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l for Papers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ICSSSM'13)
1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2年第2期255-256,共2页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www.rccm.tsinghua.edu.cn/icsssrn/2013/Co-Sponsored by:IEEE SMC (Pend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singhua University
关键词 Call for Papers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ICSSSM’13)July 17-19 2013 Hong Kong China
原文传递
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各民族政权的“中国观”与“中国认同”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俊达 赵永春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3期94-105,173,共13页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将中国古代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边疆民族(政权),统一于“多元一体格局”之下的“共同体意识”,便是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中国古代各民族及其政权,从自称“中国”,到接续“中国”历史谱系,再到“中...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将中国古代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边疆民族(政权),统一于“多元一体格局”之下的“共同体意识”,便是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中国古代各民族及其政权,从自称“中国”,到接续“中国”历史谱系,再到“中国认同”的进一步扩大,这一过程可理解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逻辑。十至十三世纪,由于向往成为“天地之中”“文化中心”,各政权纷纷自称“中国”。以此为起点,认同作为“中国”一分子的政权,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加入“中国”谱系,接续“中国”历史。在此基础上,“中国认同”不断扩大,即不仅同时期各政权认同彼此作为“中国”一分子的身份,后世王朝同样认同前朝作为“中国”一分子的身份。古代“中国”无论在“大一统”时期,还是如十至十三世纪分裂割据时期,在“中国认同”的旗帜下,始终保持同一性和一体性特征,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观 中国认同 十至十三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