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中西互鉴中建构中国自主文论知识体系 |
曾军
|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
2024 |
0 |
|
2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当代阐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反思 |
付玉坤
刘旻航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3
|
晚清“古学复兴”:中国旧学纳入近代新知体系之尝试 |
左玉河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4
|
张之洞政治人格刍议——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 |
葛荃
贾乾初
刘坤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5
|
近代中国的知识进化论及其反思 |
黄燕强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6
|
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辩——兼论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 |
季桂起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7
|
中西知识交汇下的“矿学” |
李明洋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
2017 |
1
|
|
8
|
理一分殊:刘述先开放学统观析论 |
潘志锋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9
|
论晚清时期西学汉译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功能 |
李广荣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0
|
“马学为魂”如何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看“马魂、中体、西用”说的合法性 |
邵然
|
《学术探索》
|
2018 |
1
|
|
11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当代阐释——对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对策研究 |
马瑞萍
|
《家具与室内装饰》
|
2016 |
1
|
|
12
|
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张东荪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的一个分析 |
张耀南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3
|
全面批评“中体西用”论的第一人──胡礼垣、何启政治思想略论 |
范耀登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14
|
从“中体西用”到“华魂洋才”——以自然主义的中国接受为例 |
程丽蓉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5
|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 |
王富仁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6
|
从晚明到晚清:知识史视域中的西学翻译史——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述评 |
葛文峰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7
|
“中体西用”的嬗变: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初探 |
缪维嘉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8
|
中西文明互鉴中的三种知识汇通模式 |
郑云艳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9
|
试析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遴选机制 |
许敏
刘常青
|
《科教文汇》
|
2013 |
0 |
|
20
|
戊戌时期西学东渐与改良派论报话语的新变 |
李滨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