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en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encounters Confucian moral governance:Rethinking consultative politics in rural China
1
作者 Rongxin Li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24年第3期267-284,共18页
The last decades have witnessed the flourishing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xieshang minzhu,a concept similar to deliberative democracy)in China,with ambitions for implementing consultative politics and governance.In th... The last decades have witnessed the flourishing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xieshang minzhu,a concept similar to deliberative democracy)in China,with ambitions for implementing consultative politics and governance.In the West,mainstream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tudies largely overlook the fact that deliberation is an elusive and polysemic notion,which develops into various practices in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Therefore,a non-Western-centred approach needs to be adopt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deliberative experimentation in rural China.Based on the four months of fieldwork conducted in several villages in rural China,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rural villages have inherited a strong Confucianism-based idea of deliberation and consultation.With case studies from the sociological-political perspective,this paper also aims to shed some new light on the compatibilities between modern democratic governance approaches and the informal,hierarchical and highly moralised forms of public order in the rural Chinese acquaintance society.Incorporating these empirical observations could bridge the gap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iberative democracy grassroots deliberative governance rural China consultative politics confucianISM
原文传递
儒家文化中的秩序观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2
作者 丁胜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3期30-39,共10页
儒家开辟了政治尚贤的先河,无论是以价值共识为引领的“五天伦”,以既定社会关系为依规的“五人伦”,还是以集体行动为标靶的“五常”理念,都指向个人的品德修为、他者的道德劝善以及群体的价值共识,意在以德治为基础型构一个自发秩序... 儒家开辟了政治尚贤的先河,无论是以价值共识为引领的“五天伦”,以既定社会关系为依规的“五人伦”,还是以集体行动为标靶的“五常”理念,都指向个人的品德修为、他者的道德劝善以及群体的价值共识,意在以德治为基础型构一个自发秩序基础上的善治社会。儒家秩序观数千年来深刻影响中国的乡村治理实践,伦理思想为乡村的人际关系规范提供了理论根源,德治制度化使乡规民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价值共识孕育乡土精神并融入国家价值体系,贤能治理则为乡村整体秩序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儒家以德治为中心的秩序观,使乡村治理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有传承性、增长性和开放性,不仅是乡村社会资本存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公序良俗的重要根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德治 乡村治理 自发秩序
下载PDF
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的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来自黔地的案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詹国辉 李震戟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基于政治、文化与技术的三维视角,建构乡村治理偏差的分析框架,通过黔地N镇案例阐释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结果表明: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实践样态,会引致治理实效与预期目标的相互脱节、信任危机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偏差、治理手... 基于政治、文化与技术的三维视角,建构乡村治理偏差的分析框架,通过黔地N镇案例阐释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结果表明: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实践样态,会引致治理实效与预期目标的相互脱节、信任危机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偏差、治理手段僵化与秩序稳定的张力矛盾等多维负效应。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在政治上主要由多重压力与利益的驱动导致,在文化上主要由传统文化认同缺失与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导致,在技术上主要由治理手段的单一与数字化应用的反向掣肘导致。基于此,从政治、文化以及技术三维度出发,构建有效治理路径体系,以期消解乡村移风易俗中治理偏差现象,旨在促成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移风易俗 治理偏差 治理有效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乡村治理语境下农民精神风貌变迁及其提升对策探析——以聊城市为例
4
作者 赵存吉 贾红雪 刘殿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190-193,共4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乡村治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农民精神面貌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消极精神面貌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乡村治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农民精神面貌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消极精神面貌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该研究以黄河流域鲁西段乡村作为调研对象,从农民自我身份认同、乡村伦理关系、乡村礼俗秩序、农民文化和情感需求等维度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当地农民精神风貌的变迁与表现。研究发现,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精神风貌存在与乡村社会现代化变迁不匹配的消极表现,剖析其成因,从推进乡村“三产融合”、创新治理模式、发挥文化教化功能、满足农民精神需求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路径,为未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启发和借鉴,为乡全面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乡村治理 农民精神风貌 乡村社会变迁 乡风民俗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从古乡约看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影响——以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为例
5
作者 杜文楠 滕成达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儒家思想作为东亚传统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了多个国家。越南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一部分,自封建时期以来,特别是在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方面均受到了其深刻影响。乡约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性文件,是一个地区的集体通过相互商量制定的一... 儒家思想作为东亚传统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了多个国家。越南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一部分,自封建时期以来,特别是在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方面均受到了其深刻影响。乡约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性文件,是一个地区的集体通过相互商量制定的一般行为准则,以规范、调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自治社会关系。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事条款,旨在维护和促进在一个地域范围内良好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古乡约作为越南的一种社会治理机制,承载了越南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基层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旨在研究越南古乡约背后的儒家思想在越南乡村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并分析其在农村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乡约 儒家文化 农村治理
下载PDF
乡村文化治理的主体特征与模式选择——以农村移风易俗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建军 段忠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6,共7页
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是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一场持久攻坚战。乡村风俗礼仪异化、习俗变低俗的现象,是乡村文化空间治理失灵、资本转换方式扭曲、公序良俗式微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彻底整治农村... 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是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一场持久攻坚战。乡村风俗礼仪异化、习俗变低俗的现象,是乡村文化空间治理失灵、资本转换方式扭曲、公序良俗式微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彻底整治农村陈规陋习,需要国家、社会和市场多种主体力量的协同合作与联合行动。从村民参与性和主体力量多元性的视角,可以将乡村文化治理划分为动员型模式、自治型模式、协同型模式和整合型模式四种类型,每种模式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移风易俗 场域理论 主体特征 模式选择
下载PDF
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与推进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江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德锋 朱清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已经做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已经做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最贴近百姓生活,最具生命活力。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努力探索我国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民俗文化 江西传统民俗 农村社会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乡风治理与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期巩固——基于X县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成俊 方玮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8,共11页
我国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之后“脱贫攻坚成果何以长期巩固”的问题摆在政府面前,基层社会治理迎来新挑战。田野调查发现,中国西部某省X县早在2017年脱贫摘帽,但是复杂的红白喜事、高额的人情债和天价彩礼金等习俗,使... 我国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之后“脱贫攻坚成果何以长期巩固”的问题摆在政府面前,基层社会治理迎来新挑战。田野调查发现,中国西部某省X县早在2017年脱贫摘帽,但是复杂的红白喜事、高额的人情债和天价彩礼金等习俗,使当地群众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民间陋习甚至让X县面临着巨大的返贫风险。究其原因是“讲排场”“好面子”和“夸富宴”等思想,异化了乡风民俗。2019年,X县政府以乡风治理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简化婚丧嫁娶程序、限制红白礼金数额、树立质朴交往观念等内容的政策措施。基于此,本文运用单案例的质性研究方法,结合深度访谈资料和二手政策材料,在已有反贫理论基础上,搭建社会软治理研究框架,揭示X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政策实施的学理逻辑。这提示我们,正确识别返贫风险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以乡风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软治理模式应当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巩固 返贫风险 移风易俗 乡风治理 软治理
下载PDF
关于高校创新驱动与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汤国辉 严瑾 陈哲名 《中国农业教育》 2016年第2期63-68,共6页
在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急需研发更多的高新技术,创新推广服务模式,以及解决与之相匹配的人才等核心问题。在新常态下,要构建高校与多主体(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的教科推一体、综合服务农业现代化新体系,通过校内外体制创新推动... 在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急需研发更多的高新技术,创新推广服务模式,以及解决与之相匹配的人才等核心问题。在新常态下,要构建高校与多主体(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的教科推一体、综合服务农业现代化新体系,通过校内外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链为基础的创新链,创立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共生发展的新机制,建设示范性科教兴农平台基地,并出台政策制度作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政产学研金用 高新技术 农业现代化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下载PDF
乡规民约与美政美俗——儒家乡村社会治理中以礼化俗的维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治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15,共11页
儒家的理想不仅要让人成其为人,而且还要让社会成其为社会。古代中国,政权马不停蹄地换,甚至还会一时真空,但社会却还能够维持得很有好,人伦秩序一天都不乱,靠的就是教化的力量。在对江北水村余氏耕读堂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其祖辈留下来... 儒家的理想不仅要让人成其为人,而且还要让社会成其为社会。古代中国,政权马不停蹄地换,甚至还会一时真空,但社会却还能够维持得很有好,人伦秩序一天都不乱,靠的就是教化的力量。在对江北水村余氏耕读堂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其祖辈留下来的仁、义、礼、智、信之"五常"与忠、孝、恕、廉、耻、温、良、恭、俭、让之"十德",其新修"族规十二条",充满儒家精神与儒家情结,已成为其家风,世代相传,遵循不移,影响族人做人、做事。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发挥底层精英作用,彰善纠恶,能够使人做"良善之民",营造出"仁厚之俗"。相比之下,《万集乡严南村村规民约》则显得简陋、单薄,失之于空洞,儒家乡村治理传统之断裂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规民约 儒家乡村社会治理 《南赣乡约》 万集乡严南村村规民约
下载PDF
民族地区民事习惯嵌入乡村治理经验与模式研究——从甘肃民族地区几例民事习惯现存样态谈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绿花 马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86-98,155,共14页
为探寻民事习惯究竟如何嵌入甘肃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而实现治理目的,以数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民事习惯的静态表达和动态展演。民族地区民事习惯嵌入乡村治理自身应具备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获得民众认可与遵循等三个要素... 为探寻民事习惯究竟如何嵌入甘肃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而实现治理目的,以数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民事习惯的静态表达和动态展演。民族地区民事习惯嵌入乡村治理自身应具备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获得民众认可与遵循等三个要素;通过调解、诉讼、诉调对接形式联动适用于乡村纠纷化解;在情理法互润与协调中通过自治深化、德治实化、法治强化民事习惯的乡村治理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民族地区 民事习惯 乡村治理 场域互嵌 多元共治
下载PDF
“乡村儒学”如何发展——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为经验教训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卫朝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在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潮流中,适时兴起的"乡村儒学"冀图重建儒学在乡村的教化体系,改变儒学目前魂不附体的状态,实现民族之"魂"与民族之"根"的重新对接,这在某种意义上承继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 在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潮流中,适时兴起的"乡村儒学"冀图重建儒学在乡村的教化体系,改变儒学目前魂不附体的状态,实现民族之"魂"与民族之"根"的重新对接,这在某种意义上承继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未竟之志。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乡村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乡村儒学"应该以梁漱溟乡村建设为鉴,在之后的发展中,继续将"人生向上之意"贯穿其道德教化体系之中,借助政府而不依附于政府以避免"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关注农民的需求、开发农民的力量以避免"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对接,实现道德教化与法治精神的融合,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保障"乡村儒学"健康、有序、持续、深入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儒学 梁漱溟 乡村建设 人生向上之意 政府 农民
下载PDF
温州移风易俗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13
作者 陈秋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7-32,53,共7页
移风易俗改革是乡村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工程。温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移风易俗改革的“温州样本”带来的启示,在于民众不堪陋俗重负的社会心理成熟,政府适时发挥社会治理功能,... 移风易俗改革是乡村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工程。温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移风易俗改革的“温州样本”带来的启示,在于民众不堪陋俗重负的社会心理成熟,政府适时发挥社会治理功能,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为深入推进温州移风易俗改革,应进一步从经济、社会、信仰三方面讨论并数字化整理温州社会需“移”和“易”的陋俗恶俗,发挥社团、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完善移风易俗改革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融合的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 乡村治理 民俗文化
下载PDF
薛福成对西方风俗的认识与介绍
14
作者 易春秋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2-75,共4页
薛福成作为清政府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对西方风俗有具体细微的描述,为近代国人了解、认识西方风俗提供了鲜活的史料。同时,由于他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对西方风俗的认识上又存在那个时代的特色,这些又决定了他对西方风俗... 薛福成作为清政府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对西方风俗有具体细微的描述,为近代国人了解、认识西方风俗提供了鲜活的史料。同时,由于他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对西方风俗的认识上又存在那个时代的特色,这些又决定了他对西方风俗的介绍没有起到应有的移风易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薛福成 西方风俗 儒家思想
下载PDF
民俗活动与乡村社会治理--以赣南寻乌县南桥客家迎故事民俗活动为中心的探讨
15
作者 郑紫苑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9-23,共5页
迎故事是寻乌县南桥村的一项起源于村落开基史的重要民俗活动。在不断展演的过程中,它建构了一个村民共同参与的,超越了血缘、地缘以及业缘限制的仪式空间。在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当地客家民众不仅获得了体验狂欢和拜谒神灵的机会,而且被... 迎故事是寻乌县南桥村的一项起源于村落开基史的重要民俗活动。在不断展演的过程中,它建构了一个村民共同参与的,超越了血缘、地缘以及业缘限制的仪式空间。在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当地客家民众不仅获得了体验狂欢和拜谒神灵的机会,而且被唤起和强化了对村落历史的集体记忆,具有沟通人际关系,增强村落凝聚力,促进村落文化与国家认同的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功能是迎故事民俗在南桥村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重塑迎故事民俗活动的文化价值,对于当代破解乡村社会治理困境,服务乡村美好生活,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故事 民俗活动 乡村社会治理
下载PDF
政校联合定制培养农业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的调查与研究
16
作者 高俊波 罗远琴 +2 位作者 朱锋钊 孙伟 张华琦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期45-49,共5页
乡村治理人才已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中坚力量,懂得农业生产管理的乡村治理人才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地方政府与涉农高校联合定制培养农业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人才短缺问题,还有利于实现人才的精准化培养。该研究以铜仁... 乡村治理人才已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中坚力量,懂得农业生产管理的乡村治理人才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地方政府与涉农高校联合定制培养农业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人才短缺问题,还有利于实现人才的精准化培养。该研究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政府联合定制培养的“乡村振兴专干班”为调研对象,调查定制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后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校联合 定制培养 农业复合型 乡村治理人才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乡村儒学发展与现代农村治理
17
作者 马爱菊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9-122,131,共5页
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探讨的是伦理哲学;治国平天下探讨的是政治哲学。从宋代的吕氏乡约到朱熹的增损乡约以及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再到现代梁漱溟用儒家的"孝"... 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探讨的是伦理哲学;治国平天下探讨的是政治哲学。从宋代的吕氏乡约到朱熹的增损乡约以及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再到现代梁漱溟用儒家的"孝""仁""诚信"教化民众的乡村建设思想,都是儒学在乡村中的创新性发展和转化,这种具有乡土特质的乡村儒学,让儒家精神内化于民众之中,促进了农村公民道德的重建。同样在现代农村治理中,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侧重村干部的榜样性和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村干部要用儒家文化的为人为官和治国安邦理念来修身养性树官德,民众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用孝道伦理秩序营造纯朴民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文化 乡村儒学 现代农村治理
下载PDF
法和习俗协调及其实现的路径探寻
18
作者 谢乃煌 《嘉应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1-55,共5页
习俗在实践领域事实上发挥了规则的作用。建设法治过程中,法治目标须参照习俗而改造之;乡村治理法的制定,须尊重习俗而有所创新;法的实施,应利用并引导习俗。
关键词 习俗 法治 乡村治理
下载PDF
乡村移风易俗中的“三治”融合——以X市Z村的殡葬改革为例
19
作者 李慧凤 姚苏笑 马秋芝 《秘书》 2021年第4期41-50,共10页
移风易俗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移风易俗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张力:一种是政策法规与民众接受程度之间的张力,另一种是传统风俗与现代文明之间的... 移风易俗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移风易俗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张力:一种是政策法规与民众接受程度之间的张力,另一种是传统风俗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张力。研究通过考察X市Z村殡葬改革中的移风易俗做法,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角度探讨移风易俗中存在的张力及其消解之道,为相似地区的移风易俗改革提供思路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风易俗 自治 法治 德治 “三治”融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数字治理嵌入乡村礼俗社会的可能路径及其调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嵘均 喻包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4,共11页
在当下中国,随着以“技治主义”为核心的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乡村社会治理逐步显现数字治理与乡村礼俗社会运行二者之间衔接不畅的问题。这一现实反映出,以技术理性为核心、以现代性为导向的数字治理与以价值理性为核心、以传统习俗为... 在当下中国,随着以“技治主义”为核心的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乡村社会治理逐步显现数字治理与乡村礼俗社会运行二者之间衔接不畅的问题。这一现实反映出,以技术理性为核心、以现代性为导向的数字治理与以价值理性为核心、以传统习俗为准绳的乡村礼俗社会二者之间存在着潜在张力。这一潜在的张力,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表现为由于二者在自身所要求的制度规范、过程适应以及价值耦合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产生的抵牾、摩擦乃至排斥,但这并不表明数字治理和乡村礼俗社会之间是不可调谐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又是可以相互融合并达成相互依存的同一体。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既要适切地评估数字治理嵌入乡村礼俗社会后技术理性作用、正式制度运行、过程衔接顺畅以及价值理性耦合等方面的治理效能,又要重视和运用好乡村礼俗社会固有的非正式制度、礼俗秩序以及乡土人情等文化传承禀赋的治理价值,并在价值取向、治理边界以及运行秩序等方面进行调谐,逐步构建二者相融相合、相互依存的乡村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礼俗社会 乡村治理 数字治理 技术理性 价值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