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两院”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存废困境及其化解
1
作者 秦前红 王杰 《人权法学》 2024年第3期1-20,152,153,共22页
地方“两院”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在法律层面和最高司法权层面尚未获得正当性。与规范层面上的禁止性规定不同,出于司法适用需要,此类文件在实践中仍然禁而不止。地方“两院”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禁而不止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作为方法的司法解释... 地方“两院”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在法律层面和最高司法权层面尚未获得正当性。与规范层面上的禁止性规定不同,出于司法适用需要,此类文件在实践中仍然禁而不止。地方“两院”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禁而不止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作为方法的司法解释和作为权力的司法解释。基于司法权的内在需要,地方“两院”制定此类文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实践中,地方“两院”出于司法适用、回应政策需求以及适应地方具体情况等目的而制定解释性质文件,部分规则有解释之名却隐含了立法之实。为缓解地方“两院”法律解释需要和规则效力外溢之间的张力,应当从制定主体、功能界限以及裁判定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限制。地方司法解释性质文件规范化后,宜将其纳入地方人大和司法系统中进行相应的双重审查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规范性文件 备案审查 裁判依据 裁判理由
下载PDF
法官工作时间贫困感的前因及其司法决策后果的质性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南 曹沛伶 +3 位作者 李宁 孙晓敏 乔志宏 赵精武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830,I0016-I0021,共23页
“诉讼爆炸”时代背景下,“案多”与“人少”的现实矛盾愈演愈烈,法官工作时间贫困现象尤为突出。文章从“以人为中心”的视角出发,探索诱发法官工作时间贫困感的现实因素,及其影响司法决策质效的深层机制。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根据目... “诉讼爆炸”时代背景下,“案多”与“人少”的现实矛盾愈演愈烈,法官工作时间贫困现象尤为突出。文章从“以人为中心”的视角出发,探索诱发法官工作时间贫困感的现实因素,及其影响司法决策质效的深层机制。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根据目的性抽样原则,以华北、华中、东南地区的审判与执行法官为对象(51人),形成访谈逐字稿一百余万字。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出工作时间贫困感的前因及其司法决策后果的双路径模型。研究表明:1)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的结构性失衡,即一方面是庞杂的工作内容与繁重的考核指标所造成的工作要求激增,而另一方面是人员配备和支持不足所造成的工作资源匮乏,共同催生了法官普遍体验到的时间贫困感。2)源于工作要求-资源失衡的时间贫困感,迫使法官个体采用“工作提速策略”与“工时延长策略”的应对方式,进而促使法官采用“结案导向”工作模式,同时加剧了法官内在身心资源的损耗,最终造成对司法决策质效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时间贫困感 司法决策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正当程序视野下的法官司法责任制
3
作者 姚雅洁 郭宇燕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司法责任制是本次司法改革的重点,法官司法责任制又是司法改革的重中这重,正当程序是使法官司法责任制改革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因为只有用正当程序才能规制住审判权的恣意,才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文章以正... 司法责任制是本次司法改革的重点,法官司法责任制又是司法改革的重中这重,正当程序是使法官司法责任制改革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因为只有用正当程序才能规制住审判权的恣意,才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文章以正当程序理论为主线,结合我国现有的程序立法和审判实践,提出增设快速封闭连续审判程序,创立有限多元人民陪审团制度,同时注重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力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当审判程序,在最大限度上遏制司法腐败,实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程序 法官司法责任制 人民陪审团
下载PDF
何处安放情感?——司法与法官情感的关系反思
4
作者 唐丰鹤 《学术探索》 2024年第6期125-133,共9页
面对司法是否应该去情感化的大哉问,本文从现代认知科学对于情感的认识出发,指出情感虽然是有偏向性的,但是情感对于司法审判来说既是有益品,也是必需品,基于案情本身而产生的情感并没有违反司法中立性原则,这种情感也使得公正司法成为... 面对司法是否应该去情感化的大哉问,本文从现代认知科学对于情感的认识出发,指出情感虽然是有偏向性的,但是情感对于司法审判来说既是有益品,也是必需品,基于案情本身而产生的情感并没有违反司法中立性原则,这种情感也使得公正司法成为可能,但是庭审前、庭审中产生的对人不对事的情感,确实是违反司法中立性的,应予摒弃。至于事前存在的针对与本案有关的类型化事实而发的情感,虽然严格来说不符合中立性原则,但是无法除之而后快,只能借助共情能力来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司法决策 情感 法官情感 中立性
下载PDF
困境与出路:院庭长办案制度实证研究——基于A市实证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文涛 《南海法学》 2021年第2期71-80,共10页
实证研究表明,自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院庭长办案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和"常态化",近年来院庭长办案数量明显增加、比例明显提高。但是,"形式化"问题依旧突出,主要表现在挂名办案和选择性办案,且落实该制度... 实证研究表明,自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院庭长办案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和"常态化",近年来院庭长办案数量明显增加、比例明显提高。但是,"形式化"问题依旧突出,主要表现在挂名办案和选择性办案,且落实该制度的难点在于院级领导层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院庭长办案机制不完善、审判监督管理和行政职能难以平衡以及部分人员办案积极性不高。需要如下改进:一是完善分案机制和案件甄别机制,完善办案考核机制和惩戒机制。二是理顺审判监督管理和办案职能的关系。三是确立司法追责的必要限度,减少外部行政力量的干预。四是加大法院内部机构改革,深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区分审判核心事务和审判辅助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庭长办案 审判监督管理 审判职能 司法责任制
下载PDF
THE COURTS' ACTIVE ROLE IN THE STRIVING FOR JUDICIAL INDEPENDENCE IN CHINA
6
作者 赵言荣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2期278-309,共32页
In China, different factors can influence the judic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the courts. However, in more than 30 years' development, the courts appear to rely on the rhetoric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and the Co... In China, different factors can influence the judic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the courts. However, in more than 30 years' development, the courts appear to rely on the rhetoric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endorse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law to assert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al identity, and have employed various mechanisms to actively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rts judicial independence active role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competence autonomy
原文传递
JURISPRUDENTIAL FOUNDATION AND FRAMEWORK MODEL OF THE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MISJUDGED CASES
7
作者 黄怡 《China Legal Science》 2017年第6期135-157,共23页
On September 21,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released the Opinions on Perfecting the Judici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of People's Courts, which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objective principle of the Judicial Accountability... On September 21,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released the Opinions on Perfecting the Judici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of People's Courts, which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objective principle of the Judici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should take strict adjudicative liabilities as the core", indicates that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litigation system reform focusing on court proceedings is the strict adjudicative liabilities, and manifests that the adjudicative liabilities system includes both "let the adjudicator judge" and "let the judge be accountable". 1 "Let the adjudicator judge" is the logical premise and accountable basis of "let the judge be accountable", and "let the judge be accountable" is the supervisory means and power-control mode of "let the adjudicator ju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dicial RESPONSIBILITY judge 制度建构 JUDGMENT COURT strict PRofESSION authority circumstances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程序空转”现象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先雄 《法治研究》 2023年第1期50-63,共14页
行政诉讼“程序空转”是指行政诉讼程序在回应起诉人的实体诉求、实现公平正义方面的“无效果”或者“低效率”。这一现象可被分为五种现实类型:实体诉求被裁驳类、实体诉求被转回行政机关类、二审以上程序被高频率使用类、多个关联诉... 行政诉讼“程序空转”是指行政诉讼程序在回应起诉人的实体诉求、实现公平正义方面的“无效果”或者“低效率”。这一现象可被分为五种现实类型:实体诉求被裁驳类、实体诉求被转回行政机关类、二审以上程序被高频率使用类、多个关联诉讼包裹一个实体性诉求类和胜诉判决“聊胜于无”类。行政诉讼“程序空转”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行政诉讼法规范的不足、缺失或者被机械适用,是部分间接原因;法官们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动力、能力与资源不足,是直接原因;行政审判的内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乃深层原因。为尽可能减少行政诉讼“程序空转”现象,除了明确行政诉讼法相关规范的适用规则、加强行政审判法官的专业化及职业保障等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着力改善行政审判的内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程序空转 行政审判法官 司法环境
下载PDF
司法机械主义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建伟 《法治社会》 2023年第1期68-85,共18页
司法机械主义是历史与现实都存在的一种司法形态。古代司法机械主义往往是法定的和形式性的,当代的司法机械主义脱离了法律有意识和规模化的对司法人员理性和良知的羁绊,但是,法律和司法解释以及上级对下级的司法控制技术也存在对司法... 司法机械主义是历史与现实都存在的一种司法形态。古代司法机械主义往往是法定的和形式性的,当代的司法机械主义脱离了法律有意识和规模化的对司法人员理性和良知的羁绊,但是,法律和司法解释以及上级对下级的司法控制技术也存在对司法理性的一定的羁绊现象并由此引发僵化、机械司法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诸如司法人员只知恪守法条规定而不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变通造成的对于实质正义的偏离。本文从近些年来大众媒体关注和社会舆论热议的个案出发,针对其呈现的司法机械主义现象,尝试从司法特性、司法体制、法律教育、司法官任用考试等制度、司法官的群体性格、司法惯性等方面寻找原因和对策,同时从司法与天理、人情的疏离与融合现象理解最高司法机关试图解决僵化、机械司法的思路与成效,进而提出若干改良司法以避免司法机械主义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机械主义 僵化司法 恐龙法官 司法体制 天理 人情
下载PDF
论机械司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昌明 《经贸法律评论》 2023年第4期44-61,共18页
法官缺乏对法律规范的意涵以及立法意旨的考量,僵硬地适用法律条文,作出与社会实际或者公众认知相背离的司法裁判,这就是所谓的“机械司法”。近年来,机械司法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疑难复杂案件、一审程序以及刑事诉讼领域中更加频发... 法官缺乏对法律规范的意涵以及立法意旨的考量,僵硬地适用法律条文,作出与社会实际或者公众认知相背离的司法裁判,这就是所谓的“机械司法”。近年来,机械司法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疑难复杂案件、一审程序以及刑事诉讼领域中更加频发。法律本身的抽象性、模糊性、滞后性以及司法解释过于细密,在司法理念层面过于强调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形式主义司法观,法官本身缺少生活体验、司法解释能力不足以及趋利避害的责任规避等都是导致机械司法出现的主要原因。强化倡导能动司法的理念,提升法官裁判能力,建立健全法官责任豁免制度,完善陪审员制度,有助于克服机械司法之弊,在形式主义司法与现实主义司法中寻求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司法 能动司法 司法形式主义 司法现实主义 自由裁量权 法官行为论
下载PDF
基于ASP.net文件流转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作者 李伟春 《电脑学习》 2010年第5期66-67,共2页
基于ASP.net环境下,以办公文件流转系统为模型,详细分析了文件流转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型。同时对系统建立过程中的公文流转设计模型、角色判别模型、电子文件流转方式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文件流转 角色判别 系统分析
下载PDF
分司之后:宋代州级法官责任分等制度流变探析
12
作者 贾文龙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8,共9页
唐代形成了中国古代法官责任追究制度的典型形态,四等官(主典、判官、通判、长官)制度是中华法系中法官责任制度的代表。宋代继承了前代的法官责任追究制度,并在州级审判中实行鞫、谳、判分司制度,使四等官责任制度中又蕴含了审讯、检... 唐代形成了中国古代法官责任追究制度的典型形态,四等官(主典、判官、通判、长官)制度是中华法系中法官责任制度的代表。宋代继承了前代的法官责任追究制度,并在州级审判中实行鞫、谳、判分司制度,使四等官责任制度中又蕴含了审讯、检法、判决的权力制衡因素。宋代州级法官责任追究制度从等级制演变为环节等级制,问责路径从自下而上变为自前而后,分司式法官责任追究制度创造了更为完善的样式与形态。明、清王朝取消了鞫谳分司制度,恢复了唐代四等官法官责任制度,宋代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法官责任追究制度的历史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审判制度 法官 司法责任
下载PDF
网络媒体时代司法裁判的公众认同——基于信息加工理论进路
13
作者 舒国滢 王楠 《经贸法律评论》 2023年第4期1-24,共24页
在传统思维架构下,信息不对称被归结为公众认知与司法裁判产生“鸿沟”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对法官量刑判断与公众在“简洁”信息下的认知,法官量刑判断与公众在“等量”信息背景下的认知,以及公众在“简洁”与“详实”信息认知的三组实... 在传统思维架构下,信息不对称被归结为公众认知与司法裁判产生“鸿沟”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对法官量刑判断与公众在“简洁”信息下的认知,法官量刑判断与公众在“等量”信息背景下的认知,以及公众在“简洁”与“详实”信息认知的三组实验比较,发现案件文本信息变量对公众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与传统思维架构恰好相反,即较之“简洁”信息,公众在“详实”信息语境下,认知结果和法官认知结果之间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这也折射出案件文本信息并不能对个体决策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认知内部性因素对决策过程的重要影响,即由于个体认知上的主体思维、知识、经验等的差异性导致了二者认知分歧的出现。公众与法官作为决策主体,二者因道德准则不同所导致的正义观的差异,是二者认知内部性因素不同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加工 法官量刑 公众认知 司法信任度
下载PDF
论司法责任制下法官的多重责任
14
作者 周叶中 汪雨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2,共8页
在一般观念及以往的研究中,法官的责任常被简单地等同于审判责任。但是,在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下,法官的责任在事实上超出了审判责任的范围。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中国,法官具有多重角色定位,履行不同性质的义... 在一般观念及以往的研究中,法官的责任常被简单地等同于审判责任。但是,在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下,法官的责任在事实上超出了审判责任的范围。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中国,法官具有多重角色定位,履行不同性质的义务,因此也就承担着多重责任。作为司法审判者,法官承担基于审判职责的职务责任;作为公务员,法官负有政治义务,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作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法治社会的建设者,法官当然地也负有相应的社会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责任制 法官责任 职务责任 政治责任 社会责任
下载PDF
司法改革背景下法官助理制度研究
15
作者 郭哲 董超 《城市学刊》 2023年第5期81-90,共10页
法官助理制度是人民法院员额法官制度的配套制度,当前实践中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岗位吸引力不足、各法院法官助理配置比例迥异、养成路径不够成熟、法官助理对当前入额制度的认同感较低、工作质效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职业发展前景... 法官助理制度是人民法院员额法官制度的配套制度,当前实践中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岗位吸引力不足、各法院法官助理配置比例迥异、养成路径不够成熟、法官助理对当前入额制度的认同感较低、工作质效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晰。究其原因主要是招录门槛与职业前景不成正比、职能定位不清晰、缺乏系统的质效考核机制和激励递进机制、初任法官到基层法院任职制度与法官助理个体利益存在偏差、法官助理到基层入额与法官逐级遴选机制无法有效衔接、在职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司法实践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予以完善:提升法官助理岗位吸引力,赋予法官助理更加明确的定位,为法官助理顺利入额理清障碍,分类适用员额法官逐级遴选制度,针对法官助理建立系统的质效考核机制和激励递进机制,拓宽法官助理养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体制改革 人员分类管理 法官助理制度
下载PDF
我国现行司法评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主要以《法官法》为对象
16
作者 周赟 《时代法学》 2023年第6期1-17,共17页
我国当前的司法评鉴制度存在政出多门、叠床架屋等问题。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为司法评鉴基本法的《法官法》以及《检察官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本身存在诸多不足。也正因如此,欲构建系统化且运作效果良好的司法评鉴机制... 我国当前的司法评鉴制度存在政出多门、叠床架屋等问题。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为司法评鉴基本法的《法官法》以及《检察官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本身存在诸多不足。也正因如此,欲构建系统化且运作效果良好的司法评鉴机制,必先完善《法官法》第六章中关于法官考核之规定;而欲完善《法官法》之相应规定,必先厘清并解决《法官法》相应规定在诸如目的、用语、逻辑、具体内容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评鉴 法官法 处置型评鉴 改进型评鉴 钱穆制度陷阱
下载PDF
监察与司法衔接中法官惩戒制度的调适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鑫 《廉政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92-208,291,292,共19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均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产生了全新的监督格局,法官被纳入监察对象,这对基于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法官惩戒制度再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监察全面覆盖背景下...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均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产生了全新的监督格局,法官被纳入监察对象,这对基于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法官惩戒制度再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监察全面覆盖背景下要求对包括法官在内的公职人员在制度设计、制度运行方面加以考量。而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背景下法官惩戒制度具有维持审判独立、审判自律和实现专业追责等功能,法官惩戒制度的存在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双重背景下,应当明确监察机关、人民法院、法官惩戒委员会在法官惩戒制度中的定位,完善监察机关和法官惩戒机构重合管辖事项的具体机制,持续深化法官惩戒委员会由鉴定主体向惩戒主体转变的改革。此外,在双重体制改革下,监察机关对法官行使监察权应当遵循基本司法规律,同时,法官惩戒制度在双重体制改革中应当面向监察全面覆盖和审判专业判断的双向融合,以实现监察与司法的衔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 法官惩戒制度
下载PDF
司法人工智能与人类法官的互补之道——以当事人公正感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丰鹤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34,共13页
根据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的相关理论,结合其自身特点,可以认定司法公正感的影响因素包括一致性、中立性、准确性、控制感、尊重感、合理解释等。实证研究发现,在满足当事人公正感方面,人工智能在一致性、中立性方面优于人类,... 根据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的相关理论,结合其自身特点,可以认定司法公正感的影响因素包括一致性、中立性、准确性、控制感、尊重感、合理解释等。实证研究发现,在满足当事人公正感方面,人工智能在一致性、中立性方面优于人类,而在准确性、控制感、尊重感、合理解释方面则劣于人类。在司法审判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在中立性和一致性方面的优势,纠正人类法官的认知偏差、情感偏向和利益倾向,提升案件定性一致性和定量一致性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当事人公正感的目的。同时,人工智能在准确性、控制感、尊重感、合理解释方面的不足,也决定了人类法官的用武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审判 司法人工智能 人类法官 主观程序正义 公正感
下载PDF
论法官的自我实现与实现自我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可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8-36,共9页
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司法公平的重要保障。对员额制改革的研究,可从法官的自我实现与实现自我的角度切入。法官的自我实现是在遵守司法审判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是个体自我实现与群体自我实... 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司法公平的重要保障。对员额制改革的研究,可从法官的自我实现与实现自我的角度切入。法官的自我实现是在遵守司法审判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是个体自我实现与群体自我实现的统一,是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彰显后主体性获得的承认。法官的自我实现是实现自我的目标,实现自我是自我实现的目的。“行政控制型”和“法官自治型”关系模式都存在各自的不足,“法院整体本位”关系模式能够推动法官实现自我与实现司法公正目的的达成,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官实现自我的内化激励机制、履职保障机制和回应型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额制改革 法院整体本位 自我实现 实现自我 司法公正
下载PDF
法官队伍顽瘴痼疾及其整治机制
20
作者 李店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5-70,共6页
整治法官队伍顽瘴痼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法官队伍顽瘴是指法官队伍自身所长期存在且难以根治的突出问题,具有易发性与腐蚀性表里渗透、自发性与诱发性内外促动、隐蔽性与复杂性前后叠加、持久性与普遍性时空交织的... 整治法官队伍顽瘴痼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法官队伍顽瘴是指法官队伍自身所长期存在且难以根治的突出问题,具有易发性与腐蚀性表里渗透、自发性与诱发性内外促动、隐蔽性与复杂性前后叠加、持久性与普遍性时空交织的特征。法官队伍顽瘴痼疾的形成机理在于法官人事选用失察失误、司法权力监督失职失信、诉讼资源配置失灵失效、法治文化建设失真失衡。整治法官队伍顽瘴痼疾需要强化机制建设,包括法官人事选用机制、司法权力监督机制、诉讼资源配置机制、法治文化建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队伍 顽瘴痼疾 司法公正 司法腐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