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墨、道、法教育哲学三题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学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儒、墨、道、法的思想是 集哲学与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思想以坚固的哲学理论为其根基,哲学理论通过教育思想表达 其浓厚的实践意愿,哲学与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哲学与教育是儒、墨、道、法思 想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儒、墨、道、法的思想是 集哲学与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思想以坚固的哲学理论为其根基,哲学理论通过教育思想表达 其浓厚的实践意愿,哲学与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哲学与教育是儒、墨、道、法思 想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很合理地把握儒、墨、道、法的教 育思想各自的丰富性、完整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本体论 人性论 认识论 先秦时期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教育思想
下载PDF
日本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洪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就观念形态的主调而言,日本的近代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脱儒”的过程。日本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所做的近代转换工作,则可视为这一过程的中心和枢纽。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取长补短、融为一炉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 就观念形态的主调而言,日本的近代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脱儒”的过程。日本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所做的近代转换工作,则可视为这一过程的中心和枢纽。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取长补短、融为一炉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优位、公私分治、政教分离的思想,为日本的早期近代化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人情论 徂徕学派
下载PDF
先秦儒家与法家人性学说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常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1-24,共4页
先秦儒家与法家在治国方略上针锋相对,儒家崇尚德治而法家强调法治。本文试图从儒、法两家的“人性论”中找出他们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并论证当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统一的合理性。进而结合现实讨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先秦儒家与法家在治国方略上针锋相对,儒家崇尚德治而法家强调法治。本文试图从儒、法两家的“人性论”中找出他们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并论证当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统一的合理性。进而结合现实讨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在实践中贯彻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人性论 法治 德治
下载PDF
从外儒内法到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4
作者 李亚莉 王惠宁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5-50,共6页
从"外儒内法"到"依法治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途径。从"人治"走向"法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治理能力的提... 从"外儒内法"到"依法治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途径。从"人治"走向"法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既吸纳了西方先进思想,又融合了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途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更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儒内法 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
下载PDF
从哂由、与点看孔子道外儒内的基本素养
5
作者 陈小陆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24-26,共3页
在《四子侍坐》一文中,孔子对四位弟子的理想皆持肯定态度。孔子"哂"子路,鼓励应多于提醒;"与"曾晳,感慨应多于赞赏。这一"哂"一"与",体现了孔子"道外儒内"的基本素养,即以道家超然... 在《四子侍坐》一文中,孔子对四位弟子的理想皆持肯定态度。孔子"哂"子路,鼓励应多于提醒;"与"曾晳,感慨应多于赞赏。这一"哂"一"与",体现了孔子"道外儒内"的基本素养,即以道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来发儒家治世事功的力。成功人生,关键在于集之所以成功之基本素养于一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 《四子侍坐》 基本素养 道外儒内
下载PDF
论秦朝法制中儒家法律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远征 刘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1-34,共4页
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家法律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法家理论的结晶,由于儒法两家在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秦朝法制中不可能包含有儒家法律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法律规范及有关吏治的规定,指出秦朝... 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家法律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法家理论的结晶,由于儒法两家在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秦朝法制中不可能包含有儒家法律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法律规范及有关吏治的规定,指出秦朝法制中包含有大量儒家法律思想的成份,体现了秦统治者对儒家法律思想的吸收和继承,认为秦朝法制是和法合流的滥觞,对于中华法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法律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 孝道 五伦 外法内儒
下载PDF
早期儒家的人性观 被引量:13
7
作者 苏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5,共13页
人性观是政治法律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之一。之前对中国古代思想家人性观的研究常局限于对他们的系统人性论述,有时还混淆了他们的理想道德人格和一般人性观。鉴于人们对日常具体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评论可能隐含关于人性的一般判断和看法,... 人性观是政治法律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之一。之前对中国古代思想家人性观的研究常局限于对他们的系统人性论述,有时还混淆了他们的理想道德人格和一般人性观。鉴于人们对日常具体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评论可能隐含关于人性的一般判断和看法,从利益、自然情感、认知和实践四个方面对孔、孟隐含于人、事评述中的人性观的梳理表明,尽管孔、孟心中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追求和规范,但他们对一般人性的看法非常现实;与现代社会科学的人性假定和经验研究发现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现实的人性观可以有效揭示中国传统政治"儒表法里"的内在逻辑;对政治法律思想的实践可能也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儒家 人性观 儒表法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