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 in World History Perspective: From a Universal to a Particularistic View of History
1
作者 涂成林 Lin Wanp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2期5-25,共21页
Discussions on Marx's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 are essential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versal and the particularistic view of history. Marx adhered to the world history position, but in the course... Discussions on Marx's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 are essential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versal and the particularistic view of history. Marx adhered to the world history position, but in the course of formulating his theory of the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 he moved from universal history to a particularistic view of history; whereas the shift from the "Russian path" and "Russian way" provided by the Russian revolution to Stalin's doctrine of the "five forms" of social development represented a return from particularistic to universal history. In developing a Chinese view of history, three elements cannot be overlooked: the Chinese pattern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hina's present development experience; Marx's theory of social forms and his thoughts on Oriental society in his later years; and the "Russian path" and "systemic transformation" launched by the October R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 world history universal history particularistichistory theory of Oriental society
原文传递
中国化视野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巴新生 王立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5-126,共12页
在中国化视野下看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史学界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不难发现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而"亚细亚生产方式&qu... 在中国化视野下看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史学界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不难发现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而"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和中国社会革命实践之间又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使学术界形成了社会历史发展"一元多线"的认识,这是以后打破社会历史发展"一线论"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化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于金富 时艳蕾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4,共8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东方社会特征的科学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关键。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般形式,也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东方社会特征的科学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关键。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般形式,也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自然形成并长期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质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客观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古代社会 亚细亚社会
下载PDF
侯外庐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光华 兰梁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5-50,共6页
侯外庐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采用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作了独创性的研究,得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古典的古代"同属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二者走着不同的发展路径的结论。第一次全面... 侯外庐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采用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作了独创性的研究,得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古典的古代"同属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二者走着不同的发展路径的结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的特色,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亚细亚生产方式 城市国家 先王观
下载PDF
论专制主义(中)——专制起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海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1,78,共12页
适于专制政体的国民的奴性、传统习俗、思想家们的专制主义理论、功勋无比的伟大领袖以及国家和国民意志的统一之需要等等,固然是专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却唯有三者——亚细亚生产方式和“最高领导人是一个人”的社会结构之本性以及“最... 适于专制政体的国民的奴性、传统习俗、思想家们的专制主义理论、功勋无比的伟大领袖以及国家和国民意志的统一之需要等等,固然是专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却唯有三者——亚细亚生产方式和“最高领导人是一个人”的社会结构之本性以及“最高领导人追求独掌最高权力”的人性——才是专制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亦即专制之真正根源。从专制之根源及其诸多原因来看,专制在任何条件下——即使在造成专制政体的所有根源和原因都存在的条件下——都是偶然的、可能的、可以自由选择的;专制是绝对偶然的,绝对不具有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 专制主义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专制主义
下载PDF
传统中国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义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91-97,共7页
有社会科学界"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由于没有准确的界定和系统的理论,使得学界对传统中国是不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争论不一。在相对封闭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传统中国,根植于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导致社会... 有社会科学界"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由于没有准确的界定和系统的理论,使得学界对传统中国是不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争论不一。在相对封闭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传统中国,根植于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导致社会经济总量有限,以致形成了以封闭性、农业经济、中央集权和儒家意识形态为特征的"超稳定性"特征。这一传统中国"超稳定性"的逻辑推导,有助于理清传统中国是否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也有助于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传统中国 超稳定性 中央集权 农业经济
下载PDF
“亚细亚所有制”不等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被引量:1
7
作者 甄修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82,共6页
在马克思笔下,亚细亚所有制是原始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形式,是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的原型,具有普遍意义。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在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相同。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与奴隶制和农奴制... 在马克思笔下,亚细亚所有制是原始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形式,是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的原型,具有普遍意义。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在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相同。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与奴隶制和农奴制有本质差别。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不等于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生产方式。同时,亚细亚所有制没有被奴隶制和农奴制败坏,且长期存在,直到19世纪,这与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被奴隶制和农奴制很快败坏的那种社会形态有明显差别。因此,古代东方社会与古代西方社会在马克思笔下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所有制 亚细亚生产方式 古代东方 古代西方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述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志浩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了论证私有制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印度,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随着新的是史料的呈现,马克思在其后期对... 为了论证私有制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印度,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随着新的是史料的呈现,马克思在其后期对亚洲东方社会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发现东方社会也存在这土地的私有制。最后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原始公社和亚细亚形态,认为亚细亚形态不是最落后的社会形态,在亚细亚社会之前还有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公有制曾经在人类社会之初普遍地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 土地私有制 农村公社 经济结构
下载PDF
论民主的经济条件(上)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2,共12页
民主的经济条件虽然与民主的其他条件一样,只是民主实现的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但是,经济条件却是民主诸条件中的始源性条件,而其他条件都是派生性条件。因为经济条件最终产生和决定民主的其他客观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政治条件)以... 民主的经济条件虽然与民主的其他条件一样,只是民主实现的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但是,经济条件却是民主诸条件中的始源性条件,而其他条件都是派生性条件。因为经济条件最终产生和决定民主的其他客观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政治条件)以及民主的主观条件:对民主有利的经济条件能够且迟早势必创造有利于实现民主的主观条件(庶民阶级争取民主的愿望和行动)、社会条件(公民社会)、文化条件(公民文化)和政治条件(言论、结社和建党自由);相反地,对民主不利的经济条件则能够且迟早势必创造不利于民主实现的主客观条件。这就是为什么经济条件对于是否实行民主并不具有必然的决定作用,却又能够势必导致民主的缘故。这就是为什么经济现代化对于是否实行民主并不具有必然的决定作用,却又势必导致民主的缘故:就经济现代化这一有利于民主的经济条件自身来说,对是否实行民主并不具有必然的决定作用;但就经济现代化迟早势必造成实现民主的全部主客观条件来说,则势必导致民主,使民主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经济条件 亚细亚生产方式 “古典的古代”生产方式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态度的变迁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庆跃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14,共5页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广泛兴趣,也产生了众多的争议。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中国思想界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进行了三次大的讨论。如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亚细亚...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广泛兴趣,也产生了众多的争议。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中国思想界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进行了三次大的讨论。如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态度经历了从"回避"到"回归"的变迁。无论是前期的"回避"还是后期的"回归",可以说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回避 回归 原因
下载PDF
再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兼评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的几种理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禹国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0-74,共5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具有极其复杂内涵的思想。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不仅包含最为标准、典型的原始的公社所有制的意义,而且囊括了从原始的公社所有制向次生的奴隶制、农奴制的过渡。借口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的复杂性,...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具有极其复杂内涵的思想。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不仅包含最为标准、典型的原始的公社所有制的意义,而且囊括了从原始的公社所有制向次生的奴隶制、农奴制的过渡。借口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的复杂性,因而把它看作是充满逻辑和历史矛盾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同样,将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认定为“农业公社”,并认为它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也是失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 “农业公社”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传统法治观的成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九宾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中国传统法治观是专制主义法制观,与现代法治观有本质不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分析,传统法治观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社会生产方式是其主要成因。法制与法治不同,法治强调良法之治,它是一种历史成就、一种法制品德。马克思认为东方专制... 中国传统法治观是专制主义法制观,与现代法治观有本质不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分析,传统法治观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社会生产方式是其主要成因。法制与法治不同,法治强调良法之治,它是一种历史成就、一种法制品德。马克思认为东方专制主义的成因在于其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其中的君主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其重要特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解构亚细亚生产方式,高扬现代法治精神,是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亚细亚生产方式 传统法治观 法制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两种世界历史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
13
作者 禚丽华 孔扬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共5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审视中国发展道路的最高视野,它包含着地域性世界历史与全球性世界历史两个维度。地域性世界历史维度以俄国公社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内蕴着破解中国"从何处来"的思想线索;全球性世界历史维度以欧洲资...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审视中国发展道路的最高视野,它包含着地域性世界历史与全球性世界历史两个维度。地域性世界历史维度以俄国公社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内蕴着破解中国"从何处来"的思想线索;全球性世界历史维度以欧洲资本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内蕴着破解中国"向何处去"的思想线索。从两大维度的统一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有利于我们在理论根基处防止"左"与"右"两种倾向,在实践根基处把握民族性格与市场经济的有机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亚细亚生产方式 资本 民族命运 中国道路
下载PDF
吴泽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
14
作者 盛邦和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6年第2期3-10,共8页
著名史学家吴泽教授长期从事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研究,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吴泽研究回答了以下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社会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社会?未来中国是否还将沿着“亚细亚”道路... 著名史学家吴泽教授长期从事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研究,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吴泽研究回答了以下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社会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社会?未来中国是否还将沿着“亚细亚”道路继续走下去?如何从更深刻的理论层面认识中国国情,走出中国式社会经济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 亚洲式现代化道路
下载PDF
徐中舒与中国前封建社会研究
15
作者 周书灿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4-183,192,共10页
在长期的学术实践过程中,徐中舒通过对上古社会氏族组织与婚姻、继嗣、亲属称谓,村社共同体的存在形态与特征,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夏商奴隶制形态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的探索,建立起独到完善的中国前封建社会理论体系。无可否认,徐氏的论... 在长期的学术实践过程中,徐中舒通过对上古社会氏族组织与婚姻、继嗣、亲属称谓,村社共同体的存在形态与特征,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夏商奴隶制形态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的探索,建立起独到完善的中国前封建社会理论体系。无可否认,徐氏的论点体系仍有待学术界继续完善,有的观点,仍有待于学术界在新的学术背景下作新的审视和进一步深入探讨。但总的来看,徐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充分发掘古代文献、考古学资料,并高度重视作为人类社会"活化石"的民族学材料的参照作用,在坚实的史料和科学理论基础上,逐步揭示出中国前封建社会的绝大部分历史真相,促进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前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的深入与理论体系的完善,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前封建社会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氏族公社 村社共同体 亚细亚生产方式 指定服役
下载PDF
生态自然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叙说
16
作者 盛邦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1-197,共7页
生态自然被分成生物生态自然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自然尤其是社会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必然的联系,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态与历史的辩证思考,亦即历史唯物的生态自然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据此史观预言,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生态自然被分成生物生态自然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自然尤其是社会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必然的联系,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态与历史的辩证思考,亦即历史唯物的生态自然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据此史观预言,太平洋航线的开通,必将改变东亚的社会生态自然,必将使中国脱离旧航道,驶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 生态自然史观 “亚细亚生产方式” 太平洋航线
下载PDF
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当前论争
17
作者 赵志浩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24-28,共5页
关于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在30年代后期为了反对日本的反动言论,国内学者大多不承认中国属于亚细亚形态的社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此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看法,较为典型的有... 关于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在30年代后期为了反对日本的反动言论,国内学者大多不承认中国属于亚细亚形态的社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此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看法,较为典型的有普遍类型说、特例说和东方社会类型说。各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事实依据,相应地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 社会类型 社会发展阶段
下载PDF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外学者对亚细亚生产式及中国社会性质的探讨
18
作者 赵志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03-107,120,共6页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进行了一场社会史论战,它实际上是由亚细亚生产方式引起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苏联和日本分别对之进行了解读,认定中国历史属于亚细亚形态的社会,这意味着中国将被排除在世界史进程之外。受特定...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进行了一场社会史论战,它实际上是由亚细亚生产方式引起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苏联和日本分别对之进行了解读,认定中国历史属于亚细亚形态的社会,这意味着中国将被排除在世界史进程之外。受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中国史学家大多接受的是斯大林有关社会发展模式的论述,认为秦以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属于封建社会,它改变了以后中国人书写历史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史论战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下载PDF
苏联理论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
19
作者 赵志浩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45-48,共4页
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争论首先是在苏联引起的,除了官方的争论外,许多学者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争论不外乎是否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文章分析了苏联讨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背景,并对两种不同的观点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私有制 土地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再认识
20
作者 张海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如何理解,历来存在各种争论。造成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偏差的原因,主要有理论自身的局限性、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正确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则要把它看作是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如何理解,历来存在各种争论。造成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偏差的原因,主要有理论自身的局限性、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正确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则要把它看作是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尽管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适合中国历史实际情况,但仍对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奴隶制 普遍性 理论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