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under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period 1960–2013 in the Hexi Corridor,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GAO Lim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57-171,共15页
In recent years,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ggravated in many regions of the wodd. The 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in the semiarid climate zone of Northwest China, which is parUculady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 In recent years,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ggravated in many regions of the wodd. The 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in the semiarid climate zone of Northwest China, which is parUculady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has led to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hich may result in hydrological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nd assess the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systems in this area. The patterns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in the Hexi Corridor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streamflow drought index (SDI) and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at 12-month timescale (SPI12) from 1960 to 2013. The evolution of drought was obtained by the Mann-Kendall test and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mean annual SDI and SPI12 series in the Hexi Corridor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wavelet analysis, we divided the study period into two segments, i.e. before and after 1990. Before 1990, the occurrence of droughts showing decreased SDI and SPI12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rridor and shifted to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orridor after 1990. The probability of drought after 1990 in Shule River basin decreased while increased in Shiyang River basin. The wavelet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Shiyang River basin will be the first area to go through the next drought period. Additional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rought pattern and climate indices were analyzed. The enhanced westedy winds and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and glacier runoff were the main reasons of wet trend in the Hexi Corridor. However, the uneven spatial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glacier runoff led to the difference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variations between the Shule, Heihe and Shiyang River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xi corridor sUramflow drought index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westerly index glacier runoff TEMPERATURE
下载PDF
基于CCDC和LandTrend算法的衡邵干旱走廊气象干旱时空特征研究
2
作者 苏岑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干旱事件对生态资源、农业发展影响广泛。衡邵干旱走廊是湖南省水资源最少的地区,研究并揭示衡邵干旱走廊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于面临严峻干旱形势的衡邵干旱走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衡邵干旱走廊1961—2020年的逐月降水数据、平均... 干旱事件对生态资源、农业发展影响广泛。衡邵干旱走廊是湖南省水资源最少的地区,研究并揭示衡邵干旱走廊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于面临严峻干旱形势的衡邵干旱走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衡邵干旱走廊1961—2020年的逐月降水数据、平均温度数据和土壤最大有效持水量数据,构建衡邵干旱走廊的自适应帕默尔干旱指数(SC_PDS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表达其干旱特征,并结合CCDC、LandTrendr算法和干旱指数探究衡邵干旱走廊气象干旱长时序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SC_PDSI干旱指数比SPEI干旱指数更适应于衡邵干旱走廊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干旱监测。(2)时间尺度上,SPEI指数和SC_PDSI指数在CCDC算法中月尺度变化检测曲线整体趋势一致,但SC_PDSI指数较SPEI指数细微震荡更显著,对于微小的干旱变化更为敏感。(3)空间尺度上,衡邵干旱走廊干旱中部比四周更具稳定性,说明干旱区域性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应对干旱的农业政策与生态资源的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邵干旱走廊 干旱指数 干旱时空特征 LandTrendr算法 CCDC算法
下载PDF
湖南省衡邵娄干旱走廊干旱防治措施适度性评价研究
3
作者 谭军 赵伟明 黄草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7期69-75,共7页
结合湖南省衡邵娄区域内蓄水、节水等工程措施和种植方式、调控方式等非工程抗旱能力,综合考虑干旱缺水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干旱历时长短,以及干旱缺水的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采用基于系统风险分析理论的衡邵娄干旱走廊抗旱措施适度... 结合湖南省衡邵娄区域内蓄水、节水等工程措施和种植方式、调控方式等非工程抗旱能力,综合考虑干旱缺水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干旱历时长短,以及干旱缺水的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采用基于系统风险分析理论的衡邵娄干旱走廊抗旱措施适度性评价技术,从经济适度性、生态适度性和风险适度性开展抗旱保水措施的适度性评价研究,构建了衡邵娄干旱走廊干旱防治措施适度性评价体系,结合衡邵娄干旱走廊的特殊性,对现有工程布局、产业布局及管控措施进行了适度性评价,并提出了衡邵娄区域抗旱保水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邵娄干旱走廊 干旱防治措施 适度性评价 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衡邵干旱走廊监测分析
4
作者 林媛 张海波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235-242,270,共9页
衡邵(衡阳-邵阳)干旱走廊是湖南省旱灾发生最频繁、最广泛、最严重的地区,干旱给衡邵地区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衡邵地区进行相关监测,这不仅与该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有关,也对保护我国南方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衡邵(衡阳-邵阳)干旱走廊是湖南省旱灾发生最频繁、最广泛、最严重的地区,干旱给衡邵地区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衡邵地区进行相关监测,这不仅与该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有关,也对保护我国南方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2016-2020年1月、4月、7月和11月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提取地表温度(LST)、植被指数产品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通过构建特征空间,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衡邵干旱走廊地区东南部每年都会发生旱灾,南部受旱情影响大于北部;(2)在时间分布上,7月份旱情以重旱和中旱为主,其中重旱区域面积占18.56%,中旱区域面积高达50.28%。同时,用降水距平和温度插值进行验证,发现TVDI能较好地反映干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衡邵干旱走廊 遥感
下载PDF
河西走廊夏季旱涝和典型暴雨的水汽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玲萍 王博 +1 位作者 李天江 李晓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3-933,共11页
水汽源地和输送路径是影响我国河西地区旱涝模态的主要因素,也是该地区暴雨预报需要考虑的关键因子。本文利用1979-2018年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河西走廊夏季不同环流形势典型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差异以及与... 水汽源地和输送路径是影响我国河西地区旱涝模态的主要因素,也是该地区暴雨预报需要考虑的关键因子。本文利用1979-2018年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河西走廊夏季不同环流形势典型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差异以及与旱涝年水汽输送气候平均态的不同。结果表明:(1)夏季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整层水汽通量表明该区总体均呈现略偏干趋势走向,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4·(10a)^(-1)和-5.7 kg·(m·s)^(-1)·(10a)^(-1)。(2)夏季水汽主要来源为西北方(北冰洋)和西方(黑海和里海),其中旱年来自西北方,水汽通量<50 kg·(m·s)^(-1);涝年来自西方,水汽通量为50~100 kg·(m·s)^(-1);旱涝年各边界水汽输入主要来自西边界和北边界,区域水汽收支都为净流出。(3)两次暴雨过程均存在西路水汽输送,这和夏季涝年气候平均态一致,但还需中低层其他路径的水汽补充汇合并形成强的水汽通量辐合,区域水汽收支为净流入,其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低槽型暴雨水汽主要来自西路的里海、黑海,南路的南海和西南路的孟加拉湾,水汽通量最大中心达100~150 kg·(m·s)^(-1),水汽输入主要来自南边界和西边界;河套异常高压型暴雨水汽来自东路的黄海、西路的里海和黑海、西南路的孟加拉湾,异常偏东气流将三路水汽接力式地输送到暴雨区,水汽通量最大中心达250~300 kg·(m·s)^(-1),水汽输入主要来东边界和南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旱涝 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净收支
下载PDF
“衡邵娄干旱走廊”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扬 赵伟明 +4 位作者 胡颖冰 盛东 魏永强 申志高 谭军 《干旱气象》 2023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近年来,长江流域干旱事件频发,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及防旱抗旱能力,开展典型旱区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衡邵娄干旱走廊”是湖南省干旱最严重区域,利用该区域33个气象站1971—2... 近年来,长江流域干旱事件频发,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及防旱抗旱能力,开展典型旱区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衡邵娄干旱走廊”是湖南省干旱最严重区域,利用该区域33个气象站1971—2022年逐月降水量构建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序列数据集,以邵阳县为示例,应用游程理论整合干旱事件,基于Gumbel-Copula函数构建干旱历时和强度联合分布函数,计算干旱联合重现期并推广至整个研究区域,在此基础上构建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分析整个研究区域各等级干旱概率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邵阳县Ⅰ型和Ⅱ型干旱历时和强度理论联合重现期峰值分别约97、27 a,表明长历时且高强度干旱事件发生概率很小,远低于长历时或高强度干旱事件发生概率,这是研究区干旱事件的共性。基于干旱历时和强度联合分布组合可有效避免单一变量在识别干旱等级时对干旱事件整体的分割,能够更准确评估干旱的复杂性及大范围影响。近52 a来,“衡邵娄干旱走廊”西部轻旱最频繁,重旱与特旱发生频率低,特旱主要分布在邵阳县、邵东县及双峰县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邵娄干旱走廊 SPI 游程理论 COPULA函数 联合重现期
下载PDF
基于相对指标的衡邵娄干旱走廊抗旱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军 赵伟明 +2 位作者 杨扬 盛东 申鸿哲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4期22-31,共10页
为准确分析衡邵娄干旱走廊的区域抗旱能力,利用该区域内历年自然社会基本数据,选择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等15个相对指标,构建了该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粗糙集理论,对该区域进行了抗旱能力评价。结果表明:(1)可选用综合粮食亩产... 为准确分析衡邵娄干旱走廊的区域抗旱能力,利用该区域内历年自然社会基本数据,选择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等15个相对指标,构建了该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粗糙集理论,对该区域进行了抗旱能力评价。结果表明:(1)可选用综合粮食亩产、区域内非耕地占比、耕地面积的亩均总库容、森林覆盖率、年均降雨量和抗旱资产等6项相对指标作为衡量衡邵娄干旱走廊区域各子分区的区域抗旱能力的评价指标;(2)各子分区的抗旱能力值在0.0197~0.0556之间,依照数据的离散情况,将其抗旱能力分为强、中、弱三类。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可作为制定衡邵娄干旱走廊区域抗旱政策和区域发展相关规划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邵娄干旱走廊 粗糙集理论 相对指标 区域抗旱能力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nnual dry/wet changes and nomadic wars in the Hexi Corridor region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241–1912 A.D.
8
作者 Fei TANG Zhilin SHI +2 位作者 Qinhua TIAN Xiaogang DU Yong Z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22-1931,共10页
The link between climate and war has long been a topic of great scientific and social interest.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on warfare in China’s Hexi Corridor region since 241 A.D.Using the ... The link between climate and war has long been a topic of great scientific and social interest.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on warfare in China’s Hexi Corridor region since 241 A.D.Using the 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 of tree-ring data and historical war data,we observe a not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annual dry-wet variations and wars instigated by nomadic groups in the Hexi Corridor.However,this relationship is dynamic and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s relative unity.During periods in which the Hexi Corridor was ruled by multiple regimes,wars tended to follow dry climatic conditions,which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unusual drought during these periods likely heightened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and land.Conversely,during times of regional unity,wars were more likely to occur when climatic conditions were wet because the expansion of rangeland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resources helped fuel the nomads’outward conquest.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r and climate change.To g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relationship,continuous,high-resolution historic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atasets with broader and more uniform coverage are needed across multiple regions.In addition,collecting and examining disaggregated historical war data for region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s ess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Interannual dry and wet variations WAR The Hexi corridor Tree ring Nomadic groups
原文传递
4种干旱指标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0
9
作者 梁丹 赵锐锋 +2 位作者 李洁 谢作伦 祝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6期194-204,共11页
为了对比4种干旱指标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河西地区12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地面观测数据,计算出该区4种干旱指标,并对照《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的实况干旱记录资料,评估这4种干旱指标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 为了对比4种干旱指标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河西地区12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地面观测数据,计算出该区4种干旱指标,并对照《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的实况干旱记录资料,评估这4种干旱指标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1)在年际尺度上,Pa和MI所判定的干旱等级高于实测干旱等级,SPI和SPEI的模拟能力相对较好;在季节尺度上,SPEI的判断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2)Pa、SPI和MI在整个河西走廊的部分区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湿趋势,而SPEI的倾向率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河西走廊地区以不同的速率变干;(3)Pa、SPI和SPEI的干旱频率一致;MI在降水更加稀少的干旱区域适应性和可靠性相对较差;(4)SPEI与MI的相关性在干旱的疏勒河流域较差;(5)通过与实际干旱记录的对比,发现4种指标的出现错误的频率为MI>SPI和Pa>SP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干旱 干旱指标 干旱等级 适用性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酿酒葡萄栽培区旱情时空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雅善 王振吉 +3 位作者 王艳君 李华 王波 范树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6,共7页
基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及其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酿酒葡萄需水量,结合葡萄生育期内降雨量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参照农业干旱等级,分析了酿酒葡萄栽培区旱情... 基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及其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酿酒葡萄需水量,结合葡萄生育期内降雨量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参照农业干旱等级,分析了酿酒葡萄栽培区旱情发生的时空特征。并选取了酿酒葡萄需水关键期,进行了CWDI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酿酒葡萄生育期内,CWDI呈现先迅速升高,后略微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0月中旬。酿酒葡萄生育期内干旱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布特征,旱情程度最严重的情况发生在浆果生长期,研究区内西北部旱情相对较重,东南部稍轻。50a间,酿酒葡萄萌芽期1959-1973年旱情呈逐渐缓解的趋势,此后,旱情呈现增减反复交替的趋势。而在浆果生长期,旱情则是一直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酿酒葡萄 作物需水量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频率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分析河西走廊气象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薛华柱 李阳阳 董国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23-934,共12页
利用河西走廊1965-2017年2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分析河西走廊气象干旱的变化趋势、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3a来河西走廊月、季、年尺度SPEI均呈显... 利用河西走廊1965-2017年2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分析河西走廊气象干旱的变化趋势、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3a来河西走廊月、季、年尺度SPEI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即干旱有显著减弱趋势,但个别站点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其中武威站在2013年持续时长达到11个月;(2)河西走廊四季均存在变湿趋势,且冬季变湿显著,其中春、夏、秋季干旱呈不稳定变化,而冬季在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由干旱向湿润突变;(3)河西走廊干旱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干旱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湿润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4)不同时间尺度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轻中旱发生频率远高于重特旱,且年、季尺度重特旱发生相对高频区空间分布特征与轻中旱正好相反。总之,近53a来河西走廊干旱呈减弱趋势,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开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但该区域气候变化较复杂,需要注意局部干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 时空特征 气象干旱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降水分布特征及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生梁 杨晓玲 +2 位作者 董安祥 赵东旭 梁从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93,共4页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五站1971—2000年降水资料和1997—2000年人工高炮增雨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降水分布特征和适宜武威市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总结出武威市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提出了人工增雨的一些新思路,以供人...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五站1971—2000年降水资料和1997—2000年人工高炮增雨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降水分布特征和适宜武威市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总结出武威市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提出了人工增雨的一些新思路,以供人影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抗旱 减灾 气象条件 人工增雨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河西走廊边缘绿洲甜高粱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解婷婷 苏培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0-304,共5页
为研究能源作物甜高粱在干旱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状况,在甘肃河西走廊边缘绿洲区,对3种土壤水分(正常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甜高粱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下甜高粱茎秆... 为研究能源作物甜高粱在干旱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状况,在甘肃河西走廊边缘绿洲区,对3种土壤水分(正常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甜高粱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下甜高粱茎秆和整个地上部生物产量最高,其鲜重分别为77.3 t·hm-2和101.1 t·hm-2,干重分别为27.6 t·hm-2和34.9 t·hm-2。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茎秆汁液锤度分别为21.9%(正常水分)、22.1%(中度干旱)和22.4%(重度干旱),但差异不显著。中度干旱胁迫下甜高粱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4.72 kg·m-3。说明适度的土壤水分亏缺,不仅有利于甜高粱生产力和品质的提高,而且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河西走廊 边缘绿洲 干旱胁迫 生物产量 茎秆汁液锤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2001—2018年中国⁃老挝交通走廊核心区植被稳定性对极端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媛媛 李霞 +2 位作者 王小博 王绍强 钱钊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37-2547,共11页
中国⁃老挝交通走廊核心区干旱事件的频繁发生威胁着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于Palmer干旱指数(PDS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量化了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不同植被类型的稳定性(年均EVI与其标准差之比)及其对干旱的抵抗力(干旱期间植... 中国⁃老挝交通走廊核心区干旱事件的频繁发生威胁着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于Palmer干旱指数(PDS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量化了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不同植被类型的稳定性(年均EVI与其标准差之比)及其对干旱的抵抗力(干旱期间植被结构和功能保持其原始水平的能力)和恢复力(植被恢复到干旱前水平的速度)。结果表明:(1)2001—2018年间,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共发生5次极端干旱事件,出现极端干旱的年份有2005年、2010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以上年份极端干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3.37%、47.46%、10.41%、12.00%和3.05%;(2)不同植被类型对极端干旱的响应不同,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内常绿阔叶林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和其他植被类型相比,常绿阔叶林虽然暴露在干旱环境中的时间更长,但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维持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3)常绿阔叶林和木本稀树草原对极端干旱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显著高于混交林、草地和农田,研究区内各植被类型对极端干旱的抵抗力与温度和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 干旱 增强型植被指数 稳定性 抵抗力 恢复力
下载PDF
近60年河西走廊东部气象干旱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晓玲 丁文魁 +1 位作者 孙占峰 聂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2-248,共7页
为提高河西走廊东部气象干旱预测预警水平、防御干旱灾害、降低农业经济损失。以河西走廊东部5个自动气象站1960—2019年气温和降水量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的气温、降水和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河西走... 为提高河西走廊东部气象干旱预测预警水平、防御干旱灾害、降低农业经济损失。以河西走廊东部5个自动气象站1960—2019年气温和降水量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的气温、降水和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河西走廊东部年和农业季气温均为荒漠区和绿洲平原区明显高于浅山区,浅山区明显高于高寒山区;年和农业季降水均为高寒山区多于浅山区,浅山区多于荒漠区和绿洲平原区。年和农业季气温随年份、年代呈显著升高趋势,年和农业季降水随年份、年代呈增多趋势。河西走廊东部年景干旱年数为北部浅山区多于绿洲平原区和南部浅山区,绿洲平原区和南部浅山区多于高寒山区,高寒山区多于荒漠区;农业季干旱年数为高寒山区多于荒漠区,荒漠区多于绿洲平原区和南部浅山区,绿洲平原区和南部浅山区多于北部浅山区。年景和农业季干旱年随年数代呈先减少后明显增多趋势。年景和农业季各级别干旱年数变率较大,随着干旱级别的加重,干旱年数总体在减少,特旱年数最少。使用Д·A·ⅡeДb提出的大气干旱指数识别出的气象干旱事件和实际干旱事件基本一致,干旱等级也相对一致,说明该指数能够较好地监测到河西走廊东部干旱年份及干旱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气温 降水 干旱 演变特征
下载PDF
河西走廊近57年来干旱灾害特征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春林 司建华 +2 位作者 赵春彦 李培都 张经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根据1960-2016年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系列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表征年、季的干旱等级,分析了河西走廊的15个气象站点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7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 根据1960-2016年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系列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表征年、季的干旱等级,分析了河西走廊的15个气象站点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7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干旱站次比均呈减小趋势,秋季干旱站次比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全域性干旱发生的频率都高于29. 8%;(2)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和四季的干旱强度均呈减小趋势,研究区的干旱强度主要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3)干旱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酒泉和玉门是干旱频发地区,河西走廊地区有66. 7%的站点在年和季节尺度上都呈干旱减弱的趋势。干旱的减弱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但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河西走廊地区局地暴雨和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大,要在抗旱的同时加强洪涝灾害的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干旱灾害 SPI指数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衡邵干旱走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莎 郑文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50-55,60,共7页
衡邵干旱走廊是南方典型的干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加剧了灾害的发生风险,因此,理清衡邵干旱走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对深入理解干旱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衡邵干旱走廊2000—201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土... 衡邵干旱走廊是南方典型的干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加剧了灾害的发生风险,因此,理清衡邵干旱走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对深入理解干旱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衡邵干旱走廊2000—201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2个方面定量分析了衡邵干旱走廊2000—2017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干旱程度下的土地利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农业用地面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不断减少,占比从2000年的52.63%下降到2017年38.89%,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及周边县区,水体的面积由于干旱的加重也在继续缩小;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裸地)等面积不断扩大,建设用地在2009—2017年的土地单一动态度达到22.84%/年,前者的增加主要归因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后两者的增加则归因于快速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干旱 遥感 衡邵干旱走廊
下载PDF
衡邵干旱走廊干旱监测评估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双姿 刘鑫淼 +4 位作者 陈涛 杨敏 许笛 旷煜菲 肖美英 《干旱气象》 2021年第6期894-899,共6页
基于衡邵干旱走廊1961—2018年干旱灾情数据,利用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CI),对衡邵干旱走廊的干旱监测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作物需水高峰期(6—10月),满足区域MCI指数加权均值(DI指数)小于等于-0.5,且过程持续时间大于等... 基于衡邵干旱走廊1961—2018年干旱灾情数据,利用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CI),对衡邵干旱走廊的干旱监测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作物需水高峰期(6—10月),满足区域MCI指数加权均值(DI指数)小于等于-0.5,且过程持续时间大于等于16 d的干旱事件纳入统计,计算DI指数的极端强度、累加强度、持续时间三要素用于区域干旱年度评估最优。基于DI指数三要素,采用TOPSIS法计算的区域干旱年度评估指数(MCI_(e))最好。(2)对MCI_(e)序列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组合的分级方式,得出正常、干旱、大旱、特旱的干旱等级阈值,检验发现MCI_(e)指数对衡邵区特旱年和正常年有较强的评估能力,且2019年和2020年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对2013年特旱年进行模拟,发现MCI_(e)指数能较好地拟合衡邵区干旱灾情变化,可以为衡邵区旱情快速评估和预警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邵干旱走廊 MCI指数 区域干旱年度评估指数 干旱等级阈值
下载PDF
1961-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SPEI干旱指数数据集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泽华 陶辉 陈金雨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4期48-58,共11页
干旱指数数据集是干旱研究的基础。中巴经济走廊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制作该区域干旱指数数据集对干旱监测及其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基于中巴经济走廊1961–2015年逐日降水和气温栅格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时间尺度(1–24个月... 干旱指数数据集是干旱研究的基础。中巴经济走廊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制作该区域干旱指数数据集对干旱监测及其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基于中巴经济走廊1961–2015年逐日降水和气温栅格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时间尺度(1–24个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验证表明本数据集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巴经济走廊真实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可为中巴经济走廊气候变化研究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SPEI 指数 中巴经济走廊 数据评估
下载PDF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电网输电线路走廊干旱分析
20
作者 孙洋杰 唐华林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10期94-97,共4页
以湖北省输电线路走廊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3年1~9月MODIS卫星影像数据,处理得到月尺度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构建NDVI—Ts特征... 以湖北省输电线路走廊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3年1~9月MODIS卫星影像数据,处理得到月尺度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构建NDVI—Ts特征空间,计算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用TVDI监测结果分析湖北省输电线路走廊区域2013年干旱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湖北省输电线路走廊地区TVDI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525(P〈0.05),由MODIS卫星影像计算得到TVDI影像可以有效表明湖北省输电线路走廊地区的土壤含水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走廊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干旱 土壤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