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2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losing of Thousand Years' Mystery-- Origi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被引量:2
1
作者 Jinzhong Yan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7年第1期8-20,共13页
The Book of Changes is a huge system, including (1) Taiji Yin-yang five elements system; (2) Taiji-2 status-4 images-8 hexagrams--64 hexagrams, internal 8 hexagrams and external 8 hexagrams; (3) moral system, "... The Book of Changes is a huge system, including (1) Taiji Yin-yang five elements system; (2) Taiji-2 status-4 images-8 hexagrams--64 hexagrams, internal 8 hexagrams and external 8 hexagrams; (3) moral system, "Tao generates one, one generates two, two generate three and three generate everything"; (4)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system; (5) Hetu, Luoshu and 9 grid pattern systems; (6) 60 Jiazi system (a cycle of 60 years) of year, month, day and hour; (7) TCM 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 system, including host evolutive phase and host climatic factor, guest evolutive phase and guest climatic factor. The Book of Changes is stemmed fi'om accurate recognition and description on life system and movement, e.g. it can (1) describe the structure, movements and changes of life core system--five abdominal Zang organs and five abdominal Fu organs with Yin-yang four-season five elements, 10 heavenly stems, Hetu, internal 8 hexagrams and host evolutive phase of five evolutive phases; (2) describe the structure, movements and changes of outside system of life form with Yin-yang six climatic factors five elements, 12 earthly branches, Luoshu, external 8 hexagrams, host climatic factor of six climatic factors; (3) describe the system of life form core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outside system with 12 energy channels system and 64 hexagrams system; (4) describe the four gradations in life form with Taiji-2 status-4 images-8 hexagrams system and moral system; (5) describe the power system of development and growth--longitudinal four seasons of life form via 60 Jiazi system (a cycle of 60 years) of year, month, day and hour; (6) the horizontal four-season movements of life form generate TCM host evolutive phase and host climatic factor, whilst the longitudinal four-season movements generate TCM guest evolutive phase and guest climatic factor. With the disclosing of origi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universe secretes are being fully discov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ook of changes ORIGIN LIFE SYSTEM movement.
下载PDF
The Heart of Liuli:Chang Yi and Loretta Yang Hui-shan
2
作者 Diana Freundl 《大美术》 2007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All images courtesy of the artists■Loretta Yang Hui-shan (杨惠姗) and Chang Yi (张毅) are inseparable.They have done everything together,including giving up stardom 20 years ago to pursue a career in contemporary gla... All images courtesy of the artists■Loretta Yang Hui-shan (杨惠姗) and Chang Yi (张毅) are inseparable.They have done everything together,including giving up stardom 20 years ago to pursue a career in contemporary glass art.With two Golden Horse awards and a prize from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The Heart of Liuli:chang yi and Loretta Yang Hui-shan
下载PDF
Analysis of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
3
作者 Xia Qian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This article will firstly discuss the context overview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 Under thiscircumstance, a problematic element will be examined of the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 an... This article will firstly discuss the context overview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 Under thiscircumstance, a problematic element will be examined of the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 and critical appraisal ofhow this element relates to other element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ill be analyzed. The recommended changes and demonstrationmechanisms for evaluating the change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last two pa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 Assessment Critical apprais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hanges
下载PDF
On Grammar Functions of Tone Modification in Liangshan Yi Language
4
作者 Sha-ma Dage Xiao Xue 《宏观语言学》 2008年第1期127-133,共7页
There is a special grammar phenomena in Liangshan Yi such that grammartical relations can be changed through tone change. When personal pronouns combine withverbs, from the view of personal pronouns, the sentences are... There is a special grammar phenomena in Liangshan Yi such that grammartical relations can be changed through tone change. When personal pronouns combine withverbs, from the view of personal pronouns, the sentences are in SV pattern if personal pronouns are mid-level tones, while the sentences are in OV pattern when personal pronouns are sub-high tones. From the view of verbs, the sentences are in SV pattern if verbs are low-falling tones while the sentences are in OV pattern when verbs are sub-high tone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case relations can be marked with grammatical tone in the Yi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gshan yi TONE change PERSONAL PRONOUN VERB grammartical relation
下载PDF
The Chinese Yin-Yang Thinking in Antoni Tàpies’Artistic Creation
5
作者 Mei-Hsin Che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9期815-820,共6页
The writings and artistic works of Antoni Tàpies(2009;2011)mirror the influences of the cosmic vision of the Chinese yin-yang.Signs,numbers,and creative procedures related to this correlative thought prevail in h... The writings and artistic works of Antoni Tàpies(2009;2011)mirror the influences of the cosmic vision of the Chinese yin-yang.Signs,numbers,and creative procedures related to this correlative thought prevail in his art.Tàpies integrated different iconological codes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thinking into his art to question the existential meaning of the universe and to express his thoughts on the cultural and socio-political controversies of his time.In other words,the images,media,and techniques that he utilized for his works were extensions of his life experiences intertwined with various socio-historical facts and his personal fee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oni Tàpies theory of art AESTHETICS contemporary art yin-yang thinking book of changes
下载PDF
《江右文库》文献编《易》类著作提要七则
6
作者 王利民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介绍著作人的生平仕履情况,各书之卷次结构、各卷内容、学术源流以及版本流传情况等,并交代《江右文库》本次影印各书所依据的版本。
关键词 江右文库 宋代 周易 易学
下载PDF
老化处理纸张用于古籍修复用补纸的研究
7
作者 杨凡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6,169,共10页
本研究对竹纸、构皮纸等古籍修复常用手工纸进行紫外光、干热、湿热等条件组合的人工加速老化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老化与150℃干热老化组合使用可使实验纸样在300 h内显著变色,接近古籍书叶颜色。老化过程会使纸张酸度增大,使用弱碱... 本研究对竹纸、构皮纸等古籍修复常用手工纸进行紫外光、干热、湿热等条件组合的人工加速老化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老化与150℃干热老化组合使用可使实验纸样在300 h内显著变色,接近古籍书叶颜色。老化过程会使纸张酸度增大,使用弱碱性饮用水浸泡可使酸度降低至近中性。与颜色近似的古籍书叶相比,实验纸样的纤维保存状态可能更好,但某些情况如古籍书叶污染而变深色时,同色实验纸样纤维保存状态可能更差。老化实验纸张在光、热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好于传统染色纸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修复 纸张 老化 变色
下载PDF
朝鲜汉籍所载明末辽东局势与中国边将
8
作者 金美兰 吴燕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19-130,共12页
历史上的朝鲜作为受中华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其对华夏文化的仰慕由来已久,形成颇为深厚的传统。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拯救朝鲜于覆亡之际,以再造之恩进一步强化了其对宗主国的认同与忠诚。明末之际,边境局势繁杂纷扰、动荡不安,朝鲜... 历史上的朝鲜作为受中华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其对华夏文化的仰慕由来已久,形成颇为深厚的传统。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拯救朝鲜于覆亡之际,以再造之恩进一步强化了其对宗主国的认同与忠诚。明末之际,边境局势繁杂纷扰、动荡不安,朝鲜的使臣李仡于关外亲眼目睹当时战况,并如实将其记录于日记之中。不仅如此,他还将关内外的局势向朝鲜进行汇报。他与辽东的最高指挥官之间也存在众多书信往来。有关当时的咨文、揭帖等资料一并被记录于朝鲜的史籍当中。这部由亲历明与后金战争的燕行使者李仡以生命记录的日记,以及载于朝鲜正史的官方文献,不但能够对中国史籍中未能记录的部分予以补充,亦可还原有待澄清的一些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汉籍 李仡 明与后金战争 中国边将
下载PDF
治道经学、治道史观与中华文明的治道核心论--以探解中华文明变夷从夏的枢机为主线
9
作者 刘太刚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6,共14页
中华文明是一种以文史文明为主干、以经史文明为内核、以治道文明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中华经学的正统是治道经学,中华史观的主流是治道史观,中华经史同源于治,是传载治道的两种不同文体。这种文明特质使中华文明在治道探索方面有着卓绝... 中华文明是一种以文史文明为主干、以经史文明为内核、以治道文明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中华经学的正统是治道经学,中华史观的主流是治道史观,中华经史同源于治,是传载治道的两种不同文体。这种文明特质使中华文明在治道探索方面有着卓绝于其他古代文明的深厚积累,从而使外来征服者倾心折服。外来征服者为巩固其对中华文明区的长久统治,就要提升其治道水平,为此就要学习中华经史,于是就要保留并学习中华文明的文史,进而认同并融入中华文明,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这样,中华文明就实现了被外来入侵者武力征服之后的文化逆袭,即征服者被征服,亦即古人所称的“以夏变夷”或“变夷从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史学 经史关系 以夏变夷 文明特质
下载PDF
陆游诗涉《易》意象及其形象塑造功能
10
作者 杨秀礼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陆游诗歌善用《周易》关联意象,叠加组合以抒怀达志,如通过“床头《周易》”保持心性平和,通过“病观《周易》”疗疾养生,借《易》占筮砥砺人生等。《周易》由此成为陆游坎坷人生尤其是晚年的“精神伴侣”,在追求道德完善、心性调和等... 陆游诗歌善用《周易》关联意象,叠加组合以抒怀达志,如通过“床头《周易》”保持心性平和,通过“病观《周易》”疗疾养生,借《易》占筮砥砺人生等。《周易》由此成为陆游坎坷人生尤其是晚年的“精神伴侣”,在追求道德完善、心性调和等内圣化并形成闲适放达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成为“放翁”形象塑造的主要动因与内核,是古典经籍厚植人文情怀、涵养恢廓人格功能的具体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放翁 《周易》 意象经营
下载PDF
从明清闽南地区正音书系“异文”看闽南方言词汇的变化更替
11
作者 黄薇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明清时期闽南地区存在一系列为学习官话而编撰的方言与正音相互对照、依义类汇编词语的正音书。它们既展现明末至晚清200多年官话词汇和闽南方言词汇的真实面貌,也呈现出同一类文献的多版本、多文本现象。这些正音书记录着一批表达同一... 明清时期闽南地区存在一系列为学习官话而编撰的方言与正音相互对照、依义类汇编词语的正音书。它们既展现明末至晚清200多年官话词汇和闽南方言词汇的真实面貌,也呈现出同一类文献的多版本、多文本现象。这些正音书记录着一批表达同一概念的“异文”语料,研究者可以从中管窥明清闽南方言词汇的构词语素变化、异形词来源及正音词和方言词之间的竞争发展现象,进而证明尽管闽南方言具有较强的存古保守性,但其词汇却处于动态变化中,表现出构词方式灵活多变、词汇形式不稳定、方言词与通语词交替互换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 正音书 异文 词汇变化
下载PDF
《易林》对《周易》的承继与新变
12
作者 汤太祥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易林》一书,无论是其外在的四千零九十六条林辞的形式,还是其内在的运用《周易》象和数、卦爻辞义旨乃至易学思想的本质,都是一本衍易之作,其对《周易》既有诸多承继,又能结合时代特征做出许多新变。这种承继和新变,主要体现在《易林... 《易林》一书,无论是其外在的四千零九十六条林辞的形式,还是其内在的运用《周易》象和数、卦爻辞义旨乃至易学思想的本质,都是一本衍易之作,其对《周易》既有诸多承继,又能结合时代特征做出许多新变。这种承继和新变,主要体现在《易林》对《周易》占筮方法的沿用和变革,对《周易》卦象的承继与新变,对易学思想的吸纳与创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林》 《周易》 占筮方法 卦象 易学思想
下载PDF
得体乎?未得乎?——宋明理学对邵雍“老子得易之体”一语的讨论与争辩
13
作者 牛磊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伴随着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尊儒教、辟异端(主要指释老之学)成为理学家的重要任务.对于老子其人其学,北宋邵雍有一句评语曰“老子知易之体”,此语后被朱熹转述为“老子得易之体”.邵雍的体用论自成一系,与程朱所秉持的“体用一源”的体用... 伴随着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尊儒教、辟异端(主要指释老之学)成为理学家的重要任务.对于老子其人其学,北宋邵雍有一句评语曰“老子知易之体”,此语后被朱熹转述为“老子得易之体”.邵雍的体用论自成一系,与程朱所秉持的“体用一源”的体用论并不相同.“老子知易之体”表达的是老子得易之虚体而未得易之神用.在未深究邵雍体用论的前提下,后世儒者将该语带入“体用一源”的框架内进行理解,将邵雍之意理解为扬老抑儒.朱熹、胡居仁、湛若水、纪大奎等人对此语严加攻驳,而王畿、田艺蘅等人则各辟蹊径,对邵雍之说加以肯定.老子究竟得“易之体”与否?其人其学究竟是体用兼该还是有体无用?这些问题在理学家群体中所引发的持久争辩,反映的是学者对易学主旨、儒道优劣、皇王正道与权谋智术之关系等问题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朱熹 老子 易之体
下载PDF
中国哲学深层逻辑的学理地位及其现代意义观察——基于中西哲学视角的比较
14
作者 程少川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34-244,276,277,共13页
《周易》价值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人类迄今唯一具有完备定性判断功能的逻辑范畴。起源于《周易》的中国哲学,从基础的逻辑形式和立足点起便与西方哲学不同。《周易》彖辞“元亨利贞”是关于关系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中国哲学之价值逻辑的核... 《周易》价值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人类迄今唯一具有完备定性判断功能的逻辑范畴。起源于《周易》的中国哲学,从基础的逻辑形式和立足点起便与西方哲学不同。《周易》彖辞“元亨利贞”是关于关系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中国哲学之价值逻辑的核心。《周易》基于关系的价值逻辑哲学具有独特的学理内涵,归属于实践理性学理体系。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拥有优越的学理地位,是时空结合、面向未来的价值理性哲学,具备对各个研究领域的科学性进行定性判断的逻辑权柄和学理高度。中国哲学学术空间深邃广博,在容纳一切现代科学体系进展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逻辑空间以及推理途径。中国哲学所具备的学理高度与广大的应用空间,不仅可以用于提高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可以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周易》 价值逻辑 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 实践理性 德学
下载PDF
董仲舒正谊明道的思想影响初探
15
作者 秦进才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30,共21页
正谊明道,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来,学者以正谊明道解释《周易》《春秋》、诸子等思想,阐释其内容,发掘其意义,追根溯源,古今融通,体现出正谊明道继往开来的地位与影响。以正谊明道与义利观、治学、道德、佛教、报应... 正谊明道,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来,学者以正谊明道解释《周易》《春秋》、诸子等思想,阐释其内容,发掘其意义,追根溯源,古今融通,体现出正谊明道继往开来的地位与影响。以正谊明道与义利观、治学、道德、佛教、报应等思想相联系,提供衡量尺度,解释其思想,衍生出新思想,相得益彰,促进了相互发展,扩大了正谊明道的影响。前贤今哲对正谊明道思想,既有颂扬、弘扬者,又有质疑、批判者,不同的观察视野,相异的看法主张,形成研究正谊明道的合力,推动正谊明道研究的深化,丰富其思想内涵,扩大其传播领域,使正谊明道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思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正谊明道 义利观 《周易》 《春秋》 诸子思想
下载PDF
基于易经地理思想的国家空间治理结构顶层设计
16
作者 侯经川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以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是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在继承和发展易经地理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太极空间治理结构模型”,确定山海关为“东亚太极点”。中国国家空间治理结构的顶层设计... 以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是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在继承和发展易经地理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太极空间治理结构模型”,确定山海关为“东亚太极点”。中国国家空间治理结构的顶层设计,应围绕“山海关”而层层展开。在中央核心区,按照“东亚陆海中心+陆地屏障+海洋屏障”的环首都治理结构,将北京扩容至山海关,河北省扩容至大兴安岭中央主峰,天津直辖市扩容至渤海海峡。在四方支撑区,各布局1个直辖市(上海、重庆、天骄、威虎),并增设云北省,扼控各方向的关键节点。在外围屏障区,增设澎湖、昆仑2大直辖市和楼兰、北庭2大特别行政区,形成最有利于中国长治久安的边疆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地理思想 国家空间治理结构顶层设计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调整
下载PDF
浅析《伤寒论》方证的“三易”思想
17
作者 杨天闯 郭敏 +6 位作者 张近远 徐文倩 杨竹青 刘镇亚 王璐 姚翠翠 李合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伤寒论》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辨相似的脉、证,予微调的方、药。变化之道无过于《周易》,其以八经卦演变出天、地、人的变化,《伤寒论》以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四逆汤等基础方治疗六经辖下百病。作者本着医易同源的思想,在类方的基... 《伤寒论》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辨相似的脉、证,予微调的方、药。变化之道无过于《周易》,其以八经卦演变出天、地、人的变化,《伤寒论》以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四逆汤等基础方治疗六经辖下百病。作者本着医易同源的思想,在类方的基础上以《周易》的“简易、变易、不易”核心变化思想,总结先贤关于《伤寒论》113方方证不同变化维度的论述,将方证的简易思想定为保胃气、扶阳气、存津液,“不易思想”定为表传里、上传下、寒化热、热蕴湿、实致虚、微变剧,方的变易思想定为裁、采、穿、化四类,证的“变易思想”定为兼、夹、变、类四种,以期对《伤寒论》方证有个动态的整体定位,临床上以不变的原则,圆活地使用经方治疗多变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伤寒论》 医易同源 方证相应 方药 症状
下载PDF
中医古籍校勘中的目录学应用
18
作者 王婧琳 李鸿涛 葛政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掌握和践行目录学的方法路径,有助于提高古医籍阅读、校勘效率,校勘因得目录门径而事半功倍。从校勘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医学书目的内容和在校勘中发挥的功用,梳理常供医籍校勘选用的3类目录:版本目录、辨伪目录、引用目录。阐明医籍校勘... 掌握和践行目录学的方法路径,有助于提高古医籍阅读、校勘效率,校勘因得目录门径而事半功倍。从校勘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医学书目的内容和在校勘中发挥的功用,梳理常供医籍校勘选用的3类目录:版本目录、辨伪目录、引用目录。阐明医籍校勘工作中目录学的应用思路:核验传承流序,鉴别医籍真伪;考察版本递藏,确定底本所出;审定卷帙缺佚,追溯卷次变化;通过《中华医藏·养生卷》校勘实例,说明在校勘工作中,应实地考察馆藏,确定删、增、调、补。以期为中医药古籍校勘与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 中医古籍 校勘 医籍整理 中华医藏 养生卷
下载PDF
郑国涉水诗歌与《周易》“水”隐喻的艺术呈现
19
作者 彭亚敏 杨秀礼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郑国诗歌有较多关于涉水意象的作品,其中《郑风·扬之水》《褰裳》以渡水未成隐喻情爱受阻,《郑风·溱洧》《出其东门》则以渡水成功隐喻情爱顺利,这与《周易》经卦中《坎》为“坎险”之水,并以是否“涉川”成功来喻示事情进展... 郑国诗歌有较多关于涉水意象的作品,其中《郑风·扬之水》《褰裳》以渡水未成隐喻情爱受阻,《郑风·溱洧》《出其东门》则以渡水成功隐喻情爱顺利,这与《周易》经卦中《坎》为“坎险”之水,并以是否“涉川”成功来喻示事情进展的顺逆有互文关系。《郑风·野有蔓草》“零露”对“邂逅相遇”的倾心美好,《风雨》“云雨”对“既见君子”的欢欣愉悦,这些抒叙与《周易》经卦中《兑》为“兑以说之”之水,并以多种形态的水来表现静谧兑悦有互文关系。郑国涉水诗歌整体提喻了《周易》与《诗经》叙述类型的互文同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郑风》 《周易》 水意象
下载PDF
《周易》的经世智慧及其时代创新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少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了亿万华夏子孙的血脉,世代相继,从未间断,直至当今。我国当代文化既汲取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也继承发展了《周易》的思想精华。《周易...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了亿万华夏子孙的血脉,世代相继,从未间断,直至当今。我国当代文化既汲取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也继承发展了《周易》的思想精华。《周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保合太和”“天下文明”“明罚敕法”等经世思想在当代文化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周易》注重整体性的思想精华,已经在当代文化中得到了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经世智慧 当代文化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