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道传统思想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从彦 潘法强 +4 位作者 唐明觉 姜琴芳 戴志聪 薛永来 杜道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33-237,共5页
时值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大背景下,人类正在积极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在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儒家以及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内涵的道家为当前人类如何正... 时值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大背景下,人类正在积极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在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儒家以及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内涵的道家为当前人类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两者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和警示作用。故本文对儒道传统思想生态观进行浅析,以希冀揭示并阐明儒家和道家两种思想体系生态观的思想内涵和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进而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相应的思路和理念,即人与自然的两者关系是和谐共生而非针锋相对、人对自然的利用策略是取之有度而非贪得无厌、人对自然的运行态度是尊重有加而非妄加干预、人对自然的改造方式是顺其自然而非随心所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传统思想 生态观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中国传统情感心理学中“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 被引量:16
2
作者 彭彦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0-545,共6页
与西方侧重于情感的生理机制及概念的厘定不同 ,中国传统心理学突出了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对主体心理的实际功效 ,它通过两种相异的情感类型———儒家重理性认知的道德情感和道家重感性体验的审美情感之间的相补相成 ,即一种儒道互补的情... 与西方侧重于情感的生理机制及概念的厘定不同 ,中国传统心理学突出了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对主体心理的实际功效 ,它通过两种相异的情感类型———儒家重理性认知的道德情感和道家重感性体验的审美情感之间的相补相成 ,即一种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 ,使主体既可获得合乎规范的社会情感 ,又可享受精神自由的个体情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儒道互补" 情感模式 情感心理学思想 儒家道德情感 道家审美情感 心理学史
下载PDF
儒家“止于至善”解 被引量:7
3
作者 龚鹏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0,59,共11页
《大学》者,大人之学。儒家认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需要"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修身过程,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目标。"止、定、静、安、虑、得"六个修证的... 《大学》者,大人之学。儒家认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需要"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修身过程,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目标。"止、定、静、安、虑、得"六个修证的层次与佛道思想多有交集,但也有不同,需要辨析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大学》 修身 佛家 道家
下载PDF
“儒道互补”思想对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静 张琳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8-131,共4页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中,孕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互为补充的。儒家文化以时间性的存在方式和道家文化以空间型的存在方式提供了人真实的存在,构成了“儒道互补”思想的哲学基础;儒家重理性认知的“入世”...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中,孕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互为补充的。儒家文化以时间性的存在方式和道家文化以空间型的存在方式提供了人真实的存在,构成了“儒道互补”思想的哲学基础;儒家重理性认知的“入世”思想和道家重自然无为的“出世”思想互为补充构成了人完整的心灵境界。儒道思想互为交融、补充,对构建本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有着深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互补 心理咨询与治疗 本土化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文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金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风在中国古典园林里与建筑、山水、花木等构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听松、听竹等表现出中国文人深刻的审美感悟。同时,风又具有强烈的人文象征意味,是儒道释思想在园林中的曲折表达。
关键词 园林 听风 儒道释
下载PDF
儒道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夏劲 项继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仁爱大德"、"物我平等"、"圣王之制"和道家文化中"道法自然"、"物我为一"、"慈俭四知"等观点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底蕴;儒道文化的&qu... 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仁爱大德"、"物我平等"、"圣王之制"和道家文化中"道法自然"、"物我为一"、"慈俭四知"等观点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底蕴;儒道文化的"天人合一"有机整体观、人与万物和谐平等的伦理观、天人协调的发展观等思想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朴素、消极的历史局限性;继承和发展儒道文化中的合理生态思想,对于构建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观、关爱自然万物的伦理观、天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也为建设"两型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思想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文化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生态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哲平 何玲华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8-53,共6页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客观趋势。多向度审视"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树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心态,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文化自觉 儒家 道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发展
下载PDF
儒法治国思想的异路与互补 被引量:5
8
作者 郁大海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06-609,共4页
儒家和法家政治法律思想差异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治国方略的不同路向 ,形成了德治主义与法治主义的不同传统 ,并奠定了儒法互补的基本格局。儒法互补在历史上经历了汉代和唐代两次高潮 ,逐步实现了双向互补。自汉以来 ,历代统治者都深谙... 儒家和法家政治法律思想差异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治国方略的不同路向 ,形成了德治主义与法治主义的不同传统 ,并奠定了儒法互补的基本格局。儒法互补在历史上经历了汉代和唐代两次高潮 ,逐步实现了双向互补。自汉以来 ,历代统治者都深谙儒法两家间会通嫁接的真谛 ,奉行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术。离开了儒法互补 ,就无从把握和理解中国传统治国模式的深层结构和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儒法互补 德法兼治
下载PDF
水文化性别色彩探源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勇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作为一种存在,不仅具有一种自然物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道德维度和性别色彩。但在先秦,儒家赋予水以强烈的君子品格;道家和阴阳家则予以水以鲜明的女性色彩,这种性别差异不仅在一个方面反映了二者之间文化蕴含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作为一种存在,不仅具有一种自然物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道德维度和性别色彩。但在先秦,儒家赋予水以强烈的君子品格;道家和阴阳家则予以水以鲜明的女性色彩,这种性别差异不仅在一个方面反映了二者之间文化蕴含的差异,而且反映了水与女性之间意指关系的不恒定性。西方女性主义对把女人比作水的本质主义做法持反对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性别 儒家 阴阳家 道家
下载PDF
儒道互补与武术人文精神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圣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4,57,共3页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差异与互相补充进行分析,从天道与人道之互补、入世与出世之互补、阳刚与阴柔之互补、对生命价值不同看法之互补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儒道互补对中国武术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武术人文精神 儒道互补 天人合一 入世与出世 阳刚与阴柔
下载PDF
儒、道之“情”特色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赫广霖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4,共4页
儒道论“情”各具特色 :先秦儒家提出了善情、恶情、美情 ,道家则提出了真情说 ;儒家在对待情感的态度上表现出由节情、禁情到灭情的变化 ,道家则由无情发展到安情、任情 ;儒家诸子对性与情范畴作了较为明确的区分 ,而道家则大多强调性... 儒道论“情”各具特色 :先秦儒家提出了善情、恶情、美情 ,道家则提出了真情说 ;儒家在对待情感的态度上表现出由节情、禁情到灭情的变化 ,道家则由无情发展到安情、任情 ;儒家诸子对性与情范畴作了较为明确的区分 ,而道家则大多强调性情如一 ,不可分离 ;从道情关系的角度 ,儒家视道出于情而又高于情 ,表现出其道德形而上学既内在又超越的特点 ,道家则视道为情 ,认为情是洞鉴明照人生 ,拯救苍生出水火的大情、至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庄子》对儒家价值观的接受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20-23,81,共5页
《庄子》中多处涉及对儒家思想的回应。一方面,庄子竭力诋毁和批判儒家;另一方面,庄子所建立的道家价值体系带有一定的儒学痕迹。在伦理观念、修身思想和治世理念方面,儒道两家表现出某些内在联系。庄子以泛道德观修正儒家"君子&qu... 《庄子》中多处涉及对儒家思想的回应。一方面,庄子竭力诋毁和批判儒家;另一方面,庄子所建立的道家价值体系带有一定的儒学痕迹。在伦理观念、修身思想和治世理念方面,儒道两家表现出某些内在联系。庄子以泛道德观修正儒家"君子"的内涵,以"至人"的理想追求调和儒家"仕"与"隐"的矛盾,并对儒家理念在时间上进行遥远化推进。通过这些手段,庄子完成了对儒家价值观的肯定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家 儒家 价值观 接受
下载PDF
左翼及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与儒道传统思想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兵 《唐都学刊》 200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左翼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的功能、内容及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认识与儒道传统思想的分野密切相关,是儒道两种思想艺术观念经几千年历史流变而在现代特定历史环境下走向极致的产物。儒道思想在互补交流中造就了灿烂的古代文学艺术。反之... 左翼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的功能、内容及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认识与儒道传统思想的分野密切相关,是儒道两种思想艺术观念经几千年历史流变而在现代特定历史环境下走向极致的产物。儒道思想在互补交流中造就了灿烂的古代文学艺术。反之,则导致艺术的偏狭发展。左翼与自由主义文学同样如此。当前,在总结现代文学史"极左"教训的同时,又出现了抑儒扬道、过分张扬自由主义而彻底消解左翼传统的趋向。以"和"的观念对左翼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进行整合,十分必要且相当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 自由主义 儒家 道家 文学思潮
下载PDF
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儒道自然目的观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秋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都把大自然看作有生命的整体,都认为大自然把生命当作她的目的,而最高目的是人,这种自然目的观都与道德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不过,两者的立论方法有所不同,约纳斯系统、严密,可以弥补中国传统哲学论证不足的缺陷,中... 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都把大自然看作有生命的整体,都认为大自然把生命当作她的目的,而最高目的是人,这种自然目的观都与道德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不过,两者的立论方法有所不同,约纳斯系统、严密,可以弥补中国传统哲学论证不足的缺陷,中国古人直观、思辨,为约纳斯的目的论提供了丰富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斯·约纳斯 中国古代 儒家和道家 自然目的观
下载PDF
浅谈先秦时期养生理论的分类和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鹏生 周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年第4期98-98,109,共2页
先秦时期是我国养生思想和理论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得各种养生思想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空间。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和中医学的养生是这一时期主要的三种养生理论。
关键词 古代 养生 理论 思想 儒家 道家 中国
下载PDF
淡泊与宁静——诸葛亮思想渊源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中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2-27,共6页
淡泊与宁静的概念最先源于道家。先秦道家的"恬愉虚静",儒家的"虚一而静",发展为西汉初年的"道贵清静"的黄老无为政治的核心内容,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 淡泊与宁静的概念最先源于道家。先秦道家的"恬愉虚静",儒家的"虚一而静",发展为西汉初年的"道贵清静"的黄老无为政治的核心内容,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淮南子》中的"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思想,将淡泊与宁静文化进行了提炼与升华,从而成为汉代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化育了一大批"少厉清节""独持清操"的东汉知识分子,成为诸葛亮学习的榜样。《诫子书》短短八十六字,凝聚着诸葛亮一生之心血,是修身养性之准则,处世治国之根本,中华千古文化之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泊 宁静 道家 儒家 诸葛亮 思想渊源
下载PDF
佛道戒律及其伦理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这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起着道德...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这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道教戒律 儒家礼教 社会伦理
下载PDF
薛宝钗的处世哲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葛鑫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善于交往、长于处世 ,她采取的是一种儒道互补的处世哲学。对待亲人 ,薛宝钗采取的是儒家的孝悌之礼、忠孝思想 ;对待其他人 ,薛宝钗体现的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但这种“仁爱”绝非“兼爱” ,其本质是“爱有差等 ...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善于交往、长于处世 ,她采取的是一种儒道互补的处世哲学。对待亲人 ,薛宝钗采取的是儒家的孝悌之礼、忠孝思想 ;对待其他人 ,薛宝钗体现的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但这种“仁爱”绝非“兼爱” ,其本质是“爱有差等 ,推己及人”。从道家角度看 ,薛宝钗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善于回避矛盾 ,钝化矛盾 ;对己则做到修心养性 ,独善其身。薛宝钗用这种儒道互补的严正的生活态度来处身涉世 ,将自己塑造成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近似完美的封建淑女形象 ,但社会回报给她的是一生的悲剧 ,宝钗的悲剧正是这种处世哲学的悲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钗形象 处世哲学 文学研究 小说 悲剧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理论走向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京军 钟毅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14-117,共4页
西方的三大主要心理咨询理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在创立的根本目标上基本相似 ,在人性观、方法论及作用等方面各有千秋。但没有一种理论是十全十美的 ,将各种理论兼容并蓄、扬长避短则是必然趋势。对于我们而言 ,只有在... 西方的三大主要心理咨询理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在创立的根本目标上基本相似 ,在人性观、方法论及作用等方面各有千秋。但没有一种理论是十全十美的 ,将各种理论兼容并蓄、扬长避短则是必然趋势。对于我们而言 ,只有在辩证地接受西方心理咨询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 (如吸取儒家人生哲学和道家人生哲学思想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儒家 道家 人生哲学 心理咨询理论 比较
下载PDF
试论道儒二家“无为而治”管理谋略的异同及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向巧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本文指出了管理谋略的含义和道、儒二家“无为而治”的共同之处;从管理者的心境、对管理者的要求、社会机制、对“德治”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道、儒二家“无为而治”管理谋略的不同;并就如何在现代管理中应用... 本文指出了管理谋略的含义和道、儒二家“无为而治”的共同之处;从管理者的心境、对管理者的要求、社会机制、对“德治”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道、儒二家“无为而治”管理谋略的不同;并就如何在现代管理中应用“无为而治”的管理谋略,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儒家 “无为而治”管理 管理思想 “德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