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空间视角下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李明 李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对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利用地理空间特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路,在总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思路,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提出了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需要重点建构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地理空间 文化空间 “想象空间”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传说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铸
2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传说叙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共识的价值观念,表达了运河流域民众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生成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也提供了阐释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与文化关系的民间视角。传说的传承,是民众唤醒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过程。在挖掘传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空间体系建构和文艺创作等途径,实现大运河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活化利用,发挥其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与记忆延续方面的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民间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活化路径
下载PDF
大运河优秀文化艺术基因带动国家公园建设的动力要素分析
3
作者 周昊璟 赵心怡 +1 位作者 王钦钦 李晓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65-267,共3页
大运河沿线孕育出众多富有特色的运河文化遗产。文章分析运河国家公园现存问题,引入文化基因,从文化模式、文化整合、界限保持和体系自律四个层面,完成文化基因对运河国家公园文化体系的构建。通过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实体化符号,形成文旅... 大运河沿线孕育出众多富有特色的运河文化遗产。文章分析运河国家公园现存问题,引入文化基因,从文化模式、文化整合、界限保持和体系自律四个层面,完成文化基因对运河国家公园文化体系的构建。通过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实体化符号,形成文旅辐射效应,推动运河国家公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运河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国家公园建设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国家公园 动力 运河文化
下载PDF
地方文献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方志资料为例
4
作者 王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方志乃一方之志书,具有内容丰富、时间连贯及书写地方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可以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方志资料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耦合关系可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设目的、实施重点、方式、功能四个... 方志乃一方之志书,具有内容丰富、时间连贯及书写地方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可以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方志资料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耦合关系可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设目的、实施重点、方式、功能四个方面解析。就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方志资料可以在运河古市镇、水利工程、建筑、碑刻等文化资源的挖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方志资料可以在诗文、地名、“八景文化”、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上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献 方志 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 运河文化遗产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旅融合动能研究
5
作者 杨宇 《中国商论》 2024年第6期79-83,共5页
文旅融合是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四大目标之一,也是大运河高质量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展示大运河文化底蕴,并融入时代和社会需求,推动地区联动发展。在大运河文旅资源和特色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大运河文旅融合动能爆发的若... 文旅融合是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四大目标之一,也是大运河高质量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展示大运河文化底蕴,并融入时代和社会需求,推动地区联动发展。在大运河文旅资源和特色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大运河文旅融合动能爆发的若干途径,并深入挖掘文化遗址,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和文创产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积极探索“大运河+X”的文旅开发方向,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持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 文化 旅游 文旅融合发展
下载PDF
文化主体性视域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系统性建设:原则、逻辑与路径
6
作者 路璐 张锦龙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系统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是打造中华文明重要标志的重大文化工程。文章从文化主体性的视角着眼,明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要原则、建设逻辑和可行路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坚持凸显大运河的深厚文化特... 系统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是打造中华文明重要标志的重大文化工程。文章从文化主体性的视角着眼,明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要原则、建设逻辑和可行路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坚持凸显大运河的深厚文化特质、树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导向、聚焦人居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升等原则;依照推动大运河文化深入发掘、强化中国主体的话语建构以及实现建设实践向人的聚集三层逻辑;推动大运河文化符号提炼、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实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系统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系统性建设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水平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丽云 徐嘉阳 +1 位作者 凌倩 向子凝 《开发研究》 2023年第6期13-21,共9页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国家文化公园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地,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试验田。探究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水平,是国家文化公园实现遗产活化传承与合理利用双重目标的关键,也是国...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国家文化公园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地,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试验田。探究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水平,是国家文化公园实现遗产活化传承与合理利用双重目标的关键,也是国家文化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构建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水平评价体系,引入耦合协调模型评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遗产保护和利用协调水平。结果显示,扬州市遗产保护和利用处于优质协调阶段,苏州、南京处于良好协调阶段,常州、无锡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徐州和镇江分别为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阶段,宿迁、淮安、泰州和南通等市处于失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遗产保护 遗产利用 耦合协调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研究——以中国大运河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戴俊骋 刘方宇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价值评估是遗产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对于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关注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如何结合线性特征进行更加科学的价值评估上存在较多空白。目前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主要基于文化遗产评估OUV(杰出普遍价值)标准进行,关注以历史... 价值评估是遗产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对于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关注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如何结合线性特征进行更加科学的价值评估上存在较多空白。目前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主要基于文化遗产评估OUV(杰出普遍价值)标准进行,关注以历史、艺术、科学为核心的内在价值和以旅游、社会、经济为核心的衍生价值,线性文化遗产自身特殊价值尚未得到突出。针对线性文化遗产不同尺度跨区域的线性空间、传承延续的文化时空融合、不同文化区之间的互动交流三大核心特征,提出了LINE(linear-integrated-natural-external)线性文化遗产评估模型,从“突出线性-时空连续-协同系统-多元数据”4个维度进行模型优化,并以中国大运河为例进行从框架到指标再到数据来源拓展的应用示范,旨在为线性文化遗产的科学评估与保护利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价值评估 文化线路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
下载PDF
大运河扬州段公共文化空间生产与生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向东 周倩 《中国名城》 2023年第8期89-94,共6页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首创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和形态。“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的关键在于推进大运河扬州段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与生成:以塑造大运河扬州段标识系统为重点提升物质空间建设的质量,以阐释大运河扬州段意义...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首创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和形态。“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的关键在于推进大运河扬州段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与生成:以塑造大运河扬州段标识系统为重点提升物质空间建设的质量,以阐释大运河扬州段意义内涵为抓手拓展文化空间的深度,以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为路径形成和发挥社会空间凝心聚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 扬州 公共文化空间
下载PDF
叙事空间视角下的天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空间格局构建
10
作者 曹磊 韩轶群 李子璇 《风景园林》 2023年第2期65-72,共8页
【目的】京杭大运河是荟萃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线性廊道。近年来,运河沿线各城市相继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的基本建设思路指导下,迫切需要系统化的运河规划设计方法和运河文... 【目的】京杭大运河是荟萃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线性廊道。近年来,运河沿线各城市相继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的基本建设思路指导下,迫切需要系统化的运河规划设计方法和运河文化内涵阐释表达方法作为支撑。【方法】以叙事空间为切入视角,通过对相关叙事要素进行筛选与量化,利用地图叠加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叙事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获得各历史阶段、各叙事主题下的大运河叙事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论】为基于文化遗产价值叙事性阐释表达下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空间范围确定、“一带两核八区多点”的核心区空间布局结构、游览线路规划、数字技术应用等提供了参考,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文化遗产 规划设计 空间格局 叙事空间
下载PDF
基于文化舒适物空间格局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研究——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东晔 周永博 +2 位作者 贾文通 周进 吴丽敏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155,共14页
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大运河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旅游休闲功能持续提升,大运河与沿线城市逐步形成新型城河共生模式。文章运用核密度计算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文化舒适物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 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大运河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旅游休闲功能持续提升,大运河与沿线城市逐步形成新型城河共生模式。文章运用核密度计算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文化舒适物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基本特征,测度影响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文化舒适物聚集区呈“北部极化,南部聚集,其余地区多节点散布”的空间分布形态;大运河沿线75%城市的文化舒适物聚集区与大运河河道位置存在相关性,这一现象在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沿线尤为突出;新型共生模式可划分为间歇共生模式、连续共生模式、一体化共生模式3种类型;从省(市)域层面看,北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城河共生模式为一体化共生模式;在影响城河共生模式的诸多因素中,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和旅游收入4项指标对大运河文化舒适物分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河共生模式 文化舒适物 核密度 地理探测器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家国情怀:大运河旅游者文化自觉机制构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鑫 邹统钎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30,共14页
大运河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对激发我国旅游者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市的代表性游记进行扎根编码分析发现,旅游者主要通过“文化认同-文化反思-文化交流”3个过程机制完成对大... 大运河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对激发我国旅游者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市的代表性游记进行扎根编码分析发现,旅游者主要通过“文化认同-文化反思-文化交流”3个过程机制完成对大运河文化的自觉,并在“觉他-觉自-对话”的过程中完成家国情怀的意义建构。“文化认同”包括文化识别、身份归属、文化共情、形象感知、文化象征和文化表达6个过程“;文化反思”包括文化联想、元素对照、文化折射、文化内省和文化批判5个过程;“文化交流”包括自觉践行、主动追求、文化移植和文化创造4个过程。该研究可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旅游者文化行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旅游 文化自觉 家国情怀 机制构建 网络游记文本
下载PDF
基于主题定位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发展策略探究--以枣庄市为例
13
作者 李纲 吴元芳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4-70,共7页
针对枣庄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规划开发体系不统一、主题目标定位不明确、文化产品特色不鲜明、文化品牌保护不力、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等,提出了“一体、两翼、三廊、四区、五河”的发展总体格局,建立一条大运河遗... 针对枣庄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规划开发体系不统一、主题目标定位不明确、文化产品特色不鲜明、文化品牌保护不力、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等,提出了“一体、两翼、三廊、四区、五河”的发展总体格局,建立一条大运河遗产廊道,以台儿庄运河古城和微山湖红荷湿地为两个增长极,带动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和休闲旅游三个廊道的发展,形成遗产管控保护区、文化主题展示区、文化旅游融合区和沿线传统利用区四类主体功能区。以“鲁风运河·墨韵枣庄”为主题目标定位,打造“绿色生态河、匠心科技河、繁荣复兴河、红色英雄河、多彩加运河”五个支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市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主题定位 建设发展
下载PDF
文化记忆视角下的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14
作者 严中华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8期239-241,共3页
大运河是劳动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运河文化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文化记忆发展切入,通过对大运河杭州段的文化记忆价值挖掘,结合空间营造策略,进一步探寻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的建设路径与方法。以提炼运河文化符号、... 大运河是劳动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运河文化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文化记忆发展切入,通过对大运河杭州段的文化记忆价值挖掘,结合空间营造策略,进一步探寻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的建设路径与方法。以提炼运河文化符号、再现大运河文化记忆、传播江南运河文化为目标,使运河文化记忆主体在大运河文化空间中深层次感知体验运河文化的魅力,从文化公园建设中特色文化标识、文化空间风貌、文化内容创新三个层面分析杭州运河文化空间品质提升策略,为杭州运河文化记忆重塑与再现提供创新思路,从而增强记忆主体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文化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运河 运河文化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地方营造研究
15
作者 杨伟容 陶卓民 +1 位作者 朱振峰 曹艳琴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0期91-96,共6页
地方营造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在民族复兴、文化强国的历史语境下,对大运河“地理空间”注入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的公共文化空间,其本身就是大运河... 地方营造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在民族复兴、文化强国的历史语境下,对大运河“地理空间”注入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的公共文化空间,其本身就是大运河的“地方营造”。建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打造空间叙事综合体、重现运河人家生活场景、开展运河主题节事活动是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地方营造的主要路径,应更加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实践,关注根植于地方的传统民俗节事活动,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轮驱动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地方营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地方营造 大运河 文旅融合 江苏
下载PDF
基于视觉感知的大运河文化公园设计研究——以富义仓遗址公园为例
16
作者 时庆 陈炜 《工业设计》 2023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近年来,对大运河国家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其本身,对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民俗风情的视觉感知研究较少。因此,文章以视觉感知为切入点,以杭州段大运河富义仓文化遗址公园为例,使用SBE法、SD法对其景观风貌、历史建筑等元素的使... 近年来,对大运河国家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其本身,对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民俗风情的视觉感知研究较少。因此,文章以视觉感知为切入点,以杭州段大运河富义仓文化遗址公园为例,使用SBE法、SD法对其景观风貌、历史建筑等元素的使用人群视觉感知结果进行调研。首先,归纳富义仓文化公园关于视觉感知的要素和形态;其次,对参观者进行调研评价,统计参观者的感知结果和特征分析,并与实际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最后,总结出富义仓文化公园的景观改造方法与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大运河文化公园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视觉感知 文化公园设计 SBE法 SD法
下载PDF
探析大运河文化带公共文化体系及产业中民族文化的融入
17
作者 李晓燕 熊子豪 张立昆 《商业观察》 2023年第35期117-120,共4页
近些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它的公共文化体系及产业的建设工作也逐步开始展开,但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有顺利的部分,也有困难的部分,不免会产生许多问题。文章基于对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民族文化的融... 近些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它的公共文化体系及产业的建设工作也逐步开始展开,但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有顺利的部分,也有困难的部分,不免会产生许多问题。文章基于对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民族文化的融入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大运河公共文化体系中民族元素价值再创造的路径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公共文化体系 民族文化 价值再创造
下载PDF
系统论视角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18
作者 姜吉荣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4-113,124,共11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供游客参观游览、了解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空间,其标识系统是传播大运河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公园的管理服务功能,而且承载着大运河的文化风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按功能可分为识别性...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供游客参观游览、了解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空间,其标识系统是传播大运河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公园的管理服务功能,而且承载着大运河的文化风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按功能可分为识别性标识、信息性标识、导向性标识和管理性标识,主要用于大运河公园及大运河文化信息的传递、识别、辨别与形象传递。将系统思想引入标识设计研究,一方面能够使标识系统与运用环境紧密关联,探索标识设计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梳理标识与人的关系,提高标识为人服务的质量,针对性的为标识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系统的设计是一个繁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论的视角可以帮助设计者从联系的、整体的角度综合考虑标识设计,更好地厘清标识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 运河文化 标识系统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9
作者 胡梦飞 甄思辰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实现运河文化科学保护、有效展示与合理利用的公共文化载体。近年来,沿运各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突出、文旅融合...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实现运河文化科学保护、有效展示与合理利用的公共文化载体。近年来,沿运各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突出、文旅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在深挖运河文化内涵,丰富展示手段的同时,强化运河生态环境治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弘扬、展示和传播运河文化的亮丽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研究
20
作者 杨佳慧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德州因运河而创造了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将运河号子、德州扒鸡与其制作技艺、德州黑陶、四女寺水工、苏禄王墓等为代表的德州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创新业态,既能传承大运河文化,又有助于打造... 德州因运河而创造了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将运河号子、德州扒鸡与其制作技艺、德州黑陶、四女寺水工、苏禄王墓等为代表的德州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创新业态,既能传承大运河文化,又有助于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德州段 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元素 德州品牌 对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