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Social Behavior”of Zen Poetry Culture:A Case Study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1
作者 ZHANG Pei REN Siyi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4期187-190,共4页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Buddhism and Zen poetry underwent great development.Zen poetry is diverse in form,strong in personality,and high in achievement.Among the types of Zen poetry are poems,lyrics,and pros...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Buddhism and Zen poetry underwent great development.Zen poetry is diverse in form,strong in personality,and high in achievement.Among the types of Zen poetry are poems,lyrics,and prose,some of which have social attribute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ddhism.A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viewpoints and information conveyed in these poems,lyrics,and prose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ttitudes of the emperors towards Buddhism.When the attitude of the emperor towards Buddhism reached its peak of positivity during the Tang dynasty,there was a change toward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iewpoints expressed in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n poetry social behavior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下载PDF
Uniformity and Regional Variation: The Xiangli System in the Sui Dynasty
2
作者 Lu Xiqi Liu Hao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9年第2期77-95,共19页
As defined in a decree issued in the spring of 583,the three heads or sanzhang system,designed to be implemented chiefly in the old Northern Qi area in Shandong,basically followed the Northern Qi version of 564,with s... As defined in a decree issued in the spring of 583,the three heads or sanzhang system,designed to be implemented chiefly in the old Northern Qi area in Shandong,basically followed the Northern Qi version of 564,with slight modifications.With the setting up of a system of xiang heads(xiangzheng乡正)who would hear disputes among the common people,as recommended in Su Wei’s memorial of the same year,the judicial position of xiangzheng coexisted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of the three-heads(or two-heads)system.The xiangli(乡里)system announced in the edict of 589 targeted the territory previously under the Chen dynasty;it was basically a continuation of the xiangli system of rural control originally based on a Han dynasty model and followed since then in the south under the Eastern Jin and the Southern dynasties.With the reform of the bureaucratic system in 607,the xiangli system centered on xiangzheng and lizhang became the basic system of rural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Sui dynasty.In the course of its design and creation,the system ha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stitutions already existing in the target area and the question of feasibility.Thus“inconsistency”or“regional variation”was built into the system.However,in actual practice there was a tendency toward convergence that led to uniformity of implementation.In Chinese history,the coexistence of regional variation and uniformity was a marked feature of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ngli system sui dynasty regional variation UNIFORMITY
原文传递
Historical Changes of Ginkgo Biloba L. Culture
3
作者 CHEN Feng-jie FAN Bao-mi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Ginkgo Biloba L.is a rare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Ginkgo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co-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uses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the Ginkgo and... Ginkgo Biloba L.is a rare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Ginkgo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co-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uses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the Ginkgo and its cultural development process in China.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inkgo culture,th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o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which is named theological era),Sui and Tang Dynasties to early Qing Dynasty(which is named the literature era),and the modern China which is named the scientific era.The history of Ginkgo culture is a history of Ginkgo being gradually recognized,and the Ginkgo culture's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are gradually deepened and developed.The construction of Ginkgo today's culture should be in the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culture,and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the times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take the science and huma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KGO Biloba L.cultur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N
下载PDF
隋及唐初敦煌艺术对外来影响的吸收与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声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敦煌隋代彩塑受到印度笈多艺术风格的影响,及至唐代,彩塑已形成了中国式的表现手法与风格,既保持了雕塑的写实性,又体现出气韵生动的精神。壁画也同样,隋至唐初的人物造型中,常常出现典型的印度风格晕染法,比起北朝壁画更接近印度绘画... 敦煌隋代彩塑受到印度笈多艺术风格的影响,及至唐代,彩塑已形成了中国式的表现手法与风格,既保持了雕塑的写实性,又体现出气韵生动的精神。壁画也同样,隋至唐初的人物造型中,常常出现典型的印度风格晕染法,比起北朝壁画更接近印度绘画的特点,表明当时确有一部分画家擅长画外来风格。但随着唐前期艺术的发展,画家们对外来晕染法不断改造,使之与传统的线描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壁画的装饰图案中,我们也可看到对外来艺术的改造,如隋至唐初流行的联珠纹、石榴纹、葡萄纹等纹样在不断地被吸收改造,最后都融入了形态更为丰富的卷草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艺术 隋唐 印度 中原 晕染法
下载PDF
面向一统的都城规划——再论隋大兴的空间形制建构及其历史意义
5
作者 栾滨 孙晖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10,共12页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域、都城形态三个层面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与全国一统进程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空间政治实践,呼应了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需求,丰富和发展了“大一统”理念在都城规划中的表达,提高了都城在国家秩序建构和国家认同形成方面的作用,推动了隋唐“大一统”时代的形成和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大兴 大一统 都城形制 疆域建构 国家秩序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亡佚字书研究综述
6
作者 王虎 张秀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字书,大部分已亡佚,但其佚文材料十分宝贵,一些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且成果丰厚。所指亡佚字书为有辑本的古佚字书(以龙璋《小学搜逸》为基础),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从辑佚类与研究类两方面展开论述:辑佚类主要...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字书,大部分已亡佚,但其佚文材料十分宝贵,一些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且成果丰厚。所指亡佚字书为有辑本的古佚字书(以龙璋《小学搜逸》为基础),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从辑佚类与研究类两方面展开论述:辑佚类主要包括清人辑本、今人辑本和域外辑本三类;研究类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期刊、硕博论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成果分为字书专书研究、古文献引字书研究以及字书对比研究三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亡佚字书研究现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亡佚字书 综述
下载PDF
隋朝举士制度变革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7
作者 谢丹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隋朝并非科举制的开端,但隋朝的举士制度是由汉代察举制发展到唐代科举制的关键环节。隋文帝与隋炀帝都对举士制度进行了变革,隋文帝大大增加了举士的数量,将举士科目由两科增加到四科,并通过对儒学的强调,使学风形成一时之盛,间接推动... 隋朝并非科举制的开端,但隋朝的举士制度是由汉代察举制发展到唐代科举制的关键环节。隋文帝与隋炀帝都对举士制度进行了变革,隋文帝大大增加了举士的数量,将举士科目由两科增加到四科,并通过对儒学的强调,使学风形成一时之盛,间接推动唐代科举制“明经”科的形成;隋炀帝对举士科目进一步细化,将四科增加为十科,并专设文学举士,促进了南朝文学在隋朝的繁荣,加速了南北文学的融合,为唐朝科举制的诗赋取士提供了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朝举士 科举 变革 文学 影响
下载PDF
魏征的情感思想:《隋书》对独孤皇后以情误国的书写
8
作者 李志生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隋书》是唐初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它集修史、取鉴、资治于一体。唐初统治者认为,文帝的废长立幼是隋朝败亡的缘由,在魏征笔下,高颎的废黜、太子勇与晋王广的废立皆因情起,而这些情事的本源,则在独孤后的“誓无异生之子”与“性忌... 《隋书》是唐初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它集修史、取鉴、资治于一体。唐初统治者认为,文帝的废长立幼是隋朝败亡的缘由,在魏征笔下,高颎的废黜、太子勇与晋王广的废立皆因情起,而这些情事的本源,则在独孤后的“誓无异生之子”与“性忌妾媵”,情在逻辑上成为隋亡祸本。《隋书》情为祸本思想受太宗一朝政治影响,更是魏征探索情感哲学的努力。宋明理学前,儒家情感思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对现实的指导更差强人意,士人纷纷从各自领域对情展开理论探索,魏征的情感认识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唐代之前的情感史建立在文史哲、政治、现实交织的基础上;中国历史上的情感也走过了从中心到受摒、再到重新被认识的过程。赋正史以情感议题,《隋书》的政治史面貌或可得到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 魏征 独孤皇后 性情 情感史
下载PDF
隋唐河东地方家族变迁略探——以襄垣浩喆家族为例
9
作者 张葳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150-159,共10页
根据近年考古发现及石刻文献探讨北朝至隋唐潞州襄垣浩喆家族的兴衰变迁史,发现目前出土的五方浩喆家族墓志中书写的其先祖及本人官职真伪参半,其中一些较为显赫的官职多为其家族成员为炫耀家族政治地位而编造,他们实际上主要在潞州襄... 根据近年考古发现及石刻文献探讨北朝至隋唐潞州襄垣浩喆家族的兴衰变迁史,发现目前出土的五方浩喆家族墓志中书写的其先祖及本人官职真伪参半,其中一些较为显赫的官职多为其家族成员为炫耀家族政治地位而编造,他们实际上主要在潞州襄垣本地任职,以州、县僚佐为主,同时也有一些没有实职的版授官。这类官职虽然在中央官僚体系中微不足道,却为其家族在地方上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源,使他们成为襄垣地方较有势力的家族。然而其家族在文化方面的素养不高,在九品中正制取消之后,他们无法通过参加科举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其势力范围只能局限于潞州襄垣本地,难有向上发展的机会,导致其家族历史随墓志记载至唐中宗时期戛然而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家族入唐以后在政治上并未取得突破性发展。虽然有证据表明唐宋时期潞州地区仍有不少浩氏聚居于此,但似乎再未有类似于浩喆家族的地方家族出现。以浩喆家族作为考察对象,从不同视角探讨隋唐废止乡长对地方家族及地方社会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隋唐乡里制度的改变导致地方家族难以有上升空间,地方社会也因此在政治方面表现得更具限制性、封闭性,这是造成中晚唐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乡长 地方社会 地方家族 潞州 襄垣 浩氏 墓志
下载PDF
隋唐时期我国外交翻译的历史书写
10
作者 李志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在梳理现有翻译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及古书典籍零散史料的基础上,基于翻译史研究的共识性议题,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立足隋唐外交翻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从译员配备常态化、译员职责多样性、外籍译员选用谨... 在梳理现有翻译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及古书典籍零散史料的基础上,基于翻译史研究的共识性议题,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立足隋唐外交翻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从译员配备常态化、译员职责多样性、外籍译员选用谨慎化、外交翻译多语化、翻译形态精细化、外交翻译精确化、译员管理与奖惩严格化、译员选拔与培养标准化等八个方面,梳理隋唐外交翻译史研究的大体脉络,提出强化后续研究的主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外交翻译 特点 趋势
下载PDF
中原黄河漕路与秦汉隋唐帝国
11
作者 陈隆文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6,共10页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运输渠道,其畅通与否和秦汉隋唐帝国的国运兴衰息息相关。在秦、汉、隋大一统的过程中,中原黄河漕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桃花峪以西的中原黄河漕路转输军粮物资之便,帮助秦人在兼并统一战争中占得先机;而关中以东中原黄河漕路的畅通及其对敖仓之粟的控制,几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决定性因素。汉代时,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转输的漕粮数额一直呈现攀升之势,最高在元封年间达六百万石,约为当今的18万吨。隋帝国借助中原黄河漕路控制了当时东亚大陆上最富庶的区域,更是以郑州桃花峪西至三门峡灵宝段黄河漕路为主轴,西引渭水,东连黄河下游与后来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永济两渠,构建了南至淮水、北达海河流域的水上交通运输系统。唐代关中长安对中原黄河漕路的依赖则超过了汉、隋,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西输至关中长安的漕粮数量与规模随着唐帝国国运盛衰而不断起伏变化,可以说中原黄河漕路畅通、漕运制度不断完善,唐帝国蒸蒸日上;中原黄河漕路断绝,唐王朝政权亦随之衰亡。因此,中原黄河漕路足以称为秦汉隋唐帝国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黄河漕路 秦汉隋唐帝国
下载PDF
隋代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造型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12
作者 侯若阳 徐可 郝亮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76-84,共9页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首饰设计产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敦煌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融合了外来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从隋代开始出现了与前代差异明显的新风格,极富创造性,对现代首饰设计...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首饰设计产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敦煌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融合了外来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从隋代开始出现了与前代差异明显的新风格,极富创造性,对现代首饰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隋代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造型为基础设计制作了《鸣沙踏歌》首饰,提取了隋代407窟和420窟中的壁画菩萨像璎珞,采用短璎珞、中璎珞和“U形+延长链+八字形”长璎珞相结合的造型;采用380窟三兔共耳藻井中的蓝、绿、红配色,利用铜、玛瑙、蝶贝、天河石等材料,设计出具有表现隋代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造型美感的现代首饰。将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的造型和色彩应用在现代首饰设计中,顺应了首饰设计民族化和时代发展潮流,是对莫高窟艺术传播与保护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菩萨璎珞 造型 首饰设计 隋代
下载PDF
陕西西安南郊隋施睿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旭东 高扬 +3 位作者 黄飞翔 王自力 李文发(绘图) 赵勇(摄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4,F0002,共12页
2021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基建中发现隋施睿墓。墓葬形制保存基本完整,随葬器物丰富,为研究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及随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隋代 施睿墓 南朝士人 高阳原
下载PDF
隋唐藻井图案在现代丝巾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郭鲁宁 章海虹 《设计》 2024年第16期10-13,共4页
藻井图案作为中国古代装饰图案中最为精美的艺术创造之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文章从隋唐藻井图案出发,探究其艺术原理和审美技巧,用来指导当下丝巾图案设计的发展。通过对藻井图案视觉元素的挖掘和提取,与之将现代设计手法... 藻井图案作为中国古代装饰图案中最为精美的艺术创造之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文章从隋唐藻井图案出发,探究其艺术原理和审美技巧,用来指导当下丝巾图案设计的发展。通过对藻井图案视觉元素的挖掘和提取,与之将现代设计手法和理念相结合。创作出符合当下大众审美需求,具有当代商业价值的丝巾作品。将传统和现代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可以为当代设计师进行图案的继承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藻井图案 丝巾设计 传承与创新 图案设计 艺术
下载PDF
近代外交转型视域下的南海海疆交涉
15
作者 张莉媛 刘永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近代以来,海疆危机频发,海疆交涉频繁。先后有清末中日东沙主权交涉、民国中日东沙海产纠纷交涉、中法西沙群岛主权交涉以及南海九小岛交涉等。南海海疆交涉仰赖外交部门主持大局,更离不开广东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随着地方外交权限... 近代以来,海疆危机频发,海疆交涉频繁。先后有清末中日东沙主权交涉、民国中日东沙海产纠纷交涉、中法西沙群岛主权交涉以及南海九小岛交涉等。南海海疆交涉仰赖外交部门主持大局,更离不开广东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随着地方外交权限的削弱,海疆交涉一度呈现出中央、地方分别主导或互相合作的复杂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诸岛 外交交涉 晚清 民国时期
下载PDF
隋代登歌的历史渊源及其施用探析
16
作者 杨成秀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9,共14页
登歌是雅乐的重要内容,本取登堂而歌之意,其通过表演空间的定位,体现“贵人声”的思想,在西周大祭祀、大飨、乡饮酒礼等礼仪中均有体现。汉魏以后,伴随五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登歌逐渐固定成为礼仪用乐中与宫悬相区别的、具有一定乐器组... 登歌是雅乐的重要内容,本取登堂而歌之意,其通过表演空间的定位,体现“贵人声”的思想,在西周大祭祀、大飨、乡饮酒礼等礼仪中均有体现。汉魏以后,伴随五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登歌逐渐固定成为礼仪用乐中与宫悬相区别的、具有一定乐器组合及歌唱的特定表演类型,唐宋之际被广泛运用于吉礼、嘉礼、宾礼等重大礼仪中。据史籍记载,隋代登歌吸纳了魏晋南北朝礼乐变革的成果,在乐器构成和施用制度上为后续在唐宋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本轮廓,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歌 魏晋南北朝 隋代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隋宇文则墓发掘简报
17
作者 柴怡(整理) 赵兆(整理) +11 位作者 杨永岗(整理/修复绘图) 付航(整理) 郁红卫(整理) 杨永岗(修复绘图) 王巧利(修复绘图) 权明利(修复绘图) 张蕊侠(修复绘图) 李彬(修复绘图) 张新汉(修复绘图) 赵兆(照相) 黄佳豪 杨楚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8,I0001,共18页
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连通道项目工作时,发掘了一批北朝隋唐时期墓葬。其中M34为隋开皇九年(589年)东平郡公宇文则之墓。该墓形制完整,纪年明确,出土了陶俑、墓志、一套瓷杯玉石盘组合、铜和陶辟雍... 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连通道项目工作时,发掘了一批北朝隋唐时期墓葬。其中M34为隋开皇九年(589年)东平郡公宇文则之墓。该墓形制完整,纪年明确,出土了陶俑、墓志、一套瓷杯玉石盘组合、铜和陶辟雍砚等珍贵文物,为研究北朝隋唐时期的世家大族、丧葬习俗及隋唐时期历史文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 洪渎原 隋代 宇文则墓
下载PDF
隋唐造像记图版著录源流述略
18
作者 黄志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I0002,共9页
隋唐造像记的图版著录与印刷、摄影等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早在唐代,隋唐造像记已经具备图版著录的条件,但今人对隋唐造像记图录的关注,多集中于清人杨守敬《寰宇贞石图》刊行以后的资料。故本文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梳理隋唐造像记历代图... 隋唐造像记的图版著录与印刷、摄影等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早在唐代,隋唐造像记已经具备图版著录的条件,但今人对隋唐造像记图录的关注,多集中于清人杨守敬《寰宇贞石图》刊行以后的资料。故本文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梳理隋唐造像记历代图版著录状况,并对涉及隋唐造像记图录的现代资料作系统的分类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造像记 图录 拓本 印刷技术
下载PDF
隋张盛及夫人王氏墓志考
19
作者 武玮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4,共7页
隋张盛及夫人王氏墓志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该墓志纪年明确,志文记录了张盛的家族世系及其仕宦北朝的经历。根据志文推测,张盛曾祖等三代皆在南朝任官。其家族于北魏景明年间自南朝入北,家族成员定居北朝并担任官职。张盛所授官职皆早于... 隋张盛及夫人王氏墓志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该墓志纪年明确,志文记录了张盛的家族世系及其仕宦北朝的经历。根据志文推测,张盛曾祖等三代皆在南朝任官。其家族于北魏景明年间自南朝入北,家族成员定居北朝并担任官职。张盛所授官职皆早于隋,甚至早于北齐官品颁布之前。据墓志及相关资料可知,王氏卒地相州灵泉县至迟于隋开皇十年被裁撤并入相县,而非新旧《唐书》所载唐代武德年间,可勘史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张盛墓志 南人入北 灵泉县
下载PDF
隋代文武二舞述论
20
作者 蔡菲 田可文 《北方音乐》 2024年第2期34-43,共10页
文武二舞是在周代礼乐制度下形成的雅乐舞,自周代“六代乐舞”始分文武二舞至历代相沿,虽历经秦汉时期的嬗变又陷于魏晋南北朝时的更迭却一直成为宫廷雅乐舞的主体与典范。隋代作为结束南北战乱和分裂局面,进而使国家走向大一统的朝代,... 文武二舞是在周代礼乐制度下形成的雅乐舞,自周代“六代乐舞”始分文武二舞至历代相沿,虽历经秦汉时期的嬗变又陷于魏晋南北朝时的更迭却一直成为宫廷雅乐舞的主体与典范。隋代作为结束南北战乱和分裂局面,进而使国家走向大一统的朝代,在恢复汉魏旧俗重塑礼乐制度的治国理念下开展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乐议,这场被称为“开皇乐议”的音乐讨论直接促成了隋代文武二舞的建制。隋代文武二舞的构建虽追溯周礼之源,但在规制上寻求了一种兼容南北文化传统又经世致用的路径,使得唐代乃至后世文武二舞的发展皆是在其舞制规范和理念上的延伸与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雅舞 文舞 武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