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通俗文学的商业化编刊与世俗宗教生活——以邓志谟“神魔小说”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赵益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61,共9页
"宗教生活"是世俗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在通俗文学中有着极为深广的展现,同时其所蕴含的社会一般信仰也赖于通俗文学予以传播、抟合与催化。明代中后期"神魔小说"的兴盛特别是其商业化编刊,是与当时社会... "宗教生活"是世俗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在通俗文学中有着极为深广的展现,同时其所蕴含的社会一般信仰也赖于通俗文学予以传播、抟合与催化。明代中后期"神魔小说"的兴盛特别是其商业化编刊,是与当时社会一般宗教生活对通俗文学的深层需求紧密相关的。雇佣写手邓志谟编创、建阳书坊翠庆堂刊刻的三部神魔小说,正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志谟 神魔小说 通俗文学 明代世俗宗教生活
下载PDF
屈辱中的“风采”:笛福的“罗克珊娜”与陈寅恪的“柳如是”形象比较
2
作者 费小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5-81,共7页
笛福在小说《罗克珊娜》(1724)中塑造的"小三"形象"罗克珊娜"与陈寅恪在为明末才女柳如是"沉冤昭雪"的传记文学作品《柳如是别传》(1953-1963)中塑造的"小三"形象"柳如是"(亦称"... 笛福在小说《罗克珊娜》(1724)中塑造的"小三"形象"罗克珊娜"与陈寅恪在为明末才女柳如是"沉冤昭雪"的传记文学作品《柳如是别传》(1953-1963)中塑造的"小三"形象"柳如是"(亦称"河东君"),以各自发自内心的禀性、才情,共同保持着"屈辱"中的动人"风采"。她们均具备非同寻常的智慧,重情重义且怀感恩之志,挑战男性性别且与男人"试比高"。但来源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在行为动机上有所差异:(1)罗克珊娜的智慧("算计")背后隐含着浓郁的商品经济意识;柳如是的智慧("行贿")背后涌动的是一种踏破铁蹄、上下寻觅的真爱。(2)罗克珊娜的情义背后是金钱,是功利;柳如是注重的情义隐含着"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儒家人本思想。(3)罗克珊娜挑战男性,是打"自由"之名,行钱财之实;柳如是身着男装,挑战男性,是对牧斋君身上体现的博学、智慧的儒雅之气的顶礼膜拜。对二者的跨国、跨语、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于英国18世纪文学、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及比较文学平行研究、陈寅恪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及文本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辱中的“风采” 笛福“罗克珊娜” 陈寅恪“柳如是” “小三”形象 英国18世纪文学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