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8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Buddhist sculpture art i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1
作者 ZHANG Dingwei CHEN Lieshe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2期81-83,共3页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sculpture has completely changed the original Chinese ancient sculpture, rich China sculpture theme,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sculpture, in the Wei and J...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sculpture has completely changed the original Chinese ancient sculpture, rich China sculpture theme,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sculpture,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Buddhist sculpture received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the art form is abund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 slim but clear appearance" and" images of noble figures "two kinds of modeling fea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aesthetic ori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overall features of the art of carving art in this historical period, as well as its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ddhist stat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Buddhist art sculpture art sllm but clear appearance
下载PDF
山西大同金茂园遗址人群颅骨的形态学
2
作者 周亚威 王煜 +1 位作者 侯晓刚 李树云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6,共14页
本文对金茂园遗址人颅骨形态学的研究后发现,该墓地居民颅骨特征属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范畴,并表现出不同程度与东亚和东北亚类型接近的特点。种系纯度检验显示,男女两性均有同种系倾向,但女性各项指标变异范围更大。金茂园组与华南组... 本文对金茂园遗址人颅骨形态学的研究后发现,该墓地居民颅骨特征属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范畴,并表现出不同程度与东亚和东北亚类型接近的特点。种系纯度检验显示,男女两性均有同种系倾向,但女性各项指标变异范围更大。金茂园组与华南组、华北组关系最近,与通古斯组关系最远。在与古代组比较中,金茂园与以东亚类型为主的新丰组、水泊寺组等古代人群接近,与以北亚类型为主的东大井组、叭沟组等古代人群距离较远。金茂园遗址代表的北魏平城时期人群应是继承了大同地区原住民的遗传学特征,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北方人群交流与迁徙的影响,尤其在金茂园女性人群中的表现似乎更加强烈。北魏平城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北魏孝文帝主动汉化的举措,极大程度地推进了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对大同地区考古遗址出土人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鲜卑人群的汉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形态 东亚 民族融合 北魏
下载PDF
卫操与拓跋力微及其子孙——《桓帝功德颂碑》考释
3
作者 刘跃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卫操撰写的《桓帝功德颂碑》既是北魏早期有文字记载的信史资料,又是北魏拓跋氏集团早期文章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意义。以《桓帝功德颂碑》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了卫操的生平事迹、碑文的真伪等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卫操与拓... 卫操撰写的《桓帝功德颂碑》既是北魏早期有文字记载的信史资料,又是北魏拓跋氏集团早期文章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意义。以《桓帝功德颂碑》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了卫操的生平事迹、碑文的真伪等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卫操与拓跋力微、拓跋禄官以及拓跋猗■、拓跋猗卢三代部落首领都有交往,他对北魏早期的历史比较熟悉。解读《桓帝功德颂碑》对北魏早期历史及文学史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卫操 桓帝 拓跋力微 拓跋猗■ 碑文
下载PDF
北魏均田制与土地兼并问题再探
4
作者 严耀中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7,共11页
北魏均田制包含着同一等级内之均平和等级之间分田不均的两面性,这体现着以权力为背景的土地之身份占有权,也是土地被多层次兼有在制度上之反映。其结果之一是导致大土地合法占有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谴责土地兼并,在历... 北魏均田制包含着同一等级内之均平和等级之间分田不均的两面性,这体现着以权力为背景的土地之身份占有权,也是土地被多层次兼有在制度上之反映。其结果之一是导致大土地合法占有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谴责土地兼并,在历史上一向被视为政治正确,也令均田制往往获得赞扬。其实,均田制的推行,一方面容纳了以权力为后盾的直接或间接占有大土地现象在中国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阻碍了通过生产要素流转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加重了行政操作成本。因此,均田制是一个效费比很低的制度。由此亦可发现其中一些所谓的“地主”往往只是一种权位所附带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均田制 土地兼并
下载PDF
从北魏胡人墓志录文的华夏祖源叙述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
作者 彭丰文 徐艺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北魏时期,大量胡人通过“假借”华夏祖源的墓志书写方式,将家族历史融入华夏民族范畴,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汉化鲜明的祖源叙述文本。通过分析这类文本,可知北魏胡人普遍秉持华夷共祖观念,主动认同华夏祖源和华夏文化。这是秦汉... 北魏时期,大量胡人通过“假借”华夏祖源的墓志书写方式,将家族历史融入华夏民族范畴,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汉化鲜明的祖源叙述文本。通过分析这类文本,可知北魏胡人普遍秉持华夷共祖观念,主动认同华夏祖源和华夏文化。这是秦汉魏晋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古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体现。同时,胡人对华夏祖源的认同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发展、漫长复杂的过程。华夷共祖观念进一步推动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繁荣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历史文化根基,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统一性,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具有突出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华夏先祖 墓志 民族认同
下载PDF
从“水引,挼如箸大”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箸的形制与使用
6
作者 张鹏 沈志忠 吴昊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9-117,共9页
《齐民要术》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农书,不仅记载了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食物加工方式,而且记载了一些饮食器具的形制,其中“水引,挼如箸大”是对当时筷子的直接描述。本文通过这条文献记载来考证与勾勒魏晋南北朝时期箸的形态规制... 《齐民要术》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农书,不仅记载了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食物加工方式,而且记载了一些饮食器具的形制,其中“水引,挼如箸大”是对当时筷子的直接描述。本文通过这条文献记载来考证与勾勒魏晋南北朝时期箸的形态规制,并由此探讨当时箸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考证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生活的历史状况以及饮食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饮食文化
下载PDF
从北魏国家认同迭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7
作者 崔明德 胡慧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诚的诠释;其三,洛阳时代自命“中国”与正统建构以及助推汉化改革。北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演变,反映了北魏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相互交融、心向中华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的力量。北魏三个时代的国家认同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国家认同 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建筑材料简论
8
作者 刘振东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和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都是利用汉长安故城营建新都,后赵也在长安城内做过较大规模的建设。本文利用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参考其他遗址及墓葬资料,分别对长条砖、板瓦、筒瓦和瓦当进行... 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和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都是利用汉长安故城营建新都,后赵也在长安城内做过较大规模的建设。本文利用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参考其他遗址及墓葬资料,分别对长条砖、板瓦、筒瓦和瓦当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并对它们的时代做了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北朝 长安城遗址 建筑材料
下载PDF
汉魏易代与高堂隆“切谏”诗学
9
作者 袁济喜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1期63-77,共15页
高堂隆是三国时魏国的重要政治人物,经历了武帝、文帝与明帝三个时期,他秉持儒家人格风操,对当时的政治活动发表了许多看法。尤其是他勇于对魏明帝劳民伤财、穷奢极欲的行为进行谏阻,利用经学加以说服,光大了儒家诗学的切谏精神,发展了... 高堂隆是三国时魏国的重要政治人物,经历了武帝、文帝与明帝三个时期,他秉持儒家人格风操,对当时的政治活动发表了许多看法。尤其是他勇于对魏明帝劳民伤财、穷奢极欲的行为进行谏阻,利用经学加以说服,光大了儒家诗学的切谏精神,发展了汉代的诗学,并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堂隆 魏国政治 切谏 诗学
下载PDF
“方割”与“融合”:北魏洛阳城的社会空间研究
10
作者 李东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8,共8页
北魏在扩建都城平城时,为应对大规模移民的聚居问题,采用“方割”为名的规划建设方式,后在北魏洛阳城推行。“方割”的初衷是保证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隔离,但北魏洛阳城的社会空间却表现出“融合”趋势。目前规划史研究并未关注。根据历... 北魏在扩建都城平城时,为应对大规模移民的聚居问题,采用“方割”为名的规划建设方式,后在北魏洛阳城推行。“方割”的初衷是保证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隔离,但北魏洛阳城的社会空间却表现出“融合”趋势。目前规划史研究并未关注。根据历史文献,将北魏洛阳城的居民划分为胡汉士庶四个等级阶层,以《洛阳伽蓝记》为数据来源。研究发现,各城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阶层混居;里坊间的阶层差异虽然高于城区间的差异,但里坊内也有民族、士庶、南北朝等不同社会阶层的混居现象。北魏洛阳城的社会空间在统一的“方割”底图上,总体上呈现出城区尺度的居住混合与里坊尺度的居住隔离相交织的结构特征。长期推行的汉化政策是主要原因;汉化政策又通过影响阶层认知和城市规划建设方式,进一步影响了社会融合。其中“方割”而成的里坊,以统一的形制对社会空间分异起到了消弭作用。研究能够丰富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史,并为认识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洛阳城 方割 社会分层 社会融合 里坊 居住空间分异
下载PDF
简论丧葬习俗对魏晋南北朝挽歌的影响
11
作者 时国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认可后更受重视更为普及,促进了献赠挽歌作品的创作,激发了欣赏挽歌、演唱挽歌的兴趣,对名士风流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丧葬习俗 挽歌
下载PDF
北魏赐客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
12
作者 张鹤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23,共13页
拓跋珪恢复代国之时,实行使归顺者能够获得客身份的做法。北魏建国后,道武帝拓跋珪使赐客的规定制度化。北魏国家使“归国”少数族首领能够成为授客对象;而对“归国”汉人而言,只有上层群体,可以获得“客”身份。北魏国家对客实行了优... 拓跋珪恢复代国之时,实行使归顺者能够获得客身份的做法。北魏建国后,道武帝拓跋珪使赐客的规定制度化。北魏国家使“归国”少数族首领能够成为授客对象;而对“归国”汉人而言,只有上层群体,可以获得“客”身份。北魏国家对客实行了优待的措施,使少数族和汉族的客能够受封爵位和受任职官,并且,还能获得物质赏赐。尤其对少数族人的客,北魏国家实行赐婚的做法。因为北魏赐客制的实行,使客阶层与拓跋鲜卑统治者建立起牢固的君臣关系,并在“归国”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也就促使“归国”群体的独立性逐渐泯灭。而且,随着孝文帝汉化措施的推行,使代人与汉人的交融不断深化,从而在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取向上日趋一致,因此,北魏实施的赐客制对促进北方民族交融,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赐客制 民族 交融 影响
下载PDF
新出北魏《薛怀吉墓志》补释探究
13
作者 刘军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2017年,考古工作者抢救性发掘山西万荣西思雅北魏薛怀吉墓,出土完整墓志一方。该志翔实记录墓主的家世背景和仕宦履历,内容可与正史互相补证,对研究中古河东薛氏家族和北方民族、社会史极具参考价值。志主薛怀吉出自降臣薛安都之南祖房... 2017年,考古工作者抢救性发掘山西万荣西思雅北魏薛怀吉墓,出土完整墓志一方。该志翔实记录墓主的家世背景和仕宦履历,内容可与正史互相补证,对研究中古河东薛氏家族和北方民族、社会史极具参考价值。志主薛怀吉出自降臣薛安都之南祖房,依靠先世的功勋业绩、阀阅等第达到一流高门的层级。其政治归属系代人集团中的上客,备受恩典荣宠,仕进以五品释褐、三品终结,仕途飞黄腾达。且作为皇帝心腹重点培养,内充近侍、外镇方面,显赫一时。志文流露华夏认同取向,与河东薛氏借助祖源记忆荡涤蛮夷色彩的努力如出一辙。阀阅等第、政治归属和文化认同,乃扫描同类墓志三位一体的思考维度,代表内徙戎夷演进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薛怀吉墓志》 河东蜀薛 阀阅等第 代人归属 华夏认同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皖江区域的乐舞艺术探究
14
作者 陆娟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政权的频繁交替,使得其文化也体现出多元的特征。而包括皖江区域在内的江南,则进入政权相对稳定的六朝时期,在南迁北方士族的影响下,经济、文化均有一定发展,甚至形成了“六代豪华”的局面。原本...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政权的频繁交替,使得其文化也体现出多元的特征。而包括皖江区域在内的江南,则进入政权相对稳定的六朝时期,在南迁北方士族的影响下,经济、文化均有一定发展,甚至形成了“六代豪华”的局面。原本在中原流传的百戏、清商乐舞等传入江南,与当地乐舞进行了融合,并产生出新的乐舞形式。通过文献调查法、思辨法、历史研究等方法,探索这一时期皖江区域的乐舞,有助于了解六朝时期江南乐舞文化,并对中国舞蹈史研究形成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皖江区域 舞蹈艺术
下载PDF
A King's Two Bodies: The Northern Wei Emperor Wencheng and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ower of His Monarchy
15
作者 Scott Pearce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2年第1期90-105,共16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various ways in which the Northern Wei emperor Wenchengdi (440465; r. 452-465) was portrayed to his subjects. As is the case with many monarchs in many countries, he played different parts ...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various ways in which the Northern Wei emperor Wenchengdi (440465; r. 452-465) was portrayed to his subjects. As is the case with many monarchs in many countries, he played different parts before different groups. For his soldiers, he was represented as a great hunter and marksman; to farmers in the lowlands, as a caring protector and benefactor; to potentially rebellious groups on the periphery, as a strong and steady observer of their act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in his reign that the Northern Wei court began efforts to use Buddhism as an overarching way to justify rule to all within the realm, by initia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famous cave-temples at Yungang, where "Buddhas became emperors and emperors Buddhas." The spectacles through which Wenchengdi was portrayed are contextualized by a parallel examination of the very difficult life of the person behind the pomp and circum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wei Wenchengdi legitimation propaganda ErnstKantorowicz BUDDHISM military culture
原文传递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上庙地点北魏墓M75出土琥珀来源研究
16
作者 赵家宁 梁云 +4 位作者 艾昊 杜星雨 李晓健 先怡衡 李雨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7,共11页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北魏墓M75的时代约为北魏中期,墓主可能来自当时活跃在关中盆地北缘的一支游牧鲜卑人群。墓室棺内头侧出土一件圆帽状琥珀饰件,可能是用来佩戴的头饰或项饰,类似形制的琥珀饰件亦见于山西大同地区,目前仅见于鲜卑墓葬...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北魏墓M75的时代约为北魏中期,墓主可能来自当时活跃在关中盆地北缘的一支游牧鲜卑人群。墓室棺内头侧出土一件圆帽状琥珀饰件,可能是用来佩戴的头饰或项饰,类似形制的琥珀饰件亦见于山西大同地区,目前仅见于鲜卑墓葬中——可能跟特定人群、观念或功能相关,值得进一步关注。本研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对该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该琥珀饰件的红外光谱有明显的“波罗的海肩”,可以确认是波罗的海琥珀,推测其应该是经欧亚草原进入北魏平城,再自北向南从雁北地区进入关中北缘的。这是目前首例通过科技分析确定产地的北魏时期琥珀,本研究可为深入讨论中古早期波罗的海琥珀的传播提供新材料和可靠的时空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头遗址 北魏 琥珀 产地 佩饰
下载PDF
样式传播论的实证研究:北魏平城时代建筑外檐样式的源流与嬗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华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9,I0002,共11页
本文总结了北魏平城时代出现的四种建筑外檐样式,分别予以结构分析。并根据类似实例、时代分布特点、建筑性质及使用者的出身、阶层、族属等多方证据,推测各自的文化来源。最终跳出单纯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平城时代多元文明一体化的历... 本文总结了北魏平城时代出现的四种建筑外檐样式,分别予以结构分析。并根据类似实例、时代分布特点、建筑性质及使用者的出身、阶层、族属等多方证据,推测各自的文化来源。最终跳出单纯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平城时代多元文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重新书写平城时代外檐样式的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外檐样式 建筑史 斗栱 犍陀罗
下载PDF
广西越州故城遗址玻璃珠饰的科学研究
18
作者 韦伟燕 刘松 +1 位作者 李青会 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确定了玻璃珠的玻璃体系、制作工艺(着色工艺、成形工艺)和产地来源,探讨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国内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太平洋玻璃珠可能的输入路线。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发现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为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新实物证据,对深入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中外文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太平洋玻璃珠 越州故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 科技分析 丝路交流
下载PDF
从北魏墓志看鲜卑族迁都洛阳后对汉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19
作者 许宇航 李传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北魏迁洛前后,社会形态与主流思想均有较大改变,墓志则直观反映了这一变化。洛阳时期的墓志较平城时期墓志的结构愈加完整,形制更为规范,内容也不断体现出对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社会思潮,此外还包含有部分道家... 北魏迁洛前后,社会形态与主流思想均有较大改变,墓志则直观反映了这一变化。洛阳时期的墓志较平城时期墓志的结构愈加完整,形制更为规范,内容也不断体现出对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社会思潮,此外还包含有部分道家、佛教以及玄学思想。在墓志书法风格上,迁洛以后的墓志书法风格趋于中原书风,秀美俊朗,淡化了平城时期书法的边疆苍野气息与浓厚的隶书笔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洛阳 墓志 鲜卑族 书法
下载PDF
北魏女性墓志的文化价值
20
作者 仵芊蓉 孙小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2-25,共4页
墓志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通过它可以了解墓主生活时代的思想、文学等各个方面。北魏女性墓志文的成就引人瞩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生活风貌和思想观念以及文学发展状况,这些墓志作为北魏文学研究的... 墓志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通过它可以了解墓主生活时代的思想、文学等各个方面。北魏女性墓志文的成就引人瞩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生活风貌和思想观念以及文学发展状况,这些墓志作为北魏文学研究的有益补充,反映了儒家思想与对女性的期待,作者或赞美女性勤俭持家,或赞美其外貌才气。它的数量可观、风格突出,是北魏文学的代表。南北文风的交融,民族思想的交汇,共同造就了北魏女性墓志独特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女性墓志 女性形象 儒家观念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