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_1与BC_1酯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造哲 云锦凤 +1 位作者 马青枝 于卓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 F1与回交 1代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有位点相同的 9条基带 ,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 ,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杂种 F1的酯酶同工酶谱主要表现...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 F1与回交 1代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有位点相同的 9条基带 ,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 ,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杂种 F1的酯酶同工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 ,亲本的个别酶带在杂种 F1有丢失现象 ,正反交杂种 F1均产生一条杂种带。杂种 F1酶谱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正反交的回交 1低酯酶同工酶谱基本相同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回交 1代的酯酶同工酶谱明显地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酯酶同工酶具有多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f1 bc1 酯酶同工酶 品种
下载PDF
利用相同来源F_(2:3)和BC_2S_1群体定位玉米生育期QTL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玉玲 李学慧 +5 位作者 董永彬 牛素贞 刘艳阳 王延召 魏蒙关 崔党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3,共6页
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和220个Bc2S1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4个生育期性状进行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利用F2:3群体共检测到4个抽雄期QTL、6个吐丝期... 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和220个Bc2S1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4个生育期性状进行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利用F2:3群体共检测到4个抽雄期QTL、6个吐丝期QTL和3个散粉期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7%~18.4%,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为28.9%~50.3%,11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生育期较长的亲本丹232,其余2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生育期较短的亲本N04;BC2S。群体检测到8个与4个生育期性状相关的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5%-11.6%,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为13.2%~18.5%,增效基因来自两个亲本的QTL为3个和5个。两类群体检测出QTL的数目、位置、效应和贡献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BC2S1群体抽样选择所引起的群体结构差异,F2:3群体显示出较高的QTL检测能力,但回交育种过程中应慎重依据F2:3群体QTL定位结果进行标记辅助选择(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玉米 爆裂玉米 f2:3群体 bc2S1群体 生育期 QTL定位
下载PDF
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F_1与BC_1代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造哲 云锦凤 +1 位作者 于卓 何丽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9-273,共5页
对亲本披碱草(E lym us d ahuricus)和野大麦(H ord eum brev isubu la tum)及其杂种F1和BC1代体细胞染色体数和花粉母细胞(PM C)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的染色体数为2n=42,野大麦为2n=28;正、反交杂种F... 对亲本披碱草(E lym us d ahuricus)和野大麦(H ord eum brev isubu la tum)及其杂种F1和BC1代体细胞染色体数和花粉母细胞(PM C)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的染色体数为2n=42,野大麦为2n=28;正、反交杂种F1染色体数均为35;BC1代染色体发生了数目上的差异,变异范围为28~35,并出现很多非整倍性植株;披碱草的PM CM I二价体配对频率很高,野大麦PM CM I出版少量的四价体、三价体和单价体,但以二价体占优势;正反交杂种F1减数分裂不规则,单价体的普遍存在是造成杂交不育的重要原因;BC1代的PM CM I单价体频率较F1代有所下降,二价体频率有所增高,有些株系的环状二价体占绝对优势,这为杂种育性恢复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f1 bc1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_1与BC_1代的RAPD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造哲 云锦凤 尹俊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31-35,共5页
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 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种F1均偏向披碱草遗传,正、反交F1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BC1代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不同株系间存在遗传差异。RAPD技术可用于禾草远缘杂种鉴定及目标性状植株检测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f1 bc1 基因组DNA RAPD
下载PDF
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_1F_(13)群体及若干杂交稻恢复系低氮耐性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汤国平 陈小荣 +7 位作者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边建民 胡丽芳 欧阳林娟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4-222,共9页
为充分挖掘野生稻的有利基因,改良恢复系,减少水稻的氮肥施用量,采用大田初筛和桶栽复筛相结合的方法,对88份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_1F_(13)株系和11份恢复系材料进行低氮耐性鉴定。大田初筛以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生物产量... 为充分挖掘野生稻的有利基因,改良恢复系,减少水稻的氮肥施用量,采用大田初筛和桶栽复筛相结合的方法,对88份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_1F_(13)株系和11份恢复系材料进行低氮耐性鉴定。大田初筛以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生物产量、单株产量4个对氮素反应敏感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对供试材料进行评价,得出20份低氮耐性强,44份中间型和35份敏感型的材料。根据育种需要,从低氮耐性强和中间型材料中选取4份恢复系、6份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_1F_(13)株系材料进行桶栽,对其低氮耐性进行进一步鉴定。同样以上述4个指标为鉴定基础,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筛选出5个强耐型材料(GP9、GP62、GP172、GP175、GP182)和1个敏感型材料(GP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3群体 恢复系 低氮耐性 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F_1及BC_1代育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造哲 于卓 +1 位作者 云锦凤 马青枝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3-16,共4页
 本文对披碱草(ElymusdahuricusTurcz.)和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Link)杂种F1及BC1代的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花粉可育率较高,分别为87.1%和89.2%,开放授粉的自然结实率分别为39.4%和34.8...  本文对披碱草(ElymusdahuricusTurcz.)和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Link)杂种F1及BC1代的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花粉可育率较高,分别为87.1%和89.2%,开放授粉的自然结实率分别为39.4%和34.8%。正、反交杂种F1代高度不育,花粉可育率分别为2.2%和1.1%,在开放授粉情况下均不结实。BC1代的花粉可育率和结实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提高,各株系间的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有较大的变异,有的株系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仍很低,花粉可育率只有0.3%,开放授粉不结实;有的株系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较F1代有大幅度的提高,花粉可育率可达74.9%,自然结实率可达14.6%。回交是克服杂种F1不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 f1 bc1 育性
下载PDF
老芒麦和紫芒披碱草及其杂种F_1代与BC_1代的ISSR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小雷 鲍红春 于卓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0,共4页
利用ISSR技术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 C.P)及其杂种F1代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71个I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6.6%。供... 利用ISSR技术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 C.P)及其杂种F1代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71个I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6.6%。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30 8~0.659 1,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大(0.712 2),以GD值0.50为基准,分为两类,母本老芒麦、正交F_1代、L-BC_1、Z-BC_1为一类。父本紫芒披碱草、反交F_1代为一类,BC_1代偏向轮回亲本老芒麦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紫芒披碱草 杂种f1 bc1 ISSR
下载PDF
中国春phlb突变体与多倍体Aegilops杂种F_1回交植株(BC_1F_1)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任贤 张曦燕 +1 位作者 韩敬花 樊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00-1305,共6页
中国春 phlb突变体与 5个多倍体 Aegilops的杂种 F1 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 ,并对回交一代 (BC1 F1 )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C1 F1 植株花粉母细胞最高染色体数 56条 ,最低 35条 ,一般情况下 phlb基因可以增加 BC1 F1 植株的染色... 中国春 phlb突变体与 5个多倍体 Aegilops的杂种 F1 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 ,并对回交一代 (BC1 F1 )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C1 F1 植株花粉母细胞最高染色体数 56条 ,最低 35条 ,一般情况下 phlb基因可以增加 BC1 F1 植株的染色体数 (不是所有组合 ) ,但不能增加染色体配对水平。杂种 F1 回交时有效雌配子最高染色体数在含有 phlb基因组合中高于不含 ph1 b基因的组合 ,但最低染色体数目相等 ,且含有 2 1条染色体雌配子最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证明 ,回交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杂种 F1 通过重建分裂 (restitution div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春phlb突变体 多倍体Aegilops杂种 f1 回交植株 细胞学研究 普通小麦 染色体配对 雌配子
下载PDF
披碱草与野大麦杂交种BC_1F_2代的同工酶分析
9
作者 李强 李造哲 +1 位作者 云锦凤 于卓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68,91,共5页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BC1F2代分蘖期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种BC1F2代的POD、EST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BC1F2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中...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BC1F2代分蘖期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种BC1F2代的POD、EST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BC1F2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中亲本的个别酶带有丢失现象,在EST同工酶谱中产生了1条杂种带(Rf=0.11);BC1F2代POD同工酶谱的酶带基本相同,EST酶带特征差异较大,出现双亲互补带和杂种带;BC1F2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地受轮回亲本野大麦的影响,说明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F2代进一步加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Y1F2-5(7号)与P1F2-1(12号)及Y1F2-3(5号)与Y1F2-4(6号)有极其近的遗传关系,野大麦与BC1F2代多数株系有较近的遗传关系;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bc1f2 同工酶酶谱
下载PDF
玉米回交导入系BC_1F_2代吐丝期叶片光合参数与耐旱性的关系
10
作者 赵晓亮 孙继颖 +4 位作者 高聚林 苏治军 王志刚 于晓芳 胡树平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以39份BC1F2玉米回交群体及其亲本为供试材料,在吐丝期采取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探究了自交系与BC1F1群体吐丝期的光合参数与耐旱性的关系及其耐旱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蒸腾系数(Tr)和玉米单株产量耐旱系数呈正相关,单株产量... 以39份BC1F2玉米回交群体及其亲本为供试材料,在吐丝期采取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探究了自交系与BC1F1群体吐丝期的光合参数与耐旱性的关系及其耐旱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蒸腾系数(Tr)和玉米单株产量耐旱系数呈正相关,单株产量、耐旱系数、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系数(Tr)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最大,可以用来评价玉米耐旱性;39份玉米自交系中有1份是抗旱的,4份是比较抗旱的,34份是不抗旱的;在BC1F2群体中有12份是抗旱的,1份是比较抗旱的,26份是不抗旱的。通过玉米回交导入系BC1F2的构建,得到13份抗旱性显著提高的玉米BC1F2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系 bc1f2群体 光合参数 耐旱性
下载PDF
披碱草与野大麦及其杂种F_1、BC_1F_1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尼尔 李造哲 +1 位作者 赵慧 李微微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28-33,共6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F1、BC1F1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POD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正、反交F1的酶谱基本相同,杂种F1的EST同工酶...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F1、BC1F1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POD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正、反交F1的酶谱基本相同,杂种F1的EST同工酶谱亦主要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F1代POD和EST同工酶谱中亲本的个别酶带有丢失现象,又各产生了2条杂种带。BC1F1代POD同工酶谱的酶谱基本相同,EST酶带特征差异较大,出现双亲互补带和杂种带,并且有酶带的丢失现象。BC1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地受轮回亲本野大麦的影响,说明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代进一步加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系P1F1-2与Y1F1-2及P1F1-6与P1F1-7有极其近的遗传关系,野大麦与BC1F1代各株系较披碱草有较近的遗传关系。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f1 bc1f1 同功酶酶谱
下载PDF
披碱草与野大麦杂种BC1F3代苗期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樊海燕 李造哲 +2 位作者 马青枝 闫玲 王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在室内干旱胁迫下,测定了披碱草与野大麦及其杂种BC1F3代各株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7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运用打分法、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各株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并结合表观生长状况对评... 采用盆栽试验,在室内干旱胁迫下,测定了披碱草与野大麦及其杂种BC1F3代各株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7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运用打分法、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各株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并结合表观生长状况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各株系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披碱草>YF3-3>YF3-31>YF3-2>YF3-53>YF3-74>野大麦>YF3-76。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抗旱指标与平均隶属度函数值的关联顺序为:相对生长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幼苗成活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即相对生长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幼苗成活率是各供试材料抗旱评价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bc1f3代 抗旱性 苗期
下载PDF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_1F_2代不同株系苗期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珍 李造哲 于卓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7-22,共6页
测定了在盐胁迫下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2代不同株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2代各株系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增高、质膜透性增... 测定了在盐胁迫下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2代不同株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2代各株系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增高、质膜透性增大,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2代不同株系间存在差异。综合评价得出其耐盐性排序为:野大麦>Y1F2-5>Y1F2-3=Y1F2-1>P1F2-6>Y1F2-6=Y1F2-9>Y1F2-2>Y1F2-8>P1F2-7>披碱草>Y1F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bc1f2 苗期 耐盐性
下载PDF
BC_1和F_2设计下利用单标记信息检测QTL的效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道斌 李明丽 +1 位作者 鲁立刚 鲁绍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1-624,共4页
本文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BC1和F2设计不同资源群体规模、性状遗传力、QTL效应(QTL方差占加性遗传方差的比例)和标记-QTL间图距下单标记分析对QTL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当资源群体的规模较大,目标性状的遗传力较高,QTL效应较大,所... 本文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BC1和F2设计不同资源群体规模、性状遗传力、QTL效应(QTL方差占加性遗传方差的比例)和标记-QTL间图距下单标记分析对QTL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当资源群体的规模较大,目标性状的遗传力较高,QTL效应较大,所检测的标记距离QTL的距离较近时,无论是BC1设计还是F2设计,都可获得较高的QTL检测效率。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F2设计对QTL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C1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检测 bc1设计 f2设计 单标记分析 检测效率
下载PDF
Karyotype Analysis of BC_1 and BC_2 Progenies between Sugarcane and Erianthus fulvus
15
作者 Hongbo LOU Fusheng LI +3 位作者 Xianhong WANG Lilian HE Qinghui YANG Shunchang HE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In this study, karyotype analysis of F2BCl progenies between sugarcane (Saccharum spp. ) and Erianthusfulvu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ost chromosomes of YAU04/14, YAU09/02, YAU09/05, YAU09/26 and YAU09... In this study, karyotype analysis of F2BCl progenies between sugarcane (Saccharum spp. ) and Erianthusfulvu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ost chromosomes of YAU04/14, YAU09/02, YAU09/05, YAU09/26 and YAU09/52 are median region (m) chromosomes, while only a small amount of chromosomes are submedian (sin) chromosomes and median point (M) chromosomes. The karyotype formulae of fiv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re 2n = 106 = 98m + 8sm, 2n = 106 - 2M + 104m, 2n = 106 = 4M + 96m + 6sin, 2n = 102 = 2M + 92m + 8sin and 2n = 106 = 4M + 96m + 6sin, respectively. The karyotypes of all materials belong to symmetrical 2B type, indicating that the chromosomes of progenies are primi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CANE Erianthus fulvus f2bc1 progenies Karyotype analysis
下载PDF
来自本地×外来玉米4个杂交组合的F2、F2-Syn2和BC1回交群体的有用性
16
作者 D.Simic T.Presterl 谢国禄 《国外作物育种》 2004年第4期25-26,共2页
遗传材料来自4个本地品系×外国品种杂交组合即D06×B73、D408×M017、D08×NC258和F272×B79。本地品系D06、D408、D08和F272代表了目前中欧早熟(大约FA0200—250)马齿玉米育种材料;把美国优良近交系B73、M017、N... 遗传材料来自4个本地品系×外国品种杂交组合即D06×B73、D408×M017、D08×NC258和F272×B79。本地品系D06、D408、D08和F272代表了目前中欧早熟(大约FA0200—250)马齿玉米育种材料;把美国优良近交系B73、M017、NC258和B79看作是外国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组合 f2 f2-Syn2 bc1 回交群体 有用性
下载PDF
关于以越光品种为轮回亲本的BC1F3群体中出穗期、秆长、穗长及节间长的数量性状位点制图
17
作者 谢国禄 山本敏央 《国外作物育种》 2001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越光品种 bc1f3群体 轮回亲本 出穗期 秆长 穗长 节间长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杂交油菜F_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产量性状差异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褚旭东 刘定友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8-9,15,共3页
通过对 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和 1个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F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的产量性状调查 ,结果表明 :有 2个三系杂交种F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的有效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单株粒重等的差异达极显... 通过对 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和 1个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F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的产量性状调查 ,结果表明 :有 2个三系杂交种F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的有效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单株粒重等的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有 1个三系杂交种F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的每果粒数和单株粒重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其余性状差异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f1不育株 产量性状 正常株 雄性不育
下载PDF
蚓激酶F-Ⅲ-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19
作者 陈臻毅 侯学文 +1 位作者 苏志坚 邱道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蚓激酶F-III-1基因在烟草中的高效表达。[方法]以经烟草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的蚓激酶成熟肽F-III-1为目的基因,以p CAMBIA3301和p BA002质粒为基础,构建由35S启动子调控、抗草铵膦基因(bar)为选择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结果... [目的]探讨蚓激酶F-III-1基因在烟草中的高效表达。[方法]以经烟草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的蚓激酶成熟肽F-III-1为目的基因,以p CAMBIA3301和p BA002质粒为基础,构建由35S启动子调控、抗草铵膦基因(bar)为选择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结果]成功构建了4个植物表达载体,分别是p CAMBIA3301-F-III-1、p CAMBIA3301-F-III-1-6x His、p BA002-F-III-1和p BA002-F-III-1-6x His。[结论]4个植物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探讨蚓激酶在植物中的表达及其植物反应器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 f-Ⅲ-1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下载PDF
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2 位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李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5-1099,共5页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与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F2代及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A3314的雄性不育性与K3314A的雄性不育性一致,除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外,还受两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呈独立遗传。其中A3314中来自斯卑尔脱(T.speltavar.duh.)小麦的K型雄性不育基因rfv1sp为其主效基因,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的雄性不育主效基因rfv1为一对等位基因,并具有温度敏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系 温敏不育性 遗传研究 1B/1R类型 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基因 雄性不育性 K型小麦 种子生产体系 温度敏感特性 分离群体 主效基因 隐性核基因 杂交小麦 育性反应 专利技术 基因控制 等位基因 成本低 f1 bc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