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ve And Love——Brave Theme Features In Canadian Classical Novels
1
作者 刘芳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2期163-164,共2页
Canadian classical work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began to understand and mar-vel at the Canadian literatures that are quite life-meaningful and full of lessons and tips for lives.... Canadian classical work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began to understand and mar-vel at the Canadian literatures that are quite life-meaningful and full of lessons and tips for lives. The classic works in CanadianLiteratures that advantageously elabo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li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for Canada's particular history,geography, climate, religion, demographic factors,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Canadian literatures.The greatest masterpieces can highlight powerfully the certain mindset of Canadian and the permanent theme for Canadian Litera-ture: keep working hard for survival and love bravely. Meanwhile, modern people will learn a lot from reading Canadian classic lit-erary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ADA novelS Prominent love THEME FEATURES
下载PDF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n the French Novel of the 20th-21st Centuries
2
作者 Ruth Ama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5年第6期279-293,共15页
Happiness, as much a poetic as a philosophical, soc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 has been, through the ages, at the heart of the needs each individual seeks to fulfil. But today, in a world dominated by techno... Happiness, as much a poetic as a philosophical, soc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 has been, through the ages, at the heart of the needs each individual seeks to fulfil. But today, in a world dominated by technology, driven by productivity and dictated by efficiency, what about Happiness? Does it feature in works of fiction in any significant way? May it not have adopted different guises? ls that "duty of happiness" that Pascal Bruckner was talking about present in the French novel of the 20th-21th centuries? And if it is, has its force strengthened or weakened?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French Novels (of the 20th-21th centuries) that are devoted to or associated with Happiness in a direct or indirect manner. It will contextualize and analy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Happines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historical and social events that influenced that period: the Holocaust, consumerism, postmodernism, structural social changes, the various as yet unarticulated new modes of life they created, and so on. To that end,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discursiv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rench novel. In so doing it will focus on the explicit discourse behind the motifs, the choices mad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and the attitudes taken, considering the theme of happiness. Doing so, a significant discussion will be included regarding the paths of happiness, its agen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motifs and metaphors linked to the theme of happiness. The author will also address the dialectical role of the happiness theme in the constitution of an emerging literary discourse reflected in the French novel. By explor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dogmas, ideas of the intellectual leaders of the 20th century (e.g., Jean-Paul Sartre, Simone De Beauvoir, Albert Camus) as well as the ones of the 21th century (e.g., Pascal Bruckner, Andr6 Comte-Sponville, Gilles Lipovetsky) new insights concerning the hybrid nature of the supposedly "authentic happiness" will be revealed. The author intend to inspect the theme of Happiness around four dialectical axes as a relevant ethical basis for delimiting the various fields of research: (1) Love, passion, and conjugality; (2) Ageing; (3) "The experience of everydayness"; and (4) "The era of emptiness". Focusing on the narratives, the article takes into account their specificity in the four distinct fields, all connected to existential and ethical issues, Finally,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analyse the assumed role of literature as a conduit of cultural awar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nch novel HAPPINESS love conjugality MORALITY ageing everyday life postmodemism EMPTINESS PASSION
下载PDF
“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重窥
3
作者 王哲 刘继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有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影子,又在其中注入了现代革命意识。大致来说,其主题形态可分为“革命战胜爱情”“革命与爱情交融”“革命衍生爱情”三类,其话语模式也有失度的革命话语建构、... 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有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影子,又在其中注入了现代革命意识。大致来说,其主题形态可分为“革命战胜爱情”“革命与爱情交融”“革命衍生爱情”三类,其话语模式也有失度的革命话语建构、虚夸的浪漫主义表达、鲜明的“男权”中心话语等类别。“革命加恋爱”小说创作模式中的女性并未因革命而真正实现个人解放,其在“男权”话语中的弱势地位、失语状态或极端抗争方式等,仍在昭示着革命时代的女性解放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加恋爱 主题形态 话语模式 女性主义
下载PDF
恋爱的危机及其克服——论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恋爱书写
4
作者 刘世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4-101,共8页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重了主人公的自卑,从而将恋爱的失败感扩大。但随着作者生活阅历的增加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此类描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即主人公逐渐寻找到了克服恋爱危机的方式。对这一转变进行系统考察,对于解读沈从文早期小说而言,不失为一个别样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早期小说 恋爱危机 恋爱书写 女性美
下载PDF
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叶灵凤193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论
5
作者 董卉川 王雨欣 辛佳怡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揭示妒忌软弱的人性弱点,刻画凄美的爱情悲剧。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既是其1920年代爱情小说的延续,又在都市爱情的包裹之下体现出现代性的追求。通过回溯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阐释其聚焦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以进一步推动学界的叶灵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灵凤 现代长篇小说 都市 爱情
下载PDF
现代日常中的喜悲惊惧——论民国侦探小说中的“新婚案发”书写
6
作者 高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4,共12页
民国侦探小说关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犯罪案件,其中部分作品致力于展示并解决人物婚姻关系确立阶段的案件,呈现为“新婚案发”书写样态。作品中的“新婚案发”书写虽在案件性质、发生进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体现出侦探小说的类型考量标准:... 民国侦探小说关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犯罪案件,其中部分作品致力于展示并解决人物婚姻关系确立阶段的案件,呈现为“新婚案发”书写样态。作品中的“新婚案发”书写虽在案件性质、发生进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体现出侦探小说的类型考量标准:在题材选择上兼顾人物的“财”“色”双重欲望映射,在情节设置中讲求强烈对照反差以及一波三折效果实现,同时激发阅读受众的“震惊”心理感受。除此之外,“新婚案发”书写真实展示出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罪恶现实以及生活样貌,亦对特定时代中人物的婚恋自主、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加以表现,以文学方式完成对现代中国社会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侦探小说 婚恋题材 类型标准 犯罪内容 社会观念
下载PDF
从《白涡》《不谈爱情》看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婚姻景观
7
作者 蔡昀含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2-56,共5页
刘恒的《白涡》和池莉的《不谈爱情》皆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且同样书写了知识分子的婚姻景观。在《白涡》中周兆路恐惧婚姻破裂给他带来工作、生活的沉重打击,又无法抵挡华乃倩的诱惑。在《不谈爱情》中庄建非和吉玲为了各自的利益... 刘恒的《白涡》和池莉的《不谈爱情》皆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且同样书写了知识分子的婚姻景观。在《白涡》中周兆路恐惧婚姻破裂给他带来工作、生活的沉重打击,又无法抵挡华乃倩的诱惑。在《不谈爱情》中庄建非和吉玲为了各自的利益结婚,又通过利益的满足化解婚姻危机。两篇小说消解了爱情的神圣性,指明利益与爱情共存的婚姻真相;关注人的欲望,展现知识分子权力欲望及生命欲望的压抑及其造成的婚姻裂痕。周兆路所展现的鲜明的人性弱点,与刘恒自身的男性知识分子身份息息相关;庄建非与吉玲婚姻的种种细节,都可以从池莉的婚姻生活中找到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涡》 《不谈爱情》 新写实小说 婚姻书写
下载PDF
辨认远去的身影:蒋光慈“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回溯
8
作者 张茜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7-74,88,共9页
回溯蒋光慈“革命加恋爱”模式形成的原初语境,把握其生成脉络,可以进一步填充该模式的内在筋骨,唤醒其在数十年变革中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以期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等文学活动提供新的思路与灵感。
关键词 蒋光慈 “革命加恋爱”模式 生成逻辑
下载PDF
Sisterhood at the Nexus of Love and Revolution: Coming-of-Age Narratives on Both Sides of the Cold War
9
作者 Krista Van Fleit Ha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1期56-77,共22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Song of Youth and The Best of Everything, coming-of-age novels published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1958. The author finds that comparable narrative structures rev...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Song of Youth and The Best of Everything, coming-of-age novels published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1958. The author finds that comparable narrative structures reveal parallels in two societies that are often viewed in stark contrast. In both novels, a feminist ideal of sisterhood is woven into the coming-of age stories of young women moving into society, and in each novel,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determines the degree to which mainstream values are conducive to imagining a public sphere that is welcoming to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olution FEMINISM popular fiction American literature Chineseliterature Yang Mo Rona Jaffe coming-of-age novel
原文传递
“反着写”的偏颇——《丰乳肥臀》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彻底颠覆及其意味 被引量:11
10
作者 阎浩岗 李秋香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与其他"新历史小说"的"补充"或"修正"不同,莫言的《丰乳肥臀》是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彻底颠覆。在价值观念方面,上官家女儿的政治选择与其阶级身份和政治信仰无关。人物的个人品德与其政治立场... 与其他"新历史小说"的"补充"或"修正"不同,莫言的《丰乳肥臀》是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彻底颠覆。在价值观念方面,上官家女儿的政治选择与其阶级身份和政治信仰无关。人物的个人品德与其政治立场、占有财富多寡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正反角色对调。该作对"革命历史小说"中常见的"军民鱼水情"、"抗日"、"土改"、"还乡团暴行"等经典场面,也予以颠覆。这种彻底"反着写"的做法导致了新的偏颇,易引起误解,也妨碍其成为传世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乳肥臀》 “革命历史小说” 颠覆 偏颇
下载PDF
小说作为“革命”——重读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德威 王吉 陈逢玥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0,61,共11页
"革命"在梁启超文学及政治道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未来记》这部未完之作,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了文学与革命的辩证关系,恰恰成为梁启超种种革命理念的现代寓言及未来想象。在他的理念预设框架内,小说与革命的重要... "革命"在梁启超文学及政治道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未来记》这部未完之作,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了文学与革命的辩证关系,恰恰成为梁启超种种革命理念的现代寓言及未来想象。在他的理念预设框架内,小说与革命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文章检视了梁启超展开革命话语的路径,以及他之所以将小说视为宣传革命最有力的工具的理由,关注梁启超如何在小说的"将来完成式"中调动起对革命的种种理念,以及种种叙事策略如何构成其革命日程表中的标的物,关注《新中国未来记》所指涉的"未来",并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考量该小说的启示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小说 革命 《新中国未来记》
下载PDF
“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8,共8页
近年来,"小说界革命"与"五四"新小说的衔接被强化,但它与先前小说发展的联系却遭到割裂;相应地,"近代"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阶段也被否认。自鸦片战争以降,先进印刷技术传入,从物质生产层面为小说创作进入快... 近年来,"小说界革命"与"五四"新小说的衔接被强化,但它与先前小说发展的联系却遭到割裂;相应地,"近代"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阶段也被否认。自鸦片战争以降,先进印刷技术传入,从物质生产层面为小说创作进入快车道作好了准备;报刊等新传播媒体的出现,影响到小说创作各个方面,并使其拥有极广泛的读者群;新兴的翻译小说促使创作逐渐越过传统的藩篱;小说理论的内容与阐述形态也明显改观。这一切在当时的集中发生,说明"近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具有独特意义的小说发展阶段。近代小说在二十世纪初走到发生重大变革的临界点,而梁启超出于政治功利的介入及其巨大影响力的发挥,使六十余年来小说发展的能量积累未按原有的惯性方向,而是以独特的"小说界革命"的形态释放;但它又无法摆脱巨大惯性的摄动,故而梁启超提倡的政治小说只是短暂存在,小说很快又仍按其应有的路径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小说 小说界革命 预前准备
下载PDF
西方小说中的瘟疫题材 被引量:7
13
作者 范蕊 仵从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8-93,共6页
瘟疫与人类关系密切,不仅影响社会进程还影响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状态。瘟疫是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不少世界名著都以瘟疫为背景,或者直接表现瘟疫。中世纪的瘟疫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以瘟疫为背... 瘟疫与人类关系密切,不仅影响社会进程还影响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状态。瘟疫是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不少世界名著都以瘟疫为背景,或者直接表现瘟疫。中世纪的瘟疫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以瘟疫为背景的名著,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倾向和宗教改革的必然。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表现世界,英国作家狄福的《大疫年纪事》则突出表达了这一倾向。法国作家吉奥诺的《屋顶上的骑兵》和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则将瘟疫与爱情同置,爱情故事在瘟疫的映衬下显得光彩夺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鼠疫》中,瘟疫具有更广泛的象征意义,面对瘟疫的不同选择突出表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小说 瘟疫题材 《十日谈》 《大疫年纪事》 《屋顶上的骑兵》 《霍乱时期的爱情》 《鼠疫》
下载PDF
革命的现代性与“恋爱”的现代性——“革命加恋爱”小说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2,112,共4页
"革命加恋爱"小说中,革命是一种总体性、终级性的现代性方案,并形成特定状貌的话语体系。"恋爱"作为一种现代性爱意识的表征和私人生活图景,体现为小说中的情色话语。这两种话语从两个极度趋张的向度共同建构着早... "革命加恋爱"小说中,革命是一种总体性、终级性的现代性方案,并形成特定状貌的话语体系。"恋爱"作为一种现代性爱意识的表征和私人生活图景,体现为小说中的情色话语。这两种话语从两个极度趋张的向度共同建构着早期革命英雄的文学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加恋爱”小说 现代性 话语
下载PDF
发乎情,止乎礼义——琼瑶小说爱情模式面面观 被引量:7
15
作者 沈学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z1期141-144,共4页
琼瑶的小说 ,大多有同样的背景 ,相似的人物 ,相类的故事。琼瑶擅写爱情故事 ,且有传统、现实、浪漫、传奇的爱情模式 ,但琼瑶所描写的爱情重在渲染“情”字 ,表现为“发乎情 ,止乎礼义”的纯情和对“性”的消解。
关键词 琼瑶 小说 爱情模式 纯情
下载PDF
丁玲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破解丁玲研究之谜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全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丁玲早期参加过无政府主义者们组织的活动,也与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其早期作品对超拔于世俗生活之上的性爱乌托邦的追寻,标志着中国性爱小说走出了五四"爱情-婚姻-家庭"的世... 丁玲早期参加过无政府主义者们组织的活动,也与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其早期作品对超拔于世俗生活之上的性爱乌托邦的追寻,标志着中国性爱小说走出了五四"爱情-婚姻-家庭"的世俗程序,进入到一个新的精神空间,使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无政府主义 性爱小说 乌托邦
下载PDF
城市·农村·中国革命:路遥小说解读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23,共8页
城市与乡村在路遥小说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路遥小说中可以看出,中国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的深刻影响。"乡下人进城"是传统农业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路遥作品的核心情节,两者间的重合和矛盾反映出带有&q... 城市与乡村在路遥小说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路遥小说中可以看出,中国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的深刻影响。"乡下人进城"是传统农业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路遥作品的核心情节,两者间的重合和矛盾反映出带有"革命"特色的中国现代化之路。路遥的乡村文学人物在"进城"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情感能量、表现出的矛盾态度和"城"与"乡"在他们心目中的象征意义,都是中国革命特定历史进程和意识形态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小说 城市 乡村 中国革命
下载PDF
李劼人:重建女性神话——“大河小说”情爱叙事的的文本阐释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玉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4-77,共4页
李人的情爱叙事具有理想的色彩和“神话”品格。他所重建的女性神话伸张了女性的特点和权利 ,偏离和危及了传统的性别陈述。创作主体在对女性的道德评判上始终保持着缄默 ,这实际上正是一种宽容。
关键词 李JIE人 道德 情爱故事 历史小说
下载PDF
论大革命与早期左翼文学的兴起——以对“革命加恋爱”创作发生的考察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熊权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1,共5页
本文以对“革命加恋爱”创作产生原因和历史源头的考察为切入角度,来研究大革命对左翼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大革命失败之后,整个社会对革命怀念、想象的精神氛围在文学上寻求表达,是“革命加恋爱”创作流行的重要原因。而“革命加恋爱”... 本文以对“革命加恋爱”创作产生原因和历史源头的考察为切入角度,来研究大革命对左翼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大革命失败之后,整个社会对革命怀念、想象的精神氛围在文学上寻求表达,是“革命加恋爱”创作流行的重要原因。而“革命加恋爱”公式之所以成为当时作者和读者“追忆”大革命的一种特定模式和共同途径,又和大革命期间曾经发生的“恋爱与革命问题”讨论密切相关。本文在探讨“革命加恋爱”创作作为大革命的追忆文本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回忆录以及报刊言论的梳理,追溯文学史上“革命加恋爱”创作得以发生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 “革命加恋爱”公式 “恋爱与革命问题”讨论
下载PDF
从《玛丽·巴顿》到《南方与北方》——盖斯凯尔夫人工业题材小说中情感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娇娥 何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玛丽·巴顿》(1848)和《南方与北方》(1855)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以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为主要背景,描写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种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因此评论家们习惯... 《玛丽·巴顿》(1848)和《南方与北方》(1855)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以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为主要背景,描写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种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因此评论家们习惯上将两部作品归为工业题材小说。其实,由于创作背景和叙述视角的不同,作品体现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体验。本文从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入手,对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进行比较和研究,从创作背景和叙述视点来分析并探讨盖斯凯尔夫人在不同时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结构 工业小说 比较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