群体迅速扩大,而关于他们的伦理体系并未成型。要解决中国当前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范问题,构建适合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伦理体系是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伦理 陌生人社会 道德失范
下载PDF
运用小波变换捕捉信号的奇异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晓鹏 李征 +1 位作者 张红瑞 吕延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62-2764,共3页
在石油工业中,对泄漏事故及早发现并防止扩散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该检测系统采用负压波检测法,根据泄漏产生的瞬态压力信息传播到上、下游的时间差,以及管内压力波的传播速度,即可计算出泄漏点的位置。但由于工业现场的电磁干... 在石油工业中,对泄漏事故及早发现并防止扩散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该检测系统采用负压波检测法,根据泄漏产生的瞬态压力信息传播到上、下游的时间差,以及管内压力波的传播速度,即可计算出泄漏点的位置。但由于工业现场的电磁干扰、输油泵振动等因素,使采集到的压力波形序列夹杂着大量噪声,因此要实现负压波准确定位,关键在于利用小波变换技术捕捉信号奇异点(瞬态压力信息)。该方法在MATLAB中对Daubechies小波进行了分析,证明压力波形可以在泄漏开始的瞬间产生较大的幅度变化,从而准确判断泄漏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奇异点 极大值 噪声 滤波
下载PDF
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傅鑫媛 陆智远 寇彧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8-1066,共9页
道德伪善既有印象管理或欺人的一面,也有自欺的一面。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众多,而人际层面的影响因素则少有研究。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设置捐款情境,探讨单个陌生他人在场及其真善/伪善行为能否抑制个体的道德伪善。结... 道德伪善既有印象管理或欺人的一面,也有自欺的一面。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众多,而人际层面的影响因素则少有研究。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设置捐款情境,探讨单个陌生他人在场及其真善/伪善行为能否抑制个体的道德伪善。结果表明:陌生他人单纯在场或做出伪善行为都不能抑制捐款情境中个体的道德伪善,而在场陌生他人的真善行为可以有效抑制捐款情境中个体的道德伪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伪善 陌生他人 印象管理 自我欺骗
下载PDF
混沌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14
作者 赵光宙 齐冬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7-82,共6页
混沌控制是非线性科学应用的新研究领域。介绍了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混沌控制新技术 ,论述了混沌应用的巨大潜力 ,并指明混沌控制在电气系统或电子系统中的可能应用方向。
关键词 混沌控制 奇怪吸引子 电气系统 电子系统
下载PDF
在“生人社会”中建立“熟人关系”对大学“同乡会”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杨宜音 张曙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8-181,共24页
本文以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通过分析在读大学生的同乡交往,试图探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在进入"生人社会"后,如何通过同乡会这一特殊的、具有社团组织和关系网络双重特点的平台,适应学校生活,完成身份转换。研究发现,在这一过程... 本文以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通过分析在读大学生的同乡交往,试图探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在进入"生人社会"后,如何通过同乡会这一特殊的、具有社团组织和关系网络双重特点的平台,适应学校生活,完成身份转换。研究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概念的两种形成机制———"关系化"与"类别化"之间实际发生了相互缠绕、竞争与协商,导致了"关系化"的"我们"概念以新的形式———"关系的类别化"与"类别的关系化"———出现,而看似作为一个组织的同乡会,在性质上却仍然没有脱离差序格局所包含的"关系网"的含义。借此研究,可以窥见社会转型期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过渡的身份协商过程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乡会 生人社会 熟人关系 关系的类别化 类别的关系化 差序格局
下载PDF
“熟人”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比较 被引量:50
16
作者 张康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58-64,共7页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伴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亲缘、地缘基础上的自由的稀薄的人际关系,以习俗型信任为特征。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以及受到契约、物和物化了的...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伴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亲缘、地缘基础上的自由的稀薄的人际关系,以习俗型信任为特征。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以及受到契约、物和物化了的社会设置所中介了的间断式人际关系,它以契约型信任为特征。后工业社会也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但是,由于社会网络结构的生成,人际关系将是一种自由稠密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所包含的是合作型信任。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跨越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模式,自觉地促进后工业社会人际关系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 陌生人 人际关系
下载PDF
从熟人到陌生人:农村小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被引量:27
17
作者 魏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5,共6页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支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状况。但农村教师对农村文化的认同度较低以及服务农村教育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仍存在。研究表明,在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与农村社会文化之间的...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支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状况。但农村教师对农村文化的认同度较低以及服务农村教育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仍存在。研究表明,在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与农村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农村小学教师角色从熟人成为农村社区的陌生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农村教师在工作之外的交往领域中扮演社区的熟人角色,有助于沟通教师和社区民众的关系,有助于加强教师与乡土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开展教育工作。从熟人向陌生人的角色转变,影响到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其对学生的教育实质和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角色 熟人 陌生人
下载PDF
社会排斥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损害:排斥者身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野 张珊珊 孙宇静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社会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损害。实验1选取208名8~11岁儿童,采用网络掷球范式考察不同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影响。实验2选取98名9~10岁儿童,在实验任务中加入熟悉人/陌生人的排斥者身份变量考察不同社会排斥... 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社会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损害。实验1选取208名8~11岁儿童,采用网络掷球范式考察不同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影响。实验2选取98名9~10岁儿童,在实验任务中加入熟悉人/陌生人的排斥者身份变量考察不同社会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影响。结果显示,完全排斥条件下儿童四个基本需要的损害程度最大,且在熟悉人的条件下遭受完全排斥的儿童四个基本需要的损害程度更大。可得出结论,社会排斥程度、排斥者身份对儿童基本需要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排斥 部分排斥 基本需要 熟悉人 陌生人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的城市遭遇 被引量:21
19
作者 高德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5,共7页
城市化是当代人的遭遇,也是道德教育的遭遇。城市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城市里充满着陌生人。陌生的都市人有两副面孔,一副是自由与理性,一副是冷漠与孤独。在一个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教育不能没有城市精神,又不能迁就城市伦理。在适应... 城市化是当代人的遭遇,也是道德教育的遭遇。城市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城市里充满着陌生人。陌生的都市人有两副面孔,一副是自由与理性,一副是冷漠与孤独。在一个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教育不能没有城市精神,又不能迁就城市伦理。在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超越陌生人伦理,是道德教育的当代使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陌生人伦理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华兹华斯笔下的深度共同体 被引量:20
20
作者 殷企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4,共7页
英国学者怀特和纽琳最近揭示了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意识,但是他们的研究都有失偏颇:纽琳只偏重个人对共同体的责任这一角度,而怀特则把个人和共同体看作对立的概念,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缺乏洞察。事实上,华氏对共同体的思考是多层... 英国学者怀特和纽琳最近揭示了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意识,但是他们的研究都有失偏颇:纽琳只偏重个人对共同体的责任这一角度,而怀特则把个人和共同体看作对立的概念,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缺乏洞察。事实上,华氏对共同体的思考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因此我们的相关研究也应该在较为宽广的语境中展开。虽然华氏并没有用过"情感结构"这一术语,但是他的有关思考跟发明这一术语的威廉斯可谓不谋而合:在威氏那里,情感结构意味着一种"深度共同体",而只有在这深度共同体中,"沟通才成为可能";华氏在想象共同体时所关注的也恰恰是怎样使上述沟通成为可能,因而他心目中的共同体实际上也是一种深度共同体。华氏的诗歌还让人想起艾略特。后者直接把共同体的命运跟对待死者等陌生人的态度联系在了一起,而华氏早于艾氏一百多年就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而且给予了诗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深度共同体 《序曲》 沟通 陌生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