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太仆寺的职事演变及其对滁州的文化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宇静 《滁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随着明代马政制度的变革,南京太仆寺由官牧转向民牧,由有马无银变为有银无马,南太仆官员与牧养军马相关的职事日益减少,这为他们热心滁州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时间保障。南京太仆寺在营建景观、文学雅集、编刻文集及捐修教育设施等方面... 随着明代马政制度的变革,南京太仆寺由官牧转向民牧,由有马无银变为有银无马,南太仆官员与牧养军马相关的职事日益减少,这为他们热心滁州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时间保障。南京太仆寺在营建景观、文学雅集、编刻文集及捐修教育设施等方面为滁州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太仆寺 职事 滁州 文化贡献
下载PDF
王阳明与南京太仆寺
2
作者 张祥林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6,13,共7页
王阳明在滁州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期间,在琅琊山下传授"心学",追随王阳明的弟子后学中不乏太仆寺人和滁州地方仕宦,他们尊崇王阳明,创立阳明书院(祠),传续阳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南京太仆寺 王阳明 王阳明滁州讲学 传承王学
下载PDF
承袭与调适——清初太仆寺职权的演变
3
作者 郭宇昕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1,共10页
清朝入关后承袭明制,沿袭太仆寺建置,于顺治元年委官建署,但因明清军政体制相异,太仆寺不再管理前明兼掌之马政及相关钱粮。顺治七年,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太仆寺重掌马政相关钱粮,权势稍振。康熙二年,钱粮统归户部,太仆寺再度成为有秩... 清朝入关后承袭明制,沿袭太仆寺建置,于顺治元年委官建署,但因明清军政体制相异,太仆寺不再管理前明兼掌之马政及相关钱粮。顺治七年,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太仆寺重掌马政相关钱粮,权势稍振。康熙二年,钱粮统归户部,太仆寺再度成为有秩无事的闲曹。这一时期,清廷内部新旧制度、满汉关系不断调整,太仆寺于康熙九年接管兵部大库口外马场,自此专营牧场,成为清朝八旗马政体系的一部分。清初太仆寺职权的演变反映了清朝入关后全面接触中原王朝体制、建立全国性政权时的承袭与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太仆寺 职权 马政 财政
原文传递
明洪武至成化朝两京太仆寺官马数量蠡测
4
作者 刘利平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30,共20页
明洪武至成化朝的120年间,两京太仆寺马政经历了从初创、中挫,到重建后飞速发展,达到鼎盛,进而转向衰落的过程。洪武朝初创官马孳牧体系,马政机构几经变化,种马及孳驹数亦不稳定,但总体呈增长之势。种马从0.18万匹陆续增至4.45万余匹,... 明洪武至成化朝的120年间,两京太仆寺马政经历了从初创、中挫,到重建后飞速发展,达到鼎盛,进而转向衰落的过程。洪武朝初创官马孳牧体系,马政机构几经变化,种马及孳驹数亦不稳定,但总体呈增长之势。种马从0.18万匹陆续增至4.45万余匹,后额定3.4万余匹;年度孳驹数由0.1万余匹增至2.1万余匹,种马定额后保持在1万匹左右。建文朝马政因战乱而中挫。朱棣即位后重振马政,尤锐意发展北方马政以拱卫北京,永乐朝22年间两京太仆寺孳生马驹约106万匹,年均约4.82万匹。宣德朝10年间,年均孳生马驹6.23万余匹,超过永乐朝。明英宗进一步将马政推向顶峰,正统朝14年间年均孳生马驹6.57万匹,最高达8.8万余匹,均超宣德朝。正统末年的“土木之变”是明代马政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此后景泰、天顺、成化三朝的年均孳生数分别递减为3.87万、3.14万和2.66万匹,明代马政日益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两京太仆寺 马政 官马数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