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建南 林吉 赖小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6期15-18,共4页
本文着重就迄今为止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若干较薄弱的方面作了评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重视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所出现的一些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问题,组织深入探讨和研究,建立预警机制。建议部分包括:数字化与中药知识产权;中药GAP... 本文着重就迄今为止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若干较薄弱的方面作了评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重视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所出现的一些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问题,组织深入探讨和研究,建立预警机制。建议部分包括:数字化与中药知识产权;中药GAP农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中药生物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中药技术标准壁垒与知识产权保护;中药产业国际合作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部门 壁垒 中药产业现代化 预警机制 农业 分包 中医药 研究 GAP
下载PDF
完善事实陈述的主要途径——涉及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与视角的治学心得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分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5,共6页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一批影响极为广泛的学术观点竟然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因而有必要在完善事实陈述的基础上,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具有一定颠覆性的重建。研究争鸣的各种理据、分析思想的内在理路、剖析文本的理论体系、拓展史料的取材...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一批影响极为广泛的学术观点竟然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因而有必要在完善事实陈述的基础上,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具有一定颠覆性的重建。研究争鸣的各种理据、分析思想的内在理路、剖析文本的理论体系、拓展史料的取材范围等,有助于形成结构、逻辑、要素、过程相对完整的事实陈述,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研究方法 事实陈述 史料
下载PDF
论本土研究中的他者和他者化——以对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探讨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毅 《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11期1675-1684,共10页
率先提出了本土研究的关键在于转变研究者的态度和立场的观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本土研究者需要具备"清醒的自我认识",实现从一个观察者或评论者向"他者"、"他者化"的转向。同时还讨论了影响这种转向的... 率先提出了本土研究的关键在于转变研究者的态度和立场的观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本土研究者需要具备"清醒的自我认识",实现从一个观察者或评论者向"他者"、"他者化"的转向。同时还讨论了影响这种转向的障碍及原因,以及如何以"他者"、"他者化"的态度和立场从事本土研究。为了推动具有"他者"、"他者化"的态度和立场的本土研究,着重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从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中发现了4个可以构成中国共产党能力的层面(或维度):生存理性、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领导与管理形式。分别讨论了这4个层面(或维度)对中国共产党获取成功的影响和作用,从中发现了一些具有本土研究意义和价值的理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研究 知识分子 他者 他者化 中国共产党 结构 文化 形式 生存理性
下载PDF
追寻“现代士人精神”——“士以天下为己任”刍议 被引量:5
4
作者 葛荃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6,共7页
士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已消亡,但传统儒学犹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播儒学以及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担当?传统中国的士人是社会政治精英,"士以天下为己任"蕴涵着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做... 士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已消亡,但传统儒学犹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播儒学以及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担当?传统中国的士人是社会政治精英,"士以天下为己任"蕴涵着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做人"教育——亦即每个人的"修身——道德实践"作为起点,以实现理想的社会政治蓝图为终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接续先贤,培育"现代士人精神"。为此需要拓宽视界与胸怀、继承先人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增进现代意识与平民情怀,在近年出现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的感召下,为了期待中的中华文化复兴构建道德与社会文明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现代士人精神 山东乡村儒学 做人教育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下载PDF
晚清第一批官派留德军事生:动因、表现及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第一批留德军事生的派遣是清政府创建海军计划的衍生品,是中德双方利益考量的结果。军事生留德计划从最初商议到最后成行不到半年,其效率既源于中方改善武备、壮大军事力量的迫切愿望,也来自德方跻身中国,弥补其欧洲"迟到民族国家&... 第一批留德军事生的派遣是清政府创建海军计划的衍生品,是中德双方利益考量的结果。军事生留德计划从最初商议到最后成行不到半年,其效率既源于中方改善武备、壮大军事力量的迫切愿望,也来自德方跻身中国,弥补其欧洲"迟到民族国家"之遗憾的强烈需求。军事生在德留学期间受到德方高度关照。七人中三人在普鲁士陆军部队受到良好军事训练,学成归国,其他人则因种种原因学业半途而废。第一次军事生留德行动乃为偶发行为,且规模有限,管理缺少定规,但为清政府未来的留学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后来选拔留学生的重要参考条件;其次,它为中德未来的军事合作找到了方向。留德军事生的派遣此后逐渐形成规模,德国军事教官和顾问也自此源源不断来到中国。1876年第一批留德军事生的派遣将中德军事关系推向了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德国 军事留学生
下载PDF
试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知识产权概况及相关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剑波 张徐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6期22-29,共8页
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近20多年来的专利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探讨中药及天然产物研究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密切关系,提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的论点。
关键词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申请 抗氧化剂 抗肿瘤药 中药现代化
下载PDF
王光祈《声音心理学》解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洪生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阐明了王光祈《声音心理学》发表的意义 ,解释了《声音心理学》的声音与心理关系理论的科学性 ,分析了王光祈对声音心理学与音乐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和他的“心理现象”理论 ,对《声音心理学》中的错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榷 ,表... 本文阐明了王光祈《声音心理学》发表的意义 ,解释了《声音心理学》的声音与心理关系理论的科学性 ,分析了王光祈对声音心理学与音乐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和他的“心理现象”理论 ,对《声音心理学》中的错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榷 ,表明了笔者从中获得的两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声音 音乐心理学 心理现象 商榷
下载PDF
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振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关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较为引人注目者,如侯外庐学派注重思想史与社会史关联的方法论;以刘泽华为代表的王权主义学派从矛盾中陈述历史的方法论、阴阳组合结构方法论;葛兆光的从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中阐述思... 关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较为引人注目者,如侯外庐学派注重思想史与社会史关联的方法论;以刘泽华为代表的王权主义学派从矛盾中陈述历史的方法论、阴阳组合结构方法论;葛兆光的从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中阐述思想进程的方法论;张分田提出的以罗列事实为主的研究方法;雷戈所使用的"历史-思想研究法"等等,都堪称宝贵。除此之外,还有几点应该注意:一、要充分正视思想家思想的矛盾性,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重视个体思想的变化、矛盾和复杂性;二、思想的演化与分化是思想史发展的正常途径,思想史研究重在弄清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而非一味地回归思想的原点;三、重视思想家的学术个性研究,而不简单地把思想家套入汉代人所划定的先秦学术谱系之中,给个体思想家打上某家某派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史学方法论 孔子 陆贾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下载PDF
德国思想的东渐与留德学人的导向——以“北蔡南马”的译事与毛泽东的接受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叶隽 《政治思想史》 2010年第2期94-109,共16页
本文选择《伦理学原理》与《一元哲学》这两部在当时产生重要影响的德国译著,探讨青年毛泽东对其中思想的接受;进而凸显这两书的译者——享有"北蔡南马"之誉的蔡元培与马君武,突出其同为留德学人的"德语思想"翻译... 本文选择《伦理学原理》与《一元哲学》这两部在当时产生重要影响的德国译著,探讨青年毛泽东对其中思想的接受;进而凸显这两书的译者——享有"北蔡南马"之誉的蔡元培与马君武,突出其同为留德学人的"德语思想"翻译与输入意义。青年时代毛泽东的德国文化接受,具有多重含义。毛泽东经由北蔡南马两部译著而建构起的德国思想因缘,只是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外来文化资源冲击与现代中国历史进程"双边互动视角"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德学人 蔡元培 马君武 毛泽东 中德文化交流
下载PDF
关于“世界”的学说——留日中国知识界的关键词语与关键思想研究之一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怡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10,60,共6页
20世纪初的留日中国学界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关键词,这些新词语带来了留日中国知 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变化。“世界”的意义首先值得我们注意。它联系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空间观念的变化,由 此,中国人感受自己和感受世界的方式较传统都有... 20世纪初的留日中国学界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关键词,这些新词语带来了留日中国知 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变化。“世界”的意义首先值得我们注意。它联系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空间观念的变化,由 此,中国人感受自己和感受世界的方式较传统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中国知识界 世界
下载PDF
“新民”与“心力”——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怡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6-19,共4页
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包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演变的诸多信息。“新民”、“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新民”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列国竞争”的时代,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 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包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演变的诸多信息。“新民”、“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新民”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列国竞争”的时代,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所设计的民族改造理想;而“心力”则与西方意志主义思想相联系,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坚韧、果敢”地选择现代化走向时强化意志的要求,与西方意志论思潮,特别是西方19世纪以后的唯意志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中国知识分子 新民 心力
下载PDF
中药传统技术的现代研究与保护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佳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2年第3期13-16,共4页
中医药理论一直指导着传统中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本文从道地药材、中药的炮制。配伍规律组方原理、中药制剂、中医“证”的动物模型、辨证用药与中药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最具中医药特色的传统技术的现代研究进展。提出了中药的现代化... 中医药理论一直指导着传统中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本文从道地药材、中药的炮制。配伍规律组方原理、中药制剂、中医“证”的动物模型、辨证用药与中药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最具中医药特色的传统技术的现代研究进展。提出了中药的现代化要加强对中药传统技术的整理、研究与保护,本文强调中药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法切中要害,本文归结的建立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亦有不少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术 中药评价 知识产权保护 中药研究
下载PDF
阿德隆与德国汉语研究肇始
13
作者 冯晓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共14页
德国的第一波中国文化热潮以歌德、席勒和莱布尼茨等大师为代表,中国文字和文化赢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但到18世纪,"礼仪之争"中教皇与乾隆皇帝的政治角力导致乾隆的"禁教令"(1746),中欧文化开始数百年激烈对峙,中... 德国的第一波中国文化热潮以歌德、席勒和莱布尼茨等大师为代表,中国文字和文化赢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但到18世纪,"礼仪之争"中教皇与乾隆皇帝的政治角力导致乾隆的"禁教令"(1746),中欧文化开始数百年激烈对峙,中国随之开始闭关锁国,文明发达进程逐渐落后欧洲,欧洲中国文化热潮迅速冷却。直到21世纪,除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名垂青史的《汉文经纬》(Chinesische Gram-matik,1881)之外,德国学术界对汉语和汉字的深入研究并不多,就连黑格尔、索绪尔这样的学界领袖也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汉语,认定汉字大大落后于西方文字,并造成中国人思维中的概念混乱。在这种背景下,阿德隆作为继莱布尼茨之后第一个真正从科学角度研究汉语的主流语言学家,在中德语言学交流史框架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他得出的结论与莱布尼茨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汉语研究 阿德隆 语言学史 中德交流 语言与思维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中国西方史学课程建设研究——以留美学人为考察对象
14
作者 张洁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9-30,共12页
伴随20世纪前期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中国世界史课程的多样性与细化以及中国高等院校"史学系"的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中国西方史学课程正式开设。留美学人通过讲坛授课、翻译西方史著、编写教材等途径... 伴随20世纪前期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中国世界史课程的多样性与细化以及中国高等院校"史学系"的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中国西方史学课程正式开设。留美学人通过讲坛授课、翻译西方史著、编写教材等途径传播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让西方史学成为中国史学的重要内容,使中国史学与世界接轨,对中国西方史学课程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 西方史学 留美学人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德国“中国学”(汉学)文献交换的历史与展望
15
作者 段洁滨 《晋图学刊》 2011年第6期75-79,共5页
书刊国际交换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国外文献来源的一个渠道,由于东西德经历了分裂与合并的过程,国家图书馆德国"中国学"(汉学)的文献国际交换工作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本文对此做一个历史的回顾与展望,对我们... 书刊国际交换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国外文献来源的一个渠道,由于东西德经历了分裂与合并的过程,国家图书馆德国"中国学"(汉学)的文献国际交换工作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本文对此做一个历史的回顾与展望,对我们了解德国"中国学"的发展,做好今后的交换工作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 德国 文化交流 图书交换
下载PDF
美国经验与普遍诉求——美国中国学思想研究方法论之再研究
16
作者 吴佩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对普遍主题的诉求和对特殊性的确认之间的复杂张力与对话关系,构成了美国中国学思想研究的对话核心与展开主轴。对话理论在人文思想领域方法论中强调对话的多主体性、平等性和文本的对话性与媒介作用,亦构成这一文化对话的重要内容。众... 对普遍主题的诉求和对特殊性的确认之间的复杂张力与对话关系,构成了美国中国学思想研究的对话核心与展开主轴。对话理论在人文思想领域方法论中强调对话的多主体性、平等性和文本的对话性与媒介作用,亦构成这一文化对话的重要内容。众多汉学家首先对根据西方自身经验而得的既有假设进行纠偏,确立中西文化各自的主体性和平等性;以此为前提,在平行对话的层面上,着眼于中西文化共相的方法,通过寻找普遍主题和相应的思想文本处理方法来构建文化对话平台,着眼于中西文化殊相的方法,通过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情境性研究方法来强化中西文化对话的双主体性;而对历史上的直接文化接触和其中的知识分子进行的研究,则通过历史情境角度寻找文化对话交流的范式,并形成了历史上的文化对话、研究者与历史进行对话的双重对话形态。这些研究视角构成了中西文化视域碰撞融合中的各种动态平衡的对话关系,并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经验,值得持续注意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国学 对话 普遍主题 特殊性 文化交流事件
下载PDF
留日知识分子与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观的勃兴
17
作者 娄晓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0,共7页
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与成仿吾等都曾在家国积贫积弱之时负笈东瀛,学习东西洋的现代文明成果。在中西文明的冲突、对话与交汇中,他们大都自觉且有意识地强调文学批判与改造社会的工具作用,注重文学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宣教功能,并... 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与成仿吾等都曾在家国积贫积弱之时负笈东瀛,学习东西洋的现代文明成果。在中西文明的冲突、对话与交汇中,他们大都自觉且有意识地强调文学批判与改造社会的工具作用,注重文学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宣教功能,并以此形塑文学之于时代的使命及其发展路径。这种颇具群体性特质的创作倾向与文化立场,一方面蕴含在中国本土文化与诗学系统中源远流长的“文以载道”传统与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中,另一方面亦深受经由欧美传至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以及文艺思潮的渗透和影响。在他们的文学书写中,文学超越纯粹的审美,被提升为指涉国族意识形态且推动社会转型的宣教工具,担当起更为沉重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这也铸就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书写策略与政治美学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知识分子 经世致用 工具理性 革命文艺观
下载PDF
历史的回眸与当下的思索——沈卫威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成就
18
作者 李楠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87-92,共6页
沈卫威的学术领域可分为四个板块:东北作家群研究,茅盾研究,胡适研究,吴宓和“学衡派”研究。他的学术研究特色是,将学术成果用传记文学形式表述出来。对人物的叙述不局限细节的考辩和事件的铺陈,而是把握其思想实质,融入大量的学术思... 沈卫威的学术领域可分为四个板块:东北作家群研究,茅盾研究,胡适研究,吴宓和“学衡派”研究。他的学术研究特色是,将学术成果用传记文学形式表述出来。对人物的叙述不局限细节的考辩和事件的铺陈,而是把握其思想实质,融入大量的学术思考。贯穿其研究的主线是对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深沉思考,意在唤起人们一点历史的记忆和回味,从而更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卫威 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 作家群 知识分子文化精神 茅盾 胡适 吴宓 学衡派
下载PDF
民国思潮视野下的党晴梵金石书法研究考察
19
作者 杨晓萍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9期9-14,共6页
结合民国的学术风尚与党晴梵的学问修养及理想追求,通过与前后及同时期研究的对比,认为党晴梵的金石书法研究因其学贯中西的素养、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与深沉的家国情怀,而能于现代学术转型、“西学东渐”、文化救亡、“整理国故”、近代... 结合民国的学术风尚与党晴梵的学问修养及理想追求,通过与前后及同时期研究的对比,认为党晴梵的金石书法研究因其学贯中西的素养、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与深沉的家国情怀,而能于现代学术转型、“西学东渐”、文化救亡、“整理国故”、近代史学转型等思潮中,形成综合新旧,研究方法多元、实证,研究内容宽博、开阔,研究思想敏锐、深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晴梵 金石书法研究 民国思潮 学贯中西 家国情怀
下载PDF
从任职蜀地官员看北宋巴蜀地区的士风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兴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宋代巴蜀各地官员易替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文教政策的延续及走向,也关乎地域内士风的变动。终宋之世,巴蜀士风虽从总体上表现出由"不乐仕进"向"向学求仕"的转化,但东西川之间又并非同步发展。在向学... 宋代巴蜀各地官员易替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文教政策的延续及走向,也关乎地域内士风的变动。终宋之世,巴蜀士风虽从总体上表现出由"不乐仕进"向"向学求仕"的转化,但东西川之间又并非同步发展。在向学求仕之外,随着对宋廷认同感的增强,蜀人忠义风尚也日益浓厚。而以上风气的形成,则可视为南宋以后巴蜀地区政局虽历经波折,但仍能保持大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北宋 巴蜀地区 向学求仕 忠义 士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