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演变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艳军 田俊峰 +1 位作者 付占辉 刘德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80,共9页
基于耦合模型和象限图法,从整体和内部分异2个角度对2000~2012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演变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呈波动上升的演变特征,生态环境则"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quo... 基于耦合模型和象限图法,从整体和内部分异2个角度对2000~2012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演变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呈波动上升的演变特征,生态环境则"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城市带整体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间关系趋于协调,产业结构演变、资源消耗水平、经济密度是导致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可分为高级协调、要素集聚滞后、低级协调、生态环境滞后4种类型。4个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趋向不协调,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主要向要素集聚滞后型转变,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多表现为低级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集聚程度 生态环境水平 协调关系 空间格局 哈大巨型城市带
下载PDF
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机制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艳军 刘德刚 +2 位作者 付占辉 于会胜 祝丽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2-671,共10页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概念,并应用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模型研究200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概念,并应用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模型研究200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2000年以来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度均处在不同程度失调状态,且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耦合度水平总体趋于上升。哈长次区域和辽中南次区域以及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的耦合度波动性均先升高后下降,总体趋势不断向好;(2)政府投入强度是2000年影响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耦合度差异的重要作用因素,资本投入强度与科技投入规模是2007年、2014年2个阶段的主导影响因素,且城市发展能级差异与2007年各城市间的耦合度差异表现出一致性;(3)在政府投入强度、科技投入规模、资本投入强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哈长次区域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程度出现空间分异。辽中南次区域耦合度分异的影响因素由人力资本效率和行政等级逐渐演变为以资本投入强度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 经济发展 环境演变 耦合分异机制 哈大巨型城市带
下载PDF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分异与空间极化格局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俊峰 刘艳军 +1 位作者 付占辉 王彬燕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在界定空间极化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均匀度指数、基尼系数、崔王指数分析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程度分异及空间极化格局,结论如下:(1)199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时空分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逐步显现,城市带内部基... 在界定空间极化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均匀度指数、基尼系数、崔王指数分析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程度分异及空间极化格局,结论如下:(1)199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时空分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逐步显现,城市带内部基于要素集聚程度的哈长与辽中南次区域逐渐发育;(2)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空间极化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3)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投资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带空间极化格局演变的影响也较显著。城市投资强度与吸引力差异是哈长次区域空间极化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影响辽中南次区域空间极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大巨型城市带 集聚程度 空间极化 极化指数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