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大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李明 杨叶华 +2 位作者 迟恒鑫 李安林 牛乐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以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非洲大湖地区2000年—2020年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结果发现:(1)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时间关联显著,农业发展... 以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非洲大湖地区2000年—2020年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结果发现:(1)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时间关联显著,农业发展水平从2000年的0.214提升到2020年的0.304,粮食安全水平从2000年的0.219提升到2020年的0.269.(2)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时空耦合关联以时间尺度为主,2000年的濒临失调(0.457)发展到2020年的勉强协调(0.514).(3)农业发展水平演替驱动了粮食安全水平演化,大湖地区农业发展中技术投入(0.813)对粮食安全的关联度最低,土地投入(0.928)对粮食安全的关联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水平 粮食安全 影响因素 非洲大湖地区
下载PDF
1977—2021年博斯腾湖大湖区湖岸线动态变化
2
作者 阿迪拉·亚尔买买提 李新国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湖泊岸线的动态变化可以表征湖泊的变化。以博斯腾湖大湖区为研究区,基于1977—2021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水位资料,利用MNDWI法提取水体信息,运用岸线发育系数与岸线强度,分析研究区岸线动态变化,探讨影响研究区岸线动态变化... 湖泊岸线的动态变化可以表征湖泊的变化。以博斯腾湖大湖区为研究区,基于1977—2021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水位资料,利用MNDWI法提取水体信息,运用岸线发育系数与岸线强度,分析研究区岸线动态变化,探讨影响研究区岸线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77—2021年研究区岸线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主要是研究区北岸。1977—1989年北岸岸线向南迁移的最大距离为0.93 km;1989—2003年北岸岸线向北迁移的最大距离为5.12 km;2003—2013年北岸岸线向南迁移的最大距离为5.46 km;2013—2021年北岸岸线向北迁移的最大距离为5.11 km。1977—1989年研究区岸线长度以1.55 km/a的速率逐渐缩短;1989—2002年岸线以16.34 km/a的速率持续增长;2002—2012年岸线以22.67 km/a的速率明显缩短;2012—2021年岸线以14.36 km/a的速率快速增长。年降水量、年均气温以及开都河径流量等自然要素是研究区岸线、水位和水面面积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研究区岸线长度和曲折性受水位和水面面积的影响较为明显,1977—2021年研究区水位、水面面积和岸线长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变化特征 MNDWI指数 岸线发育系数 Landsat数据 博斯腾湖大湖区
下载PDF
藏北环纳木错湖区岩画遗存的时代分析
3
作者 庞颖 汤惠生 李永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1,共16页
文章是2021年“环纳木错湖泊区科学考察队”对西藏纳木错及藏北高海拔湖区岩画考古调查的年代学研究报告。文章对纳木错扎西岛、尼玛县加林山和夏桑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岩画遗存进行了包括U-Th与C14测年技术在内的考古学综合分析,认为纳木... 文章是2021年“环纳木错湖泊区科学考察队”对西藏纳木错及藏北高海拔湖区岩画考古调查的年代学研究报告。文章对纳木错扎西岛、尼玛县加林山和夏桑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岩画遗存进行了包括U-Th与C14测年技术在内的考古学综合分析,认为纳木错等藏北内陆湖泊地区两种技术(琢刻、涂绘)制作的岩画其时代是基本平行共存的,该区域大量岩画制作于距今2000年前后至7~9世纪的吐蕃时期,U-Th与C14测年数据还显示其中涂绘岩画的制作可能早到距今2200年或更早。对岩画遗存形式的分析表明,纳木错扎西岛至少在公元7~9世纪,已是藏北神祇崇拜及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而不同文化因素的岩画显示出古代西藏积极参与“高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互动,即古代西藏与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大湖区岩画 U-Th与C14测年技术 图像文化因素 “高原丝绸之路”
下载PDF
博斯腾湖全新世岩芯沉积物碳酸盐氧同位素气候意义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家武 王君兰 +5 位作者 郭小燕 李双 何晶 陈硕 黄小忠 陈发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8-1087,共10页
西风影响区全新世气候变化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该区高精度定年和气候意义明确的代用指标仍然缺乏。利用西风影响区新疆博斯腾湖BST04H钻孔岩芯沉积物全新世自生碳酸盐(细颗粒沉淀碳酸盐和介形虫壳体)氧同位素,结合该区降水同位素分布... 西风影响区全新世气候变化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该区高精度定年和气候意义明确的代用指标仍然缺乏。利用西风影响区新疆博斯腾湖BST04H钻孔岩芯沉积物全新世自生碳酸盐(细颗粒沉淀碳酸盐和介形虫壳体)氧同位素,结合该区降水同位素分布特征和流域水文状况,分析该区湖泊沉积物碳酸盐氧同位素的气候意义,并与湖泊不同位置钻孔碳酸盐氧同位素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深水区沉积物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主要反映了区域的降水(入流)/蒸发比,并保留了入流水体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信息。全新世自8100cal.aB.P.以来,氧同位素呈现出在波动中逐渐偏正的长期变化趋势,中全新世以后波动幅度加大,其间氧同位素值偏负的波动并不完全指示有效湿度增加,而是入湖水体同位素变化,并与湖泊的水文状况有关。这种波动在湖泊西部距离入湖河口位置较近的钻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位置钻孔同位素变化有很好的对应性,但不同位置相同时段内的波动幅度不一样。实际研究中应充分对比分析,深入理解指标的意义,防止仅依靠某一个位置的指标将这种局地波动信息解释成代表大范围区域的气候或环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影响区 博斯腾湖 全新世 气候变化 同位素
下载PDF
博斯腾湖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贡璐 鞠强 潘晓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生态风险评价是一个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可能性的过程,是发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基础。本研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尝试对干旱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进行系统的景观生态风... 生态风险评价是一个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可能性的过程,是发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基础。本研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尝试对干旱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进行系统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其目的在于为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这对于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促进南疆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确立主要生态风险源主要为:洪涝、干旱、水体矿化度和富营养化这四大类生态风险。利用遥感技术确立生态风险受体,通过基于景观的生态风险的综合计算和GIS叠加,得到博斯腾湖区域综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和风险管理决策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学 区域风险管理 景观生态风险 博斯腾湖
下载PDF
北美五大湖区面源污染治理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谢德体 张文 曹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91,共11页
北美五大湖区面积2.44×105km2,蓄水量2.3×105km3,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水域,约占世界总淡水资源的18%.湖区的污染源包括土壤径流、农用化学物质、城市废弃能物、工业区排放物和废物处理地渗出液,同时也受到大气沉降(雨、雪、... 北美五大湖区面积2.44×105km2,蓄水量2.3×105km3,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水域,约占世界总淡水资源的18%.湖区的污染源包括土壤径流、农用化学物质、城市废弃能物、工业区排放物和废物处理地渗出液,同时也受到大气沉降(雨、雪、尘土)污染物的影响.面源污染造成生物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人体健康.政府对面源污染控制采取了一系列国家行动,扩大公民的参与意识,制定了包括EPA,NOAA,USDA,USGS计划和总统水质动议法.考察研究北美五大湖区面源污染与治理,为控制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以利国家、地区和部门尽快制定治理面源污染控制规划和行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五大湖区 面源污染
下载PDF
美加五大湖地区水质管理体制: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4
7
作者 陶希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32,共8页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必然伴随着水资源的巨大消耗和跨界水质污染。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构建跨部门和跨行政区的跨界水质治理体系,是当前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议题。在比较和借鉴美国和加拿大五大湖水质跨界治理的历史过程与相关机...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必然伴随着水资源的巨大消耗和跨界水质污染。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构建跨部门和跨行政区的跨界水质治理体系,是当前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议题。在比较和借鉴美国和加拿大五大湖水质跨界治理的历史过程与相关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解决我国跨界污染问题的基本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湖地区 水质管理体制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浅析新疆博斯腾湖的生态旅游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奕 刘新春 +1 位作者 吕光辉 潘晓玲 《新疆环境保护》 2004年第4期5-9,共5页
博斯腾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是新疆南疆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也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的直接水源,同时,博斯腾湖还是当地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因此,在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同时,要兼顾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 博斯腾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是新疆南疆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也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的直接水源,同时,博斯腾湖还是当地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因此,在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同时,要兼顾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个目的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当地开展生态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旅游业 生态旅游 新疆 “双赢” 人民生活 旅游风景区 博斯腾湖 塔里木河下游 内陆淡水湖
下载PDF
中国五大湖区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农业信息化发展是中国五大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基于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结构及权重,对2011—201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发展是中国五大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基于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结构及权重,对2011—201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2011—201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水平一级指标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提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大农业信息化投资力度,完善支撑投资和技术应用的制度安排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大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五大湖地区 农业信息化 评价体系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北美五大湖区晚更新世劳伦泰德冰盖演化年代学综述及石英光释光测年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2
10
作者 温华春 赖忠平 +2 位作者 Michael E.Brookfield I.Peter Martini 欧先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1-722,共12页
北美五大湖区的安大略湖北岸Don Valley Brickyard、Scarborough Bluffs、Bowmanville Bluffs剖面共同构成了北美东北部最长也是最厚的陆地第四纪沉积记录,较完整地记录了晚更新世劳伦泰德冰盖(the Laurentide Ice Sheet)的演化.晚更新... 北美五大湖区的安大略湖北岸Don Valley Brickyard、Scarborough Bluffs、Bowmanville Bluffs剖面共同构成了北美东北部最长也是最厚的陆地第四纪沉积记录,较完整地记录了晚更新世劳伦泰德冰盖(the Laurentide Ice Sheet)的演化.晚更新世劳伦泰德冰盖演化的重建有赖于这些经典剖面中重要沉积地层单元的准确年代学控制.传统的地层年代学主要是依靠少量14C年代,将主要的混杂堆积单元(diamicton)解释为气候变冷环境下的冰川扩张,并与指示全球冰量变化的深海氧同位素曲线一一比对建立起来的.这样建立起来的年代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0世纪80-90年代的少量热释光年代也不相吻合,最近的13个长石红外释光定年则只集中于Bowmanville Bluffs的一个分层,并未建立整个剖面的地层年代学,使这些经典沉积剖面的年代学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建立.应用石英光释光SAR-SGC法测试了Bow manville Bluffs剖面Glaciofluvial Sand单元的2个冰水沉积样品,年代结果分别为(41.6±3.8)ka、(48.1±4.4)ka,分析表明这一年代结果偏老,石英颗粒可能晒褪不完全.由于大测片无法识别晒褪不完全的颗粒,因此,测试更多的剖面序列的光释光年代并尝试采用粗颗粒小测片或单颗粒技术解决样品颗粒晒褪不完全的问题将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五大湖区 晚更新世 劳伦泰德冰盖 冰川沉积地层年代学 光释光(OSL)测年
下载PDF
基于熵权密切值法的博斯腾湖大湖区水质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秀花 王金山 +2 位作者 孔伟斌 曹相东 王燕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50-56,61,共8页
为促进干旱区湖泊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博斯腾湖大湖区为研究靶区,选取影响湖泊水质的7个主要指标,应用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分析研究区1991~2008、2010~2011年的水质动态。结果显示:研究区近20a的水质环境总体低于地表水国家Ⅰ级水... 为促进干旱区湖泊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博斯腾湖大湖区为研究靶区,选取影响湖泊水质的7个主要指标,应用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分析研究区1991~2008、2010~2011年的水质动态。结果显示:研究区近20a的水质环境总体低于地表水国家Ⅰ级水质标准(GB3838-2002);氨氮的熵权接近0.5,对水质动态变化影响最大,溶解氧的影响最弱,主要是研究区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及化学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其水质富营养化;研究时段内后10a的水质状况总体好于前10a,而前10a较后10a的水质稳定,尤以2004-2006年起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密切值法 水质动态 水质指标 博斯腾湖大湖区
下载PDF
博斯腾湖大湖区环境因子动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秀花 王金山 +2 位作者 孔伟斌 曹相东 王燕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12期58-61,共4页
为促进干旱区湖泊健康发展,分析了博斯腾湖大湖区湖水多年溶解氧与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动态特征:1991年-2014年(2009、2012除外)水体溶解氧为6.71~9.20 mg/L,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此与200... 为促进干旱区湖泊健康发展,分析了博斯腾湖大湖区湖水多年溶解氧与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动态特征:1991年-2014年(2009、2012除外)水体溶解氧为6.71~9.20 mg/L,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此与2005年水位最高,而后下降的特征一致;五日生化需氧量在0.5~6.99 mg/L变幅较大,并与溶解氧同年出现最高值,且二者符合线性回归关系y=0.213x+7.053;高锰酸盐指数波动明显;总氮和总磷则较平稳;氨氮从0.01 mg/L升至最高值0.45 mg/L。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对水质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五日生化需氧量 动态特征 国家水质标准 博斯腾湖大湖区
下载PDF
北美五大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逻辑展开及对我国的启示
13
作者 肖惟志 李爱年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2-70,共9页
北美五大湖生态环境法律框架形成经历了萌芽起步、蓬勃发展、稳定成熟三个阶段,是五大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法治基础。美加两国共同设立了五大湖—圣劳伦斯河流域水资源理事会等环境区域协调机构,对改道与取水、水资源清单、公众参与等... 北美五大湖生态环境法律框架形成经历了萌芽起步、蓬勃发展、稳定成熟三个阶段,是五大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法治基础。美加两国共同设立了五大湖—圣劳伦斯河流域水资源理事会等环境区域协调机构,对改道与取水、水资源清单、公众参与等制度作了详尽安排。未来,我国湖泊保护法律可以借鉴并吸收其经验,特别是要深化跨行政区域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理念,跳出狭隘的地方治理范畴,消除跨区治理的障碍,以更好地保障我国湖泊生态环境并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湖保护法律 湖泊保护 系统治理 环境区域协调机制
下载PDF
历史脉络视野下的大理白族地区传统建筑的发展及演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寅嵩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3期18-23,共6页
大理白族作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传承千年、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大理洱海地区作为孕育了白族灿烂文化的摇篮,在岁月变迁、王朝更替的同时,诞生了许多精美实用的民居建筑。笔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白族人,攻读的是建筑... 大理白族作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传承千年、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大理洱海地区作为孕育了白族灿烂文化的摇篮,在岁月变迁、王朝更替的同时,诞生了许多精美实用的民居建筑。笔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白族人,攻读的是建筑历史理论方向的专业,故本文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将大理洱海地区传统建筑的发展及演变串联起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和探讨这块白族聚居地几千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洱海地区 传统民居 建筑形式 历史脉络 发展演变
下载PDF
Effects of variable retention harvesting on canopy transpiration in a red pine plantation forest 被引量:1
15
作者 Alanna V.Bodo M.Altaf Arain 《Ecological Processes》 SCIE EI 2022年第1期374-385,共12页
Background:Variable Retention Harvesting(VRH)is a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 applied to enhance forest growth,improve biodiversity,preserve ecosystem function and provide economic revenue from harvested timber.There a... Background:Variable Retention Harvesting(VRH)is a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 applied to enhance forest growth,improve biodiversity,preserve ecosystem function and provide economic revenue from harvested timber.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forms and compositions in which VRH is applied in forest ecosystems.In this study,the impacts of four different VRH treatments on transpiration were evaluated in an 83-year-old red pine(Pinus Pinus resinosa)plantation forest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in Canada.These VRH treatments included 55%aggregated crown retention(55A),55%dispersed crown retention(55D),33%aggregated crown retention(33A),33%dispersed crown retention(33D)and unharvested control(CN)plot.These VRH treatments were implemented in 1-ha plots in the winter of 2014,while sap flow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from 2018 to 2020.Results: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tree-level transpiration was highest among trees in the 55D treatment,followed by 33D,55A,33A and CN plots.We found that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and 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were major controls or drivers of transpiration in all VRH treatments.Our study suggests that dispersed or distributed retention of 55%basal area(55D)is the ideal forest management technique to enhance transpiration and forest growth.Conclusions:This study will help researchers,forest managers and decision-makers to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water cycling in forest ecosystem and adopt the best forest management regimes to enhance forest growth,health and resiliency to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ble Retention Harvesting Forest management TRANSPIRATION Sap flow Red pine great lakes region
原文传递
非洲大湖地区族群政治探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俊 《西亚非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14,158,159,共23页
非洲大湖地区不但具有族群政治的显著特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非洲大湖地区在历史上发展出相对成熟的王权体系,素有官方“修史”和群体分类实践的传统,具体体现于内容丰富的口述传统。但当地社会群体并没有卡斯特体系中那种严... 非洲大湖地区不但具有族群政治的显著特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非洲大湖地区在历史上发展出相对成熟的王权体系,素有官方“修史”和群体分类实践的传统,具体体现于内容丰富的口述传统。但当地社会群体并没有卡斯特体系中那种严重的排他性,且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呈现出明显的流动性。19世纪下半叶,西方探险家和传教士进入非洲大湖地区,对该地区诸王国和社会的认知构成了一种以“原住民主义”为本质特征的殖民话语,并对后续的殖民统治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进而重塑了非洲大湖地区原有的群体分类实践和历史进程。面对殖民主义,绝大多数非洲统治精英决心维护主权和独立,但具体应对策略不尽相同,既有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又有各自的政治调适方式。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族群政治化,非洲大湖地区族群政治最终形成。族群政治未必注定会导致族群冲突,但无疑给独立后非洲大湖地区国家在处理族群关系和制定族群政策上带来巨大挑战。族群政治是20世纪90年代非洲大湖地区爆发大规模族群冲突的背景,也是今天刚果(金)东部地区冲突的根源之一。只有把族群政治纳入合理的现代政治框架下,非洲大湖地区实现政治稳定和自主发展才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政治 非洲大湖地区 殖民统治 “原住民主义” 政治调适
原文传递
Radial variations in xylem sap flux in a temperate red pine plantation forest 被引量:2
17
作者 Alanna V.Bodo M.Altaf Arain 《Ecological Processes》 SCIE EI 2021年第1期328-336,共9页
Background:Scaling sap flux measurements to whole-tree water use or stand-level transpiration is often done using measurements conducted at a single point in the sapwood of the tree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sign... Background:Scaling sap flux measurements to whole-tree water use or stand-level transpiration is often done using measurements conducted at a single point in the sapwood of the tree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significant errors.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uch of this uncertainty is related to(i)measurement of sapwood area and(ii)variations in sap flow at different depths within the tree sapwood.Results:This study measured sap flux density at three depth intervals in the sapwood of 88-year-old red pine(Pinus resinosa)trees to more accurately estimate water-use at the tree-and stand-level in a plantation forest near Lake Erie in Southern Ontario,Canada.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water transport(65%)occurred in the outermost sapwood,while only 26%and 9%of water was transported in the middle and innermost depths of sapwood,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ailing to consider radial variations in sap flux density within trees can lead to an overestimation of transpiration by as much as 81%,which may cause large uncertainties in water budgets at the ecosystem and catchment scale.This study will help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water use dynamics and reduce uncertainties in sap flow measurements in the temperate pine forest ecosystems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and help in protecting these forests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 flow TRANSPIRATION Water use Red pine Temperate forest great lakes region
原文传递
非洲大湖地区地缘关系与族群问题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洋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87,共10页
在非洲国家间的地缘关系中,通常存在两个行为主体,即国家行为体和族群行为体。非洲地缘关系的发展演变,既有国家地缘战略的影响,又离不开族群问题的作用。非洲国家的地缘政治博弈,常常以族群问题作为干预手段,族际冲突也因此越演越烈。... 在非洲国家间的地缘关系中,通常存在两个行为主体,即国家行为体和族群行为体。非洲地缘关系的发展演变,既有国家地缘战略的影响,又离不开族群问题的作用。非洲国家的地缘政治博弈,常常以族群问题作为干预手段,族际冲突也因此越演越烈。族群问题的恶性发展,会反作用于地缘关系,令地缘关系与族群问题呈现出双向互构的态势。以非洲大湖地区为研究案例,将大湖地区的地缘关系变动情况分为三个时间段,从历史的维度对非洲地缘关系与族群问题的关联性和互动机制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大湖地区的稳定期、冲突期和重建期,地缘关系格局、地缘政治博弈、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分别对族群问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族群问题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大湖地区国家的地缘战略和地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大湖地区 地缘关系 族群问题 关联性 地缘战略
原文传递
试析伊利运河对美国早期区域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凯文 《运河学研究》 2019年第1期91-107,共17页
19世纪上半叶,在殖民霸主英国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中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仍是英国。对外贸易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纽约市是美国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外贸港口城市。伊利运河的开辟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从而使纽约及东部工... 19世纪上半叶,在殖民霸主英国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中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仍是英国。对外贸易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纽约市是美国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外贸港口城市。伊利运河的开辟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从而使纽约及东部工业区的经济辐射到中西部农业区。因此,伊利运河是美国东部工业区的经济纵深进行经济辐射的重要一环。伊利运河的修建不仅使东部区域经济辐射到中西部区域,同时催生了五大湖工业区的雏形。在1851年第一条贯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铁路建立之前的26年中,伊利运河一直是沟通美国东西部经济贸易的唯一陆上经济动脉。毫无疑问,在美国早期发展的运河时代,伊利运河在促进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伊利运河引领时代且使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一条运河改变了纽约的命运,也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运河 运河时代 区域经济 纽约 中西部 五大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