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钟评《刘文成公全集》
1
作者 贾文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刘基诗文集版本较多,情况复杂,虽有人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但钟惺所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研究者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①。钟、刘之文在思想情趣及表现形式上迥异,但钟惺在评点《刘文成公全集》时,不置一贬语、极端推崇刘基之文。通... 刘基诗文集版本较多,情况复杂,虽有人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但钟惺所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研究者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①。钟、刘之文在思想情趣及表现形式上迥异,但钟惺在评点《刘文成公全集》时,不置一贬语、极端推崇刘基之文。通过对《刘文成公全集》一书评点内容与钟惺文论主张、思想观点之比较,同时对坊间托名钟惺情况之探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题名钟惺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其评点者并非钟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刘文成公全集》 钟惺 伪托 小品文
下载PDF
《鲁迅全集》注释中的“植树节”条目指瑕
2
作者 王靖宇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某些大型辞书和经典文献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但绝不能把"工具"奉为圭臬,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1981年版《鲁迅全集》关于"植树节"的注释,把南京国民政府重新设立"植树节"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年;2... 某些大型辞书和经典文献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但绝不能把"工具"奉为圭臬,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1981年版《鲁迅全集》关于"植树节"的注释,把南京国民政府重新设立"植树节"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年;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未能订正这一错误,反而把新"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的日期"三月十二日"错误地改写为"3月20日"。相关的历史档案,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鲁迅全集》注释中的错误,而且可以为《中文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修订,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注释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 档案 辞书
下载PDF
钟敬文学说与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晓萍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6,共4页
钟敬文是中国民俗学的创建者,他对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改革的信念与投入,对人民学问的一世钟情,以及他面向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使其学问与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具有某种深刻的默契。钟敬文学说的特征主要有三:一是让“五四”精神成为... 钟敬文是中国民俗学的创建者,他对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改革的信念与投入,对人民学问的一世钟情,以及他面向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使其学问与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具有某种深刻的默契。钟敬文学说的特征主要有三:一是让“五四”精神成为中国民俗学与中国现代人文科学的共享思想文化;二是用民间文化研究补充传统国学,促成从现代意义上完整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三是以亲近和热爱人民为最高治学理念,促进民俗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协同发展。《钟敬文全集》全面反映了钟敬文学说的这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敬文 民俗学 中国式现代化 《钟敬文全集》
原文传递
宋本《伤寒论》访书记 被引量:1
4
作者 钱超尘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8-41,共4页
“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所刻大字本、小字本《伤寒论》。传至明代,仅有的一部小字本《伤寒论》被赵开美翻刻于《仲景全书》之后旋即亡佚,后世遂美称赵开美辑刻《仲景全书·伤寒论》为“宋本伤寒论”。本文所称“宋本伤寒论”指赵... “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所刻大字本、小字本《伤寒论》。传至明代,仅有的一部小字本《伤寒论》被赵开美翻刻于《仲景全书》之后旋即亡佚,后世遂美称赵开美辑刻《仲景全书·伤寒论》为“宋本伤寒论”。本文所称“宋本伤寒论”指赵刻《仲景全书·伤寒论》,该书国内外仅存6部,笔者皆曾目睹手抚,并有较详笔记和照片。本文仅对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仲景全书·伤寒论》详加考证,以期对校勘研究者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全书》 《伤寒论》 版本考证
原文传递
《钟敬文全集》编纂的主要问题
5
作者 祝晓风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5-138,159-160,共16页
《钟敬文全集》全面集中地反映了钟敬文先生一生的学术文化成就,首次出版了钟敬文本人相当数量的此前没有正式出版的文献,为我们重新深入研究钟敬文,研究中国民俗学史和民间文学史,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资料库。但《钟敬文全集》在编纂... 《钟敬文全集》全面集中地反映了钟敬文先生一生的学术文化成就,首次出版了钟敬文本人相当数量的此前没有正式出版的文献,为我们重新深入研究钟敬文,研究中国民俗学史和民间文学史,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资料库。但《钟敬文全集》在编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据不完全统计,漏收文章31篇;二,不同卷册中重复收入文章75篇,78篇次,约427页,37万字;三,因同一篇文章收入不同卷册,标题不一致,发生异文;四,第十三卷26册《报刊文章卷》所收文章与其他各卷重复过多,超过26册全册篇目和篇幅的半数,全集中有4篇文章收入三个不同卷册;五,各卷文章编排体例不一致。本文根据《婪尾集》等四种钟敬文文集,查找出《钟敬文全集》上述遗漏文章;全文通检《钟敬文全集》30册,比对出上述各卷册中重复收录的文章,并将上述查找、比对出的漏收文章和重收文章逐篇列出、校读,以期为学界提供一个研究、利用《钟敬文全集》的文献索引。本文在分析全集编纂中一般存在的"‘全集’不全"和文章重复收录等问题的基础上,对《钟敬文全集》编纂中的同样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文章漏收(未收)之于全集,意味着对这些漏收文章的一种历史淘汰;"全集"不是"丛书",同一篇文章重复见于一部全集的不同卷册,以不同的题目在同一部全集出现,并出现异文,都给文献检索和文献引用带来困扰。这种编纂方法不符合全集编纂的通例和规范,《钟敬文全集》的学术价值因此而打了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敬文全集》 《钟敬文全集》文献索引 文章漏收与重复收录 全集编纂通例与规范 钟敬文研究
原文传递
鲁迅研究与民俗研究
6
作者 董晓萍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1年第1期29-35,260-261,共9页
跨学科的鲁迅研究是20世纪文学史的一个特点,其中在现代文学与民俗学两个学科内研究鲁迅又有所不同:既是文学的,也是文化的,乃至是一种跨文化的综合性研究,因而形成一种超越以往文学概念本身的、更符合中国国学特征的历史遗产。揭示这... 跨学科的鲁迅研究是20世纪文学史的一个特点,其中在现代文学与民俗学两个学科内研究鲁迅又有所不同:既是文学的,也是文化的,乃至是一种跨文化的综合性研究,因而形成一种超越以往文学概念本身的、更符合中国国学特征的历史遗产。揭示这种历史遗产的价值,在于对鲁迅研究的视野和方法论的拓展,也对于拓展人文科学的研究空间不无启示意义。张恩和与钟敬文的学术交往与相关著作是这方面的一种个案。他们有很多学术对话,核心都是鲁迅研究,同时也涉猎至现代文学、民俗学、日本文学、古典文学和诗词学等多领域,打开了立足于中国国学而放眼世界的文学文化现象库和问题库,这在张恩和编《钟敬文全集》"鲁迅卷"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这方面的鲁迅研究有助于对当代学者对五四精神和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研究做新的整体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恩和 鲁迅研究 《钟敬文全集》 人文科学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