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痛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对LC全麻患者舒适度、苏醒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骆静瑶 许安娜 +1 位作者 沈珊艺 张娉婷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无痛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全麻患者舒适度、苏醒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52例... 目的探讨无痛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全麻患者舒适度、苏醒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52例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结合无痛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变化、苏醒治疗情况、疼痛及预后恢复。结果观察组苏醒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结束时,观察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疼痛强度简易量表评分较术后1 d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结束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1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8,P>0.05)。结论在LC全麻围术期应用无痛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苏醒质量,缓解负性情绪,减轻术后痛感,提高身心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无痛理念 认知行为干预 舒适度 苏醒质量
下载PDF
被身份重构的晚明士人:主体觉醒与美学转向
2
作者 丁以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7,I0003,共7页
在晚明,身处动荡与危机中的士人群体已然开始摆脱时代政治伦理结构及其空间的束缚,致力于营构主体化美学生活。在政治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下,晚明士人在文化、艺术、工艺等领域促进了新观念、新学术、新思潮的不断发展,最终催生了... 在晚明,身处动荡与危机中的士人群体已然开始摆脱时代政治伦理结构及其空间的束缚,致力于营构主体化美学生活。在政治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下,晚明士人在文化、艺术、工艺等领域促进了新观念、新学术、新思潮的不断发展,最终催生了晚明士人主体美学意识的深度觉醒,形成了全新多元的、生活化的主体美学新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士人 主体觉醒 学术思潮 审美观念
下载PDF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视野计造型改良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夏进军 江文萍 王瑞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视野计作为一种专业眼科诊断仪器,其设计的合理性对于用户的使用感受有一定的影响。分析了医用产品的改良设计规律及原有视野计的造型特点,对其人机关系、色彩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进行了造型改良设计,以满足用户操作和... 视野计作为一种专业眼科诊断仪器,其设计的合理性对于用户的使用感受有一定的影响。分析了医用产品的改良设计规律及原有视野计的造型特点,对其人机关系、色彩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进行了造型改良设计,以满足用户操作和使用的便利性及情感需求。通过制作产品样机,完善了细部造型,验证了外观与功能的可行性,为相关行业进行此类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视野计 造型 人性化理念
下载PDF
觉醒:民国“新女性”婚姻家庭观之嬗变——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城市女性的调查展开 被引量:15
4
作者 邓红 刘海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90,共5页
伴随着近代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子逐渐觉醒,到民国时期已取得一定成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女性”即是这一成果的受益者。她们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局限。
关键词 民国 新女性 觉醒 婚姻家庭观
下载PDF
近代文学事件“醒狮”说的形成与延异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时进 王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5-94,共10页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成为古今中外矛盾冲突的场域,因沿海、沿江的原因,各种信息最先在这里交汇,各种矛盾也最先在这里展开。明清以来这里已经形成文化思想的高地,而“世界观念”和“民族意...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成为古今中外矛盾冲突的场域,因沿海、沿江的原因,各种信息最先在这里交汇,各种矛盾也最先在这里展开。明清以来这里已经形成文化思想的高地,而“世界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双重变化,使这片大地成为再造传统的试验场,新思潮不断涌现,酝酿或构造出种种事件。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在这里产生初期影响,并延异、重构为“醒狮”说,这在晚清思想文化史上几乎划出了一条“时代线”,文学创作题材为之拓展,增添了民族自强的色彩;随后出现的铸魂思潮,卷动了整个知识阶层,成为民族复兴的动能,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睡后醒论》 “醒狮”说 文化延异 文学事件 南方影响
下载PDF
在“近代”已近“晚清”未晚之际——论曾纪泽的西学知识结构与域外诗创作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时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143,共12页
曾纪泽出生于湖湘世家大族,学问淹博,且具有良好的西学知识结构。作为郭嵩焘之继任者,他前后八年驻节英法等国,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域外诗歌,包括纪程记事、写景咏物、寄思怀人等作品,历来较少为学界注意,然而置于“近代已近”“晚清未晚... 曾纪泽出生于湖湘世家大族,学问淹博,且具有良好的西学知识结构。作为郭嵩焘之继任者,他前后八年驻节英法等国,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域外诗歌,包括纪程记事、写景咏物、寄思怀人等作品,历来较少为学界注意,然而置于“近代已近”“晚清未晚”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其特殊的文学和社会学价值。他在出使前赠送外国人士的中西合璧诗,是近代诗史上一种有意味的尝试性写作;出使后创作的《中国先睡后醒论》及画狮子题诗,与近代民族主义“醒狮”论的产生具有密切关联,成为近代文学史上的典型事件,影响甚巨,应予充分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纪泽 西学知识结构 出使西欧诗 醒狮论 典型文学事件
下载PDF
另一种“观看之道”:《身着狮皮》对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空间观的借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1,共8页
加拿大流散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身着狮皮》,关照西方国家内部处于社会底层和边缘的少数族群。该小说与立体主义绘画艺术有不解之缘:除了叙述技巧与认知方式受惠于立体主义绘画艺术之外,小说以立体主义动态空间观为参照,揭露... 加拿大流散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身着狮皮》,关照西方国家内部处于社会底层和边缘的少数族群。该小说与立体主义绘画艺术有不解之缘:除了叙述技巧与认知方式受惠于立体主义绘画艺术之外,小说以立体主义动态空间观为参照,揭露并解构被传统静态空间观合法化的“中心—边缘”二元秩序,强调空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正是借用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的“观看之道”,翁达杰小说《身着狮皮》的主题才得到了充分而全面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翁达杰 立体主义 空间观 “中心—边缘”秩序 《身着狮皮》
下载PDF
醒狮派国家主义再评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其永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6-71,共6页
在民族面临危机的历史背景下,醒狮派知识分子有选择性地吸收了晚清国家主义思想和现代民族主义理论,建构了一整套以救国强国为主旨的国家主义理论体系。醒狮派国家主义把国权置于民权之上的做法在当时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其中... 在民族面临危机的历史背景下,醒狮派知识分子有选择性地吸收了晚清国家主义思想和现代民族主义理论,建构了一整套以救国强国为主旨的国家主义理论体系。醒狮派国家主义把国权置于民权之上的做法在当时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其中所隐含的整体主义倾向却可能成为导致极权主义和暴力专制现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狮派 国家主义 正名 释义 根据
下载PDF
深圳比麟堂醒狮组织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海军 曾桓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质性研究法对深圳比麟堂醒狮组织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本、运营等要素进行了系统考察,发现深圳比麟堂与传统民间舞狮组织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深圳比麟堂更倾向于体育化、竞技化;通过引进人才,参加高规格的专业...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质性研究法对深圳比麟堂醒狮组织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本、运营等要素进行了系统考察,发现深圳比麟堂与传统民间舞狮组织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深圳比麟堂更倾向于体育化、竞技化;通过引进人才,参加高规格的专业竞赛并积极借助媒体传播,提升知名度,打造品牌,是深圳比麟堂成功的重要路径。这种路径为新时代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麟堂 醒狮组织 人才 资本 赛事 媒体
下载PDF
从舞狮运动的概念、特点与功能探讨现代舞狮运动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解乒乒 《湖北体育科技》 2007年第3期352-354,共3页
文章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舞狮运动的概念、特点与功能的初步研究与分析,探讨了现代舞狮运动的发展现状,对提高舞狮运动发展趋势的进一步认识,推进舞狮运动的健康发展进言献策。
关键词 舞狮运动 概念 特点 功能 现代舞狮 发展
下载PDF
反思中看待家园——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生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8-63,共6页
 人类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内蕴着一个天缘性的哲思情结,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人类最初的哲学沉思。当我们对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反观反思之后,再来思考人类的现实生存与发展问题时,则会格外重视"生...  人类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内蕴着一个天缘性的哲思情结,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人类最初的哲学沉思。当我们对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反观反思之后,再来思考人类的现实生存与发展问题时,则会格外重视"生态"这个概念。这里所说的"生态"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自然生态,还有一层是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合规律的相适相谐而又动态平衡的共生态。通常而言,这两层是相依相生的,而后一层则尤具人文命意。当代人特别需要从人类历史的生存与发展中领受题旨,认识到人与自然间那种本原关系的深刻命意。依于自然之乡,源于生命之泉,通向永恒之途,复归存在之根。这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大前提。无论人类拥有多少先进的科学创举与现代化手段,都不应该背离这一前提。这同时也是在当代生存背景中,人与自然环境真正确立美学关系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生存家园 生态史观 反思与自省 美学思考
下载PDF
从过程观看教学中的唤醒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智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56,共3页
从过程观的视角来看,唤醒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感受、灵性思维、主体意识、美感以及生命自觉的动态生成,而要实现唤醒,需要教师具备生成性思维和平等对话意识,能捕捉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点",运用学生的"前理解&q... 从过程观的视角来看,唤醒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感受、灵性思维、主体意识、美感以及生命自觉的动态生成,而要实现唤醒,需要教师具备生成性思维和平等对话意识,能捕捉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点",运用学生的"前理解"链接新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促动教学过程中的生命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观 教学 教师 学生 唤醒
下载PDF
从祥林嫂等三位女性命运看鲁迅的女性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玉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9-60,21,共3页
祥林嫂、子君、刘和珍是鲁迅笔下颇具代表的女性形象。这三位女性所处的时代、生活状况、斗争方式不同。笔者对以上几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是逐步发展的,鲁迅的"女性观"是不断进步的。
关键词 传统妇女 觉醒女性 青年女学生 鲁迅 女性观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
14
作者 郑大华 曾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6,共15页
《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年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 《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年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家主义的共同兴趣和信仰。这一新型聚集途径的出现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密不可分,集中反映了"后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聚集方式与身份认同的产生。但《醒狮周报》撰稿人对"国家主义"的侧重点不尽一致,曾琦等人看重的是"国家主义"这块政治招牌,王光祈、余家菊等人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家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何炳松、邓叔耘等人则将兴趣放在国家主义学理的探索上。在长达两年(1924—1926)的办报过程中,随着《醒狮周报》本身思想主张的变化,以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其撰稿人队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分化。通过研究《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的情况,有助于把握1920年代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狮周报》 国家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社会转型
下载PDF
佛山醒狮文化基因挖掘与数字化保护及活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捷 《中华武术》 2023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佛山醒狮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佛山醒狮文化传承受到巨大局限,如何对佛山醒狮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数字化技术的产生让醒狮文化传承的路径得以拓宽,基于此,本研究在对佛山醒狮... 佛山醒狮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佛山醒狮文化传承受到巨大局限,如何对佛山醒狮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数字化技术的产生让醒狮文化传承的路径得以拓宽,基于此,本研究在对佛山醒狮文化基因挖掘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佛山醒狮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并提出了佛山醒狮活化应用研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醒狮 文化基因挖掘 数字化保护 活化应用策略
下载PDF
先秦时期历史观形成述论
16
作者 陈典平 《科学.经济.社会》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先秦时期,人们的历史认识经历了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对始祖及氏族起源的虚幻追忆到神、上帝主宰的历史,再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创造中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观的漫长过程。诸子的历史观中,对历史的本原、历史的主体、历史的本质、历史的... 先秦时期,人们的历史认识经历了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对始祖及氏族起源的虚幻追忆到神、上帝主宰的历史,再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创造中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观的漫长过程。诸子的历史观中,对历史的本原、历史的主体、历史的本质、历史的动力、历史的规律均有独到的认识。诸子的历史观作为先秦时期历史观的最高形态,是历史理性觉醒的集中体现,也标志着真正的人的历史开始形成。先秦时期历史观的形成过程,是从神的历史向人的历史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历史观 历史理性觉醒 形成
下载PDF
雅与俗的两极对照——《红楼梦》中的闺阁小姐与“三言”中风尘女子之比较
17
作者 阎续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与“三言”中杜十娘、苏三、莘瑶琴等所处的社会阶层迥然不同,她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代表着雅与俗的两极。但是,她们的婚恋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这两类女性进行比较,探讨... 《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与“三言”中杜十娘、苏三、莘瑶琴等所处的社会阶层迥然不同,她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代表着雅与俗的两极。但是,她们的婚恋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这两类女性进行比较,探讨中国明清小说中从贵族小姐到风尘女子追求爱情多以悲剧告终的根源、两性关系的缺憾与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 婚恋观 人格独立 自我觉醒 两性关系
下载PDF
对南狮舞狮认识的现象学思考
18
作者 苏峻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南狮舞狮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南狮舞狮,本文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从文献中有代表性的南狮舞狮的定义出发,运用关键词分析技术,归纳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三种南狮舞狮观:民间生活信念取向的舞狮观、民族舞蹈... 南狮舞狮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南狮舞狮,本文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从文献中有代表性的南狮舞狮的定义出发,运用关键词分析技术,归纳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三种南狮舞狮观:民间生活信念取向的舞狮观、民族舞蹈取向的舞狮观和竞技运动取向的舞狮观。并在反思这三种取向的舞狮观的基础上,参照体育舞蹈的特性,提出新的南狮舞狮观,即体育舞蹈取向的舞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狮舞狮观 民间生活信念 民族舞蹈 竞技运动 体育舞蹈
下载PDF
意境生成:意象选择与悟觉思维——现代派诗歌的古典阐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春丽 《阴山学刊》 2004年第2期35-38,共4页
意境的创造,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追求。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为中心的"现代派"诗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诗艺,以中国艺术传统固有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为基础,在现代新诗中重构东方式现代诗... 意境的创造,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追求。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为中心的"现代派"诗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诗艺,以中国艺术传统固有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为基础,在现代新诗中重构东方式现代诗的意境。首先表现为对意象的注重。运用感性形象烘托暗示人类心灵情思,摈弃架空的理想抒情。在意象选择上表现出浓郁的古典特色,创造了不言情而情自无已的诗歌境界;同时在意境构建中承继传统意境创造中的悟觉思维:以象为基础、情为中介、理趣为归宿。达到"诗情智化",是对古典诗歌精髓继承中的现代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诗歌 意境 意象选择 悟觉思维 诗情智化
下载PDF
论醒狮文化传统存续的内在基础——以民众需求与观念认同为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中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11,共7页
醒狮文化传统的持久存续,与岭南民众尤其是舞狮人、用狮人的现实需求,以及传承群体对醒狮礼仪的观念认同息息相关。醒狮的传承主体对醒狮文化的认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醒狮文化神圣性的认同;二是对醒狮礼仪的坚守。稳定延续着的... 醒狮文化传统的持久存续,与岭南民众尤其是舞狮人、用狮人的现实需求,以及传承群体对醒狮礼仪的观念认同息息相关。醒狮的传承主体对醒狮文化的认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醒狮文化神圣性的认同;二是对醒狮礼仪的坚守。稳定延续着的需求与认同作为核心要素,构成醒狮文化传统存续的内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狮 需求 认同 神圣性 礼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