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1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of Funeral Architecture towards Death:A Case Study of Tomba Brion Family Cemetery
1
作者 SONG Rui AN Yuening YANG X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3期90-94,共5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funeral architecture with ecological aesthetics as the entry point,and makes a poe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gardening techniques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omba Brion Family Ceme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funeral architecture with ecological aesthetics as the entry point,and makes a poe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gardening techniques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omba Brion Family Cemetery,a funeral architecture,in combination with architecture,ecological design aesthetics,landscape ecology,oriental aesthe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to explore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architectural field related to death for life,try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valu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neral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eral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aesthetics Brion Family Cemetery Scarpa
下载PDF
The Awakening of Consciousness:Traumatic Repetition in“Funeral Music”by Geoffrey Hill
2
作者 XING Luan-m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9期661-664,共4页
The aftermath of the war had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on people’s lives and society as a whole.In addition to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on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standards,it resulted in ps... The aftermath of the war had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on people’s lives and society as a whole.In addition to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on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standards,it resulted in psychological trauma,unemployment,poverty,and social conflicts.As a prominent English poet that emerged after World War II,Geoffrey Hill depicted the gruesome realities of war through his early works.This article applies Cathy Caruth’s trauma theory to analyze Hill’s poem“Funeral Music.”The fragmented images and repetitive traumatic scenes restore the harsh realities of war.Furthermore,this article explores Joshua Pederson’s critical development of Caruth’s theoretical framework,providing an alternate perspective for textu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Geoffrey Hill “Funeral Music” Cathy Caruth Joshua Pederson
下载PDF
The Change in Funerals in the Kibbutzim From the Early 20th Century
3
作者 Rotem Waitzm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7年第8期498-514,共17页
下载PDF
从悬置到加速:近代上海城市殡葬中的用时制度及其伦理意涵
4
作者 潘天舒 唐沈琦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5,154,155,共14页
对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丧葬用时变迁的梳理,分析地方丧葬向城市殡仪转变的社会成因,以及这一由科学和“进步”理念所带来的变化对现代上海殡葬体系的影响。从近代至今,上海城市丧葬实践的时间系统始终处于加速状态。自开埠以来,现代... 对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丧葬用时变迁的梳理,分析地方丧葬向城市殡仪转变的社会成因,以及这一由科学和“进步”理念所带来的变化对现代上海殡葬体系的影响。从近代至今,上海城市丧葬实践的时间系统始终处于加速状态。自开埠以来,现代性的社会结构在上海逐渐形成,人口处于增长与流动之中,社会高度分化,社会组织各擅其事。基于汉人社会的丧葬传统,客死他乡而无力返葬的人,得到了会馆的照料,遗体依然被社会标记,保留生前的个体特殊性与社会文化属性。会馆为死去的人建立特有的社会空间,在客居者漫长的待葬过程中,地方性的文化体系得以重申,发挥着凝聚与整合的道德力量。随着近代西方公共卫生学在日常实践中的介入和社会医疗化程度的加深,关于“死去的人”的理解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在都市化进程中,人的生命被视作线性的时间过程,死亡被客观化为生物性的变化,通过技术的干预加以规范。这一在进化论和生物医学双重冲击下发生的观念变化,型塑了现当代城市丧葬实践:在人死后,死亡作为“科学”事实被快速确立,并被纳入到加速的组织流程与控制流程中。人们在快速和精细分割的丧礼过程中,如何排遣恐惧、痛苦、忧虑等面对死亡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将成为一个需要长期观察和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城市 殡葬 时间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等诸民族间丧仪葬俗之交流——以汉藏回鹘西夏《十王经》存本谈起
5
作者 张总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敦煌与吐鲁番地区都是中古时期诸多民族聚汇、也是诸多宗教交融之地,诸民族的丧葬仪俗也会存在交流融通,现虽详考明述还较困难,但借助中古广泛影响民俗丧仪的《十王经》来作某种探查或为可行。敦吐两地都出有汉与回鹘经本,此经现知还有... 敦煌与吐鲁番地区都是中古时期诸多民族聚汇、也是诸多宗教交融之地,诸民族的丧葬仪俗也会存在交流融通,现虽详考明述还较困难,但借助中古广泛影响民俗丧仪的《十王经》来作某种探查或为可行。敦吐两地都出有汉与回鹘经本,此经现知还有西夏与西藏本,敦煌又由汉、藏、回鹘、西夏诸族主导过当地政权。因而,藉此窗口线索考察诸宗教民族丧俗因素,或可了解诸族宗教之交流并获知古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经 十王图 丧仪 葬俗 回鹘 西夏 西藏 摩尼教 拜火教
下载PDF
激励制度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的伦理分析
6
作者 冯龙飞 翟晓梅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器官移植在重建健康、挽救生命的卓越成效表明了其重大价值所在,其中器官捐献是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取得了重大进展,器官捐献率也逐年上升。尽管如此,我国依然面临捐献器官数量不足的严峻事实... 器官移植在重建健康、挽救生命的卓越成效表明了其重大价值所在,其中器官捐献是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取得了重大进展,器官捐献率也逐年上升。尽管如此,我国依然面临捐献器官数量不足的严峻事实,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医学科学技术和公共卫生政策进一步完善。根据国际经验,实施一定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捐献率,但是激励制度本身隐藏的伦理特性似乎与器官捐献事业中的利他精神有着根本性的冲突。因此,本文从激励的性质、器官捐献与激励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的伦理论证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激励制度 伦理论证 经济激励 非经济激励 利他精神 丧葬费
下载PDF
汉代官吏的葬礼及其社会功能探析
7
作者 魏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葬礼不仅是一场慎终追远的生命告别仪式,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两汉时期,随着官吏阶层的迅速崛起,官吏的葬礼也成为重要的集会、社交场所。后世子孙通过葬礼上的孝行表现,营造自己的孝子形象,谋求仕途进步;朝廷则利用赐赠活动,协调君臣关系... 葬礼不仅是一场慎终追远的生命告别仪式,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两汉时期,随着官吏阶层的迅速崛起,官吏的葬礼也成为重要的集会、社交场所。后世子孙通过葬礼上的孝行表现,营造自己的孝子形象,谋求仕途进步;朝廷则利用赐赠活动,协调君臣关系,宣扬主流价值;官吏士人借由赴丧,表达政治立场,拓展交际网络。汉代官吏的葬礼不再是一场单纯的丧葬仪式,更成为浓缩的政治舞台。对汉代官吏葬礼的探索不仅深入揭示了社会变革对丧葬礼俗的深刻影响,更生动展示了汉代政治体制与社会关系日常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葬礼 社会功能 社会关系
下载PDF
孝道传承与危机分担: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中的民俗教育
8
作者 冯智明 庞雅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丧葬仪式体现了民众最传统的社会法则与文化逻辑,具有重要的民俗教育功能。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通过文本演述、“送灵安魂”、上祭守孝、集体互助、空间净化等环节,创造出一个民俗教育的濡化空间,对个体进行浸润与教育。一方面重视传... 丧葬仪式体现了民众最传统的社会法则与文化逻辑,具有重要的民俗教育功能。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通过文本演述、“送灵安魂”、上祭守孝、集体互助、空间净化等环节,创造出一个民俗教育的濡化空间,对个体进行浸润与教育。一方面重视传承孝道观念,进行悲伤纾解与情感疗愈;另一方面重建社会秩序,包括强化三界空间认知与象征秩序,以及经由集体分担死亡危机恢复社区公共秩序。对丧葬中多维民俗教育方式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究中华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如何在民众生活中融合共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民众乐观豁达面对死亡的生命智慧对于当今社会的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走廊 瑶族丧葬仪式 孝道传承 民俗教育 文化逻辑
下载PDF
自治与他治: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实践与反思——以农村婚丧嫁娶的移风易俗为例
9
作者 黄桂霞 《老区建设》 2024年第4期31-40,共10页
通过对8省(区)32村调研,分析总结以红白理事为基层自治组织主体推进红白事改革的运行逻辑与实践效果,为乡村振兴中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提供实践经验。调研发现,婚丧嫁娶的移风易俗减轻了村民负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了乡村发展... 通过对8省(区)32村调研,分析总结以红白理事为基层自治组织主体推进红白事改革的运行逻辑与实践效果,为乡村振兴中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提供实践经验。调研发现,婚丧嫁娶的移风易俗减轻了村民负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了乡村发展,其中红白理事会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国家制度与乡村文化秩序的链接形式,但也面临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如何兼容、外在规范与内生力量如何有效融合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振兴 移风易俗 红白理事会
下载PDF
渝东南彭水道场仪式音乐形态特征探析
10
作者 刘志燕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5-170,共6页
渝东南彭水道场是在当地农村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丧葬仪式,仪程进行中始终伴随着唱腔及打击乐器的演奏。仪式音乐作为仪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厘清仪式中音乐的具体面貌及特征对于全面认识仪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渝东南彭水梅子垭乡道... 渝东南彭水道场是在当地农村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丧葬仪式,仪程进行中始终伴随着唱腔及打击乐器的演奏。仪式音乐作为仪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厘清仪式中音乐的具体面貌及特征对于全面认识仪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渝东南彭水梅子垭乡道场掌坛师冯秀平、左青松等道师的访谈及实录的七天道场视频资料,整理记录了86首唱腔曲谱,及打击乐的9种主要板式,概括出了仪式用乐的类型化、程式性特征,以及唱腔旋律以重复、变奏为主的发展手法,初步呈现了道场音乐的基本面貌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彭水县 道场丧葬仪式音乐 音乐发展手法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11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离散批评、“第三空间”理论与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的解读
12
作者 沈燕清 朱雨茵 《八桂侨刊》 2024年第1期13-21,94,共10页
华人离散群体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学术界对海外华人婚丧文化史的研究多从离散批评的角度探析华人对中国传统婚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忽略了其日益呈现出来的在地化趋势。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是现存稀见多语种未刊华... 华人离散群体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学术界对海外华人婚丧文化史的研究多从离散批评的角度探析华人对中国传统婚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忽略了其日益呈现出来的在地化趋势。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是现存稀见多语种未刊华人民间文献,集中反映了荷治时期印尼华人的族群认同与信俗迁移,展现出华族母体文化、西方异域文化、印尼土著文化在华人婚丧文化中杂糅共生、包容互渗的奇特现象。在离散批评的基础上,利用“第三空间”理论对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进行全面解读,无疑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它是利用民间文献对华人婚丧文化史展开的深入研究,为华人社会的真实存在提供有力证据并对族群多元文化主义给予直接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批评 第三空间 吧城公堂 婚丧档案
下载PDF
近现代汉族传统丧服及其文化变迁
13
作者 梁惠娥 李冬蕾 丁乾琨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汉族传统丧服是中国传统服饰及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文化变迁特征,梳理近现代汉族传统丧服及其文化的变迁历程,揭示汉族传统丧服、丧葬仪式及丧服制度的成因及发展规律,探究近现代汉族丧服及丧葬礼俗与物质文化、制度... 汉族传统丧服是中国传统服饰及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文化变迁特征,梳理近现代汉族传统丧服及其文化的变迁历程,揭示汉族传统丧服、丧葬仪式及丧服制度的成因及发展规律,探究近现代汉族丧服及丧葬礼俗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心理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当前殡葬改革所面临困境与挑战的核心问题。深入理解传统丧服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转变的现实意义,承扬优秀传统服饰文化,促进传统礼俗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服 丧葬文化 殡葬改革 汉族服饰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游戏文化理论视域下的日本“生前葬”
14
作者 张嘉钰 邹辰 杜武媛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近年来,日本“生前葬”逐渐走到大众视野,它是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举行的独特的葬礼。它以葬礼之名举行并保持着一些葬礼的形式,却又打破了葬礼的肃穆气氛,是在根本上与葬礼完全不同的另一套仪式,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民俗现象加以... 近年来,日本“生前葬”逐渐走到大众视野,它是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举行的独特的葬礼。它以葬礼之名举行并保持着一些葬礼的形式,却又打破了葬礼的肃穆气氛,是在根本上与葬礼完全不同的另一套仪式,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民俗现象加以分析。在约翰·赫伊津哈游戏文化理论的指导下对“生前葬”仪式活动进行研究发现:首先,“生前葬”在对传统葬礼进行模仿、再现基础上发挥着游戏“对某样东西的再现”的文化功能;其次,“生前葬”具有自由、非日常性、自成目的性、时空的限定性、独自的绝对秩序、紧张特质、游戏圈子、神秘气息的游戏形式特征;最后,最重要的是作为游戏本质的乐趣也融入到了日本“生前葬”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葬” 游戏文化理论 仪式
下载PDF
宿迁方言丧葬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探究
15
作者 于乐妍 陈禹洁 +1 位作者 耿禹豪 吉益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0期25-29,共5页
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各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更是历史沉淀、信仰传统、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方言词汇,作为民俗文化的产物和重要载体,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 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各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更是历史沉淀、信仰传统、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方言词汇,作为民俗文化的产物和重要载体,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为了更好地理解宿迁地域的民俗文化内涵,该文试图通过对方言词汇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该文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宿迁地区丧葬文化的方言词汇,以期能够更全面地呈现这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还考察分析了宿迁丧葬方言词汇的传承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迁方言 葬礼 丧葬词汇 民俗文化 历史渊源 人文内涵
下载PDF
析家礼本义 发时代深思——评陈延斌教授等新著《中国传统家礼研究》
16
作者 蒋林 王泽应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80-85,共6页
中国传统家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是追溯历史本源、坚定文化自信、培育良好风尚、培养美德人格的重要问题,但以往学界研究尚留有诸多未尽之处。《中国传统家礼研究》一书,通过辨明家礼内涵、梳理家礼历史、总括家礼门类、析取家礼价... 中国传统家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是追溯历史本源、坚定文化自信、培育良好风尚、培养美德人格的重要问题,但以往学界研究尚留有诸多未尽之处。《中国传统家礼研究》一书,通过辨明家礼内涵、梳理家礼历史、总括家礼门类、析取家礼价值、指引家礼路径,回答了“家礼该往何处去?”这个大本大源的问题。该书是一部立文化新意、发伦理深思、担时代责任,既有根有魂又立意高远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礼 冠婚丧祭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北魏平城皇陵营建与经济发展研究
17
作者 许孝堂 倪润安 许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85,共13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先后发现了北魏桓帝与帝后祁氏合葬的祁皇墓、冯太后的方山永固陵等皇陵。拓跋鲜卑族的陵寝文化也由最初的“潜埋虚葬”发展为鲜卑习俗与中原墓葬文化相融合的“陵寺结合”,葬在山巅之上,设守墓人及因守墓而设县...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先后发现了北魏桓帝与帝后祁氏合葬的祁皇墓、冯太后的方山永固陵等皇陵。拓跋鲜卑族的陵寝文化也由最初的“潜埋虚葬”发展为鲜卑习俗与中原墓葬文化相融合的“陵寺结合”,葬在山巅之上,设守墓人及因守墓而设县的北魏特有的陵寝文化。然而现有研究始终未对北魏平城皇陵进行系统的揭示。在北魏文献研读和田野考古调查均有新突破的基础上,理清北魏平城皇陵位置、范围及皇陵龙脉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对北魏云中金陵、金陵、盛乐金陵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同时讨论北魏平城皇陵营建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有助于填补北朝史研究的空白,也将对北朝史学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 陵寺结合 潜埋虚葬 地理环境 皇陵营建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兔毫”与五胡时代西北地区的丧葬文化传播
18
作者 赵晓芳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吐鲁番衣物疏及实物出土的“兔毫”(狐毛)既不是制笔原料,也不是当时人财富的象征。衣物疏中与“兔毫”经常同时出现的“黄桑棺”“弩机”等,也在同时代的河西等地存在,表明两地在丧葬文化上具有一脉相承性。放置于墓主人头部的兔毫与... 吐鲁番衣物疏及实物出土的“兔毫”(狐毛)既不是制笔原料,也不是当时人财富的象征。衣物疏中与“兔毫”经常同时出现的“黄桑棺”“弩机”等,也在同时代的河西等地存在,表明两地在丧葬文化上具有一脉相承性。放置于墓主人头部的兔毫与棺木档板或壁画中的北斗、神树、手爪囊等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墓葬逻辑。以千束、万束的兔毫等丝缕结成前往北斗、祈求长生的阶梯,从而达到灵魂升天的目的。又通过手脚指甲含血、被肉,完成复形,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是西汉以来北斗求道升仙原始信仰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毫 北斗 丧葬文化 传播
下载PDF
民国时期五邑侨乡丧葬习俗革新探析
19
作者 钱源初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2,17,92,共7页
民国时期五邑侨乡社会针对以往丧葬习俗中的迷信色彩浓厚、坟山纠纷激烈、停棺久丧厚葬等陋习,积极进行丧葬习俗革新。移风易俗举措包括批判旧式丧礼、破除丧葬风水迷信以及建立新式公墓、义坟等,使五邑侨乡逐步形成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式... 民国时期五邑侨乡社会针对以往丧葬习俗中的迷信色彩浓厚、坟山纠纷激烈、停棺久丧厚葬等陋习,积极进行丧葬习俗革新。移风易俗举措包括批判旧式丧礼、破除丧葬风水迷信以及建立新式公墓、义坟等,使五邑侨乡逐步形成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式丧葬习俗,有助于建设文明进步的侨乡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邑侨乡 丧葬革新 风水 公墓
下载PDF
湖南出土滑石猪的考古学观察
20
作者 杨慧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湖南古墓随葬滑石猪时代较早、数量亦多。其分布范围遍及湘江、沅水和澧水流域,流行时间从西汉早期延续至隋唐时期,类别形制存在写实与抽象两种风格,每个阶段又各有特色和演变。其在湖南盛行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三:一是当地铁器化进程的... 湖南古墓随葬滑石猪时代较早、数量亦多。其分布范围遍及湘江、沅水和澧水流域,流行时间从西汉早期延续至隋唐时期,类别形制存在写实与抽象两种风格,每个阶段又各有特色和演变。其在湖南盛行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三:一是当地铁器化进程的加速和采矿业、手工业的进步,为滑石矿的大量开采和滑石器的广泛制作提供了条件;二是西汉以降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养猪业的发展,推动了猪形明器的出现和传播;三是远古以来葬猪习俗和崇猪信仰的传承与流变,赋予了滑石猪丰富多元的丧葬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猪 湖南 汉唐 丧葬 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