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Los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Central China Hubei Province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1
作者 Juying Qiao 《Management Studies》 2020年第5期386-389,共4页
This paper takes the Wudang Mountains and Wuhan Battle Memorial Hall as example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osses of Wuha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two inspirations:to make full use o... This paper takes the Wudang Mountains and Wuhan Battle Memorial Hall as example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osses of Wuha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two inspirations:to make full us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pots to carry out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and to effectively transform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tourist spots in Hubei Province into cultural industrie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resources of Hubei Province tourist att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Hubei Province tourist attractions LOSSES
下载PDF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Tianjin Recovery Area After the Triumph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2
作者 ZHANG Guop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1年第1期20-31,共12页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wants to penetrate into the grass-roots unit after the triumph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the recovery area.Through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Baojia system,the government expects to achieve lo...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wants to penetrate into the grass-roots unit after the triumph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the recovery area.Through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Baojia system,the government expects to achieve local autonomy and then solv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s.The new Baojia system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people to achieve their own demands,which presents the vision of civil rights to a certain extent.However,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postwar social environment,the Baojia system cannot completely represent the will of the people,and finally becomes a militarized organization that was used as a tool to carry out the government dec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ter the triumph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TIANJIN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the Baojia system
下载PDF
For Permanent Peace—An Introduction to China's Anti-Japanese War Memorial Hall
3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4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An Introduction to China’s anti-japanese war Memorial Hall For Permanent Peace
下载PDF
Under the Pagoda Mountain:Japanese POW Reformat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4
作者 LI J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9年第4期183-201,共19页
As a typical Lenin-style political party,what should be concerned most is the CPC’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pacity in fighting against and clearing enemies.This study provides a distinct perspective to observe a... As a typical Lenin-style political party,what should be concerned most is the CPC’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pacity in fighting against and clearing enemies.This study provides a distinct perspective to observe and recognize CPC’s ability of turning hostility into friendship.Japanese prisoners of war (POW) had been poisoned by ultra-nationalism and militarism for years,and thus wer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be reformed.However,under the correct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Mao and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the CPC’s political officers and cadres,a great number of them acknowledged the CPC’s political ideology and joined the CPC’s t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japanese war PRISONER of war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从“literature journals”说开去——兼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视域下的抗战文学期刊诸问题
5
作者 韩晗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1-67,共7页
从“抗战文学期刊”这一词语的英译入手,结合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这一大背景,进行抗战文学期刊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性意义。抗战文学期刊除具有文学意义之外,还拥有政治史、社会史与经济史等跨学科的研究价值。以中国现代文化产业... 从“抗战文学期刊”这一词语的英译入手,结合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这一大背景,进行抗战文学期刊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性意义。抗战文学期刊除具有文学意义之外,还拥有政治史、社会史与经济史等跨学科的研究价值。以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为切入点,可以将抗战文学期刊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期刊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 文学史
下载PDF
Cultural Literacy and World Literature: A Case Study 被引量:1
6
作者 Catherine Miskow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10期938-943,共6页
关键词 文化素养 文学 世界 案例 文化语境 生产工作 香格里拉 时间周期
下载PDF
地理景观视域下抗战时期黄河文学论
7
作者 刘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中国现代黄河文学产生于抗战时期,民族战争带来民族文学繁荣,黄河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隐喻,深深烙上民族和国家印记。抗日战争期间黄河上游的中国西北地区由于战争爆发致使国防资源开发重要起来,黄河流域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展开艰苦卓绝... 中国现代黄河文学产生于抗战时期,民族战争带来民族文学繁荣,黄河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隐喻,深深烙上民族和国家印记。抗日战争期间黄河上游的中国西北地区由于战争爆发致使国防资源开发重要起来,黄河流域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展开艰苦卓绝的抵御外族入侵战争的广阔战场,也是灾害频繁发生地域。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河流域产生了西北社会生活图景、民族精神书写、英雄叙事、流民图等不同文学样态,不仅为动员抗战、夺取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塑民族精神,激活民族伟大自信心和自信力。作家们在政治、社会、历史的描摹之外,更关注黄河流域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展示,从而建构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呈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前进的民族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景观 抗日战争 黄河文学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冷战”·“逆行”·“新时期”—— 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
8
作者 刘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认识:置身“冷战”环境,但“中国当代文学”对“冷战”的参与,具有一种“非典型形态”;“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挺进并不断深入,与整个世界文学潮流形成了一种“逆行”发展的势头;在经历了“拨乱反正”的过渡期后,一是向西方深度学习追求先锋,二是自觉回视传统有意寻根,“中国当代文学”放弃了“新”“新文学”的尝试,以一种既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本土立场,又兼具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并致力于并入世界文学,从而造就了一个“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逆行” “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下载PDF
论民国赋作中的抗战书写
9
作者 赵俊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抗战赋从多个方面真实记录了抗战经过,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侮、争取民族与国家独立的伟大斗争,堪称赋史。与前代同类赋作不同,抗战赋慷慨激昂,充满必胜的信念。同时,抗战赋雅俗并存,充分发挥了报刊文学的宣传、鼓动功能,尤其是通... 抗战赋从多个方面真实记录了抗战经过,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侮、争取民族与国家独立的伟大斗争,堪称赋史。与前代同类赋作不同,抗战赋慷慨激昂,充满必胜的信念。同时,抗战赋雅俗并存,充分发挥了报刊文学的宣传、鼓动功能,尤其是通俗之作,语言通俗、押韵自由、骈散随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赋的文体规范。以上三个方面反映了抗战赋对古代同类赋作的超越,不仅体现了抗战赋的价值,也体现了传统赋体写作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报刊 转型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东南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
10
作者 杜吉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抗战时期,闽浙赣粤四省毗连的东南地区,是一块相对独立的抗战区域。发生在这一区域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规模足以与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重庆、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讨论鼎足而三。东南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没有形成讨论的焦... 抗战时期,闽浙赣粤四省毗连的东南地区,是一块相对独立的抗战区域。发生在这一区域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规模足以与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重庆、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讨论鼎足而三。东南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没有形成讨论的焦点,但形成了几个较为固定的论域,且取得了一些较为相近的意见,在“孤悬东南”“区自为战”的情况下,还形成了自己的区域性特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东南地区 文艺民族形式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战争旅游研究综述
11
作者 李经龙 王群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72,共11页
以2000—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11篇与战争旅游研究高度相关的论文为基础,对战争旅游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按照文献发表数量,战争旅游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期(2000—2009年)、缓慢增长期(2010—2015... 以2000—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11篇与战争旅游研究高度相关的论文为基础,对战争旅游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按照文献发表数量,战争旅游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期(2000—2009年)、缓慢增长期(2010—2015年)和快速增长期(2016年至今)3个阶段;战争旅游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但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战争旅游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战争旅游概念界定、战争旅游体验、战争旅游动机、战争旅游游客类别、战争旅游的功能、战争旅游目的地管理6个方面。最后,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就中国战争旅游地的实践发展提出建议,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旅游 Web of Science数据库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文化回译视角下抗战文学汉译研究——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12
作者 阎瑾 吴李敏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4-99,共6页
文化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旨在将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译为B国语言并使其回归B国文化。从文化回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来研究《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汉译本,根据谭载喜提出的“还原式”和... 文化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旨在将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译为B国语言并使其回归B国文化。从文化回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来研究《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汉译本,根据谭载喜提出的“还原式”和“建构/重构式”文化回译理论,归纳并阐释回译本中涉及专有名词、专业术语、文化负载词的语言回译和涉及信息缺失表达、解释性表达、误读表达的文化回译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期指导抗战文学的回译实践,推动中国“红色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式”回译 “建构/重构式”回译 抗战文学 《红星照耀中国》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思考——以“十七年”时期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为例
13
作者 杨长胜 宋松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具有鲜活的时代性,教学内容具有迷人的魅力,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中国故事”高度契合,在课程思政方面颇具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某些教学改革的困惑。本文从中国当代...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具有鲜活的时代性,教学内容具有迷人的魅力,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中国故事”高度契合,在课程思政方面颇具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某些教学改革的困惑。本文从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特点出发,结合“十七年”时期的战争题材小说,分别从修订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具体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以期切实提高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课程思政 “十七年”战争题材小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从“根本恶”到无法言说的“恶”——二战后法国情境下的概念考古
14
作者 庄懿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3,226,共10页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人性的重新思考。法国哲学以自由与介入的独特思想特质,回应并发展了德国哲学传统中恶的概念,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赋予了恶的概念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特质。恶的概念在法国自身的历史语境与地理空间中,在与德国哲学的互动中,不断流变甚至被彻底打破。恶的历史语义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生了根本改变,却在美学领域与具体的文艺实践中以悖论方式得以重新言说和表述。因此法国语境下恶的概念的特质,还在于其中蕴含的救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自我 他者 文学 二战后
下载PDF
战后日本文学的三重向度: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
15
作者 韩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后日本文学中的重构,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解读,塑造和影响了国家的集体记忆。文章聚焦于文化心理层面,揭示了战后日本文学在描绘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如何深刻反映了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状态及其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民族主义 国家记忆 川端康成
下载PDF
抗战文学文献整理与文化记忆工程建设研究
16
作者 王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67,84,共5页
抗战文学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地域分布广泛、保存方式各一等特点。为了推进文化记忆工程建设,需要全面搜集、整理抗战文学文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抗战文学文献信息系统,并推进其多维应... 抗战文学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地域分布广泛、保存方式各一等特点。为了推进文化记忆工程建设,需要全面搜集、整理抗战文学文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抗战文学文献信息系统,并推进其多维应用。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抗战文学文献,强化民族记忆和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文学文献 文化记忆
下载PDF
从私密走向公共:伍尔夫日记研究
17
作者 何亦可 《探索与批评》 2024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伍尔夫日记所折射出的不仅是她的个人世界,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日记一旦走出私人空间进入公共领域,参与现代文化生产和舆论空间建构,就具有了社会属性,体现了伍尔夫勇于担负起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伍尔夫日记中的大量史料纠正了以前许... 伍尔夫日记所折射出的不仅是她的个人世界,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日记一旦走出私人空间进入公共领域,参与现代文化生产和舆论空间建构,就具有了社会属性,体现了伍尔夫勇于担负起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伍尔夫日记中的大量史料纠正了以前许多研究者认为伍尔夫不关心时事政治的看法。她将所参加的各种政治活动都通过日记记录下来,并明确表明了对这些政治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其社会批判意识也最先在日记中得以体现。首先,伍尔夫始终保持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她在日记中两次集中记录和讨论伦敦工人大罢工的情况,认清了政党内部斗争丑恶的一面。其次,伍尔夫把战争给整个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巨大伤害一一写进了日记之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强烈控诉和批判。最后,伍尔夫考察了妇女解放运动史,还认为日记能够书写女性历史、参与重建女性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日记 公共叙事 反战 女性文学传统
下载PDF
美术家办报:传播视域下的抗战时期新四军版画艺术
18
作者 赵昊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作。这些美术家成为媒体人,在参与办报的过程中注重了传播时效性、信息丰富性、形式新鲜性,重视普及与提高,从而在版画创作中凸显了以传播为导向的战斗性、文化性、多样性等特征。一系列表现军事行动、社会政策、生产生活的,以及承担对敌宣传任务的新四军版画作品,通过报刊、展览、集册、张贴等多种渠道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立场、思维与方法,可为当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艺 新四军 版画史 进步报刊 传播渠道
下载PDF
Multicultural Women's Views on the First World War in Virginia Woolf' s Mrs. Dalloway
19
作者 Denise Borille de Abre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9期681-688,共8页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弗吉尼亚 多元文化 妇女 协调工作 战争 声音 多元化
下载PDF
On Indiscriminate Bombardment during World War II: Opposition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Human Rights Abuse
20
作者 黎尔平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5年第5期460-466,共7页
Base on the strategic bombardment to destroy willpower of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Japanese aircrafts were nondiscriminatorily bombing China’s cities, which committed crimes against humanit... Base on the strategic bombardment to destroy willpower of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Japanese aircrafts were nondiscriminatorily bombing China’s cities, which committed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Actually, the US army nondiscriminatorily bombed Hiroshima and Nagasaki and damaged the human rights too. The US army, however, speeded up Japanese surrender and protected more people’s rights to life. It is never forgotten that the painful game of protecting and damaging human rights between Japanese militarism and anti-fascist all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nondiscriminatorily bombing right to life human righ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