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heavy-metals in the Grand Canal(Hangzhou section)and its contributing fac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Weng Huanxin, Zhang Dengrong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Charlie Y.Xu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U.S.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24,共13页
The Grand Canal (Hangzhou sect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highly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from both industrial and municipal sources since 1950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 The Grand Canal (Hangzhou sect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highly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from both industrial and municipal sources since 1950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cluding As, Cr, Cd, Cu, Ni, Pb, and Z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metals are largely accumulated in the top 0 3 meter layer of the river sediment.Despite the contamination,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olution are increased in some locations only. The only exception is Zn whose concentrations are extremely high both in solution and in the top layer sediment. The top layer sediment appears to have reached almost its sorption capacity with respect to aqueous Zn. The extent of contamination is in the sequence of Zn>Cu>Pb>As>Cd. It is speculated that Cu distribu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its binding to organic matter in the top layer sediment. Based on Pb distribution in both water and sedi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Pb transport in the canal is associated with colloids or particles suspended in water.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top layer sediment in the Grand Canal serves as a sink to anthropogenic contaminants consisting of heavy metals as well as organic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contributing factor the grand canal (hangzhou section).
下载PDF
无锡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2
作者 梁峰 于英鹏 +1 位作者 牛文蕾 吴小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特殊的经济和思想价值。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阐释挖掘不够,价值传播指... 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特殊的经济和思想价值。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阐释挖掘不够,价值传播指向模糊;遗产存在诸多历史断点,难以展现文化全貌;遗产地理空间分散,难以连片成面开发;以静态静物展示为主,缺乏沉浸式场景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维度,建议加强内容挖掘、关注文化传播的价值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文化遗产时空连续性,构建场景化主题、开发沉浸式体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无锡 文化遗产保护 价值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沿线主要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测度研究
3
作者 张晓瑞 项金铭 熊悦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的走廊,历来对促进沿河城市兴起与繁荣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选取京杭大运河沿线8个主要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空间句法对城市空间网络进行解构,并分析各个城市内部... 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的走廊,历来对促进沿河城市兴起与繁荣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选取京杭大运河沿线8个主要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空间句法对城市空间网络进行解构,并分析各个城市内部结构的不同之处;运用城市分形维数和紧凑度指数对不同城市进行计算,对城市空间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城市分为城市空间形态简单、城市空间形态较复杂和城市空间形态复杂三大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城市发展建议,以期为大运河沿线城市以及此类其他沿河城市的空间形态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城市空间形态 空间句法 紧凑度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贺嘉霖 王敏 +1 位作者 王大树 程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例,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5—2019年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例,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5—2019年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存在扩大的趋势。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耦合协同性趋好,但耦合协调状况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心城市明显高于普通城市,存在“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的核密度分布层次差异性较为明显,“马太效应”显著。耦合协调度受经济发展水平、风险应对能力、应急通信能力、生态发展水平、政府应灾能力以及政府科技投入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分析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对地下水回补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若绮 陈飞 +2 位作者 程冠乔 史文龙 张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基于2022—2023年京杭大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通惠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沿线419眼浅井和173眼深井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实施生态补水后河道的入渗水量以及河道沿线和灌溉水源置换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相较小运... 基于2022—2023年京杭大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通惠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沿线419眼浅井和173眼深井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实施生态补水后河道的入渗水量以及河道沿线和灌溉水源置换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相较小运河、北运河和通惠河等衬砌河道,卫运河和南运河渗透性较好,地下水回补效果更为显著;贯通补水后大运河河道周边0~10 km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回升0.48 m,3—5月春灌期取水过程中大运河沿线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减少了0.19 m,表明生态补水对地下水位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河道周边地下水位对生态补水过程的响应有滞后,表现为距离河道越近,水位下降幅度越小;水源置换能够有效缓解因灌溉取水导致的水位下降,卫运河和南运河段农灌受水区深、浅层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分别回升3.17 m和0.27 m。重点对入渗性强、灌溉需水量高的河段持续实施生态补水,保证河道水量,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京杭大运河 入渗强度 地下水位 水源置换 灌溉取水
下载PDF
自动化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京杭运河中溶解甲烷
6
作者 温军 臧昆鹏 +15 位作者 潘凤梅 申小龙 魏康轩 兰文港 胡智伟 陈啸鸣 陈炳江 李珊 鲁嫣冉 陈丽涵 郭朋 方双喜 林溢 陈圆圆 刘硕 徐宏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7-1514,共8页
将顶空平衡法和气相色谱仪相结合,通过自主设计和优化测试实现了技术升级,建立了可自动化进样并同步测定水中溶解CH_(4)和CO_(2)浓度的新型气相色谱系统及方法.结果表明,本系统线性范围宽且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更高,运行成本更低.该系统... 将顶空平衡法和气相色谱仪相结合,通过自主设计和优化测试实现了技术升级,建立了可自动化进样并同步测定水中溶解CH_(4)和CO_(2)浓度的新型气相色谱系统及方法.结果表明,本系统线性范围宽且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更高,运行成本更低.该系统对CH_(4)的测定精密度优于0.16%,准确度优于0.02%,满足水中溶解CH_(4)浓度监测需求.基于本方法,于2022年8月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体中溶解CH_(4)开展了试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夏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体中溶解CH_(4)浓度平均值为(642.4±423.3)nmol/L,饱和度平均值为(22310±14701)%,水-气界面CH_(4)扩散通量平均值为(548.57±603.70)μmol/(m^(2)·d),是大气CH_(4)的净源.根据该河段的面积,可估算观测期内CH_(4)的日均排放量约为1710mol,相当于大约38.31m^(3)天然气或约82.94kg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平衡 气相色谱 京杭大运河 甲烷 通量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分布探究及启示
7
作者 葛华诚 刘宇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基于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2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运用空间地理分析方法,采用点状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模型、ArcGIS和地理探测... 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基于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2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运用空间地理分析方法,采用点状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模型、ArcGIS和地理探测器等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分布演变、空间分布模式和类型特征进行详细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态势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曲线呈现出“低高低”的波状起伏;在空间态势上,文物保护单位呈现“聚集疏散聚集”的带状分布,并呈现聚集性;在归因解释方面,自然维度下的水系指标,社会维度下的文化、经济指标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差异具有高解释力。应从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遗产融合实践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布 空间地理分析
下载PDF
红楼续书对京杭大运河的书写及其文献价值——以《红楼复梦》《红楼圆梦》为中心
8
作者 张云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7-66,116,共11页
《红楼梦》是一部以京杭大运河为底色的小说,其续书《红楼复梦》和《红楼圆梦》则将京杭大运河由前书的底色转化为塑造人物、演绎情节和表达主题的叙事空间。两书都以重要的运河城镇为节点,形象地将水、岸、城融通一体,以空间转换来架... 《红楼梦》是一部以京杭大运河为底色的小说,其续书《红楼复梦》和《红楼圆梦》则将京杭大运河由前书的底色转化为塑造人物、演绎情节和表达主题的叙事空间。两书都以重要的运河城镇为节点,形象地将水、岸、城融通一体,以空间转换来架构故事。两书对大运河的书写涉及河道管理、通运、城镇、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大到制度,细至运河上的桥、闸、坝、堤、船、码头及税关、衙署、庙宇、名胜、典故、传说等,多方位的运河文化书写赋予了两书可资“文史互证”的文献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复梦》 《红楼圆梦》 京杭大运河 运河文化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的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海良 董书丽 陈李倩 《水利经济》 2020年第5期36-41,76,77,共8页
在运河遗产价值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评价将对运河遗产和水文化保护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选取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运河遗产的旅游资源类型分为运河工程设施、历史建筑... 在运河遗产价值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评价将对运河遗产和水文化保护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选取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运河遗产的旅游资源类型分为运河工程设施、历史建筑、聚落遗产、文物遗产与生态景观5类,并运用AHP-TOPSIS方法建立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目标层排序遗产资源价值居于首位,评价因子层总排序艺术观赏价值、经济效益与投资能力居于前3位;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评价中,历史建筑和聚落遗产的整体价值分别居于前两位,开发价值较高。最后提出联合、深度开发运河旅游资源的建议,以期为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遗产 AHP-toPSIS法 旅游资源评价 运河常州段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水工设施的信息数据库建立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0
作者 王程 李靓 +3 位作者 闫怡桦 欧阳莹 冯养潇 胡洋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53-63,共11页
古代水工设施的选址建造所呈现出的空间分布特征,多与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京杭大运河水工设施数量多、分布广、类型繁杂,其中部分水工设施遗存已成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全线水工... 古代水工设施的选址建造所呈现出的空间分布特征,多与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京杭大运河水工设施数量多、分布广、类型繁杂,其中部分水工设施遗存已成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全线水工设施数据库的建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反映自然与社会因素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影响。同时,在应用三维点云模型软件计算的基础上,形成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运河水工设施数据库,辅助实现从整体到局部的体系化研究模式。为大运河水工设施遗产保护利用,构建大运河健康发展生态廊道,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水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参考,促使针对大运河水工设施遗产专项保护利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更具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水工设施 数据库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的实践与思考
11
作者 陈飞 马若绮 +1 位作者 史文龙 程冠乔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6期20-24,共5页
京杭大运河是宝贵的水利文化遗产。水利部从2022年起启动实施了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行动,针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载、河道生态功能受损、沿线地下水超采等突出问题,采取多水源精细调度、河道空间形态整治、加强水质保护、实施... 京杭大运河是宝贵的水利文化遗产。水利部从2022年起启动实施了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行动,针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载、河道生态功能受损、沿线地下水超采等突出问题,采取多水源精细调度、河道空间形态整治、加强水质保护、实施水源置换和地下水回补等措施,显著改善了运河水系的水资源条件。介绍了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实践,从河道生态环境复苏、置换压采深层承压水、入渗回补浅层地下水、促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梳理了贯通补水取得的效果,提出了水源保障、系统治理、智慧管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全线贯通 生态补水 水源置换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运河带土地利用功能识别与评价
12
作者 马强 倪红红 +4 位作者 李永康 刘佳乐 连利强 李新伟 刘吉凯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土地利用功能进行识别,解析复杂的城市内部建成结构,为运河带周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提供支持。以京杭大运河“苏锡常镇扬”段为研究区域,通过TF-IDF算法对POI进行赋权,对比不同区域的IDF值分析土地利用功能... 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土地利用功能进行识别,解析复杂的城市内部建成结构,为运河带周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提供支持。以京杭大运河“苏锡常镇扬”段为研究区域,通过TF-IDF算法对POI进行赋权,对比不同区域的IDF值分析土地利用功能的不同分布模式,识别运河带土地利用功能,并基于土地利用混合度结果进行热点分析,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功能和复杂程度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苏锡常镇扬”各类POI的IDF值从2008年到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苏锡常”和“扬镇”的IDF值明显不同,土地单一功能区增长3.53%,混合功能区增长8.47%,大运河“苏锡常”段的土地利用复杂程度和集聚程度均高于“扬镇”段。说明各类POI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分散,城市发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各类土地利用功能日益集聚、具有逐渐复杂化和综合化的趋势。通过高精度、长时期的土地利用功能识别和变化分析,可以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城市规划、环境建设以及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POI 京杭大运河 转移矩阵 混合度
下载PDF
京杭运河二通道待闸锚地容量探讨
13
作者 马晶 孙波 《水运工程》 2024年第2期120-123,155,共5页
以京杭运河二通道上设置的八堡船闸待闸锚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运量预测、通航条件分析、八堡船闸运行特点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排队模型对待闸锚地所需锚泊位数量分析计算,同时利用三堡船闸待闸锚地布置情况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并... 以京杭运河二通道上设置的八堡船闸待闸锚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运量预测、通航条件分析、八堡船闸运行特点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排队模型对待闸锚地所需锚泊位数量分析计算,同时利用三堡船闸待闸锚地布置情况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锚地改造措施。结果表明,合适的待闸锚地容量为不小于3个闸次船舶数量,并建议设置远程调度锚地进行梯级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二通道 八堡船闸 待闸锚地 锚地容量
下载PDF
基于用户体验的博物馆AR拍照打卡系统设计——以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例
14
作者 刘静文 姚卜月 +2 位作者 陈安琪 魏卓宇 陶垠颖 《电子质量》 2024年第5期12-17,共6页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但中小型专题博物馆在吸引游客方面面临挑战,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以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例,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对该博物馆的服务模式现状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研、用户访谈的方法进行调...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但中小型专题博物馆在吸引游客方面面临挑战,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以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例,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对该博物馆的服务模式现状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研、用户访谈的方法进行调研。研究发现游客在参观时会遇到讲解不易理解和动线混乱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AR拍照打卡系统设计策略进行设计实践,优化游览路径、创新打卡方式并提升可用性与灵活性,以吸引更多游客并促进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增强论实 拍照打卡系统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大运河(杭州段)沿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研究
15
作者 楼舒 林轶扬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通过梳理大运河(杭州段)沿线工业的发展脉络和价值,选取一些大运河(杭州段)沿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实际案例,重点介绍、研究和分析大运河(杭州段)沿线的纺织工业类、机械工业类、仓储工业类三大类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实践,以文旅融合... 通过梳理大运河(杭州段)沿线工业的发展脉络和价值,选取一些大运河(杭州段)沿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实际案例,重点介绍、研究和分析大运河(杭州段)沿线的纺织工业类、机械工业类、仓储工业类三大类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实践,以文旅融合为视角探讨其保护与再开发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总结运河沿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成果,同时也指出,在工业遗产保护中存在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不全面、商业化进程中遗产原真性与商业运营不平衡等问题。最终提出从传承遗产真实文脉、保护与利用并重、创新树立旅游品牌、丰富文旅体验、提升宣传推广体系等5个方面,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大运河沿线工业遗产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工业遗产 文旅融合 活化利用 杭州
下载PDF
京杭运河杭州段语言景观的优化策略
16
作者 赵佳娜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5-98,共4页
文章阐述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独特的历史地位,探讨了京杭运河杭州段语言景观建设的新时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京杭运河杭州段语言景观的优化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升语言标牌的设计与创新、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等。这些建议,既能优化... 文章阐述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独特的历史地位,探讨了京杭运河杭州段语言景观建设的新时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京杭运河杭州段语言景观的优化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升语言标牌的设计与创新、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等。这些建议,既能优化运河语言景观,也有助于提升杭州运河城市的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段 语言景观 优化策略
下载PDF
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复航必要性研究
17
作者 张楠 陈乾阳 +1 位作者 张毅濠 孙同非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从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腹地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了复航与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关系,论证了复航对沟通重大国家战略、促进更大范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研究了复航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转变交通发展方式、... 从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腹地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了复航与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关系,论证了复航对沟通重大国家战略、促进更大范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研究了复航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的积极意义,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复航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黄河以北段 复航必要性
下载PDF
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航道货运量预测
18
作者 张楠 陈乾阳 张毅濠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根据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的航道区位特点,提出航道货运量组成分为境内货运量和过境货运量;根据腹地经济和全社会货运量发展情况,通过回归模型、弹性系数等数学模型计算境内货运量;根据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货运量发展情况,预测过境货运... 根据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的航道区位特点,提出航道货运量组成分为境内货运量和过境货运量;根据腹地经济和全社会货运量发展情况,通过回归模型、弹性系数等数学模型计算境内货运量;根据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货运量发展情况,预测过境货运量;并通过设定京杭运河沿线省市之间的多种运输情景,量化分析货运的经济优势。结果表明: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2035年货运量预测值为2900万t,2050年货运量预测值为5400万t,相比较于铁路、公路等综合交通运输方式,京杭运河的货运成本可降低10%以上,经济优势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需求 货运量 OD法 京杭运河 运输费用 运输效率
下载PDF
京杭运河沿线地名文化遗产的形成轨迹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冬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4,共10页
京杭运河沿线的河道、沟渠、水闸、水坝与城邑、村镇的命名和更迭,记录了运河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这些地名逐渐积淀为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型,至今已被视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或产生于运河开凿的过程中,以运河具有的某种自然... 京杭运河沿线的河道、沟渠、水闸、水坝与城邑、村镇的命名和更迭,记录了运河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这些地名逐渐积淀为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型,至今已被视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或产生于运河开凿的过程中,以运河具有的某种自然或人文的地理特征作为命名依据;或在运河开凿之前就已形成,其命名背景本与运河无涉,但在嗣后随着所指地域上升为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地名本身转而成为运河文化的语言文字标志。河渠命名或派生于起讫点的城邑或河流名称,或以“通”“济”等字为标志反映开凿者的愿望与运河的功能;闸坝的命名语词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从写实走向寄意的趋向,某些城邑的名称隐含着不易追寻的非汉语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地名 文化遗产
下载PDF
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活态保护传承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时少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60,共10页
通过文旅融合方式活态保护传承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是运河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从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的内涵出发,在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展开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活态保护传承与旅游深度融... 通过文旅融合方式活态保护传承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是运河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从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的内涵出发,在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展开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活态保护传承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分析。该模式以“活态”保护传承为理念,不断实现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文化的再生产、再传播及情景再现,满足旅游者对京杭运河文化深层次体验需求,保障运河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传承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推出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传承的文旅整体性与专项性规划,从文化空间再造角度保障运河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之间的深度融合。同时,不断培养与吸纳京杭运河传统村落中非遗保护传承主体,实现各类参与者对运河非遗的高度认同,确保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保护传承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