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pects of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Sixth Panchen Lama and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1
作者 Ruohong Li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2年第2期198-219,共22页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contacts between the sixth Panchen Lama of Tibet and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EIC).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archives and travelogues written in E...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contacts between the sixth Panchen Lama of Tibet and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EIC).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archives and travelogues written in English, yet further 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contacts to the Panchen Lama's historic visit to the Qing court around the same time. Although little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and Tibetan sources on this event, important questions have yet to be raised and discussed. Drawing upon what has been done on this topic, the author makes further use of Tibetan materials and the catalog of Manchu archives in the First Historical Archive of China, and concludes that the plan and efforts for the EIC to open its trade route to China through Tibet were essentially based on wishful thinking or false hope without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ibet or Qing court, or the delicat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Even though the EIC's late 18th century efforts through the Hindu merchant monk Gosain Purangir were in vain, examining the many contacts between the sixth Panchen Lama and the EIC and Purangir's trip to Beijing provide a novel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ibet and the Qing cour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This inquir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ibet was not a land of isolation; on the contrary, it was an integral part of"the pre-modern globaliz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th Panchen Lama east india company Qianlong Emperor Lcang skya Rol pa'i rdo rje Gosain Purangir globalization
原文传递
东印度公司与《名利场》中的帝国书写
2
作者 吾文泉 周朝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64,共6页
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从一家贸易公司转变为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管理实体,其征课的赋税成为英帝国殖民掠夺的主要财源。萨克雷的《名利场》以东印度公司为背景批判了英国社会追名逐利的众生丑态,同时揭示了海外殖民和帝国主义行... 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从一家贸易公司转变为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管理实体,其征课的赋税成为英帝国殖民掠夺的主要财源。萨克雷的《名利场》以东印度公司为背景批判了英国社会追名逐利的众生丑态,同时揭示了海外殖民和帝国主义行径对英国社会的腐蚀作用。运用马克思有关殖民批评理论以及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来自东印度公司的帝国财源、殖民主义的反噬效应和海外驻军的霸权主义,可以更好地揭示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帝国意识和殖民思想,证明东印度公司在英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构建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利场》 萨克雷 东印度公司 帝国书写
下载PDF
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印度兵与1857年印度反英斗争
3
作者 苏方永 《西部学刊》 2024年第8期131-135,共5页
在远离英国本土、无法输送足够英籍士兵的情况下,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招募了数量庞大的印度兵,依靠他们完成了对印度次大陆的征服;同时,印度兵在服役过程中获取了相应的经济回报。两者之间是建立在一种利益诉求基础之上的,这导致双方... 在远离英国本土、无法输送足够英籍士兵的情况下,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招募了数量庞大的印度兵,依靠他们完成了对印度次大陆的征服;同时,印度兵在服役过程中获取了相应的经济回报。两者之间是建立在一种利益诉求基础之上的,这导致双方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随着英国人征服印度次大陆目标的完成,印度兵军事利用价值削弱,英国人单方面降低其薪酬待遇,导致印度兵反英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在宗教因素的诱导下发生了1857年的印度兵的兵变。这场兵变引发了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英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对印度实行更有力的殖民统治。因此,作为雇主的英属东印度公司被撤销,标志着双方合作关系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东印度公司 印度兵 兵变
下载PDF
英国利兹大学布劳瑟顿图书馆清代广州贸易新史料的发现——乾隆四十二年《各国夷船入口货总簿》档案校注
4
作者 汤开建 田映霞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5期7-29,155,共24页
乾隆四十二年《各国夷船入口货总簿》为笔者在英国利兹大学布劳瑟顿图书馆发现的清代广州贸易中文档案。现将档案全文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档案BL:IOR/G/12/62,Imports Canton 1777进行勘比,进而对上述中文档案的有关史料进行考证和笺注。... 乾隆四十二年《各国夷船入口货总簿》为笔者在英国利兹大学布劳瑟顿图书馆发现的清代广州贸易中文档案。现将档案全文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档案BL:IOR/G/12/62,Imports Canton 1777进行勘比,进而对上述中文档案的有关史料进行考证和笺注。经过比对,笔者推断乾隆四十二年《各国夷船入口货总簿》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档案中公布的1777年“各欧洲国家进口广州货物记录”均系抄自粤海关的原始数据,二者有共同来源。此外,这份中文档案不仅能完整反映乾隆四十二年广州进口贸易的具体情况,还能为研究西文商品名称的汉译提供绝佳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国夷船入口货总簿》 广州进口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档案
下载PDF
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瓷器贸易
5
作者 亢丽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73-76,共4页
瓷器是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载体,近代早期的欧洲正是通过对瓷器的认识建构了中国文化。中国瓷器的外销由葡萄牙拉开帷幕,但真正使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市场的是17世纪崛起的荷兰。在中荷瓷器贸易的初期,瓷器作为奢侈品成为王公贵族使用和... 瓷器是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载体,近代早期的欧洲正是通过对瓷器的认识建构了中国文化。中国瓷器的外销由葡萄牙拉开帷幕,但真正使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市场的是17世纪崛起的荷兰。在中荷瓷器贸易的初期,瓷器作为奢侈品成为王公贵族使用和收藏的对象,随着中荷瓷器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瓷器从上流社会追求的奢侈品成为欧洲普通民众不可或缺的餐饮具。该文选取明末清初的17—18世纪作为时间节点,探讨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瓷器贸易的背景、经过及对欧洲产生的重要影响,旨在探究历史事实,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中荷瓷器贸易 欧洲 欧亚商路 贸易垄断
下载PDF
From Regional to Intercontinental Trade: The Successive European Trade Empires From the 16th to the 18thCentury in Asia
6
作者 Sami Bensassi 《History Research》 2012年第6期355-367,共13页
For a very long time, the areas available for continuous long-distance trade were limited to territories of Braudel's Mediterrande (1949). Whatever the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merchants in the Roman or the Fatim... For a very long time, the areas available for continuous long-distance trade were limited to territories of Braudel's Mediterrande (1949). Whatever the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merchants in the Roman or the Fatimid Empires, the Hanseatic League, the Florentine Companies) were, their trade was not able to directly handle branches more than a month's sailing from their main base (in the best conditions). During the three centuries after Vasco de Gama had reached India, European trading areas dramatically expanded to the shores of Asia, and a long period of harsh competition set the East India Companies of the main European powers of the time against one another. What were the elements that allowed these companies to maintain transactions over such vast areas? And why were some of these companies far more successful than the others? A large set of secondary sources focusing on one company or on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rade (Chauduri, 1978; Israel, 1989; Subrahmanyan, 1993; Ames, 1996) exist, however, none of them treat their successiv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briefly review these sources, to extract information from them and to compare the economic adaptations and innovations that allowed these companies to be the greatest of their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ean Trade Empires Estado da india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下载PDF
公司法的深层结构:从东印度公司到中国公司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夏小雄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95-113,共19页
公司法深层结构是指公司法表层结构背后对于公司和公司法的观念认知、功能理解,展现了有关公司法的政治伦理、经济逻辑、文化理念。公司法的深层结构具有历史性特征,决定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公司法的“精神气质”和“内在品格”,对于公司... 公司法深层结构是指公司法表层结构背后对于公司和公司法的观念认知、功能理解,展现了有关公司法的政治伦理、经济逻辑、文化理念。公司法的深层结构具有历史性特征,决定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公司法的“精神气质”和“内在品格”,对于公司法的体系安排、制度建构、规范解释亦能发挥重要作用。从公司法发展历史来看,公司法深层结构决定了“民主型”英国东印度公司和“专制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不同,二者在股东权利保护、公司权力分配、董事责任约束、股东自治空间、政府关系处理等方面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制度体系,并对于英美法系公司法和大陆法系公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公司法全面修改背景下,有必要深入考察我国公司法的深层结构及其对公司法治实践的影响,并立足本土实际、基于现实国情探讨公司法改革的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深层结构 东印度公司 股东权利 公司治理 公司法修改
下载PDF
近代中英茶叶贸易中的质量控制制度研究(1669—1833)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时磊 张丽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7,共8页
中英双方开展茶叶贸易的中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要通过一系列收购制度,确保贩运茶叶在数量上可以满足本国、欧洲及新大陆的消费需求,还要确保茶叶的品质和等级的稳定、标准和统一。为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与行商进行茶叶贸易时,在博... 中英双方开展茶叶贸易的中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要通过一系列收购制度,确保贩运茶叶在数量上可以满足本国、欧洲及新大陆的消费需求,还要确保茶叶的品质和等级的稳定、标准和统一。为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与行商进行茶叶贸易时,在博弈和交涉过程中,逐渐探索建立了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制度。具体而言,在交易前签订合约,确定收购茶叶等级;在茶叶运抵广州后,专职茶师(评审员)检验茶样,确定最终的收购价格;而在茶叶运抵英国后,如果发现废茶,则运回中国,由行商或茶商赔偿损失。十三行贸易时期,这三项制度能够较好地确保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的质量和标准。这些质量控制制度为跨国贸易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促进了中西质量检验制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贸易 质量 检验 十三行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the lost colonial architecture in the context of heritage tourism:Dutch Trading Post in Taiwan,China 被引量:1
9
作者 Ping-hsiang Hsu 《Built Heritage》 CSCD 2023年第3期18-33,共16页
To strengthen brand identity,enrich tourist experiences,and promote heritage education,Taijiang National Park proposed to reconstruct Taiwan,China’s Dutch Trading Post in a different location from where it was initia... To strengthen brand identity,enrich tourist experiences,and promote heritage education,Taijiang National Park proposed to reconstruct Taiwan,China’s Dutch Trading Post in a different location from where it was initially erected in the 17th century.This paper is a case study of the reconstruction proposal for a lost colonial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the context of heritage tourism.It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nd academic issues of rebuilding long-lost colonial heritage sites.The author provided a first-hand account of the techn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ing for reconstructing a bygone complex erected by Dutch settlers.Historical development phases of the Dutch Trading Post of Taiwan,China were first introduced,and then a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was proposed to resolve conflicts with legal constraints.Additionally,a site selection process using GIS,a conceptually driven plan for reconstruction,and a 3D simulation were provided.Three specific issues in heritage rebuilding were further discussed,including the decision to reconstruct a heritage building(complex),the authenticity of the reconstructed building if done in a different location from where it was initially situated,and the need to discover more archaeological f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ial heritage building Dutch Trading Post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 tourism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aiwan China
原文传递
1700—1703年东印度公司在舟山的贸易尝试--以东印度公司与其职员的往来文书、信件为研究中心
10
作者 王光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7-54,共8页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朝在舟山设立浙海关衙署,同年,“英格兰东印度公司”在伦敦成立。为与更早成立的旧东印度公司竞争,新公司在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派出商务管理委员会乘坐商船到达舟山,寻求常态化居留与贸易,英格兰东印度到舟山...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朝在舟山设立浙海关衙署,同年,“英格兰东印度公司”在伦敦成立。为与更早成立的旧东印度公司竞争,新公司在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派出商务管理委员会乘坐商船到达舟山,寻求常态化居留与贸易,英格兰东印度到舟山官员的欢迎。然而,清英双方及英国商人内部在贸易各环节上由于多种原因不断产生矛盾,让英国人在1703年最终放弃了在舟山的贸易。但是这次不成功的贸易尝试让英国人更加了解清朝官员和商人,也让英国商人借机对舟山的航路与自然条件做了初步调查,对舟山的认识也更加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印度公司 英格兰东印度公司 舟山 商馆 贸易
下载PDF
印度国际地位与治理困境的殖民起源——国际社会的视角
11
作者 孙启龙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99-122,151,共25页
近年来,随着印度国际地位上升,其外交政策、民主制度与国内治理等问题成为学界与舆论关注的热点。印度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状况与印度国际认可度的提升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早期印度次大陆同国际社会的碰撞有着密切的... 近年来,随着印度国际地位上升,其外交政策、民主制度与国内治理等问题成为学界与舆论关注的热点。印度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状况与印度国际认可度的提升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早期印度次大陆同国际社会的碰撞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印度次大陆和欧洲两个区域国际体系的互动导致了印度的殖民化,东印度公司充当了欧洲国际体系扩展先锋的角色,其兴衰的历史也展现了两个国际体系的演变,殖民遗产为印度民主制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印度融入现代国际社会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这种碰撞造成的殖民统治也颠覆了印度次大陆国际体系的平衡,原有的体系与社会结构被打破,为印度的国内治理困境埋下祸根。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有助于理解印度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与选择,也有助于纠正“印度次大陆羸弱、西方强势”的西方中心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历史 东印度公司 殖民秩序 国际社会 殖民遗产
下载PDF
试论福州在中荷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作者 刘洪哲 《闽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新航路开辟以来,荷兰迅速崛起成为海洋强国,其于明末清初频繁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并以福州为主要活动地,反复尝试打开中国市场大门。1623年中荷两国之间第一次外交谈判在福州进行,至清朝初期荷兰多次派遣访华使团抵达福州,就通商贸易、军... 新航路开辟以来,荷兰迅速崛起成为海洋强国,其于明末清初频繁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并以福州为主要活动地,反复尝试打开中国市场大门。1623年中荷两国之间第一次外交谈判在福州进行,至清朝初期荷兰多次派遣访华使团抵达福州,就通商贸易、军事合作等议题与中方展开谈判。在两国未全面通商的情况下,双方在福州开展了贸易活动,福州成为荷兰对华贸易的重要基地。这段历史是福州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中荷关系 荷兰东印度公司 访华使团 对华贸易
下载PDF
16-17世纪输往欧洲的中国外销瓷及其图像呈现
13
作者 吴闻达 郭三娟 《创意设计源》 2023年第6期4-9,共6页
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争相参与全球性瓷器贸易。16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瓷器通过安特卫普销往北欧及其他地区,使佛兰德斯画派得以在画作中对东方瓷器进行准确描绘。17世纪以来... 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争相参与全球性瓷器贸易。16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瓷器通过安特卫普销往北欧及其他地区,使佛兰德斯画派得以在画作中对东方瓷器进行准确描绘。17世纪以来,荷兰东印度公司购买的大量中国瓷器进入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中国瓷器也在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有充分展现。以沉船出水瓷器及船货记录为依据,结合画作中的中国瓷器,尝试分析17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相关文献记录,探讨这一时期中国瓷器在生产与销售层面的重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17世纪 外销瓷 荷兰东印度公司 静物画
下载PDF
海上丝路的经典案例:东印度公司与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施晔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17、18世纪称霸世界的东印度公司因充当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经济掠夺的急先锋而臭名昭著,但其跨国贸易的本职无意中促成了"中国风"在欧洲的流行。回顾18世纪欧洲"中国风"的盛衰历程、呈现形态及艺术特质,并对其作文... 17、18世纪称霸世界的东印度公司因充当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经济掠夺的急先锋而臭名昭著,但其跨国贸易的本职无意中促成了"中国风"在欧洲的流行。回顾18世纪欧洲"中国风"的盛衰历程、呈现形态及艺术特质,并对其作文化、审美、消费等各层面的剖析,进而关照后东印度时代"中国风"的消长趋势,可为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多边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合作机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历史观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路 东印度公司 中国风 欧洲
下载PDF
论18世纪后期英国对中国西藏的渗透政策及其破产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彬 谢忠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由于喜玛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印藏直接交往的...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由于喜玛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印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东印度公司 中国 西藏 渗透政策 喜玛拉雅地区
下载PDF
西方开埠宁波的历史回顾和宁波帮的形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俊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3,共6页
西方人为开埠宁波曾作了几个世纪的努力 ,但由于上海的崛起和农民起义及海盗活动猖獗 ,西方变宁波为重要港口的理想未能如愿。此后宁波商人以上海为舞台 ,借助西方打破中国闭关自守、实行自由贸易之机 ,开拓国内外商贸、金融活动 ,并形... 西方人为开埠宁波曾作了几个世纪的努力 ,但由于上海的崛起和农民起义及海盗活动猖獗 ,西方变宁波为重要港口的理想未能如愿。此后宁波商人以上海为舞台 ,借助西方打破中国闭关自守、实行自由贸易之机 ,开拓国内外商贸、金融活动 ,并形成重要的商帮———宁波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印度公司 宁波开埠 上海 宁波帮
下载PDF
荷兰东印度公司中国委员会与中荷茶叶贸易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147,共9页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始于1729年止于1794年。在这65年里,该贸易因为茶叶而经历了1729-1734年、1735-1756年、1757-1794年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第三阶段,荷印公司为适应重组对华贸易运营方式的现实需要而成立的直属机构中国委员...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始于1729年止于1794年。在这65年里,该贸易因为茶叶而经历了1729-1734年、1735-1756年、1757-1794年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第三阶段,荷印公司为适应重组对华贸易运营方式的现实需要而成立的直属机构中国委员会被赋予绝对权威,对该贸易实行全权管理。为有效监管对华贸易,中国委员会通过一系列举措指挥船务官员、商务大班以及巴城政府等对华贸易参与者各司其职地服务该贸易。中国委员会的有效管理,加之诸多重要外在因素,促使1757-1794年成为荷印公司对华茶叶贸易以固定经营方式维持时间最久的时期,其中1757-1781年更是其"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中国委员会 茶叶贸易
下载PDF
17世纪中叶荷郑台海军事力量对比评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思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4期53-60,共8页
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中叶台湾海峡最为强大的两股军事力量。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海、陆军,其武器装备代表着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郑成功领导下的郑氏海商集团,虽然军队武器装备不如荷军,但在人员数量、训练水... 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中叶台湾海峡最为强大的两股军事力量。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海、陆军,其武器装备代表着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郑成功领导下的郑氏海商集团,虽然军队武器装备不如荷军,但在人员数量、训练水平、作战经验、战略战术指挥等各方面都要比荷军更具优势。郑氏海商集团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些军事上的优势,才能在17世纪中叶的台海霸权争夺中屡次挫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最终从其手中收复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荷兰东印度公司 军事力量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英人在香港水域的地图测绘及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地图上已经展示出香港部分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屿山岛和担杆列岛。18世纪后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水文专家达尔林普尔等人利用中国船民的地理知识,绘制出新的香港地图,首次展示出香港岛西部海岸以及部分岛屿。此后英国... 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地图上已经展示出香港部分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屿山岛和担杆列岛。18世纪后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水文专家达尔林普尔等人利用中国船民的地理知识,绘制出新的香港地图,首次展示出香港岛西部海岸以及部分岛屿。此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孟买海军组织人力物力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多次调查与测绘,将中国船民的地理知识与西方先进测量技术和绘图理论相结合,不断改进地图中的缺失,体现了中西地理知识的融合。随着测绘成果的推广应用,英人认识到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由此将这里发展成为鸦片走私的巢穴,并成为蓄谋吞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东印度公司 中国船民 香港 地图测绘
下载PDF
墙面的风景:东印度公司与中国通景贴落画的西传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晔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8,共13页
无论通景画还是贴落画,在中国都有悠远的历史,然而中西合璧的通景贴落画却是相当晚近之物,出现在清初欧洲传教士画师入宫御用之后,乾隆帝更是其忠实拥趸者。通景贴落画于17世纪下半叶西传后,凭借其东方风情及西画基因在启蒙时期的欧洲... 无论通景画还是贴落画,在中国都有悠远的历史,然而中西合璧的通景贴落画却是相当晚近之物,出现在清初欧洲传教士画师入宫御用之后,乾隆帝更是其忠实拥趸者。通景贴落画于17世纪下半叶西传后,凭借其东方风情及西画基因在启蒙时期的欧洲大受追捧,豪掷千金购求者有之,殚精竭虑仿制者更多,成为风靡当时的"中国风"(Chinoiserie)艺术的独特分支。这一视觉语言的跨文化传播展现了西方接受者对异域中国的憧憬及想象,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源语言的折损及对原文本文化意义的多元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景 贴落 东印度公司 美术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