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Contextual Teaching Method on Sichuan Folk Song Education and Students’Musical Expressiveness
1
作者 Jing Li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9期100-105,共6页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extual teaching method in Sichuan folk song educ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tudents’musical expressiveness.By incorporating contextual teaching methods in music classes,thi...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extual teaching method in Sichuan folk song educ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tudents’musical expressiveness.By incorporating contextual teaching methods in music classes,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pproach in enhancing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Sichuan folk songs and improving their musical expressivenes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A mixed-method research approach is employed,utiliz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s,questionnaires,interviews,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ssess the practical outcomes of contextual teaching in folk song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xtual teaching sichuan folk songs Musical expressiveness Music education
下载PDF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三) 被引量:8
2
作者 樊祖荫 赵晓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0-97,共8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本文第一、二部分发表于《黄钟》2005年第一、二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分类原则 色彩区理论
下载PDF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一) 被引量:10
3
作者 樊祖荫 赵晓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共7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 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 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 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二) 被引量:9
4
作者 樊祖荫 赵晓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3,124,共7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本文第一部分发表于《黄钟》2005年第一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四) 被引量:3
5
作者 樊祖荫 赵晓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2,共7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本文第一、二、三部分发表于《黄钟》2005年第一、二、四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下载PDF
湖南郴州市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及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毛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9,88,共9页
本文采用乔建中的《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中的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划分的原理;根据洪滔的《试论湖南汉族民歌的分区》中对湖南汉族民歌湘中区、湘南区、湘东区、湘西东区的四区划分,并结合湖南省郴州市及其下辖的各县市区的历史... 本文采用乔建中的《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中的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划分的原理;根据洪滔的《试论湖南汉族民歌的分区》中对湖南汉族民歌湘中区、湘南区、湘东区、湘西东区的四区划分,并结合湖南省郴州市及其下辖的各县市区的历史、地理、方言情况,将郴州市汉族民歌划分为四个色彩区:郴桂色彩区、永兴——资兴色彩区、桂东——汝城色彩区、安仁色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郴州市 汉族民歌 色彩区
下载PDF
绵竹清平民歌的羌汉音乐接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华明玲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4,114,115,116,共15页
四川绵竹清平民歌数量众多、种类繁杂、风格多样,它是羌、汉音乐接触的产物,在羌汉接触地区有代表意义。清平民歌虽然全部用汉语演唱,其中大部分民歌为汉族风格,但仍有一部分较为古老的歌种明显还带有羌族音乐的遗存,其与羌族现存歌曲... 四川绵竹清平民歌数量众多、种类繁杂、风格多样,它是羌、汉音乐接触的产物,在羌汉接触地区有代表意义。清平民歌虽然全部用汉语演唱,其中大部分民歌为汉族风格,但仍有一部分较为古老的歌种明显还带有羌族音乐的遗存,其与羌族现存歌曲相比较,主要表现在旋律和调式音阶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清平民歌的特点不仅说明清平民歌有着羌族音乐的基因,而且证实羌与汉接触后音乐形态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汉族音乐被羌人接受,而原有的羌族民歌除歌词被汉化以外,仍保存有一定的羌族风格,这便是音乐文化复合性的一种表现。清平民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音乐接触的样板,有助于厘清多民族杂居区音乐接触的深层次特点及音乐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平民歌 音乐接触 羌族风格 汉族风格
下载PDF
土家族汉语民歌音乐特色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孟宪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土家族民歌按语言来划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土家族语演唱的民歌;一类是用汉语演唱的民歌。另外,还有少量的用土、汉两种语言相杂演唱的民歌。本文分别从民歌体裁、音乐特征对土家族汉语民歌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土家族汉语民歌的音乐... 土家族民歌按语言来划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土家族语演唱的民歌;一类是用汉语演唱的民歌。另外,还有少量的用土、汉两种语言相杂演唱的民歌。本文分别从民歌体裁、音乐特征对土家族汉语民歌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土家族汉语民歌的音乐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汉语民歌 特色研究
下载PDF
论汉水流域民歌与《诗经》的文化传承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邓亢 武凌芸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69-371,共3页
口耳相传的汉水流域民歌以其婉转的曲调、朴实的情思、贴切的比拟为人乐道。汉水流域民歌的题材、情感共鸣和艺术表达手法等方面都能从《诗经》中找到契合点。发掘汉水流域流传民歌的美学内涵,以弘扬陕南民歌特色,促进其更广泛的文化传承。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民歌 《诗经》 口耳相传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腾北汉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梅 葛岩 《保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5-52,共8页
腾冲北部汉族民歌是我国汉族民歌的组成部分,自从中原流传到腾北边地以来,逐渐在人民的生活中扎根,和边疆众多少数民族艺术融合,形成特有的滇西边疆汉族民歌艺术特色,它曾和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腾... 腾冲北部汉族民歌是我国汉族民歌的组成部分,自从中原流传到腾北边地以来,逐渐在人民的生活中扎根,和边疆众多少数民族艺术融合,形成特有的滇西边疆汉族民歌艺术特色,它曾和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腾北汉族民歌同其它民间音乐文化一样,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不断流失,许多歌曲如何对其传承保护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北汉族民歌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论“蒙汉调”的风格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裴雅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5,共7页
风格特征是艺术作品风貌、格调、风采的整体特征体现。蒙汉调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短调歌曲的旋律基础上融合了西北汉族山歌的音乐因素形成的,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本文着力阐述这种蒙汉结合的音乐风格在音乐形态上的具体表... 风格特征是艺术作品风貌、格调、风采的整体特征体现。蒙汉调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短调歌曲的旋律基础上融合了西北汉族山歌的音乐因素形成的,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本文着力阐述这种蒙汉结合的音乐风格在音乐形态上的具体表现,以及这种混合风格是如何在音乐形态中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短调 汉族山歌 蒙汉调 融合 风格
下载PDF
唐人宋神:韩愈在潮州的神话与神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志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了韩愈的神化,唐宋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以及韩愈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合力而促成了韩愈这一"唐人宋神"文化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史 民间信仰 韩愈 潮州
下载PDF
乐府沿革与汉代采诗考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0-197,共8页
从文献的角度看,汉王朝有两乐府,一为太乐府,一为乐府,两者均简称"乐府"。汉武帝复兴乐府的显著标志是"采诗","采诗"是在加强礼乐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的。通过考辨可以发现,"采诗"与"循... 从文献的角度看,汉王朝有两乐府,一为太乐府,一为乐府,两者均简称"乐府"。汉武帝复兴乐府的显著标志是"采诗","采诗"是在加强礼乐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的。通过考辨可以发现,"采诗"与"循行天下"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经学博士承担了"采诗"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汉武帝 乐府沿革 采诗 循行天下
下载PDF
晋陕蒙汉族民歌核心区析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8,共12页
在晋陕蒙汉族民歌类型区划、结构区划的基础上,聚焦榆林—忻州民歌核心区,指出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民歌数量巨大,体裁特征突出;民歌影响力甚巨;民歌分布地域差异鲜明;形态特征明显、相似度较高,并佐以直观的音乐地图。同时,揭示了地... 在晋陕蒙汉族民歌类型区划、结构区划的基础上,聚焦榆林—忻州民歌核心区,指出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民歌数量巨大,体裁特征突出;民歌影响力甚巨;民歌分布地域差异鲜明;形态特征明显、相似度较高,并佐以直观的音乐地图。同时,揭示了地理区位、自然地理、政治历史、现代革命、方言等因素在榆林—忻州民歌核心区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陕蒙 汉族民歌 类型区划 结构区划 民歌核心区
下载PDF
汉族民歌音乐形态分类刍议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亚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5-97,2,共3页
根据不同的演唱场合,可将汉族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应当看到演唱场合可能对民族的音乐形态产生影响,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这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并不适用于对汉族进行音乐形态分析。本文根据汉族民歌音乐形态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演唱场合,可将汉族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应当看到演唱场合可能对民族的音乐形态产生影响,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这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并不适用于对汉族进行音乐形态分析。本文根据汉族民歌音乐形态的特征,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建议第一级按节拍、第二级按音域、第三级按旋律中乐句的结音分类,按照这种新的分类法,可对汉族民歌进行音乐形态学分析及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分类方法 形态学分析
下载PDF
民歌的浮与沉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秀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6,共5页
文章从艺术史的角度 ,阐述我国民歌的发展。认为宗周的礼乐文化使民歌受到空前的重视 ,秦汉以后民歌的作用和地位呈下降趋势 ,隋唐及以后民歌基本是从主流社会生活中消失。
关键词 民歌 乐府 礼乐 典礼 娱乐
下载PDF
论汉哀帝罢乐府的原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德贵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6-98,共3页
汉哀帝之所以罢黜乐府,其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纠正世俗奢靡之风。汉武帝时的乐府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帝王娱乐的需要,乐府管理者们大量采集民间乐歌,不断创制俗乐新曲,经武帝、昭帝和宣帝三代,使汉代俗乐盛极一时,从而也在上流社会... 汉哀帝之所以罢黜乐府,其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纠正世俗奢靡之风。汉武帝时的乐府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帝王娱乐的需要,乐府管理者们大量采集民间乐歌,不断创制俗乐新曲,经武帝、昭帝和宣帝三代,使汉代俗乐盛极一时,从而也在上流社会形成了一种雅好俗乐、沉溺声色的奢靡之风,从而对人们的生活追求和价值取向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其二,兴雅乐、强王权。西汉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昭、宣两朝承武帝朝余续,实力仍然较为强大,然至汉成帝时,"禄去王室,权柄外移",帝王威仪、皇室权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罢乐府正是为了恢复雅乐的地位、强化皇权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三,振兴经济的需要。哀帝时民力屈而财力竭,罢乐府一方面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是抑制社会奢华之风,使民归于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汉哀帝 罢乐府 俗乐
下载PDF
秦汉乐府发展考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宗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39-141,共3页
文章着重论述了乐府发展沿革及其职能,根据史料记载与出土文物互证,作为机构的乐府至迟秦代已有之,汉武帝时,"汉承秦制",于公元前112年乃立"乐府"。
关键词 乐府发展 职能 民间音乐
下载PDF
论谶纬对汉代七言诗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从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5-99,共5页
汉代诗歌从七言句、七言段到完整的七言诗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到西汉后期七言民谣初具规模,到东汉中期文人七言诗基本形成。从今存纬书文献来看,纬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句式工整的七言韵文。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之后,纬书成为儒生必修&qu... 汉代诗歌从七言句、七言段到完整的七言诗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到西汉后期七言民谣初具规模,到东汉中期文人七言诗基本形成。从今存纬书文献来看,纬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句式工整的七言韵文。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之后,纬书成为儒生必修"功课",因此东汉文人多通于纬学。在风格、用韵、句式节奏和内容主题等方面,纬书七言韵文超越了民间歌谣而与后来的文人七言诗颇多相似。由此可以推断,纬书七言韵文是民间歌谣向着文人七言诗演进的重要桥梁,谶纬促进了文人七言诗的发展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谶纬 七言诗 民间歌谣 文人诗
下载PDF
论汉代谣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立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9-56,共8页
我国古代谣谚文化发展至汉代已较为兴盛,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汉代谣谚作品数量多、类别多,时政谣谚、经济谣谚、哲理谣谚皆有。其二,汉代谣谚的艺术表现力强,形式不拘,风格多样。其三,汉代谣谚既可... 我国古代谣谚文化发展至汉代已较为兴盛,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汉代谣谚作品数量多、类别多,时政谣谚、经济谣谚、哲理谣谚皆有。其二,汉代谣谚的艺术表现力强,形式不拘,风格多样。其三,汉代谣谚既可与史互鉴,又可补史不足,既是汉代民众普遍情感的反映,又是汉代多样风俗风情的体现;汉代谣谚奠定了后世谣谚艺术的基础,且对当时及后世的文人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皆体现了汉代谣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谣谚 类别 艺术性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