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历史遗珍及开发利用
1
作者 张晓宁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历史遗珍相比大运河其他部分,数量繁多,特征凸显,不仅反映了黄淮中原文化的特征,更表现出历史久远的皖北文明。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淮北柳孜遗址区、宿州埇桥遗址区以及数量众多的古代群落遗址等;...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历史遗珍相比大运河其他部分,数量繁多,特征凸显,不仅反映了黄淮中原文化的特征,更表现出历史久远的皖北文明。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淮北柳孜遗址区、宿州埇桥遗址区以及数量众多的古代群落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为文学遗产丰富,民间艺术丰富。从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历史遗产多,珍贵文物多,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多。当前,充分利用这一区域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政策,打响遗产保护牌、经济建设牌,对提高区域经济及文化建设水平,擢升城市品牌,扩大沿岸城市的知名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安徽段 历史遗珍 资源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泗县段近50年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污染评价
2
作者 彭位华 张满贤 +2 位作者 李俊 林曼利 井红波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4-70,76,共8页
为探究隋唐大运河泗县段柱状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含量与污染水平,测试分析了柱状沉积物中Zn、As、Cd、Pb、Cr、Ni和Cu7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测7... 为探究隋唐大运河泗县段柱状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含量与污染水平,测试分析了柱状沉积物中Zn、As、Cd、Pb、Cr、Ni和Cu7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测7种重金属均值都超过了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其中As在分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异程度高于其他重金属;研究河段重金属整体污染水平低,其中Cd的富集程度最大且波动较大;以土壤重金属风险筛选值和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计算得到的研究河段生态风险程度分别为轻微风险和中等风险。Cd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起关键作用,应加强对Cd的监测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沉积物 重金属 含量特征 污染评价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研究的开拓与传承——纪念筱苏师诞辰110周年与《中国的运河》出版80周年
3
作者 陈隆文 刘嘉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8-44,共7页
史念海先生于1944年撰著的《中国的运河》是学术界较早印行出版的中国运河学著作。《中国的运河》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为世所用的治学理念指导下,辅之以实地考察,提出了中国大运河研究中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见解贯穿... 史念海先生于1944年撰著的《中国的运河》是学术界较早印行出版的中国运河学著作。《中国的运河》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为世所用的治学理念指导下,辅之以实地考察,提出了中国大运河研究中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见解贯穿了史念海先生中国大运河研究的全部学术实践活动,时至今日仍有其熠熠生辉之处,值得当代学人认真研究、传承、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运河》 开拓与传承 隋唐大运河 永济渠沁河故道
下载PDF
隋唐凿修渠水考
4
作者 马俊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165,共18页
近年来,各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及多地运河博物馆在述及隋唐运河时仅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八省市,且不乏大量常识性谬错,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竟然遗漏了京畿所在重地陕西。事实上,隋唐时修治的... 近年来,各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及多地运河博物馆在述及隋唐运河时仅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八省市,且不乏大量常识性谬错,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竟然遗漏了京畿所在重地陕西。事实上,隋唐时修治的运渠遍及各个地区,运道、溉渠如网络经脉,并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除巡游、漕运、灌溉、居民用水外,京畿河渠需维系都城的供给与稳定。西北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渠主要服务于农田、饮用和军事,江淮运渠以供应两都钱粮、绢布、护田、护城、火备为主,东北、华南运道多涉及军事行动,西藏的渠水以农业灌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渠水 漕运 灌溉 民生
下载PDF
历史观念与隋唐政局的变迁
5
作者 吴海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1,共8页
历史观念常会主导社会上各类人物的实践活动,并由此构筑一定的历史事实。隋至唐初的四十余年间,大一统观念、天命观念和以史为鉴观念,对隋唐政局变迁的影响较为明显。大一统观念不仅推动隋统一大业的完成,而且造就空前辽阔的疆域与恢弘... 历史观念常会主导社会上各类人物的实践活动,并由此构筑一定的历史事实。隋至唐初的四十余年间,大一统观念、天命观念和以史为鉴观念,对隋唐政局变迁的影响较为明显。大一统观念不仅推动隋统一大业的完成,而且造就空前辽阔的疆域与恢弘的盛世。天命观念既是隋政权建立与巩固的重要凭借,也是隋王朝走向崩溃瓦解的重要诱因。以史为鉴观念是唐太宗即位后放弃依赖天命、注重人事的主动选择,君臣重视学习历史,对治国理政的讨论强调以史为鉴,“贞观之治”由此形成。同一时期不同的历史观念有可能形成合力,共同影响政局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同一种历史观念对政局的影响也会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天命 以史为鉴 隋唐政局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历史价值分析
6
作者 沙治平 达宏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期92-97,共6页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其中隋唐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发时间最早、开发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运河,它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历经2700公里,跨越了我国6个省。隋唐...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其中隋唐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发时间最早、开发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运河,它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历经2700公里,跨越了我国6个省。隋唐大运河流传至今,已不只是我国著名的运河,南北沟通要道,更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历史价值。隋唐大运河在2014年已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有着丰富历史价值的古迹,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保护工作并不完善。该文通过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图书等,研究隋唐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发展历程、历史价值和保护的意义等,分析隋唐大运河这类文化遗产在保护时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历史价值 保护 历史古迹 文化价值 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下载PDF
基于文化线路视野的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安徽段隋唐大运河为例 被引量:50
7
作者 朱晗 赵荣 郗桐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3,19,共5页
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完全具备文化线路的基本要素,对于它的保护应建立在对其性质、价值和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大运河在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和繁荣的程度不同,大运河的建设过程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完全具备文化线路的基本要素,对于它的保护应建立在对其性质、价值和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大运河在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和繁荣的程度不同,大运河的建设过程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被视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可以被认为是大运河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阶段,也可被视为是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被认为是中国大运河实现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安徽段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必须先开展资源调查,弄清家底,然后进行科学研究,并从整体上编制保护规划,努力延续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和原真性。同时,运河遗产保护还需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做好展示和阐释,鼓励沿线社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线性文化遗产 大运河遗产 安徽段隋唐大运河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及其船舶的复原研究——为淮北市博物馆大运河展馆建设而作 被引量:3
8
作者 龚昌奇 席龙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8,共8页
1999年5月至11月,在安徽淮北柳孜,我国首次发掘到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有石筑码头,一批唐船和全国20余座窑口的一大批瓷器等文物。淮北市博物馆新建有大运河展馆,专题展出大运河遗迹和隋、唐、宋三代的古船。隋代以龙舟最为著称,其建筑... 1999年5月至11月,在安徽淮北柳孜,我国首次发掘到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有石筑码头,一批唐船和全国20余座窑口的一大批瓷器等文物。淮北市博物馆新建有大运河展馆,专题展出大运河遗迹和隋、唐、宋三代的古船。隋代以龙舟最为著称,其建筑精致豪华,根据出土的四号唐船和《清明上河图》,经研究复原的隋、唐、宋共五艘船模,今均展出在淮北市博物馆的大运河展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古船 复原研究
下载PDF
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辛德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88,共12页
隋唐两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强盛时期,两朝都以今关中腹心地带的长安为都城,在此两朝强盛帝国的影响下,今陕西境内的航运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各项航运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备,克服了渭河航运上的重重困难,... 隋唐两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强盛时期,两朝都以今关中腹心地带的长安为都城,在此两朝强盛帝国的影响下,今陕西境内的航运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各项航运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备,克服了渭河航运上的重重困难,维持了最大可能的航运量,尤其是在特别时期能够迅速组织汉江上的大规模航运,基本保证了都城长安的粮用所需,这对长安作为国都从经济供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陕西航运 漕渠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考古新发现研究——以惠济桥为中心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隆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3,共8页
惠济桥是近年来郑州地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考古新发现之一,与惠济桥同时发现的还有其下的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惠济桥与其南北两侧的古河道被认为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故道。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与实地考察的相互印证,惠济桥及其... 惠济桥是近年来郑州地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考古新发现之一,与惠济桥同时发现的还有其下的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惠济桥与其南北两侧的古河道被认为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故道。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与实地考察的相互印证,惠济桥及其南北两侧古河道对于我们认识隋唐以来黄、淮、海交界地区的水运分布格局和历史上黄河、淮河、海河水系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惠济桥 贾鲁河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所运物品与南北经济交流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瑞泽 王彦霖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使江南地区快速发展。通过大运河调运江南地区的物品到北方,成为大运河开通之后的重要功能之一。这其中既有漕运南方地区粮食到洛阳、长安为主的官方行动,也有江南地区的土特产运送到北方,...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使江南地区快速发展。通过大运河调运江南地区的物品到北方,成为大运河开通之后的重要功能之一。这其中既有漕运南方地区粮食到洛阳、长安为主的官方行动,也有江南地区的土特产运送到北方,以橘、茶为主要商品北运的民间贸易,在活跃市场的同时,北方民众的生活品质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大运河 粮食 漕运 特产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水溃遗迹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隆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2,共8页
水溃遗迹是近年来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最新发现之一,对于今天的运河申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水溃遗迹位于古代中原地区著名湖泊———圃田泽范围之内。圃田泽是隋唐大运河郑州—开封段用于调节水量的天然水柜。水溃... 水溃遗迹是近年来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最新发现之一,对于今天的运河申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水溃遗迹位于古代中原地区著名湖泊———圃田泽范围之内。圃田泽是隋唐大运河郑州—开封段用于调节水量的天然水柜。水溃遗迹对于研究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即汴河)河道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该遗迹的发现证明唐宋汴河河道应在其北20华里左右,而水溃遗迹东侧的古河道应为明清贾鲁河故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汴河 水溃遗迹 圃田泽
下载PDF
隋朝在中国通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映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2-40,共9页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至清朝共二千余年。其政治体制,"天子独尊,宰相统摄百僚"的制度开创于秦朝。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隋朝创立的天子之下"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这种政...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至清朝共二千余年。其政治体制,"天子独尊,宰相统摄百僚"的制度开创于秦朝。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隋朝创立的天子之下"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这种政治体制;创立的科举制度,空前扩大了社会基础。隋朝短暂38年,为隋唐统一天下的草创、为封建社会后期千余年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作出了划历史时代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隋朝 三省六部 科举制 大运河
下载PDF
隋唐永济渠北段河道经行路线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喜波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97-104,共8页
隋代永济渠的开凿开启了中国大运河发展的新篇章,永济渠成为连接幽州和中原地区的大动脉,为幽州后来发展成为封建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文献记载缺失,隋唐永济渠北段河道经行路线难以确指,虽然近代多有学者研究,... 隋代永济渠的开凿开启了中国大运河发展的新篇章,永济渠成为连接幽州和中原地区的大动脉,为幽州后来发展成为封建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文献记载缺失,隋唐永济渠北段河道经行路线难以确指,虽然近代多有学者研究,但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借助地名学研究,并通过田野环境考察,从微观层面对隋唐时期永济渠北段河道经行路线进行了研究,认为隋唐永济渠北段河道系经文安、信安、廊坊、通州南部大致沿凉水河一线直达隋唐幽州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永济渠 北段河道
下载PDF
洛阳城市建设中的考古发现与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孝廉 李永强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9-54,共6页
隋唐洛阳城遗址南侧东西向的低洼带是隋代以前古洛河所在。现穿过隋唐洛阳城遗址的洛河是隋代所开通济渠的一段。宇文恺在规划东京洛阳城时,充分利用了洛阳的地理条件,把洛河改道至现在位置,从而形成城郭居中、御园(西苑)在西、通济渠... 隋唐洛阳城遗址南侧东西向的低洼带是隋代以前古洛河所在。现穿过隋唐洛阳城遗址的洛河是隋代所开通济渠的一段。宇文恺在规划东京洛阳城时,充分利用了洛阳的地理条件,把洛河改道至现在位置,从而形成城郭居中、御园(西苑)在西、通济渠偏东的布局,中间用黄道渠将三者连为一体,其规划是比较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河 通济渠 隋唐洛阳城
下载PDF
隋唐“谶语”墓志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天琪 《唐都学刊》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隋唐时期刻有"谶语"的墓志,是丧葬文化史上极为特殊的现象,其为古老的"谶纬"文化在不同事物上的相似表征。是葬家利用巫师、方士等以谶术做的隐语或预言,以其强大的因果祸福的心理影响来保护墓葬不被盗掘的一种方... 隋唐时期刻有"谶语"的墓志,是丧葬文化史上极为特殊的现象,其为古老的"谶纬"文化在不同事物上的相似表征。是葬家利用巫师、方士等以谶术做的隐语或预言,以其强大的因果祸福的心理影响来保护墓葬不被盗掘的一种方式。从内容上看虽属巫蛊的谶语范围,但其文化内涵却是从防盗墓中逐渐演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墓志 谶语 厚葬 盗墓 问题 研究
下载PDF
安徽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
17
作者 周怀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98-102,共5页
安徽在隋唐五代时期有重大的发展,本文概论其历史发展的五大特点。其一,隋唐五代时期,安徽区域经受了三次全国性战争的洗礼。其二,这一时期,开凿并且持续维修的大运河穿过安徽区域,直接带动境内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其三,这一时期,全国... 安徽在隋唐五代时期有重大的发展,本文概论其历史发展的五大特点。其一,隋唐五代时期,安徽区域经受了三次全国性战争的洗礼。其二,这一时期,开凿并且持续维修的大运河穿过安徽区域,直接带动境内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其三,这一时期,全国社会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其四,五代时期,藩镇之间的军事冲突频繁,安徽区域恰恰成为支撑几大政治势力的重要经济区,社会进一步发展。其五,文化教育出现了新的起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隋唐五代 社会经济 运河漕运 文化教育
下载PDF
隋唐诗人的运河诗书写
18
作者 王敏 唐宁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2期21-25,共5页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古代世界航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它沟通了中国南北5大水系,成为连接各个地区与都城的交通纽带。随着大运河的开凿,诞生了很多关于运河的诗歌,极大丰富了中国的诗歌文化。从...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古代世界航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它沟通了中国南北5大水系,成为连接各个地区与都城的交通纽带。随着大运河的开凿,诞生了很多关于运河的诗歌,极大丰富了中国的诗歌文化。从这些诗歌中,窥探诗人行走的痕迹,以及诗人心中的运河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运河诗 文化
下载PDF
隋唐运河柳孜唐船及其拖舵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阚绪杭 龚昌奇 席龙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5-38,共4页
1999年 5~ 11月 ,在准北市濉溪县柳孜的公路工程中 ,考古发现了隋唐大运河故道上遗存的 8艘唐代沉船 ,这是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一号沉船为木板结构船 ,后半船体残长近 10米 ,经测绘已复原出该船的结构图与船体型线图。该船尾部... 1999年 5~ 11月 ,在准北市濉溪县柳孜的公路工程中 ,考古发现了隋唐大运河故道上遗存的 8艘唐代沉船 ,这是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一号沉船为木板结构船 ,后半船体残长近 10米 ,经测绘已复原出该船的结构图与船体型线图。该船尾部有较为完整的拖舵 ,为我国古船发掘所首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唐船 拖舵
下载PDF
隋漕渠小议——兼论唐长安西市与渭水相通的渠道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晓捷 龚阔英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7-80,共4页
隋代漕渠的开凿是大兴城人口增长的结果,渠首位于今咸阳钓鱼台,开凿主管官员有宇文恺等人。唐长安西市与渭水相通的渠道有多条,但这些渠道并无航运功能。
关键词 隋代 漕渠 主管官员 长安西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