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ing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of life style in visual threshold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1
作者 左雪松 夏道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落实,作为发展民生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活方式建构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生活方式建构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发展观为生活方式建构指明方向,生活...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落实,作为发展民生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活方式建构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生活方式建构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发展观为生活方式建构指明方向,生活方式建构是科学发展观树立与落实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挖掘生活方式建构的科学内涵,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中探寻生活方式建构的民生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民生 生活方式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统筹兼顾 和谐社会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Core Values of Teenag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Theory
2
作者 Han Yongt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3,共9页
Marxist theory is an im portant so urce of socialism core value theory,and building so cialism core valu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is a major proposition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 Marxist theory is an im portant so urce of socialism core value theory,and building so cialism core valu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is a major proposition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Marxist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this paper analyzed,from the Marxist perspective,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e and full developm ent of people,the value of peo ple and social development,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targeted educ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for teenagers,and proposed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carry out extensive education on the Marxism,socialism patriot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for the purpose of helping teenagers build socialism core values and strengthen their faith in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commu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T theory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NATURE of MAN free and full development of people PATRIOTISM traditional culture
下载PDF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观的理论溯源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翠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的新时代表达,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之中作为守恒的价值归置。文章从这一背景出发,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理论中的...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的新时代表达,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之中作为守恒的价值归置。文章从这一背景出发,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理论中的人民主体性思想,继而整合百年历程中党关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归纳出“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途上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唯物史观 主体性 现代化 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对全人教育的批判性考察
4
作者 杨云霞 叶恒语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9-107,共9页
近年来,欧美国家推崇的全人教育模式颇受关注,然而其是否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话语叙事有待从学理层面进一步推敲。作为我国教育的理论指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兼具人的存在论与教育的认识论二重逻辑进路,与西方教育主张存在... 近年来,欧美国家推崇的全人教育模式颇受关注,然而其是否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话语叙事有待从学理层面进一步推敲。作为我国教育的理论指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兼具人的存在论与教育的认识论二重逻辑进路,与西方教育主张存在明显边界。鉴于此,需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两种视界出发,解构全人教育内涵的缺陷不足,以期为我国教育模式守正创新提供必要的省思。在人的存在论层面,全人教育用观念把握人的本质规定,抽象张扬主体人格,暴露出宗教神秘倾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回归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立足“现实的个人”指出消解异化、走向自由的合理路向。在教育的认识论层面,全人教育过分强调对教育的精神性解读,基于个体本位催生出利己主义思潮和技术理性偏见;马克思循着资本批判和消灭旧式分工的原则立场,创造性地提出寓于集体的综合技术教育,为无产阶级进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全人教育 人的存在论 教育的认识论 人本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胜利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海年 《人权研究》 2023年第2期1-46,共46页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启蒙思想家人权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深刻揭露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本质建立的。它指出无产阶级和人民要享有人权,必须进行革命,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实行社会主义,从而实现对资产阶...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启蒙思想家人权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深刻揭露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本质建立的。它指出无产阶级和人民要享有人权,必须进行革命,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实行社会主义,从而实现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根本性、历史性超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争人权的旗帜,为中国人民解放和享有人权而奋斗。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以人民为中心,将争取人权与争得政权密切结合,将争取政治权利与争得经济权利密切结合,坚持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党中央提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为宪法原则,我国人权事业展现出新面貌。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代领导人的人权理念,从人权理论到实践,从人权主体到各项人权,从国内人权建设到国际人权交流、斗争,积极参加全球人权治理,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发展进入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人权理论体系 中国革命与建设 党的领导
下载PDF
大学生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的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雪峰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5期177-180,共4页
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民族复兴,担当时代重任,提出将大学生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树人制度中,并对其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可以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构建体育强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 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民族复兴,担当时代重任,提出将大学生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树人制度中,并对其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可以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构建体育强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样也暴露出教学内容体系未完善、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协调性不足、缺少完备的教育保障体系等问题。为应对相关问题,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自由评价体系,完善教育保障体系,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高校在相关教学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树人 体育教育 大学体育 全面发展 教育方法
下载PDF
整体系统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法治建构的应然逻辑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祖增 王灿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以法治保障作为核心论题。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聚合于传统文化、政治思想及哲学理论等诸多学科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机理与法治建构原理予以有机...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以法治保障作为核心论题。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聚合于传统文化、政治思想及哲学理论等诸多学科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机理与法治建构原理予以有机统合,与黄河流域生态法治的秩序期待和构造逻辑相契合。以此为分析工具,整体系统观视域下的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向度应基于法理基础的铺陈与“良法善治”的建构两个理路展开。之于前者,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建构的法理基础以时间、理念与规范三个场域为基本构成,以纵向时间的回溯与预见、权力主义与专业主义的整合、公私法的交融为进阶呈现;之于后者,理想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治构造应依照以下进路展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这部综合性立法为基础,对下位法进行补位与修订,建构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目标定位出发,以立法确立的流域协调机制为统筹,实现“环境权利—环境权力”二元架构均衡配置基础上法律实施机制的协同作用;以适度环境司法能动主义为价值遵循,塑造预防性价值为主、救济性功能为辅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体系;建立“三位一体”守法机制,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守法、企业模范尊法、社会公众全民崇法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守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整体系统观 法治建构 法理基础 良法善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人民至上”的科学内涵——以《共产党宣言》核心命题“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民 孙晓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践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在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彻底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通过共产主义实践建立真正的共同体,进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人... “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践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在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彻底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通过共产主义实践建立真正的共同体,进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人民至上”蕴含实践性、历史性和超越性的内在统一,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和创新精神。深入探究“人民至上”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价值,对于领悟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及实现路径探析
9
作者 吴静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0-84,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投射与应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产生于西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投射与应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产生于西方,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存在根本区别。明晰价值旨归是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纲与领、根与魂,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将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紧密结合,统筹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通过构建主体间平等交互式教育实践关系,采取丰富有效的教育互动方式,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情境,切实增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国家社会发展需要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劳动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三个维度及其启示
10
作者 魏泽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宗旨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人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民主...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宗旨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人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民主体地位确证的历史前提;扬弃资本逻辑对劳动的占有是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的现实依据;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劳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劳动光荣,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靠人民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二是节制资本,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劳动相关权利,确保劳动成果为人民所有;三是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内容阐释和实现路径
11
作者 唐秀华 马长珍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0-85,共6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特征。研究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有助于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形式。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价值意蕴,总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内容,最后在经济...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特征。研究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有助于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形式。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价值意蕴,总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内容,最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层面提出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价值意蕴 共产主义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完整理解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国敏 梁晓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0,共8页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在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异化劳动和私有制是重要障碍,消灭私有制成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在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异化劳动和私有制是重要障碍,消灭私有制成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私有制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和逻辑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1,共5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发展理论 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意蕴中的休闲思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永红 曾长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5,共3页
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工作定位为"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的休闲思想正是隐喻在这种"批判"与"发现"中。这种隐喻可以从马克思对于自由时间、自由活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中得到指认和证明。
关键词 马克思 休闲 自由时间 自由活动 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生态权益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方世南 周经纬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学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和根本价值诉求。生态权益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生态权益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影响人以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权益,对于人的自由而全面...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学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和根本价值诉求。生态权益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生态权益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影响人以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权益,对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只有切实维护好人的生态权益,才能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和可靠保障。当代中国,只有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才能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生态权益 自由而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红玉 彭福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34,共4页
共享发展是指主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就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态度、发展方式、发展行动等达成协调一致,共同创造出富足充裕的成果并共同享有,以满足主体自身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获得愉悦美好的共享体验和感觉。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是指主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就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态度、发展方式、发展行动等达成协调一致,共同创造出富足充裕的成果并共同享有,以满足主体自身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获得愉悦美好的共享体验和感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联合体"设想在当代中国的生动阐释和具体展现;是中国共产党兑现历史承诺,开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内涵 自由人联合体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水弟 胡伯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8,共6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创新 人的现代化 社会的现代化
下载PDF
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伦理主题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培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34,共7页
"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思想整体的核心价值命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凸显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也以此与一切形式化或说教型的伦理... "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思想整体的核心价值命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凸显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也以此与一切形式化或说教型的伦理学思辨体系划清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伦理主题
下载PDF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向度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万光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哲学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和指导作用,它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关于现实的人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哲学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和指导作用,它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关于现实的人的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人民利益,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民主体
下载PDF
以美育美——用“大美育”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庚香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共15页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新时代中国美育主张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契合,与全人类建构美好大同社会的理想相一致。建设美丽中国...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新时代中国美育主张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契合,与全人类建构美好大同社会的理想相一致。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以美育美",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审美教育当属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现代的美育观发轫于西方,但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乏对美的发现、体认、洞察和表达。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美育"的概念,但美育实践的传统早已存在,且不乏深厚丰富的内涵。如果说中国古代倡导的是"致中和"的美育观,那么近代中国追求的则是"以美育代宗教"。新时代,"美好社会"形态、"美好生活"追求、"美丽中国"建设呼唤中国特色的"大美育"。走向"大美育"时代,需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为指导,建设新时代美育体系,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美育的深层价值内涵:既体现在艺术领域,更体现在制度、理念领域;既需要我们守望"精神家园",更需要我们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最终聚焦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精神家园 中华美学精神 大美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