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rupture zone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Shanxi Province 被引量:4
1
作者 JIANG Wa-li(江娃利) +5 位作者 DENG Qi-dong(邓起东) XU Xi-wei(徐锡伟) XIE Xin-sheng(谢新生)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4期389-397,共9页
Based on the latest displacement of Huoshan piedmont fault, Mianshan west-side fault and Taigu fault obtain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1990s up to the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surf... Based on the latest displacement of Huoshan piedmont fault, Mianshan west-side fault and Taigu fault obtain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1990s up to the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surface rup-ture zone of the 1303 Hongtong M = 8 earthquake, Shanxi Province are synthesized and discussed in the paper. If Taigu fault, Mianshan west-side fault and Huoshan piedmont fault were contemporarily active during the 1303 Hongtong M = 8 earthquake,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would be 160 km long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segments, that is, the 50-km-long Huoshan piedmont fault segment, 35-km-long Mianshan west-side fault segment and 70-km-long Taigu fault segment,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re exist 4 km and 8 km step regions.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exhibits right-lateral features. The displacements of northern and central segments are respectively 6~7 m and the southern segment has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10 m. The single basin-boundary fault of Shanxi fault-depression system usually corresponds to M 7 earthquake, while this great earthquake (M = 8) broke through the obstacle between two basins. It shows that the surface rupture scale of great earthquake is change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 = 8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 changeability of rupture scale
下载PDF
The GIS and analysis of earthquake damage distribution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被引量:1
2
作者 GAO Meng-tan(高孟潭) +5 位作者 JIN Xue-shen(金学申) AN Wei-ping(安卫平) Xiao-jian(吕晓健)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4期398-404,共7页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G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 and isoseismal of the earthquak...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G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 and isoseismal of the earthquake are stud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standard earthquake intensity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the abnormal damag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is found, so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b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tectonics, site condition and basin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n the ground motion generated by earthquake source and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s near source also a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n seismic zonation, anti-earthquake desig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ding produced by the abnormal density distributio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damage distribution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strong ground motion near source
下载PDF
Fault plane parameters of Sanhe-Pinggu M8 earthquake in 1679 determined using present-day small earthquakes 被引量:9
3
作者 Xiaoshan Wang Xiangdong Feng +4 位作者 Xiwei Xu Guiling Diao Yongge Wan Libin Wang Guangqing Ma 《Earthquake Science》 2014年第6期607-614,共8页
The great Sanhe-Pinggu M8 earthquake occurred in 1679 was the largest surface rupture event recorded in histor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plain.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fault geometry of this earthquake by... The great Sanhe-Pinggu M8 earthquake occurred in 1679 was the largest surface rupture event recorded in histor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plain.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fault geometry of this earthquake by inverting seismological data of present-day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in the focal area. We relocated those earthquakes with the double-difference metho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clustered small earthquakes often occur in the vicinity of fault plane of large earthquake, and referring to the morphology of the long axis of the isoseismal line obtained by the predecessors, we selected a strip-shaped zone from the relocated earthquake catalog in the period from 1980 to 2009 to invert fault plane parameters of this earthquake. The inversio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strike is 38.23°, the dip angle is 82.54°, the slip angle is -156.08°, the fault length is about 80 km, the lower-boundary depth is about 23 km and the buried depth of upper boundary is about 3 kin. This shows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is a NNE-trending normal dip-slip fault, southeast wall downward and northwest wall uplift, with th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component. Moreover,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and seismic-wave velocity profile in the focal area all verified our study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he-Pinggu m8 earthquake Present-day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 Double-differenceearthquake location - Tectonic stress field Fault planeparameter
下载PDF
Research on Algorithm M8 Applying to TIP Prediction of China's Strong Earthquake Cases in the Past Decades
4
作者 Huang Deyu and Chen Yong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SSB,Beijing 100036,China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Beijing 100036,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4年第4期4-10,共7页
This paper offers a positive research result of TIP before 16 strong earthquakes in North and Southwest China and their nearby areas since 1979 by using improved algorithm M8.The result showed that 14 of them were det... This paper offers a positive research result of TIP before 16 strong earthquakes in North and Southwest China and their nearby areas since 1979 by using improved algorithm M8.The result showed that 14 of them were determined to occur within the times of increased probability.TIP precaution occupies about 37% of the total space-time domain.That means we have made quite good results of intermediate-term predi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So the method could be used as one of the useful means of the intermediate-term predi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8 ALGORITHm Intermediate-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下载PDF
1597年10月6日“珲春—汪清深震区”M≥8地震触发的湖震和火山喷发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裕澈 时振梁 曹学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7-570,共14页
探讨了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地震的烈度特征,地震伴随的湖震和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类型与规模.结果表明,1597年10月6日地震为可能发生在"珲春—汪清深震区"的一次M≥8深源地震;地震在中国东部地区产生了... 探讨了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地震的烈度特征,地震伴随的湖震和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类型与规模.结果表明,1597年10月6日地震为可能发生在"珲春—汪清深震区"的一次M≥8深源地震;地震在中国东部地区产生了广泛的湖震,其多种形态可与1775年葡萄牙里斯本地震产生的湖震比拟;地震触发了望天鹅火山的一次中小规模爆发式喷发,其地点在中国吉林省长白县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97年10月6日地震 历史地震 m8深源地震 湖震 望天鹅火山喷发 珲春-汪清深震区
下载PDF
Intracontinental basin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6
作者 DENG Qi-dong(邓起东) +5 位作者 GAO Meng-tan(高孟潭) ZHAO Xin-ping(赵新平) WU Jian-chun(吴建春)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The September 17,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occurred in Linfen basin of Shanxi down-faulted basin zone. It is the first recorded M=8 earthquake since the Chinese historical seismic records had started and is a grea... The September 17,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occurred in Linfen basin of Shanxi down-faulted basin zone. It is the first recorded M=8 earthquake since the Chinese historical seismic records had started and is a great earth-quake occurring in the active intracontinental basin. We had held a Meeting of the 700th Anniversary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in Shanxi and a Symposium on Intracontinental Basin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Taiyuan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on September 17~18, 2003. The articles presented on the symposium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tive intracontinental basins of different properties, developed in different regions, in-cluding tensional graben and semi-graben basins in tensile tectonic regions, compression-depression basins and foreland basins in compressive tectonic regions and pull-apart basins in strike-slip tectonic zone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China. In this article we make a brief summary of some problems.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are a part of the articles presented on the sympos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ongtong m=8 earthquake SHANXI intracontinental basin strong earthquake
下载PDF
1303年洪洞8级地震GIS系统与震害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孟潭 金学申 +1 位作者 安卫平 吕晓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368,共6页
采用GIS技术 ,建立了 130 3年洪洞地震的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 130 3年洪洞地震的震害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等震线的特点 .通过与标准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对比 ,分析了地震烈度异常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构造、场地... 采用GIS技术 ,建立了 130 3年洪洞地震的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 130 3年洪洞地震的震害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等震线的特点 .通过与标准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对比 ,分析了地震烈度异常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构造、场地条件、盆地之间的关系 .研究了震源与近源地下结构对地表地面运动的影响 ,探讨了这种烈度分布特征对区域地震区划、抗震设防、震害预测以及地震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地震 震害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近源强地面运动
下载PDF
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17
8
作者 江娃利 邓起东 +1 位作者 徐锡伟 谢新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362,共8页
综合 2 0世纪 90年代初在霍山山前断裂和近年在绵山西侧断裂和太谷断裂获取的最新调查资料 ,讨论了 130 3年山西洪洞 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和位移特征 .如果太谷断裂、绵山西侧断裂与霍山山前断裂在 130 3年洪洞地震中同时活动 ,则... 综合 2 0世纪 90年代初在霍山山前断裂和近年在绵山西侧断裂和太谷断裂获取的最新调查资料 ,讨论了 130 3年山西洪洞 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和位移特征 .如果太谷断裂、绵山西侧断裂与霍山山前断裂在 130 3年洪洞地震中同时活动 ,则该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16 3km ,分为 3段 ,即霍山山前断裂段、绵山西侧断裂段和太谷断裂段 .各段长度分别为 5 0 ,35和 70km ,3段之间存在 4和 8km的阶区 .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具右旋走滑特征 ,北段和中段右旋走滑位移量 6~ 7m ,南段最大为 10m .在山西断陷带盆地边界的单条断裂一般只对应 7级地震 ,而该次 8级特大地震则突破两个盆地之间的障碍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级地震 地表破裂带 破裂尺度可变性
下载PDF
华北地区8级大震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地震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先 张先康 +1 位作者 刘敏 赵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在地震地质、航磁反演及人工地震测深工作的基础上,阐明了华北地区8级大震的3个深部构造特征,即地震发生在深部超壳断裂的上部,地震发生在强度较大的构造块体的边缘,震源区深部存在低速、低密及高导层构造,同时对地震成因进行了探讨,讨... 在地震地质、航磁反演及人工地震测深工作的基础上,阐明了华北地区8级大震的3个深部构造特征,即地震发生在深部超壳断裂的上部,地震发生在强度较大的构造块体的边缘,震源区深部存在低速、低密及高导层构造,同时对地震成因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构造运动和壳内爆炸两种地震成因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震 深部构造 地震成因
下载PDF
1668年郯城大地震震源断层三维特征反演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翠英 刁桂苓 +5 位作者 耿杰 李永红 许萍 胡新亮 冯向东 李冬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14-2824,共11页
1668年在山东郯城附近发生的8(1/2)级巨大地震,是有史料记载以来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最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山东区段,震源区现代小震依然频繁.本文以震源区附近重新定位的百余个现今中小地震基本参数,反演得到1668年郯城8(1/2)... 1668年在山东郯城附近发生的8(1/2)级巨大地震,是有史料记载以来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最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山东区段,震源区现代小震依然频繁.本文以震源区附近重新定位的百余个现今中小地震基本参数,反演得到1668年郯城8(1/2)级大震震源断层产状:震源断层走向21.6°,倾角为89.5°,滑动角为148.9°,震源断层长度约180 km,下界深度约为32 km,上界埋深约为4 km左右,为北北东走向直立的右旋近走滑断层.震源断层在地壳浅表对应沂沭断裂带东地堑的安丘—莒县断裂(F5).根据8(1/2)级大震地表地震断层和烈度分布研究成果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震源区地震深度分布、地震波速度剖面等对8(1/2)级地震的基本参数进行了讨论,认为各种结果之间能够相互验证,反演获得了理想结果.研究证明,对于震源区现代中小地震资料丰富的历史大地震,用该方法反演震源断层三维产状和错动性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城8 1 2 级地震 现今中小地震 区域应力场 应力主轴参数 震源断层面反演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区域构造形变背景及可能的震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991~ 2 0 0 2年相对 1 979~ 1 991年垂直差异运动及应变积累加速增强的特征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孕育有关 ;且这样的一个地壳垂直运动加速过程可能还未因地震发生而结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垂直运动 负位错模型 梯度场 蕴震过程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邻区8级地震的空间有序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道一 郑炳华 +1 位作者 王湘南 大内徹 《华南地震》 1999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了中国大陆及邻区的28 次8 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的几何有序性, 发现可区分出21 个等腰和等边三角形。它们的震中距离的尺度可达几千公里, 表明巨大地震的发生与地表区域构造的关系可能不甚密切, 而与深部的构造过程有较为密... 研究了中国大陆及邻区的28 次8 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的几何有序性, 发现可区分出21 个等腰和等边三角形。它们的震中距离的尺度可达几千公里, 表明巨大地震的发生与地表区域构造的关系可能不甚密切, 而与深部的构造过程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像 空间分布特征 有序性 地震 中国
下载PDF
中国8级巨震时空特征及其对于大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影响初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琤琤 刘红桂 +1 位作者 梅卫萍 章熙海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5,共6页
中国的8级巨震基本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至云南的弧形带、新疆西北部的北东向条带、35°N一线和南北带、华北强震区、台湾地震区5个区、带,并常常表现出成对性或优势周期.各区、带的巨震活动可能存在不同的主体力源.在新疆和台湾地区... 中国的8级巨震基本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至云南的弧形带、新疆西北部的北东向条带、35°N一线和南北带、华北强震区、台湾地震区5个区、带,并常常表现出成对性或优势周期.各区、带的巨震活动可能存在不同的主体力源.在新疆和台湾地区发生8级地震后3~10年华北地区北部可能进入6.5级地震密集的地震活跃时段;7~15年后,江淮地震区就可能进入以6级地震为标志的地震活跃时段.华北地区8级地震对大华北二个分区的地震活动都有显著的减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级巨震 大华北地区 江淮地震区 华北地震区 应力调整区
下载PDF
东北深震区——8级大震的穴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增建 张晓东 吴瑾冰 《内陆地震》 2002年第4期289-293,共5页
1 992年就曾指出东北深震区是中国北方和蒙古国 8级大震的穴位。1 999年东北发生深震后曾提出陕甘宁和青东地区在未来几年内可能发生 8级大震的预测意见 ,结果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 8.1级大震。 2 0 0 2年 6月 2 1日... 1 992年就曾指出东北深震区是中国北方和蒙古国 8级大震的穴位。1 999年东北发生深震后曾提出陕甘宁和青东地区在未来几年内可能发生 8级大震的预测意见 ,结果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 8.1级大震。 2 0 0 2年 6月 2 1日东北又发生 7.2级深震 ,因此 ,分析认为中国北部或蒙古国近几年内还可能发生 8级大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深震区 中国 蒙古国 8级大震预测 震级
下载PDF
尼泊尔8.1级大震与中国大陆西部8级大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81-288,共8页
自1300年以来的715 a间,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共发生M≥8大震25次,呈现出显著的自组织有序性.特别是从1902年到2001年的100 a间,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发生3对前后间隔4 a的8级大震有序对.基于信息预测理论,在对中国大陆8级大震有序网络构建及其... 自1300年以来的715 a间,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共发生M≥8大震25次,呈现出显著的自组织有序性.特别是从1902年到2001年的100 a间,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发生3对前后间隔4 a的8级大震有序对.基于信息预测理论,在对中国大陆8级大震有序网络构建及其总结研究的基础上,补充尼泊尔3次8级大震新信息:2015年8.1级、1934年8.1级和1833年8级大震,进一步优化完善并构建8级大震二维与三维有序网络结构,并由此对未来8级大震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尼泊尔8.1级大震的发生,标志着新一轮8级大震活动的开始,未来数十年内大震强震将在青藏高原地区由南向北迁移发生,2022与2026年前后中国大陆西部将发生新的8级大震有序对,2029、2045年前后仍有可能发生8级大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尼泊尔8.1级大震 中国大 陆西部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8级大震有 序对 m8大震预测
下载PDF
对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大震预测的反思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增建 韩延本 吴瑾冰 《国际地震动态》 2001年第12期6-8,共3页
20 0 1年 1 1月 1 4日在新疆 -青海交界地区发生了 8.1级大震。震中为 90 .9°E,3 6.2°N。本文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作了回顾 ,并讨论了有关
关键词 地震迁移 地震预测 反震时间 2001年 11月 新疆 青海
下载PDF
有序网络结构与中国大陆西部8级大震有序对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自1303年以来的710 a间,中国大陆共发生M≥8大震23次,呈现出显著的自组织有序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1902年到2001年的100 a间,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发生了3对前后间隔4 a的8级大震有序对.在对中国大陆8级大震有序网络构建及其总结研究的基... 自1303年以来的710 a间,中国大陆共发生M≥8大震23次,呈现出显著的自组织有序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1902年到2001年的100 a间,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发生了3对前后间隔4 a的8级大震有序对.在对中国大陆8级大震有序网络构建及其总结研究的基础上,补充新信息,进一步优化完善并构建8级大震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有序网络结构,并由此进行预测:2022与2026年前后中国大陆西部有可能发生新的8级大震有序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西部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8级大震有序对 大震预测
下载PDF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山西数字强震动记录特征与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扬 赵向佳 +1 位作者 高树义 赵晋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山西数字强震动台网27个台的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对加速度波形数据的基线校正,滤波,加速度傅立叶和反应谱计算,以及速度和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局部场地的介质特性对地震动...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山西数字强震动台网27个台的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对加速度波形数据的基线校正,滤波,加速度傅立叶和反应谱计算,以及速度和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局部场地的介质特性对地震动特征有相当大的影响,较厚的覆盖土层对较长周期的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厚覆盖土层场地的强震动观测对自振周期较长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四川汶川8级地震 场地影响 长周期地震波
下载PDF
福建水位观测网对印度尼西亚8级巨震的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廖丽霞 王玫玲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年第4期67-72,共6页
分析了福建水位观测网对2004年和2005年2次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8级巨震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福建水位观测网能够记录和反映远大地震事件,响应的时间分布、空间展布、幅度大小、变化形态均同构造密切相关;同时指出,水井对远震的响应... 分析了福建水位观测网对2004年和2005年2次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8级巨震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福建水位观测网能够记录和反映远大地震事件,响应的时间分布、空间展布、幅度大小、变化形态均同构造密切相关;同时指出,水井对远震的响应特征不但同水井的构造位置有关,还同水井的井孔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现有的数据库应进一步完善,增加水井的井孔结构、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基础背景资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地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8级巨震 福建水位观测网 响应特征 地质环境
下载PDF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学忠 许力生 《国际地震动态》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简要介绍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新疆 -青海交界 8.1级地震的预测情况 ,给出了中、美、日等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和震源机制 ,以及余震的分布和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
关键词 2001年 11月 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 震源参数 震源机制 余震 加卸载响应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