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层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毛源 阚淑华 +1 位作者 田养林 唐存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57-60,共4页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3 2 1 ,水驱开发效果改善。该技术在埕东特高含水油藏成功应用 ,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结合技术 埕东油田 东区西北部Ng3^2层 调剖剂 驱油剂 采收率
下载PDF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文广 高宁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6,共4页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藏主要有背斜、构造-岩性、岩性上倾尖灭、透镜体和断层遮挡5种类型,分布在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且具有油气同层,气在上油在下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主要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一段源岩;油气成藏...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藏主要有背斜、构造-岩性、岩性上倾尖灭、透镜体和断层遮挡5种类型,分布在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且具有油气同层,气在上油在下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主要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一段源岩;油气成藏主要有2个时期,第1期为嫩江组沉积末期,第2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老第三纪沉积初期.分析了油气成藏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认为该区存在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构造及构造—岩性圈闭和断层遮挡圈闭3种油气成藏模式.综合研究表明: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是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位于油气运移方向上的各种类型的圈闭应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斜坡区 萨二、三油层组 油气 成藏机制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建民 吴昌荣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7,共6页
通过地表露头与钻井剖面的观测分析综合研究,证实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属于在泛滥平原下游发育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类型可划分出河道亚相与泛滥平原亚相等两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河道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5个可... 通过地表露头与钻井剖面的观测分析综合研究,证实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属于在泛滥平原下游发育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类型可划分出河道亚相与泛滥平原亚相等两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河道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5个可识别的微相。河道砂坝为其沉积的主体。长3到长2期,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在平面展布和剖面组合上均表现出向三角洲相区持续推进和逐步超覆的特点。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在其平面相区内一般无明显的、限制性的河道表现,河道砂坝复合连片,形成大规模的砂坪或广泛分布的"叠覆泛砂体"沉积,泛滥平原发育区仅在局部有所残留;剖面组合上河道砂坝极为发育,复合迭加程度高,形成连续性和连通性良好的宽厚的复合河道砂坝砂体以及"砂包泥"的沉积组合。同时,远源砂质辫状河流的发育使得与其相邻的三角洲沉积具有了类似"辫状河三角洲"的性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东部 长2+3油层组 远源砂质辫状河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蒋鸿亮 张明学 霍玲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6,共3页
根据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应用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滨浅湖泥滩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 根据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应用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滨浅湖泥滩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微相和浅湖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沉积.在平面上可分为东西2个相带,西部为三角洲相,由北面的曲流河三角洲和南面的辫状河三角洲组成;而东部为湖泊相,湖泊相主要发育泥岩,其中也发育大量重力流沉积体,三角洲砂体和重力流砂体大面积发育,储集条件好,另外还可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松辽盆地 泰康地区 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
下载PDF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及对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傅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24,共4页
分析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构成及特征,认为砂体是该输导层的主要通道,断裂只起油气转向、汇聚和沟通作用.根据油气运移和优势路径选取原理,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3条优势路径:... 分析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构成及特征,认为砂体是该输导层的主要通道,断裂只起油气转向、汇聚和沟通作用.根据油气运移和优势路径选取原理,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3条优势路径:齐家—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平洋;齐家—古龙凹陷沿滨州铁路至富拉尔基;齐家—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研究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与油气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只有位于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上的圈闭才是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斜坡区 萨二 三油层 油气运移 优势通道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