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Piracy on the High Seas? Benefit Sharing from Marine Genetic Resource Exploitation in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1
作者 John Samuel Bird 《Natural Resources》 2018年第12期413-428,共16页
Transnational benefit sharing from the exploitation of Marine Genetic Resources’ (MGR’s) in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ABNJ) presents a uniqu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law. Proposals to govern MGR’s in ABN... Transnational benefit sharing from the exploitation of Marine Genetic Resources’ (MGR’s) in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ABNJ) presents a uniqu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law. Proposals to govern MGR’s in ABNJ include leaving them unregulated, governance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A) or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or implementing a new international regim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a hybrid solution for MGR governance?under the ISA which is modeled on the CBD and The Nagoya Protocol (Nagoya), provides the most adroit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equal benefit and access to MGR’s for all States. This solution ensures adequate conservation of MGR’s, meanwhile fostering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and maintaining equality in access, biodiversity and the sharing of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benefits amongst the internationalcommunity. Further, examining benefit sharing from bioprospecting under the CBD and Nagoya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a benefit-sharing regime in ABNJ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Examining the CBD, Nagoya and UNCLOS demonstrates how benefits arising from exploitation of MGR’s in the high seas and deep bed should be included as a mandate of the ISA. This methodology is accomplished by focusing on bioprospecting for MGR’s and how the CBD and Nagoya facilitate access to the resource while ensuring that the host State or community benefits from granting access. As the CBD and Nagoya focus on benefit sharing in light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UNCLOS regulates in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the ISA is perfectly placed to adopt the principles of the CBD and Nagoya and provide a mechanism to ensure that MGR’s in ABNJ are adequately conserved and the benefits arising from their exploitation equitably sh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Genetic RESOURCES Natural RESOURCES BIODIVERSITY BIOPROSPECTING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Nagoya Protocol 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 law Conservation Benefit Sharing High seaS Deepsea Bed Area
下载PDF
The Future for the Enterprise
2
作者 CHANG Hong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中英文版)》 2017年第2期207-226,共20页
The Enterprise regime was intensively negotiated first in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III) from 1973 to 1982 and then in the UN Secretary General’s informal consultations from 19... The Enterprise regime was intensively negotiated first in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III) from 1973 to 1982 and then in the UN Secretary General’s informal consultations from 1990 to 1994.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hereinafter the “Convention”) is a major achievement of the UNCLOS III and the Agreement Relat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t XI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of 10 December 1982 (hereinafter the “1994 Agreement”) is an achievement of the informal consultations. The Enterprise regime has been dramatically changed in many ways with the adoption of 1994 Agreement. Envisaged as an operational organ of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the outlook of the Enterprise is still unknown. In this connection, this paper highlights a few questions which need to be answered urgently, and proposes the way forward for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the Enterprise in terms of legal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1994 AGREEMENT
下载PDF
论无人海洋系统的国际法规制与我国的因应
3
作者 刘丹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0,共12页
无人海洋系统国际规制的难点体现在无人海洋系统自身法律地位界定、主权豁免、航行(或飞越)权等多个领域,而国际海事组织(IMO)无人船国际造法则代表着该领域的规则变革。无人海洋系统国际法规制困境,不仅因为无人海洋系统触及海洋治理... 无人海洋系统国际规制的难点体现在无人海洋系统自身法律地位界定、主权豁免、航行(或飞越)权等多个领域,而国际海事组织(IMO)无人船国际造法则代表着该领域的规则变革。无人海洋系统国际法规制困境,不仅因为无人海洋系统触及海洋治理的多个治理维度,而且因为其规制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规则碎片化和国际话语权不均等特征。我国未来应从加强无人海洋系统完善海洋治理能力、推进国际和国内法治建设三个层面予以因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海洋系统 海洋治理 国际法规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事组织 中国因应
下载PDF
国际海峡通行制度综合法理分析
4
作者 李人达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102,共13页
作为全球海洋的关键节点,国际海峡既是我国冲出岛链封锁的必经之地,也是关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与否的重要通道。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第一,针对某些存在长期有效的专门公约的特定海峡,其通行制度予以保留,如土耳其海... 作为全球海洋的关键节点,国际海峡既是我国冲出岛链封锁的必经之地,也是关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与否的重要通道。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第一,针对某些存在长期有效的专门公约的特定海峡,其通行制度予以保留,如土耳其海峡适用1936年《蒙特勒公约》、麦哲伦海峡适用智利与阿根廷1881年《边界条约》、丹麦海峡适用1857年《哥本哈根条约》;第二,在用于国际航行的非领海海峡,他国船舶、飞机有权在其中间的专属经济区或公海海域适用航行飞越自由,如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宫古海峡、巴士海峡等咽喉要道;第三,在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海峡,他国船舶、飞机有权在其领海海域适用过境通行制度,如吐噶喇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咽喉要道;第四,在摩西拿例外海峡和死巷例外海峡,他国船舶、飞机有权适用不应予以停止的无害通过制度,如摩西拿海峡、卡尔玛海峡、蒂朗海峡、首港航道等咽喉要道。综上,他国船舶、飞机在相关海峡的相关海域的通行权的享有,依靠的是国际法规则,并非海峡沿岸国的恩惠,也非其他海权大国的好意施惠。我国船舶、飞机有权适用国际海峡上述四类通行制度沟通全球。同时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保障国际海峡畅通,促进海运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航行飞越自由 过境通行 无害通过
下载PDF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历史演进、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
5
作者 杨泽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65,共16页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历史演进,可以分为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萌芽时期、近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现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和当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四个阶段。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将呈以下发展趋势:条约法规则占据主导地位,但软法影响力日益扩大;国...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历史演进,可以分为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萌芽时期、近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现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和当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四个阶段。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将呈以下发展趋势:条约法规则占据主导地位,但软法影响力日益扩大;国际司法机构的影响更加凸显;对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的限制不断增强以及区域主义路径持续强化等。影响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变革的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国际政治以及国际组织或国家集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执行协定》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下载PDF
国际法视角下南海渔业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
6
作者 刘洋 杨华清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377-382,共6页
长期的领土主权和海域界限的纷争、联合国海洋公约制度方面的缺陷、渔业执法合作法律基础薄弱等原因,使南海渔业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面临着重重阻碍。目前南海渔业资源正处于衰退期,国内外渔业发展环境不够稳定,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对于南... 长期的领土主权和海域界限的纷争、联合国海洋公约制度方面的缺陷、渔业执法合作法律基础薄弱等原因,使南海渔业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面临着重重阻碍。目前南海渔业资源正处于衰退期,国内外渔业发展环境不够稳定,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对于南海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从国际法视角出发,剖析南海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说明南海渔业区域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后,从构建南海渔业合作机制的思路出发,为南海区域合作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方向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渔业 区域合作机制 国际法视角
下载PDF
“南海行为准则”与区域海洋治理机制创新 被引量:1
7
作者 葛淼 《东南亚研究》 2024年第1期70-87,156,157,共20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构建普遍性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但不是国际海洋法体系的上位法。国际法是多层级的立体系统,全球性海洋公约和区域性海洋法构成国际海洋法的双层次结构。区域性海洋法可能形成新的习惯国际海洋法,为《公约》提供更...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构建普遍性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但不是国际海洋法体系的上位法。国际法是多层级的立体系统,全球性海洋公约和区域性海洋法构成国际海洋法的双层次结构。区域性海洋法可能形成新的习惯国际海洋法,为《公约》提供更新的动力。“南海行为准则”构建南海的区域海洋治理机制,是对《公约》的扬弃,只要其有利于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南海秩序,同时没有违背公认的习惯海洋法原则,可以做出不同于《公约》的规定。“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困局有三个主因:南海的不对称格局、东盟对中国的不信任推定以及第三方国家的干预和介入。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构建区域海洋秩序应以搁置主权争议、规制当事方行为、反对第三方国家干预和介入、避免安全局势升级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行为准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洋法 南海秩序 区域治理
下载PDF
论国家对海底电缆和海底管道的投资保障义务与中国因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子珩 高之国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6,共18页
作为通讯和能源传输领域的基础设施,海底电缆和海底管道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由于私人投资者控制着绝大部分海底电缆和管道,因此国际投资法对海底电缆和管道保障具有无法替代的现实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亦为投资... 作为通讯和能源传输领域的基础设施,海底电缆和海底管道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由于私人投资者控制着绝大部分海底电缆和管道,因此国际投资法对海底电缆和管道保障具有无法替代的现实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亦为投资保障的落实提供了部分国际法层面的依据。然而因海底电缆和管道自身的独特跨界属性,以及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就海底电缆和管道法律制度供给的短缺,使得海底电缆和管道能否获得国际投资协定(IIAs)的保障,以及东道国对海底电缆和管道肩负哪些具体保障义务,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应重视国际投资法与海底电缆和管道保障的其他法律规则之间的联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在现有国际投资协定、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与规则中就海底电缆和管道作出针对性的法律制度设计,以实现对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协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底电缆 海底管道 域外管辖权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研究:发展演变与未来趋势
9
作者 赵卫华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域外各国对当代南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达成前的早期阶段、DOC达成至“南海仲裁案”之间的阶段和中美竞争加剧后的新发展时期这3个阶段。在早期阶段,域外大国学界和智库虽然也... 域外各国对当代南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达成前的早期阶段、DOC达成至“南海仲裁案”之间的阶段和中美竞争加剧后的新发展时期这3个阶段。在早期阶段,域外大国学界和智库虽然也对南海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其立场和态度总体上是对中国有利的。第二阶段后期特别是中美竞争加剧后,其研究成果体现的对待南海问题的立场和态度逐渐多元化,研究方法也日益多元化,研究领域逐渐由传统领域向非传统领域扩展。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中对中国不利的结论和声音逐渐增多,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舆论斗争和南海维权斗争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上述变化受到各国研究人员代际更替、国际海洋法新发展和国际格局变迁的多重影响,但根本原因则是国际格局变迁及相关国家对本国利益的自我选择。中国应充分认识到国际规则和国际法的工具性作用,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域外各国在南海问题各领域研究取向的变化,坚决反对歪曲或有选择地援引国际法来“抹黑”中国的行为;同时又要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努力加强和深化对国际法、国际政治和历史等不同学科交叉互融的研究,提高阐释运用国际法的能力,援引恰当的条款来维护中国的正当海洋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域外大国 海洋权益 中美竞争 国际海洋法
下载PDF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缘起之国际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是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缘起可在国际政治框架内加以解释。大致而言,四个方面的发展推动了这次会议的召开。一是科技进步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增强,导致出现了世界范围...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是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缘起可在国际政治框架内加以解释。大致而言,四个方面的发展推动了这次会议的召开。一是科技进步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增强,导致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海洋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由此产生了从法律层面抑制单边行动和国家间冲突的需要;二是发展中国家以联合斗争的形式,向以“海洋自由”原则为基础的旧海洋法秩序发起冲击,并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国家海洋管辖权的主张,希望重塑整个海洋法秩序以赋予这些主张合法性;三是成长为海洋大国的苏联海洋利益立场发生变化,它主动与美国接触,达成了召开国际会议、确立12海里领海和国际海峡自由过境制度的共识;四是深海采矿需求的出现及其引发的国际海底法律地位问题辩论,成为会议召开的直接动因。以上四个方面在影响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之核心议程的同时,也决定了会议的发展中国家与海洋大国之间博弈的基本格局和利益“交易”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 海洋自由 国际海底问题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中国香港报刊对西沙事态的反应——以《明报月刊》为考察中心
11
作者 马洛华 郭渊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1974年1月,西沙海战爆发后,中国香港报刊积极报道与战事相关的内容,对中国香港社会的维权动态以及南海诸岛史地知识亦多有着墨,但很少深入探讨中国南海主权。相对而言,《明报月刊》则刊登了一系列由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学者和海外华人学... 1974年1月,西沙海战爆发后,中国香港报刊积极报道与战事相关的内容,对中国香港社会的维权动态以及南海诸岛史地知识亦多有着墨,但很少深入探讨中国南海主权。相对而言,《明报月刊》则刊登了一系列由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学者和海外华人学者所撰写的学术维权文章,为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论证提供了历史和法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报月刊》 西沙海战 西沙、南沙群岛 国际法 中国南海主权
下载PDF
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开发资格的认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效控制条款解释及适用
12
作者 王雨昕 潘翔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6期67-78,共12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开发资格条款中“有效控制”的规定语意模糊,国际海底管理局秉持监管控制解释思路,致开发资格标准过于宽松,纵容了“借壳开发”行为。单一监管控制标准混淆国籍与有效控制概念,强化发达国家国际海...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开发资格条款中“有效控制”的规定语意模糊,国际海底管理局秉持监管控制解释思路,致开发资格标准过于宽松,纵容了“借壳开发”行为。单一监管控制标准混淆国籍与有效控制概念,强化发达国家国际海底区域开发的支配地位,严重违背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有效控制条款解释与适用,应借鉴国际法中对资源的实际管控能力与国内法中对经营管理施加影响的经验,引入经济控制要素,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综合运用条约解释方法。构成要件可参考领土主权中的有效控制,分为排他行使控制权意愿的主观要件与存在监管控制和经济控制的实际联系的客观要件。后者判定应采取实质性审查立场,以监管控制为原则,经济控制为例外。其中,经济控制以实际控制人、利润分配流向及申请主体中主要经营管理机构及人事控制机构成员所在国逐步判断。中国正处于深海立法的探索阶段,应充分利用法律解释工具,为深海治理议题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底区域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有效控制 法人国籍 深海采矿
下载PDF
应对海平面上升海岸实体保护国家实践的国际法律问题及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小翼 刘季昀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海岸受侵蚀、海洋地物被淹没等情况。各国采用硬工程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沉积物保护、红树林等生态系统修复、填海造陆和人工岛屿建设等措施保护海岸,以此积极应对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基线和沿海国海区...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海岸受侵蚀、海洋地物被淹没等情况。各国采用硬工程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沉积物保护、红树林等生态系统修复、填海造陆和人工岛屿建设等措施保护海岸,以此积极应对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基线和沿海国海区界限发生的变化。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定,人工保护海岸线是公认的做法,但沿海国在具体实践中也要注意国际法律原则和义务,确保在合法合理地维护本国海洋权利的同时,不损害他国利益。我国在应对海平面上升时,应利用合法有效的人工海岸保护措施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利用填海造陆方式,合法开展岛礁建设和保护活动,建立和完善红树林修复保障体系,妥善处理海平面上升对海洋边界的影响,以及加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海岸实体保护 国家实践 国际法 启示
下载PDF
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的法理依据及其完善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春林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3年第1期51-72,I0003,共23页
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具有复杂性、广泛性与跨界性等特征,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治理。现有涉海洋废物处置的国际公约以及东北亚区域内相关双边与多边协定和文件,为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据。但由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关海... 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具有复杂性、广泛性与跨界性等特征,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治理。现有涉海洋废物处置的国际公约以及东北亚区域内相关双边与多边协定和文件,为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据。但由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关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缺少专门协定,只是在相关条款中有所涉及,再加上区域内各国国内法授权的差异,造成相关立法及合作机制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影响有关合作开展及其效果。东北亚相关国家应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完善有关海洋废物处置的国际法规则体系,以便更好地为区域内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积极参与东北亚有关海洋废物处置合作治理的规则建设,为维护东北亚海洋废物处置的良好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废物处置 东北亚 合作治理 法理依据 国际海洋法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新疆域国际法:演进、挑战与因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忠法 王钰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3年第3期20-29,共10页
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精进,使得深海、外空、极地和网络等新疆域被开拓出来。如今,新疆域成为当前大国角逐的战略制高点,亟须新的国际法加以规制。基于对科学技术和国际海洋法协同演进的历史分析,可以探索出科技发展与新疆域国际法演进的... 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精进,使得深海、外空、极地和网络等新疆域被开拓出来。如今,新疆域成为当前大国角逐的战略制高点,亟须新的国际法加以规制。基于对科学技术和国际海洋法协同演进的历史分析,可以探索出科技发展与新疆域国际法演进的内在联系。虽然联合国框架内已形成了国际海底区域和南极的国际法治理体系,并开始外空国际法立法的初步尝试,但现行国际法滞后性问题突出,拥有先发技术优势的国家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碰撞频仍,科技发展对新疆域国际法治变革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为它提供了立法动力和发展机遇。我国应积极参与当下新疆域内软法治理机制的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主权、普惠、共治为治理原则来应对国际法面临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新疆域 国际海洋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国际海洋法法庭对气候变化国家义务的咨询意见:依据、效力与可能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微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81,共13页
申请国际海洋法法庭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义务发表咨询意见,已经从理论探讨嬗变为司法实践。然而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上,国际海洋法法庭全庭发表咨询意见的法律依据存在较大争议。各国的气候应对行为义务已有巴黎气候协定规制,而结果义务... 申请国际海洋法法庭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义务发表咨询意见,已经从理论探讨嬗变为司法实践。然而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上,国际海洋法法庭全庭发表咨询意见的法律依据存在较大争议。各国的气候应对行为义务已有巴黎气候协定规制,而结果义务因国家自主贡献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无法提出统一法律意见。即使法庭不顾反对坚持能动受理,发表咨询意见也难以对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特定义务产生重大影响。申请海洋法法庭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表咨询意见可能带来的影响表现为溢出效应显著,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希冀籍此推动国家在后续进行的国际谈判中提升各自气候承诺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法法庭 气候变化 国家义务 咨询意见 溢出效应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现代海洋法的发展--以“BBNJ国际协定”的制订为视角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传良 张晏瑲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3-85,共13页
“BBNJ国际协定”是现代海洋法的最新制度进展,在该协定的谈判过程中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凝聚国际共识的现实需要。从利益、价值和责任三个维度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现代海洋法中具备理论根基;从“BBNJ国际协定”的海洋遗传... “BBNJ国际协定”是现代海洋法的最新制度进展,在该协定的谈判过程中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凝聚国际共识的现实需要。从利益、价值和责任三个维度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现代海洋法中具备理论根基;从“BBNJ国际协定”的海洋遗传资源及其惠益分享问题、划区管理工具措施、环境影响评估以及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四个核心议题出发进行分析,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纳入“BBNJ国际协定”具备制度基础。在直面现有海洋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思想来凝聚国际共识,从而构建具有良法属性的“BBNJ国际协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海洋法 “BBNJ国际协定” 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 全球海洋治理 国际法治
下载PDF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法律问题学术研究现状及评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萍 喻瀚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置核污水成为焦点问题。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13日经内阁会议正式决定,通过近岸装置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并于2022年4月25日进行相关施工准备。本文主要对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事件进行跟踪,并就其涉及国际...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置核污水成为焦点问题。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13日经内阁会议正式决定,通过近岸装置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并于2022年4月25日进行相关施工准备。本文主要对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事件进行跟踪,并就其涉及国际法问题的国内外学术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发现,该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也对此予以关注,尤其以韩国学者居多,表明我国和韩国作为周边国家对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予以严重关切。但就其内容而言,国内外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和观点上并无明显差异。此外,国内学术研究在应对该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化综合性研究、应对策略可行性等方面尚存在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事故 核污水排海 国际法 国际环境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下载PDF
论国家保护国际海底电缆的义务与责任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金鹏 姜璐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3-45,共13页
国际海底电缆是关键的通信基础设施,世界各国对海底电缆的依赖性逐年增强,但是目前国际海底电缆面临着海域竞争性使用、数据窃取、人为蓄意损坏等行为带来的挑战与威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了各国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 国际海底电缆是关键的通信基础设施,世界各国对海底电缆的依赖性逐年增强,但是目前国际海底电缆面临着海域竞争性使用、数据窃取、人为蓄意损坏等行为带来的挑战与威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了各国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公海海域铺设海底电缆的权利。沿海国对其海域内的海底电缆有一定程度的管辖权,电缆受损国也可在符合国际法的前提下行使域外管辖权保护本国海底电缆。在现有国际海洋法下,国家应尽适当顾及义务和勤勉尽责义务保护国际海底电缆。各国行使国际法赋予的权利时,应适当顾及其他国家铺设海底电缆的权利,反之亦然。勤勉尽责义务要求国家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个人行为不严重损害他国海底电缆。若国家未尽适当顾及义务或勤勉尽责义务损害国际海底电缆应承担国家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法 国际海底电缆 适当顾及 勤勉尽责 国家责任
下载PDF
论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海上封锁“规则”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群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3年第3期54-71,I0003,共19页
现代意义的海上封锁是一种经数百年演变而来的制度,其相关国家实践肇始于大航海时代,并随着军事科技及应用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目前认知的“国际规则”。关于海上封锁,尚不存在“公约”之类条约法,其仍主要由习惯国际法调整。从实践历史... 现代意义的海上封锁是一种经数百年演变而来的制度,其相关国家实践肇始于大航海时代,并随着军事科技及应用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目前认知的“国际规则”。关于海上封锁,尚不存在“公约”之类条约法,其仍主要由习惯国际法调整。从实践历史来看,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海上封锁案例占绝大多数,而涉及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海上封锁案例较少,且自二战结束迄今更少有广为认可的具有实效性的“合法”先例。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适用“海上封锁法”的首要关键是解决交战团体的承认问题,亦当遵守适用于国际性武装冲突的相关封锁“规则”,尤其是“日内瓦四公约”所确立的国际人道法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皆系“平时法”,在“战时”对于交战各方而言将被海上武装冲突法取代,“封锁区”及周边相关海、空域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与民航空管安排亦难免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封锁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 圣雷莫手册 奥本海国际法 日内瓦四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