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Futon Patterns in Mural of Buddhist Temple in Wutai Mountain under Digital Vision
1
作者 WANG Zhi-jun GAO Shuai-ru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Dao Xuan’s Gantonglu records:“About fifteen kilometers down from the southeast of the Wutai Mountain,there is the ancient Dafu Lingjiu Temple,and there are two Taoist temples in the east and west,where Buddhist matt... Dao Xuan’s Gantonglu records:“About fifteen kilometers down from the southeast of the Wutai Mountain,there is the ancient Dafu Lingjiu Temple,and there are two Taoist temples in the east and west,where Buddhist matters are fulfilled.According to ancient legend,it was made by Emperor Ming of the Han Dynasty”(Daoxuan,Tang Dynasty,p.257).It can be seen that Buddhism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Wutai Mountain sin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and Buddhist temple murals have been painted on the walls of templ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playing the role of spreading scriptures and decorating the walls.The pattern of Buddha’s futon base in the murals reflects the worship and rank differences of Buddhist monks in different periods.As a medium of meditation and worship,futuan is also a ritual instrument in Buddhist legend,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e research on the style of fut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rescoes in the temple of Wutai Mountain mainly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frescoes and futon,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base shape,pattern,composition and color of the futon in the frescoes of the temple.Explore the religious significance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behind the futon st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ral paintings of buddhist temple in Wutai Mountain FUTON the style digital analysis
下载PDF
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融摄与互动——锡林郭勒贝子庙考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昆 尚海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2-78,共7页
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种文化现象,它们的融摄与互动是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人类文化寻求自我完善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在内蒙古的一座寺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锡林浩特市贝子庙史料的研究、寺庙喇嘛的... 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种文化现象,它们的融摄与互动是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人类文化寻求自我完善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在内蒙古的一座寺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锡林浩特市贝子庙史料的研究、寺庙喇嘛的口述以及实地考察,具体从建筑风格、历史传说、庙仓经济、佛事用品及祭祀习俗、教育、医药等方面,分析、挖掘了历史沿袭中,草原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交融的过程,详尽梳理了传入内蒙古地区藏地佛教的新特征,从而揭示出两种地方性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彼此之间的借鉴融合,不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同时也使得藏传佛教经历了一个自我调适的本土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贝子庙 蒙古草原文化 藏传佛教文化 融摄互动
下载PDF
论客家音乐对川腔佛乐的涵化与濡化——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4期80-92,共13页
佛乐唱腔归属佛教"五明"之"声明",乃弘扬佛法之舟楫,在佛教仪式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作为活态文化,巴渝地区的川腔佛乐在长期的传承演变中受到来自历史战争、宗教活动、移民运动、政治制度、个人创造、... 佛乐唱腔归属佛教"五明"之"声明",乃弘扬佛法之舟楫,在佛教仪式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作为活态文化,巴渝地区的川腔佛乐在长期的传承演变中受到来自历史战争、宗教活动、移民运动、政治制度、个人创造、社会维护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巴渝地区位处大西南咽喉,是巴蜀交通要塞,音乐文化受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客家音乐的深刻影响。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是川腔佛乐的重要代表,本文从客家方言语音的影响、核心音调的借入、旋律框架的摄受以及整体旋律形态的移植等几方面剖析客家音乐文化作为外来音乐文化对巴渝地区川腔佛乐的深刻影响,揭示其在整体音乐形态与风格上对川腔佛乐实施的涵化与濡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音乐 川腔佛乐 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 涵化 濡化
下载PDF
藏传佛教楼阁式佛殿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发展--以不丹建筑为中心
4
作者 李天 周晶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0,F0002,F0003,共11页
楼阁式佛殿诞生于吐蕃时期,是西藏早期宗教建筑的代表性形制之一。由于楼阁式佛殿在西藏保存完好的建筑实例较少,此类建筑的外观形态与空间象征性来源、发展历程及衰落原因尚无定论。本文以受到西藏建筑文化辐射的不丹为中心,研究楼阁... 楼阁式佛殿诞生于吐蕃时期,是西藏早期宗教建筑的代表性形制之一。由于楼阁式佛殿在西藏保存完好的建筑实例较少,此类建筑的外观形态与空间象征性来源、发展历程及衰落原因尚无定论。本文以受到西藏建筑文化辐射的不丹为中心,研究楼阁式佛殿在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的流布,分析楼阁式佛殿的原型、传播过程与特征,探讨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对外输出与地域性发展,以扩展西藏建筑艺术研究的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阁式佛殿 藏传佛教建筑 不丹建筑
下载PDF
傣族小乘佛教壁画中的“现代境外画师型”
5
作者 安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30-35,共6页
在当下傣族佛寺的修缮或兴建中,时兴聘请泰、缅等境外画师来绘制壁画。西双版纳不少重要的佛寺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可以说,境外画师的作品,是傣族佛寺壁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并力求从内容题材、形... 在当下傣族佛寺的修缮或兴建中,时兴聘请泰、缅等境外画师来绘制壁画。西双版纳不少重要的佛寺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可以说,境外画师的作品,是傣族佛寺壁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并力求从内容题材、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厘清和阐明这些壁画的多元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佛寺 壁画 境外画师 形式风格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大理鸡足山佛寺园林环境特征分析
6
作者 刘娟 许耘红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5期188-196,共9页
以鸡足山的九莲寺、祝圣寺和金顶寺3座佛寺为研究对象,从选址、总体布局、空间结构、植物配置以及建筑风格等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鸡足山佛寺的园林环境特征。提出鸡足山佛寺园林面临的问题及保护与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佛寺选址在... 以鸡足山的九莲寺、祝圣寺和金顶寺3座佛寺为研究对象,从选址、总体布局、空间结构、植物配置以及建筑风格等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鸡足山佛寺的园林环境特征。提出鸡足山佛寺园林面临的问题及保护与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佛寺选址在地势险要且景色秀丽地段,佛寺景观气象万千;布局上沿袭了汉传佛寺建筑格局;空间上划分为前导空间、宗教空间、生活空间、园林空间4种空间形式组合,产生形式多样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上有参天古树,并选择与佛教教义有关的小乔木、灌木,体现宗教色彩,丰富园林环境;建筑上体现当地民族风格特色,雕琢精巧,美观大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园林 环境特征 选址 总体布局 空间结构 植物配置 建筑风格 大理鸡足山
下载PDF
基于汉传佛寺的空间设计理念初探
7
作者 戴明杰 《设计》 2015年第13期137-138,共2页
汉传佛寺,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留存中土。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与研究价值内容甚广。文章以汉传佛寺的初现为原点,以汉传佛寺的历史脉络为背景,梳理汉传佛寺的空间样式,阐释汉传佛寺的空间设计理念。
关键词 汉传佛寺 空间 样式 设计理念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汉藏结合式召庙建筑群体布局特征研究
8
作者 托亚 尚大为 韩瑛 《当代建筑》 2023年第9期106-110,共5页
召庙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寓涵佛教想传达于世人的空间观念,且随着汉藏文化的交融,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5座具有代表性的召庙的院落布局,将空间构成用数的形式进行表达、分析。研究表明,汉传佛教寺院是“天人道”的具象表达,... 召庙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寓涵佛教想传达于世人的空间观念,且随着汉藏文化的交融,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5座具有代表性的召庙的院落布局,将空间构成用数的形式进行表达、分析。研究表明,汉传佛教寺院是“天人道”的具象表达,藏传佛教寺院是对同构且轮回的宇宙观的描述,汉藏结合式寺院布局融合了两种观念,对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院布局 汉藏结合式 空间概念 院落式 曼陀罗式
下载PDF
岭南禅宗寺院建筑整体格局研究——以韶关地区为例
9
作者 汤朝晖 欧阳鹏 《重庆建筑》 2022年第6期28-30,33,共4页
韶关作为岭南禅宗的发源地,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以及众多寺院实例。由于地域条件、历史沿革、文化融合的影响,该地区寺院在传统形制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通过资料调研,以及对韶关地区的八处佛寺进行的实地调查和定量分析,梳理... 韶关作为岭南禅宗的发源地,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以及众多寺院实例。由于地域条件、历史沿革、文化融合的影响,该地区寺院在传统形制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通过资料调研,以及对韶关地区的八处佛寺进行的实地调查和定量分析,梳理出寺院在择址偏好、平面布局、功能配置三个层面上的信息,进一步总结归纳出韶关佛寺整体格局的规律与差异性,这将有助于探索佛寺建筑空间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关佛寺 择址偏好 平面布局 空间组合形式 功能配置
下载PDF
聂塘寺早期彩塑造像风格讨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日.洛桑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03-106,148,共5页
拉萨聂塘寺于公元1055年由阿底峡尊者的亲传弟子嘎瓦.释迦旺丘主持修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重要寺庙。寺内有诸多藏传佛教文物,其中佛教造像保存完整,成为研究11世纪造像风格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该寺的实地考察,以比较研究的方式着重... 拉萨聂塘寺于公元1055年由阿底峡尊者的亲传弟子嘎瓦.释迦旺丘主持修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重要寺庙。寺内有诸多藏传佛教文物,其中佛教造像保存完整,成为研究11世纪造像风格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该寺的实地考察,以比较研究的方式着重讨论了聂塘寺无量寿佛殿的泥塑群造像风格,认为该佛殿中塑造有藏、汉、印三种风格样式的泥塑,应该是自桑耶寺乌孜殿建造三种造像风格样式以来,三种风格样式集于一处的典型范例之一,更是这种建造习俗逐渐衰微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塘寺 泥塑 早期藏式佛像风格
下载PDF
明代江南方志之《祠庙》《寺观》体例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群韬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3-68,共6页
明代江南方志中设有专门的《祠庙》《寺观》体例,其中记录了大量关于国家祀典体系和佛、道教宗教场所的信息,呈现了该区域的社会文化风貌与宗教礼俗传统。这些方志中的《祠庙》《寺观》书写体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反映了编纂者... 明代江南方志中设有专门的《祠庙》《寺观》体例,其中记录了大量关于国家祀典体系和佛、道教宗教场所的信息,呈现了该区域的社会文化风貌与宗教礼俗传统。这些方志中的《祠庙》《寺观》书写体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反映了编纂者基于自身信仰立场和文化观念对江南地区的佛、道教及民间信仰传统的具体态度。因而,明代江南方志之《祠庙》《寺观》体例,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内在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方志 宗教礼俗 民间信仰 祠庙 寺观
下载PDF
云南傣族佛寺壁画风格类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35-38,共4页
作为历史长河中宗教精神在艺术上的体现,云南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风格类型。滇南地区的佛寺壁画呈现带有典型的傣家痕迹,其生活性、世俗性、民族性较为丰富;滇西一带佛寺壁画则呈现出与内地文化交融的现象,同时... 作为历史长河中宗教精神在艺术上的体现,云南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风格类型。滇南地区的佛寺壁画呈现带有典型的傣家痕迹,其生活性、世俗性、民族性较为丰富;滇西一带佛寺壁画则呈现出与内地文化交融的现象,同时依然保留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风格特色。受傣族传统文化、周边国家文化及汉文化影响,云南傣族地区壁画既有别于泰缅地区的纯宗教性,又有着汉化痕迹,但又有别于中原地区佛寺壁画,具有民族性和本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傣族 佛寺壁画 风格类型 本土化
下载PDF
由空灵到空寂——南朝佛寺题咏诗的艺术特色
13
作者 伍令 《黑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6-99,共4页
南朝佛寺题咏诗,即南朝时期兴盛起来的以佛寺为题,将佛寺景观(包括佛寺的人文景观与佛寺的自然景观)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诗歌。通过对南朝出现的佛寺题咏诗进行文本分析,提炼出其描述手法上的艺术特色,以及佛教传入对诗歌描写的影响。诗... 南朝佛寺题咏诗,即南朝时期兴盛起来的以佛寺为题,将佛寺景观(包括佛寺的人文景观与佛寺的自然景观)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诗歌。通过对南朝出现的佛寺题咏诗进行文本分析,提炼出其描述手法上的艺术特色,以及佛教传入对诗歌描写的影响。诗人在景物描写上与物合一,诗歌由空灵转向空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题咏诗 南朝 物我合一 空灵 空寂
下载PDF
汉藏结合式空间语言研究——以内蒙古西乌素图村两座经殿建筑为例
14
作者 托亚 周博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3期125-129,共5页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汉藏结合式的建筑风格,分析了坐落于同一村庄不同时期建造的两座寺庙大殿,对建筑进行实地测量调研。首先,对建筑进行解析,提取结构原型,分析变形过程;其次,通过图解,分析建筑语汇及空间组织;最后,提炼空间...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汉藏结合式的建筑风格,分析了坐落于同一村庄不同时期建造的两座寺庙大殿,对建筑进行实地测量调研。首先,对建筑进行解析,提取结构原型,分析变形过程;其次,通过图解,分析建筑语汇及空间组织;最后,提炼空间形制,追溯与之呼应的空间意识原型。接着对两座殿堂建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可知在满足建筑功能及准确表达宗教内涵的前提下,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灵活运用汉藏两种建筑语言。得出结论 :汉藏结合式经殿建筑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并且建造于不同时期的大殿所表达的建筑文化与呼应的空间意识原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汉藏结合式 空间语言 空间原型
下载PDF
福建佛寺志“艺文”编纂体例论略
15
作者 邱蔚华 《闽江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福建佛寺志所收“艺文”作品编纂类别多种多样,以原始一级类目看主要有4种:“艺文”或“文艺”类目、以文体命名的类目、以题材内容为类目及以别名代称“艺文”的类目。各佛寺志艺文作品编纂体例有一定差异,但都以“艺文→艺文序→文体... 福建佛寺志所收“艺文”作品编纂类别多种多样,以原始一级类目看主要有4种:“艺文”或“文艺”类目、以文体命名的类目、以题材内容为类目及以别名代称“艺文”的类目。各佛寺志艺文作品编纂体例有一定差异,但都以“艺文→艺文序→文体名称→各文体对应的诗文作品”为基础模式。编纂类别多样与体例不一,显示了福建佛寺志“艺文”分类标准和编纂格式不统一,这主要与佛寺志本身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体系、编纂者身份的多元化、编纂者不同艺文观念的影响等因素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佛寺志 “艺文” 类目 编纂体例
下载PDF
汉藏结合式经殿建筑屋顶组合形式解析——以内蒙古地区“纵向三殿式”为例
16
作者 托亚 尚大为 +1 位作者 韩瑛 张鹏举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05-109,共5页
汉藏结合式经殿建筑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文化景观,代表了该地区最高的建筑技术水平。其中“纵向三殿式”是内蒙古格鲁派经殿建筑独具地域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以多民族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屋顶组合形式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三殿制... 汉藏结合式经殿建筑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文化景观,代表了该地区最高的建筑技术水平。其中“纵向三殿式”是内蒙古格鲁派经殿建筑独具地域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以多民族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屋顶组合形式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三殿制度”以及“三界论”的内涵,剖析了“纵向三殿式”的生成机制是其多重职能相互博弈的结果。通过把屋顶组合形式进行公式化分类整理,分析了“纵向三殿式”在演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纵向三殿式”屋顶组合形式在不同阶段分别受等级制度、民居建筑、藏式建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鲁派 经殿建筑 纵向三殿式 屋顶组合形式
原文传递
试论川东渝西地区与杭州地区五代至宋地面建筑与石窟混合式佛寺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晶鑫 李飞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101,共14页
五代至宋,川东渝西地区与杭州地区均出现了地面建筑与石窟混合式佛寺,不过两地的寺院布局形式并不相同。重庆新津的石佛寺遗址和四川安岳的毗卢寺遗址以及浙江杭州的圣果寺遗址,即体现了这一差异。这种差异可细分为两种布局形式,一种是... 五代至宋,川东渝西地区与杭州地区均出现了地面建筑与石窟混合式佛寺,不过两地的寺院布局形式并不相同。重庆新津的石佛寺遗址和四川安岳的毗卢寺遗址以及浙江杭州的圣果寺遗址,即体现了这一差异。这种差异可细分为两种布局形式,一种是石窟造像位于地面佛寺主体建筑范围内,与地面建筑共同组成寺院的主体部分;一种是石窟造像位于地面佛寺主体建筑外围,属于寺院布局中的从属建筑。石佛寺与毗卢寺属于前者,而圣果寺则属于后者。两地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两地其时佛教思想流布不同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寺院时空安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渝西 杭州 五代至宋 石窟 混合式佛寺
原文传递
日本中世建筑史研究的现状和课题——以寺院建筑为主
18
作者 上野胜久 包慕萍(译) 唐聪(译)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5年第2期83-96,共14页
日本建筑史的中世以从中国宋朝传来新的建筑样式作为开端(东大寺南大门、钟楼),而以出现日本本土的建筑新样式和新技术作为结束(姬路城天守阁、如庵茶室)。中世寺院建筑史研究涉及平面和空间形式的演进,建筑样式的传播与发展,施工方法... 日本建筑史的中世以从中国宋朝传来新的建筑样式作为开端(东大寺南大门、钟楼),而以出现日本本土的建筑新样式和新技术作为结束(姬路城天守阁、如庵茶室)。中世寺院建筑史研究涉及平面和空间形式的演进,建筑样式的传播与发展,施工方法和技法的变迁,建筑样式与匠作体系的关联,佛教仪式及信仰与空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总结了平面、空间、样式、结构等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探索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课题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寺院建筑 文化交流 样式 设计意匠 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