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中南部H构造断裂发育特征及控藏作用
1
作者 李宣玥 赵洪 常吟善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147-151,共5页
H构造位于西湖凹陷中央洼陷构造带中南部,紧邻富生烃的绍兴36洼且受多条断裂所分割的构造圈闭,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目前该构造的断裂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油气挖潜工作。为厘清断裂的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本文从三维地... H构造位于西湖凹陷中央洼陷构造带中南部,紧邻富生烃的绍兴36洼且受多条断裂所分割的构造圈闭,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目前该构造的断裂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油气挖潜工作。为厘清断裂的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本文从三维地震解释及已钻井资料出发,通过分析H构造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开展断裂对构造内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的研究,并划分油气成藏类型。研究表明:H构造内的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纪,平面走向为NNE,断裂可分为通源断层及调节断层两个类别;其中位于构造东西两侧的F1及F4断裂控制构造的形成,断裂活动控制了古高点,断裂级别及断砂耦合程度可控制油气丰度。综合断裂活动性及源—断组合类型及油气输导特征等成藏要素,建立了2种油气成藏组合类型,为该构造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断裂构造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定量运动学过程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风丽 王敏雪 +2 位作者 庄建建 吴哲 吴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601,共6页
基于较密集分布的2D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利用平衡剖面模拟方法对发育在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进行了定量运动学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2次挤压反转构造作用,分别发生在早中新世的龙井组沉积... 基于较密集分布的2D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利用平衡剖面模拟方法对发育在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进行了定量运动学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2次挤压反转构造作用,分别发生在早中新世的龙井组沉积时期(距今23.3~16.3Ma)和晚中新世的柳浪组沉积时期(距今10.4~5.2Ma),造成了盆地北西—南东方向分别缩短0.61km和1.69km。其中主要的反转作用发育在柳浪组沉积时期,不但使中生代以来的地层全部卷入其中,形成了中央反转构造带,而且还造成了盆地北部和南部平均约911.6m和226.7m厚的地层剥蚀、以及1.46%和1.18%的盆地缩短率,北部反转强度明显大于南部。在中央反转构造带的南部区域,由于反转作用强化了部分背斜,形成了较理想的圈闭构造,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柳浪组 反转构造 地层剥蚀厚度 油气聚集区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地温场及其对烃源岩的作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仝志刚 贺清 +3 位作者 何仕斌 杨树春 熊斌辉 郝建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6-471,484,共7页
针对海上盆地钻井资料少的特点.利用地温与地层深度或岩石圈底界深度的相关性,把钻井地热研究结果外推到无井区域,建立了东海西湖凹陷的区域地温场,并分析其对烃源岩的作用。研究表明,凹陷北部和南部现今平均地温梯度较高,凹陷中... 针对海上盆地钻井资料少的特点.利用地温与地层深度或岩石圈底界深度的相关性,把钻井地热研究结果外推到无井区域,建立了东海西湖凹陷的区域地温场,并分析其对烃源岩的作用。研究表明,凹陷北部和南部现今平均地温梯度较高,凹陷中部相对较低;平湖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凹陷北部高于南部。尽管目前的储量发现集中在凹陷的西南部,但更要重视凹陷北部的勘探潜力。平湖组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30~10Ma。西湖凹陷大构造、小油气藏的现象,可能是保存条件差,也可能是油气充注量不足造成的,加强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排烃期的匹配关系研究是下一步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期 成熟度 地温场 烃源岩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彩虹 曾广东 +1 位作者 李上卿 梁若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9,82,共7页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层发育,圈闭以复杂断块为主,断裂与油气藏关系密切,断层的发育期次、开启与封闭、组合样式,直接影响到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富集程度。平北地区发育了全盛型、早盛型和中盛型3种类型断层,断层的活动时期、断层两盘的岩...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层发育,圈闭以复杂断块为主,断裂与油气藏关系密切,断层的发育期次、开启与封闭、组合样式,直接影响到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富集程度。平北地区发育了全盛型、早盛型和中盛型3种类型断层,断层的活动时期、断层两盘的岩性配置以及泥岩涂抹等是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平湖组早盛型断层封闭性最好,平湖组—花港组全盛型断层封闭性相对较差。不同断层组合圈闭的油气富集程度具有明显差别,顺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反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相对较低,顺倾向与反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居于中等,根据以上认识优选目标钻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封闭性 油气聚集 平北地区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2
5
作者 朱扬明 周洁 +1 位作者 顾圣啸 李颖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9,共8页
60个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GC-MS分析资料表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饱和烃中富含源于针叶树脂的二萜烷类生物标志物,甾烷中普遍以C29化合物占优势(>45%),芳烃组分中惹烯、1,7-二甲基菲等陆源标志物含量异常高,这些结果反... 60个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GC-MS分析资料表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饱和烃中富含源于针叶树脂的二萜烷类生物标志物,甾烷中普遍以C29化合物占优势(>45%),芳烃组分中惹烯、1,7-二甲基菲等陆源标志物含量异常高,这些结果反映该煤系烃源岩的成烃母质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相对于煤及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中C27甾烷有较高含量,且正构烷烃呈双峰型分布,说明其有机质生物源中水生生物占有一定比例。该煤系烃源岩的Pr/Ph值大多分布在3.5~8.5,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较多,指示这套烃源层主要形成于氧化性较强的湖沼相环境;部分暗色泥岩Pr/Ph值在1.5左右,可能属弱还原—弱氧化的半深湖相沉积。煤及碳质泥岩以高C29甾烷(大于80%)、低伽马蜡烷(与C30藿烷的比值低于0.05)与暗色泥岩形成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煤系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芳烃 有机质生物源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油气充注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勇 徐国盛 +4 位作者 曾兵 徐昉昊 张武 高耀 袁海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6,共9页
采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测试技术,在储层基本特征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利用孔隙恢复定量计算方法,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部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演化进行系统... 采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测试技术,在储层基本特征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利用孔隙恢复定量计算方法,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部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演化进行系统恢复,并探讨了孔隙演化与油气充注关系。研究表明,花港组储层孔隙演化主要经历了早成岩B期末的14.28%,中成岩A期末的10.35%,中成岩B期的8.75%。伴随储层成岩—孔隙演化,花港组储层先后接受了3期油气充注。第一、二期(19~17 Ma和17~9 Ma)油气充注发生于储层尚未致密的中成岩A期末以前,尽管其成藏意义不大,但充注带入的有机酸性流体却对储层物性改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后续油气充注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期(7~0 Ma)大规模油气充注发生于储层逐渐致密化的中成岩A期末—中成岩B期,主要充注对象为埋深较浅且尚未完全致密化的花港组H3小层。因此,H3小层是现今花港组在总体致密化背景下相对最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油气充注 花港组 渐新统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3
7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张尚虎 周兴海 杨鹏程 李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3-812,共10页
为了解决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勘探成效差以及中央背斜带勘探效果南北差异大的问题,通过盆地分析理论体系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重新认识,认为保俶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由于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油气... 为了解决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勘探成效差以及中央背斜带勘探效果南北差异大的问题,通过盆地分析理论体系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重新认识,认为保俶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由于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油气成藏体系,有利成藏要素的叠合区为大中型油气田的发育区。保俶斜坡带以断陷构造层为主,晚期挤压弱,构造定型早,具有"紧邻富生烃洼陷、发育多期叠置的规模储集体、形成多类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有良好的垂向封盖条件以及发育网毯式高效输导体系"的有利成藏条件。近生烃洼陷的断层坡折带及地貌坡折带处形成的大型潮控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带为大中型油气田发育区。中央背斜带经历了拗陷期强烈挤压,形成了大型反转背斜,具有"先存古构造背景、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断砂配置条件好以及具备高效储盖组合"四元控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叠合较好的龙井、古珍珠、湖心亭等地区是大中型气田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规律 构造—岩性油气藏 大中型油气田 保俶斜坡带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东海盆地钓鱼岛隆褶带构造演化分析及对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鹏 赵志刚 +1 位作者 张功成 张锦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72,共8页
钓鱼岛隆褶带位于东海陆架东部,是分隔东海盆地东部坳陷带和冲绳海槽盆地的构造单元。结合东海周缘地质分析,认识到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形成于白垩纪,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其上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 钓鱼岛隆褶带位于东海陆架东部,是分隔东海盆地东部坳陷带和冲绳海槽盆地的构造单元。结合东海周缘地质分析,认识到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形成于白垩纪,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其上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余地层,中新世分解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两部分,具有"早成型晚改造"的特点。基于这一认识,认为西湖凹陷中—晚始新世为断陷沉积期,钓鱼岛隆褶带为平湖组东部物源区。东部陡坡带平湖组内发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体,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隆褶带 冲绳海槽盆地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 构造演化 西湖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殷世艳 叶加仁 +3 位作者 雷闯 单超 田杨 刘方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2-546,569,共6页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原油C7轻烃化合物中甲基环己烷含量较高,二甲基环戊烷和正庚烷含量较低,石蜡指数为3~13,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宽,且不具奇偶优势,多数样品Pr/Ph分布在3.6~8.2;甾烷化合物主要由规则甾烷构成,C29规则甾烷占绝...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原油C7轻烃化合物中甲基环己烷含量较高,二甲基环戊烷和正庚烷含量较低,石蜡指数为3~13,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宽,且不具奇偶优势,多数样品Pr/Ph分布在3.6~8.2;甾烷化合物主要由规则甾烷构成,C29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且异构化程度相对较高;藿烷含量相对较高,藿烷与规则甾烷比值为1.5~6.7,伽马蜡烷含量较低,同时可以检测出丰富的二萜烷;芳烃组分中检测到惹烯,甲基菲指数为0.71~1.42,三芴系列化合物以芴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平湖组原油母质来源以陆生有机质为主,多数形成于氧化-强氧化的湖沼相沉积环境,少数形成于弱氧化的半深湖相沉积环境,现今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大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 平北地区 平湖组 生物标志化合物 轻烃化合物 芳烃化合物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断层-岩性油气藏富集评价体系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周兴海 李昆 庄建建 刘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明确了西斜坡共发育8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类型;通过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弄清了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圈闭有效性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平湖组下段供烃能力及储层物性为主控因素,并建立了西斜坡油气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斜坡北段迎翠轩地区始新统—古新统三角洲和平南、初阳—宝石地区始新统潮坪—三角洲及平湖斜坡内带为构造—岩性规模储量发育区,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圈闭 控砂模式 主控因素 评价体系 西斜坡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储层“相-岩-温”三元分级评价原则与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学斌 陆永潮 +4 位作者 曹强 叶加仁 贾冀新 赵珂 段丹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9,共10页
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最有油气潜力、最有勘探难度的沉积盆地,储层类型多样且致密化严重是目前制约资源评价的重点难题之一。现有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多样性储层并存的特征,对于储层的评价依然依托的是常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 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最有油气潜力、最有勘探难度的沉积盆地,储层类型多样且致密化严重是目前制约资源评价的重点难题之一。现有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多样性储层并存的特征,对于储层的评价依然依托的是常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有系统开展过多类型储层的分类、分级评价。在充分讨论西湖凹陷储层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遴选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要素,建立了“微相-成岩-温度”三要素联控下的储层三元分级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目的段储层开展了分级评价,认为花港组储层以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占总储层的35%以上,是未来主要的勘探类型。平湖组以常规和低渗储层为主。研究成果为后期资源量分级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外同类型盆地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评价 原则 深部储层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智远 徐志星 +2 位作者 徐国盛 徐昉昊 刘金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0-581,共12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花港组、平湖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高压地层中油气显示活跃。在声波时差测井、地球化学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Eaton法计算单井地层压力,建立单井压力剖面,并在实测压力的约束下,明确研究区...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花港组、平湖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高压地层中油气显示活跃。在声波时差测井、地球化学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Eaton法计算单井地层压力,建立单井压力剖面,并在实测压力的约束下,明确研究区地层压力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异常压力在纵向上主要起始于花港组下段,并且异常高压段呈"阶梯式"增大;横向上从中央反转构造带南部向中部,异常高压顶界面有变深趋势。接着,利用Petro Mod软件模拟地层剩余压力演化,认为距今13~9 Ma和4~0 Ma是地层压力大幅度增大的关键时期。最后,结合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确定出油气大规模充注和地层压力的大幅度增加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吻合性,并最终建立起研究区异常高压演化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油气成藏 耦合关系 中央反转构造带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构造反转对西湖凹陷中部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苏奥 贺聪 +2 位作者 陈红汉 李春梅 严晓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78,147,共5页
基于地震资料识别的反转构造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和盆地模拟手段,结合天然气气样的碳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综合研究了构造反转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中央背斜带经历了3期构造反转运动,分别发生在始新世末、... 基于地震资料识别的反转构造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和盆地模拟手段,结合天然气气样的碳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综合研究了构造反转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中央背斜带经历了3期构造反转运动,分别发生在始新世末、渐新世末和中新统末,形成一系列如"花状"型、"Y"型、"人"字型和"火"字型等典型反转构造样式,且在逆断层上盘发育不同规模的挤压背斜。第1期构造反转对油气成藏影响甚微,第2、3期构造反转为后期油气运聚提供了背斜或断背斜圈闭。另外,第3期构造反转还为第2期原油运聚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动力,且对第3期油气充注成藏起到较好的封堵遮挡作用。研究结果对东海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目标的优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构造反转 中央背斜带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油气运移特征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江兴歌 何将启 陈拥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614-620,共7页
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主力生烃层位,花港组沉积时就已经进入生烃门限,具有良好的生排烃条件。多次构造运动改变了构造面貌,促使油气运移。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西湖凹陷的油气运移方向主要是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西部斜坡带以侧向... 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主力生烃层位,花港组沉积时就已经进入生烃门限,具有良好的生排烃条件。多次构造运动改变了构造面貌,促使油气运移。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西湖凹陷的油气运移方向主要是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西部斜坡带以侧向运移为主,断裂隔挡和岩性封隔成藏,重点地区是平湖地区。中央背斜带以垂向运移为主,局部背斜构造成藏,成藏圈闭与断坳叠加关系密切。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油气除了在西湖凹陷聚集成藏之外,有可能向周边地区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盆地模拟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东海海域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 被引量:35
15
作者 黄志超 叶加仁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
为优化勘探目标的选择,加快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在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进行了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战略选区评价。东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但不同区域勘探潜力不一,以东... 为优化勘探目标的选择,加快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在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进行了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战略选区评价。东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但不同区域勘探潜力不一,以东海陆架盆地最为重要,冲绳海槽盆地次之。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勘探以西湖凹陷最具潜力,瓯江凹陷和闽江凹陷次之,其中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以始新统和渐新统为重点层系,瓯江凹陷以古新统为主攻目标,闽江凹陷以中生界为主要勘探层位。冲绳海槽盆地具备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以陆架前缘坳陷最为有利,以中新统为重点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资源评价 战略选区 东海陆架盆地 冲绳海槽盆地 东海
下载PDF
西湖凹陷北部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礼文 陈践发 +7 位作者 刘凯旋 朱心健 章超 李伟 罗广平 王阳洋 赵兴齐 伍建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2,共10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对于其天然气的来源却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采用烃源岩成熟度进行气源对比,没有给出直接证据。为此,以近年来在该凹陷北部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内天然气组...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对于其天然气的来源却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采用烃源岩成熟度进行气源对比,没有给出直接证据。为此,以近年来在该凹陷北部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内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值、天然气轻烃组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并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值,分析了天然气的来源、探讨了天然气的运移方式及通道。研究结果表明:①西湖凹陷北部渐新统花港组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由腐殖型干酪根初次裂解形成,其中中央反转构造带气田主要为干气,西次凹气田为湿气;②凹陷区烃源岩成熟度从南到北逐渐增加导致中央反转构造带天然气成熟度较高,西次凹相对较低;③西湖凹陷北部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始新统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同时花港组烃源岩及平湖组下部烃源岩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中央反转构造带北部花港组煤系烃源岩成熟度较高,对该区天然气成藏的贡献较大;④凹陷区天然气具有垂向运移分馏的特征,龙井运动之后断裂再次活化,为平湖组及其下部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北部 渐新世 始新世 天然气 碳同位素 轻烃 煤型气 煤系烃源岩 垂向运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加仁 刘金水 +3 位作者 徐陈杰 曹强 盛溢勇 余汉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呈现出常规、低渗和致密气并存的特点,但以往的资源评价仅预测总资源量,未区分常规、低渗和致密气资源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需要。以西湖凹陷内油气勘探与发现程度相对较高的次级构造单元西次凹为...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呈现出常规、低渗和致密气并存的特点,但以往的资源评价仅预测总资源量,未区分常规、低渗和致密气资源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需要。以西湖凹陷内油气勘探与发现程度相对较高的次级构造单元西次凹为研究对象,在合理求取各项参数的基础上,选用容积法对西次凹已发现气藏的常规、低渗及致密气资源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究了资源分级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呈现出“致密为主,少量低渗”及“中浅层低渗,中深层致密”的分级分布规律;资源分级分布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其中储层是基础,烃源是关键。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建立适用于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的方法技术,并可为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容积法 资源分级评价 西次凹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加仁 顾惠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系统认识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分布规律 ,优化勘探目标选择 ,推进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定量模拟技术 ,对组成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 ,始新统平湖... 为系统认识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分布规律 ,优化勘探目标选择 ,推进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定量模拟技术 ,对组成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 ,始新统平湖组泥岩与煤层为该区主力烃源岩 ,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与生、排烃强度 ;渐新统花港组砂质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 ;花港组上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 ;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的配置关系良好 ,是烃类聚集的理想场所 ;该区存在 4个含油气系统 ,多属天然气系统 ,其中平湖组—花港组系统为最主要的含油气系统 ,其油气生成聚集效率高 ,是本区目前主要的油气勘探对象 ;整体上 ,浙东中央背斜带具良好的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地质要素和较为复杂的成藏作用过程 ,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 ,具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浙东中央背斜带 含油气层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Ⅲ型干酪根暗色泥岩生排烃模拟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陈杰 叶加仁 +3 位作者 刘金水 曹强 盛溢勇 余汉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9-366,共8页
为更真实地刻画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及为油气资源定量评价提供合理的关键参数,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Ⅲ型干酪根暗色泥岩开展了半开放体系下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模拟结果显示,该暗色泥岩的生排烃过程主要包括初期缓慢生... 为更真实地刻画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及为油气资源定量评价提供合理的关键参数,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Ⅲ型干酪根暗色泥岩开展了半开放体系下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模拟结果显示,该暗色泥岩的生排烃过程主要包括初期缓慢生油阶段(R o=0.5%~0.7%)、早期快速生排油阶段(R o=0.7%~1.0%)、中期油裂解气阶段(R o=1.0%~1.5%)、后期主生气阶段(R o=1.5%~2.3%)及晚期生干气阶段(R o>2.3%)。该烃源岩的排油门限(R o)约为0.7%,其生气范围较宽(R o=1.0%~3.0%),且在高—过热演化阶段仍具备较强的生气能力,是以生气为主的气源岩。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样品生排烃特征的研究,建立了一套西湖凹陷平湖组Ⅲ型暗色泥岩生气与生排油过程及潜力评价的数学模型,可用于该区资源量计算。与封闭体系的高温高压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相比,半开放体系下烃源岩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的累计产油率更高,也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据此评价可使西湖凹陷具有更大的油气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模拟 地层热模拟 Ⅲ型干酪根暗色泥岩 平湖组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气烃包裹体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陈杰 叶加仁 +4 位作者 刘金水 曹强 盛溢勇 余汉文 赵牛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4-73,共10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勘探已证实深部的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成藏机理复杂,其中对气烃包裹体的研究薄弱,缺乏确定天然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为了揭示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成藏时期,通过对西湖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勘探已证实深部的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成藏机理复杂,其中对气烃包裹体的研究薄弱,缺乏确定天然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为了揭示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成藏时期,通过对西湖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包裹体岩相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测温等系统实验测试,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古地温演化史、烃源岩热演化史等分析,开展了该凹陷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储层发育高密度单相纯烃包裹体、高密度单相含烃包裹体、常规气液两相纯烃包裹体和常规气液两相含烃包裹体共4种气烃包裹体;②储层包裹体的气体成分主要为CH_(4),部分含有C_(2)H_(6)和CO_(2),其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于140~150℃;③该区有2期天然气充注和成藏,并且以晚期为主,第一期发生在中新世晚期,成因为原油裂解,储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捕获超临界态流体形成单相气烃包裹体,天然气成藏规模较小,第二期发生在上新世—更新世,以CH4为主的烃气自烃源岩中大量排出,向圈闭中大规模充注并成藏,是西湖凹陷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时期。结论认为,天然气成藏时期的确定为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发现更多新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 中央背斜带 气烃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天然气成藏时期 勘探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