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内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源力论析
1
作者 孟凡东 翟成鹏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1-10,143,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既是中国历史连续性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历史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经历了从自然、自在到自觉、自为的发展过程,即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四个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向内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既是中国历史连续性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历史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经历了从自然、自在到自觉、自为的发展过程,即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四个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历史纵向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凝聚有着重要的动因要素,独特的自然地理空间、“大一统”的政治传统、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分别促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缘凝聚、政治凝聚与文明凝聚,这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社会横向逻辑。“向内凝聚”由历史纵向逻辑和社会横向逻辑的纵向凝聚与横向凝聚形成了交错凝聚,即共同奋斗力、共同融合力和共同凝聚力的历史合力,交错凝聚合力又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逻辑本质,纵向凝聚、横向凝聚和交错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向度凝聚合力“向内凝聚”,这一多向度的向内凝聚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内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发展源力 纵向凝聚 横向凝聚 交错凝聚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
2
作者 唐立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是做好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前提。文章从理论层面、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三个维度,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展开深度思考,以此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流脉、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坚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在理论层面,理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的理论基础;在认识层面,从完善相关工作责任制、强化宣传工作理念、注重时度效三方面进行阐释;在实践层面,则重点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挖掘文化资源、铸牢四个自信等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国信心”: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实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其新 邓学源 田旭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中国信心"不仅仅是一个新闻词汇或政治口号,而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内涵上,"中国信心"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中国信... "中国信心"不仅仅是一个新闻词汇或政治口号,而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内涵上,"中国信心"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中国信心"是成就感与使命感的高度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展示;在功能定位上,"中国信心"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鲜明亮点,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信心 民族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民族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罗大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1,共6页
对民族认同中的民族与国家、情感与理性、封闭与开放的张力的把握,影响到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当代中国社会民族凝聚力的弱化与认同障碍主要表现在:国内民族分裂主义的扩张、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交织等方面。总结历史经验,当前要加强民... 对民族认同中的民族与国家、情感与理性、封闭与开放的张力的把握,影响到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当代中国社会民族凝聚力的弱化与认同障碍主要表现在:国内民族分裂主义的扩张、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交织等方面。总结历史经验,当前要加强民族国家认同、反对民族分裂;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 民族凝聚力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论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丰清 周苏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6,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科学的价值标准,也为当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决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价值选择,并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社会政治行为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科学的价值标准,也为当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决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价值选择,并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社会政治行为方式起着全方位的导向作用;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凝聚民族力量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升华,内含着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和价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民族凝聚力 导向 动力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谢作渺 张瑞祺 +1 位作者 高会婷 郦巍铭 《财经理论研究》 2022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它能激发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团结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是驱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在动力;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作用,使各民族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它能激发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团结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是驱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在动力;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作用,使各民族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本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能动性原理出发,以群体动力学的视角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通过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内驱力在该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凝聚力 民族内驱力 群体动力理论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下载PDF
“凝聚中国力量”的历史合力论耕研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屹东 《知与行》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历史合力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诸多个人所形成的合力发挥作用的自然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对于以前的阶级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历史合力形成与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合力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诸多个人所形成的合力发挥作用的自然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对于以前的阶级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历史合力形成与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21世纪上半叶的宏伟目标和不懈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如何凝聚中国力量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以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为指导,采用切实的方式和途径。具体来说,它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中国的繁荣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基础上的"四个自信";必须不断地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战略布局;必须把改革和依法治国全面向前推进;必须坚定地站在群众立场上、落实好群众路线;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切实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与核心利益;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 恩格斯 历史合力论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中的民族凝聚力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江燕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6-29,共4页
由现代化而引发的社会转型 ,全面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从而不断重塑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和内涵。与传统相比 ,民族凝聚力有了本质的不同 ;社会转型中民族凝聚力弱化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 ;社会转型对民族凝聚力提... 由现代化而引发的社会转型 ,全面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从而不断重塑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和内涵。与传统相比 ,民族凝聚力有了本质的不同 ;社会转型中民族凝聚力弱化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 ;社会转型对民族凝聚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中华民族 凝聚力
下载PDF
努力做好华侨华人工作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9
作者 蔡振翔 傅孙双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1-33,共3页
努力做好华侨华人工作,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特别是积极参与当前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华侨华人工作 民族凝聚力 中国 统一战线 华文教育
下载PDF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作者 陈梅 张桂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7-20,41,共5页
如果一个民族缺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那么它的振兴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凝聚中国人民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有其深刻的理论规定性、历史选择性和现实客观性。由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困... 如果一个民族缺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那么它的振兴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凝聚中国人民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有其深刻的理论规定性、历史选择性和现实客观性。由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凝聚力 理想目标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转型期统一战线中的传播与认同
11
作者 陈思敏 吴萍 郑蔚颖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79-83,共5页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转型期统一战线中的传播与认同,必须重视若干理路:第一,针对党内外对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功能认识不清的问题,引导各级党委、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及其他统一战线有关组织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转型期统...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转型期统一战线中的传播与认同,必须重视若干理路:第一,针对党内外对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功能认识不清的问题,引导各级党委、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及其他统一战线有关组织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转型期统一战线凝聚力建设中的战略意义,并积极开拓途径,创新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统一战线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第二,针对转型期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困境、不良思潮及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渗透与颠覆给统一战线凝聚力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及挑战,开辟和拓展多路径、多样化宣传阵地,广泛传播;第三,根据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身份背景、理性特征及情感特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价值性、包容性等理论特质所赋予的吸引力,改进传播艺术,以赢得广大统一战线人士的深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 认同 统一战线 凝聚力
下载PDF
“一国两制”构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12
作者 李锦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6-70,共5页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关于香港、澳门回归,台湾和平统一提出的伟大构想。实践证明它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起到促进作用,并将引导我们按一个中国原则解决台湾问题。
关键词 "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 "一个中国"原则 中华民族凝聚力 台湾省 台湾问题
下载PDF
从抗日看中华民族凝聚力
13
作者 朱丽翔 《怀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5-57,共3页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其构成各要素,这些要素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内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能量迸发在抗日中集中体现,当前中华民族振兴大业更需要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作用和威力。
关键词 抗日 中华民族 凝聚力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特点刍议
14
作者 彭德志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5年第3期87-89,共3页
抗日战争是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今天,我们对此认真研讨,对于当代的建设和改革,对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无疑会有积极... 抗日战争是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今天,我们对此认真研讨,对于当代的建设和改革,对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无疑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群体凝聚力 民族统一战线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清松 金炳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4,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深入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可为、何以可实的动力问题,是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重点。新时代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夯实了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深入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可为、何以可实的动力问题,是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重点。新时代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夯实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基础,激活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动能。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动力主要包括政治引领力、经济驱动力、文化内源力、社会聚合力,这些动力构成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竭的动力系统,推动我国各民族一体同心、协力同德,一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治引领力 经济驱动力 文化内源力 社会聚合力
下载PDF
民族文化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理玲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9-91,共3页
民族文化精神与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核心与深层力量。独特鲜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精神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作用。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国庆庆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月佳 保虎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1,共9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的支撑下,国庆庆典通过内外作用机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之一。从外部作用机制来看...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的支撑下,国庆庆典通过内外作用机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之一。从外部作用机制来看,国庆庆典以流程组织民众,以仪式规范行为,以情境渲染氛围,以榜样带头示范,以重复巩固秩序;从内部作用机制来看,国庆庆典以“大一统”的文化心理为基础,实现思维统合,唤起情感共鸣,完成价值整合,树立人格导向。最终内外作用机制在互动融通的过程中强化各族民众的“五个认同”,建构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格局,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庆庆典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力
下载PDF
浅谈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几点措施
18
作者 汪德智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05-107,共3页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牢牢地将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以保证民族拥有非凡力量和才智,保证国家永葆生机和活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牢牢地将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以保证民族拥有非凡力量和才智,保证国家永葆生机和活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措施,是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 凝聚力
下载PDF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近代民族复兴
19
作者 张卫东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68-70,共3页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围绕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命运在民众中积聚起来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广地域的大国,数千年来屡遭战乱,尤其近100多年来备受列强欺压凌辱,...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围绕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命运在民众中积聚起来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广地域的大国,数千年来屡遭战乱,尤其近100多年来备受列强欺压凌辱,然而中国人崇尚和追求国家完整统一的大势浩浩荡荡,谋求和探索国家富强的奋斗不屈不挠,终有50多年前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民族自豪。在这当中,民族凝聚力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促进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永不枯竭的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凝聚力 近代民族复兴 互动
下载PDF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非党知识分子
20
作者 陈裔金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6-30,共5页
中华民族凝聚力由以体现的人、物、制度等都与非党知识分子密切联系。非党知识分子作为关系性基础性因素,构成集体向心力乃至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钮结。非党知识分子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体。
关键词 民族凝聚力 中国 知识分子 党外人士 统一战线 社会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