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mega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dge Theory: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Park City”construction in Chengdu Tianfu New Area
1
作者 Xiaoqin Xie Xinglong Gong Shaojie Pa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3年第3期163-171,共9页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engdu Tianfu New Area,a state-level new district,from the first site of constructing the“Park City”to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Park City”,contains a unique path of“Chinese Style Governanc...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engdu Tianfu New Area,a state-level new district,from the first site of constructing the“Park City”to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Park City”,contains a unique path of“Chinese Style Governance”.To expand the diverse paths of constructing megacities,the current research references the nudge theory of behavioral science,adopts the extended case method,and takes Chengdu Tianfu New Area as a typical case to summarize the“nudge”path of“Party City”construction.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government achieves the lock-in effect by the priming mechanism and uses the nudge strategy of improving environment and guiding public opinion,thereby helping the people make free choices.It realizes the framework effect by the salience mechanism and uses the strategies of highlighting key information and optimizing information delivery methods,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behavior of the public.It achieves the commitment effect by the comparison mechanism,including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strategies,and gradually realizes the policy goals.It realizes the social norm effect by the imitation mechanism and uses the strategies of creating peer pressure and playing celebrity effect,which in turn influence people’s choices.With the help of the“nudging”mechanism,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city has realized the interactive cycle of“government output-citizen feedback”and achieved the goal of“making great change through small actions”.As a new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ool,“nudging”provide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city in Tianfu New Area and opens up new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egacities.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megacities can achieve the goal of“common return”through different ways and provides practical inspiration for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 nudge MEGACITIES Common return through different ways Making great change through small actions
下载PDF
My Father Has a Great Way
2
作者 一夫 《中学英语园地(八九年级适用)》 2005年第6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My Father Has a great way
下载PDF
“养民”:构建天下秩序的路径指向——以丘濬《大学衍义补》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田澍 严佳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4,共8页
明代丘濬以“治国平天下”为中心,探讨如何构建天下秩序,写成了《大学衍义补》。在该书中,丘濬以“三代圣王”为典范,坚守以“养民”为本的仁政思想,极力要求后世君主效法尧舜,以“诚”待民,尽职“养民”,力行“仁义之政”,再现“尧舜... 明代丘濬以“治国平天下”为中心,探讨如何构建天下秩序,写成了《大学衍义补》。在该书中,丘濬以“三代圣王”为典范,坚守以“养民”为本的仁政思想,极力要求后世君主效法尧舜,以“诚”待民,尽职“养民”,力行“仁义之政”,再现“尧舜之治”。丘濬一再强调,“养民”是君主施行“仁政”的真正体现,只有将“仁政”聚焦到“养民”上,才能真正构建天下秩序,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君”。在丘濬看来,“养民”是构建天下秩序的具体路径,也是唯一路径,君主只有施行“养民”之政且“兼爱华夷之民”,才能真正实现“华夷一家”的大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濬 《大学衍义补》 “养民” “天下一家” 天下秩序
下载PDF
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
4
作者 卢政 江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美学 生态审美境界 天地大美 人生圆融 社会和谐
下载PDF
论老君所在与汉唐道教宇宙论的凝结过程
5
作者 白照杰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89,197,共22页
汉唐之间是道教宇宙论发展演化的重要时期。彼时道教徒试图将太上老君等重要神灵恰当地安置在新创造出的某个天界位面之中。在具体安置老君的过程里,不同的道教信仰者作出多种尝试,其间又经历借鉴和调适的复杂过程,最晚于初唐时期达成... 汉唐之间是道教宇宙论发展演化的重要时期。彼时道教徒试图将太上老君等重要神灵恰当地安置在新创造出的某个天界位面之中。在具体安置老君的过程里,不同的道教信仰者作出多种尝试,其间又经历借鉴和调适的复杂过程,最晚于初唐时期达成“老君居太清”的共识。对这一调适过程的考察,呈现出道教宇宙论发展的多种可能。而对“多种可能”的思想条理的发掘,则有助于勾勒更完整的道教思想史脉络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君 宇宙论 昆仑 太清天 太极天 紫微宫
下载PDF
熊十力《大学》诠释思想新探
6
作者 刘莉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熊十力从“本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体用不二”等思想出发,对《大学》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发明经典中的精神与智慧。他的《大学》诠释有着融贯的整体性,无论三纲领还是八条目,都是在阐明“天德王道”。“天德王道”的概念与“内... 熊十力从“本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体用不二”等思想出发,对《大学》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发明经典中的精神与智慧。他的《大学》诠释有着融贯的整体性,无论三纲领还是八条目,都是在阐明“天德王道”。“天德王道”的概念与“内圣外王”相比,更突出了一体性,而减弱了内外之别。熊十力对《大学》的思想进行了三重拓展:第一,道德不是强加的规范,而是自发的良知,这一良知又是“天德”,是本体的自性,它不仅包含万善,而且是动态变化、生生不已的;第二,良知不仅仅是道德,科学精神、理性和知识都是良知的必要组成部分,正确地量度事物才能使良知呈现自身、实现其作用;第三,实现王道的主体由君、官、士拓展到所有人,人人均应发挥自身的生命精神,健动奋进,止于至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熊十力 本心 天德 王道
下载PDF
Culture-Introduction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7
作者 李婕 《科教文汇》 2007年第17期91-92,共2页
Learning a language is much more than learning its vocabulary and grammar rules, but also culture, and every culture in each nation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at made it different from every other culture. This th... Learning a language is much more than learning its vocabulary and grammar rules, but also culture, and every culture in each nation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at made it different from every other culture. This thesis begins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n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ure-introduction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explains and points out its necessity and great significance, furth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ways of culture-introduction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introduction English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necessity and great SIGNIFICANCE effective wayS
下载PDF
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精髓要义及时代价值
8
作者 邢榕瀚 吴之清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2-104,118,共4页
董仲舒政治儒学的产生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和加强国防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顺应了思想文化发展大势。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阐发了以万物一体、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政治观念学说,建构了有利于巩... 董仲舒政治儒学的产生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和加强国防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顺应了思想文化发展大势。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阐发了以万物一体、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政治观念学说,建构了有利于巩固统治的意识形态体系;其二,阐发了“三纲五常”的政治关系学说,建构了有利于凸显社会教化功能的伦理道德体系;其三,阐发了“德主刑辅”的政治手段学说,建构了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效能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儒学 大一统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董仲舒“王道”观的国家治理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季桂起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5-43,共9页
董仲舒的“王道”观是对孔、孟、荀“王道”思想的继承与整合。董仲舒的“王道”观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王道”是儒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实现“王道”是儒家学说介入现实政治的必然途径;第二,“王道”在政治实践上表现的是人之... 董仲舒的“王道”观是对孔、孟、荀“王道”思想的继承与整合。董仲舒的“王道”观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王道”是儒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实现“王道”是儒家学说介入现实政治的必然途径;第二,“王道”在政治实践上表现的是人之道,但在哲学来源上则源自于天之道,“王道”是以天道为仁作为政治运作的基础的;第三,“王道”在国家内部治理上要遵循以民为本的宗旨,把民生放在政治的首要位置;第四,“王道”的实施应表现为统治者的德性、官吏的素质、百姓的教化与社会的礼法及国家制度的统一,前者为“质”后者为“文”,前者与后者相互融汇,“王道”也是质文合一的产物;第五,“王道”的实施,固然以仁义为主导,但在对社会的治理上也不能忽视刑罚的作用,合理的社会治理应该是“德主刑辅”的模式;第六,在国家外部关系上,“王道”是处理国与国或中土与外夷关系的不二准则,“王道”的方式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第七,“王道”应以大一统作为追求的目标,“王道”是大一统的思想引领,大一统则是“王道”要达成的效果,用“王道”化成天下,内为万民敬慕,外为四夷宾服,成就天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王道 国家治理 天道 大一统 德主刑辅
下载PDF
王朝时期的“大一统”
10
作者 成一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2,共9页
以往的一些研究将王朝时期的“大一统”单纯地理解为疆域的“统一”,这样的认知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忽略了以往对先秦和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的研究,也缺乏基于史料对此后历代“大一统”思想的讨论;二是这些研究几乎没有分析为什么达成... 以往的一些研究将王朝时期的“大一统”单纯地理解为疆域的“统一”,这样的认知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忽略了以往对先秦和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的研究,也缺乏基于史料对此后历代“大一统”思想的讨论;二是这些研究几乎没有分析为什么达成了某一地理空间范围内的“疆域统一”就可以认为实现了“大一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可以认为,宋代及其之后对“大一统”的论述主要集中于王朝的正统性,以及正朔、历法、度量衡等的“统于一”;虽然存在一些对“大一统”地理范围的描述,但差异极大。从王朝时期的“天下”和“华夷观”来看,“大一统”在名义上必然应当包括整个“天下”,而核心则是“中国”,只是在不同语境下,实际强调的范围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天下 中国
下载PDF
On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True Aim of The Joy of Heaven and Non-Speech: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Debate at the Dam over the Hao River
11
作者 CHU Zhaohua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4年第4期555-569,共15页
The essay starts by questioning how the debate at the dam over the Hao River between Zhuang Zi and Hui Zi arose. It describes the source of ideas that led Zhuang Zi to speak on the enjoyment of the fish (yuzhile 鱼... The essay starts by questioning how the debate at the dam over the Hao River between Zhuang Zi and Hui Zi arose. It describes the source of ideas that led Zhuang Zi to speak on the enjoyment of the fish (yuzhile 鱼之乐)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debate rests in bringing about the emergence of the true subject of "enjoyment." It highlights this meaning by analyzing the essential content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Zhuang Zi's ideas on the joy of heaven (tian le 天乐) and perfect enjoyment (zhile 至乐). Following up on this thread, the essay goes further to analyze the true meaning of Zhuang Zi's theory concerning the "great speech" of "non-speaking." This essay holds that the debate is a parable, an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that unfolds an internal tens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levels contained within Zhuang Zi's thought, rather than simply a debate between these two thin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ang Zi happy fish joy of heaven perfect enjoyment non-self great speech small speech
原文传递
寻找海外的乌托邦:康有为、梁启超20世纪初年访问美国“天国”之行述论
12
作者 陈时伟 《近代史学刊》 2023年第2期49-82,304,305,共36页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周游列国,继续探索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和世界大同之道。1903年、1905年,师徒二人先后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州锡安市的“理想国”。该“理想国”由澳大利亚籍天主教牧师约翰·亚历山大·陶...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周游列国,继续探索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和世界大同之道。1903年、1905年,师徒二人先后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州锡安市的“理想国”。该“理想国”由澳大利亚籍天主教牧师约翰·亚历山大·陶威创建。陶威信奉《旧约圣经》中宣扬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在锡安市试行平等互利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办合作社,提倡财产公有;政治上鼓吹天赋人权、男女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生活上实行禁欲主义,严禁饮酒、吸烟、嫖妓、赌博等。这一理想生活模式迅速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到来。本文主要依据笔者近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锡安市发现的一批从未面世的中、英文档案文献,考察康、梁二人20世纪初年对美国基督教“天国”锡安市两次鲜为人知的访问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陶威 《大同书》
下载PDF
宋代祭天礼中三岁一亲郊制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高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147,共7页
祭天礼中的三岁一亲郊制虽肇端于秦,但宋以前并没有严格执行,其制度内涵亦呈现出多重内容。降及宋代,三岁一亲郊制开始趋向稳定。在制度内容上,宋代的三岁一亲郊制主要包括南郊大礼和明堂大礼。在制度路径上,它开始实施于宋真宗朝,形成... 祭天礼中的三岁一亲郊制虽肇端于秦,但宋以前并没有严格执行,其制度内涵亦呈现出多重内容。降及宋代,三岁一亲郊制开始趋向稳定。在制度内容上,宋代的三岁一亲郊制主要包括南郊大礼和明堂大礼。在制度路径上,它开始实施于宋真宗朝,形成定制于宋仁宗朝明道年间,完善于嘉祐末年。三岁一亲郊制能在宋代发展完善,不仅与宋代中央集权的强大、新儒学的理论支撑息息相关,同时,祭典和赏赐的耗费、礼仪的繁冗以及中国古代祭天礼由繁至简日益世俗化的趋向亦构成了三岁一亲郊制逐步稳定的深层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三岁一亲郊制 南郊大礼 明堂大礼
下载PDF
陆贾与汉代经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禹阶 刘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1,共7页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qu...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礼"为治国之则。并率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本体论观点、大一统君道与"圣"、"君"合一思想、"经以致用"的厚今薄古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总结出德刑相兼、先德后刑的思想学说。陆贾的新儒家理论,对汉代中叶经学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贾 天人感应 圣君合一 大一统 汉代经学
下载PDF
“成于乐”与孔子的人生理想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4,共6页
"成于乐",真的是指君子道德学问与音乐修养的和谐完美之境吗?通过解读《周礼》、《礼记.乐记》等文献,笔者认为,古代的乐实际上是祭祀行礼的表演形式,祭祀行礼的场面因而被称为"礼乐之文",它的井然有序离不开乐官... "成于乐",真的是指君子道德学问与音乐修养的和谐完美之境吗?通过解读《周礼》、《礼记.乐记》等文献,笔者认为,古代的乐实际上是祭祀行礼的表演形式,祭祀行礼的场面因而被称为"礼乐之文",它的井然有序离不开乐官系统的指挥、调控。这种指挥、调控正是孔子所说的"节礼乐"。当一个大司乐、大乐正那样的祭祀行礼的主持人,在孔子看来,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或许,这样理解"成于乐",才更能了解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序 礼乐之文 青铜祭器 大司乐 大合乐
下载PDF
元明之际“孙悟空”“齐天大圣”的文化身份及《西游记》成书过程的阶段划分——兼答齐裕焜、王枝忠、徐晓望等福建诸贤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铁鹰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西游记》的成书研究近年才打破误说重起炉灶,新拟的过程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并有南北系统的区别。在杂剧《西游记》问世之前这个特定时期,孙悟空与齐天大圣并不是同一概念,它们是文化基质和身份、经历完全不同的两只猴。杂剧《西游记... 《西游记》的成书研究近年才打破误说重起炉灶,新拟的过程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并有南北系统的区别。在杂剧《西游记》问世之前这个特定时期,孙悟空与齐天大圣并不是同一概念,它们是文化基质和身份、经历完全不同的两只猴。杂剧《西游记》将两只猴合为一只猴,对取经故事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福建的齐天大圣崇拜可以证明构成后来孙悟空形象的南方文化系统,但它并不等于孙悟空,更不能说顺昌就是孙悟空的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悟空 齐天大圣 文化身份 《唐僧西天取经》 杂剧《西游记》 福建顺昌
下载PDF
同天之乐与忧患经世——论张载的理想境界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煌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张载的理想境界既是同天之乐的境界又是忧患经世的境界,是内在成德之乐与外在济世之忧合一的境界。张载认为学礼、循礼不仅可以明理、正心,达到同天之乐,也可以使不仁者仁,亦有济世之功。张载的理想境界不仅对中国儒家人生哲学思想... 张载的理想境界既是同天之乐的境界又是忧患经世的境界,是内在成德之乐与外在济世之忧合一的境界。张载认为学礼、循礼不仅可以明理、正心,达到同天之乐,也可以使不仁者仁,亦有济世之功。张载的理想境界不仅对中国儒家人生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对当代个人精神健康、家庭幸福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同天之乐 忧患经世 理想境界
下载PDF
张载哲学的问题意识与逻辑起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帆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8-181,共4页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哲学构架的真正确立者,理学不少关键性哲学命题都是由张载给出了系统的理论证明。通过对张载哲学体系的始基,即其必须解决的主要理论难题及相应的逻辑出发点的考量,可以事半功倍、提纲挈领地掌握宋代理学的哲学主干命题...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哲学构架的真正确立者,理学不少关键性哲学命题都是由张载给出了系统的理论证明。通过对张载哲学体系的始基,即其必须解决的主要理论难题及相应的逻辑出发点的考量,可以事半功倍、提纲挈领地掌握宋代理学的哲学主干命题,并能真切体会到宋代理学开创者的真实心路历程,从而加深对理学发展史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人关系 本体论 太虚 性情
下载PDF
《天下同文集》选词刍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嘉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天下同文集》是元人周南瑞编选的诗文集,存词三卷。该选集有着较高的文献价值,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元词成就。从该集所选词人群体的多元化,对本朝文学的肯定,可以窥见元人海宇混一的盛世心态,元代词坛南北逐步合流的情况;从所选词作的... 《天下同文集》是元人周南瑞编选的诗文集,存词三卷。该选集有着较高的文献价值,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元词成就。从该集所选词人群体的多元化,对本朝文学的肯定,可以窥见元人海宇混一的盛世心态,元代词坛南北逐步合流的情况;从所选词作的风格特征,可以看到编者受姜、张词派影响,崇尚雅正词风,推尊词体,审美趣味与元代中期平易正大的文风趋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同文集》 词选 周南瑞 盛世气象 雅正词风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与世界主义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嵊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80,共11页
世界主义的概念虽源于古希腊,世界主义的视野和理念却早已孕育在古代中国哲学和文化传统中。植根中国土壤的世界主义思想就是其“天下”观。该思想发轫于周朝,历经先秦至明清沿袭嬗变,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和中... 世界主义的概念虽源于古希腊,世界主义的视野和理念却早已孕育在古代中国哲学和文化传统中。植根中国土壤的世界主义思想就是其“天下”观。该思想发轫于周朝,历经先秦至明清沿袭嬗变,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几千年圣贤志士思考世界的方式、视野、政治对象及最高理想。文章试图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出发,循着“天”—“天下”—“天下大同”的发展路径,厘清“天下”观生发、演变,再到孕育出“天下大同”的世界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中国古代对于“天”的认识始于先民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夏商时期“天”已具有人格化的神义性;周革殷命后,周人对“天命靡常”的认识使得“天”被赋予道德意义,形成“以德配天”的思想,“天”开始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至春秋时期,儒道两家分别形成道德之“天”及无为之“天”的观念。古人在对“天”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天下”的观念。“天下”观主要具有三个层面的涵义:地理空间的“天下”、文化意义上的“天下”、及伦理政治上的“天下”。先秦时代,儒、道、墨、法的政治哲学思想均已显现出超越国家主义的世界主义特征。在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秩序亟待重塑的背景下,“天下”观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和哲学思想的根基,其世界主义视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其一,“天下”观构筑的世界秩序具有超越国家主义的真正的世界性;其二,“天下”观从空间尺度来看,无内外之分;其三,“天下”观从时间尺度来看,具有稳定性;其四,“天下”观以礼、仁为基石,构筑的是一个和谐、兼爱的世界。“天下”观在当代的重新挖掘为构建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天下”观 大同 话语体系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