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学界的卢沟桥事变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研究
1
作者 刘本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49,共13页
卢沟桥事变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是英美学界关注中国抗战史和东亚关系史的一个焦点。相关研究集中于卢沟桥事变的性质和背景、事变发生后中日双方如何走向全面战争、事变所涉中国各方势力的反应以及事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领域。总体来看... 卢沟桥事变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是英美学界关注中国抗战史和东亚关系史的一个焦点。相关研究集中于卢沟桥事变的性质和背景、事变发生后中日双方如何走向全面战争、事变所涉中国各方势力的反应以及事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领域。总体来看,英美学界在该领域的直接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相关研究基本秉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达成了相对共识性的认识,指出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既定政策,并一致认为日本应为事变演化为全面战争承担责任,这对于肯定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具有积极意义。目前,部分日裔学者在英美学界发声较多,且有一定学术影响力,需要我们关注。在现代中国问题的研究上,需要更多中国学者挺身而出,构建中国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学界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下载PDF
卢沟桥事变与蒋介石抗战的“最后关头”
2
作者 刘庭华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73-82,共10页
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七七卢沟桥事变最终导致全国性抗战的爆发。以往的抗战史研究中,往往把八一三事变作为“全国进入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观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相符,值得商榷。... 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七七卢沟桥事变最终导致全国性抗战的爆发。以往的抗战史研究中,往往把八一三事变作为“全国进入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观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相符,值得商榷。史实表明,卢沟桥事变,既是蒋介石说的抗日的“最后关头”,也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国民政府对卢沟桥事变情势发展的判断是全面而准确的,蒋介石的庐山谈话是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的抗战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庐山谈话 国共合作 全国性抗战
下载PDF
七七事变前中国知识分子对国际时事的评论——以《新中华》杂志为中心
3
作者 代祥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61-66,共6页
中国是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下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因此,以《新中华》学人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密切关注远东及整个国际局势。经过仔细分析,《新中华》学人认为欧美列强的"唯利是图"是导致远东局势紧张的根源。为了解世界局... 中国是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下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因此,以《新中华》学人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密切关注远东及整个国际局势。经过仔细分析,《新中华》学人认为欧美列强的"唯利是图"是导致远东局势紧张的根源。为了解世界局势可能会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他们时刻关注着欧洲各国的形势与政策,也急切地想从一些弱小国家中找到美好未来的出路。通过对远东及国际局势的正确判断与吸取其他弱小国家的经验教训,《新中华》学人强调"中国的前途还是要靠中国自己去决定",认为只有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七事变前 中国知识分子 国际时事评论 《新中华》杂志
下载PDF
日本天皇裕仁在卢沟桥事变中的表现论析
4
作者 赵德芹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40-42,共3页
对于卢构桥事变的处理,裕仁态度甚为主动,有原则指导也有具体策划,坚决主战又重视迫和,处处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推动了事态迅速扩大。
关键词 裕仁 卢沟桥事变
下载PDF
试论美国对七七事变的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德教 赵文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2,共5页
从七七事变爆发到同年11月24日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闭幕,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罪行始终抱“中立”、“不干涉”政策,国联会议、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之所以没有对日本侵华实行制裁,也主要是由美国政府的绥靖主义政策造成的。
关键词 美国 七七事变 “中立” “不干涉” 绥靖主义
下载PDF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国都南京
6
作者 经盛鸿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51-61,共11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当局中占主流地位的强硬派,企图凭据日本在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主张迅速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以武力胁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以战迫和,以战迫降,解决所谓日中“悬案”。但这时中国国内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当局中占主流地位的强硬派,企图凭据日本在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主张迅速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以武力胁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以战迫和,以战迫降,解决所谓日中“悬案”。但这时中国国内情况与国际局势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全国民众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迅速表明了坚决抗战的态度,拒绝屈服求和。当年8月上旬,中国各地军政长官与中共领导人齐聚南京,共商国事,正式确立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的国策和“持久消耗战略”,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南京 卢沟桥事变 南京民众 国民政府 抗战国策
下载PDF
“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以1937—1938年时间段为限
7
作者 王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7-40,110,共5页
日本借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运动,美国对日本的外交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美国利益的变动而变化着。卢沟桥事变后,美国的态度从积极到消极再到半积极,从"不承认主义"到严守"中立"直至对日制裁,究其转变... 日本借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运动,美国对日本的外交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美国利益的变动而变化着。卢沟桥事变后,美国的态度从积极到消极再到半积极,从"不承认主义"到严守"中立"直至对日制裁,究其转变的原因为美国崇尚的利益至上原则、国内长期盛行的和平主义、孤立主义思潮、美日经贸关系更为重要。美国该时期对日政策,客观的说,是一次失败的外交,既打击了中国抗日的行为,也助长了日本侵华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美国对日政策 外交政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概念话语表述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东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全面抗战"既是战时中国的重大战略行动,也是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表述话语。特别是中共文献中的"全面抗战",一方面体现了时局演变在其话语中的历史烙印,另一方面凸显了中共概念话语表述的政治与行动逻辑。中共通过表... "全面抗战"既是战时中国的重大战略行动,也是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表述话语。特别是中共文献中的"全面抗战",一方面体现了时局演变在其话语中的历史烙印,另一方面凸显了中共概念话语表述的政治与行动逻辑。中共通过表述"全面抗战"这一概念话语,赋予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和行动逻辑,以期构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集体行动,最终将其指向抗战前途与民族未来。从历史发展的客观演进观之,"全面抗战"是中共抗战理论的一面旗帜。正是中共基于战时中国的实际情况,赋予"全面抗战"独特意涵,形成其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话语表达行动",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概念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卢沟桥事变 概念话语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谁在叙说历史--涉卢沟桥事变伪满日文文献作者研究
9
作者 王雨 勾学海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21期98-100,F0003,97,共5页
研究涉卢沟桥事变伪满日文文献作者的意义在于:鉴别这些作者(叙述者)的实际身份,分析其意识形态背景,厘定他们如何叙事以及叙事本质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全面深入解读、研判这些日文资料开辟一条正确的途径。
关键词 伪满目文文献 卢沟桥事变 作者分析
原文传递
“卢沟桥事变”激发了中国全面抗战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东荣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9-54,共6页
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局部战争,第二阶段为全面战争,这是由中日两国的国情、中日战争爆发的特殊形式和两国政府的态度决定的。两个阶段的分界点是卢沟桥事变。在局部战争阶段,中国政府一面对日抵抗,一面... 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局部战争,第二阶段为全面战争,这是由中日两国的国情、中日战争爆发的特殊形式和两国政府的态度决定的。两个阶段的分界点是卢沟桥事变。在局部战争阶段,中国政府一面对日抵抗,一面对日交涉,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积极准备,为全面战争阶段的持久抗战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局部战争 全面战争 拐点
原文传递
卢沟桥事变相关满铁资料考略
11
作者 勾学海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17期68-74,共7页
文章作者对卢沟桥事变相关满铁资料收藏单位及数据库进行了调查,从中列出有关文献,并对资料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满铁资料 日文资料
原文传递
“圣战”与“和平”的博弈:战时华东沦陷区“七七纪念”活动述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灿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87,共7页
在近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纪念日通常承载着塑造国民意识、培养民族国家认同以及创造或增强政权合法性的强大功能。然而,抗战时期华东沦陷区日伪政权展开的"七七"纪念活动却并非如此,它一方面被赋予针对抗日宣传的反宣传功能,同... 在近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纪念日通常承载着塑造国民意识、培养民族国家认同以及创造或增强政权合法性的强大功能。然而,抗战时期华东沦陷区日伪政权展开的"七七"纪念活动却并非如此,它一方面被赋予针对抗日宣传的反宣传功能,同时又因日本居留民群体以"七七圣战"纪念活动展示日本战胜的意味而极度尴尬。由于华东沦陷区特殊的社会环境、日军占领者与汪伪政权间围绕纪念日资源的明暗博弈,这一纪念活动的进程错综交织、乱象丛生。当双方以"七七"纪念为体、以"中日和平"为交叉点重构"七七"的政治意蕴时,双方的政治分歧也清晰可见。亲日政权本就虚幻的合法性在被动的"七七"纪念活动中更遭遇困局。华东沦陷区的"七七"纪念活动,可以视为偏离近代纪念日常规路径的特殊现象,它所具有的政治功能产生了逆向的扭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华东沦陷区 “七七纪念”
原文传递
从近代报刊史料中看卢沟桥事变的前因与后果
13
作者 佟银霞 勾学海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7期84-87,54,共5页
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已过去80年,事件的前因后果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利用20世纪30、40年代的近代报刊史料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近代报刊 前因与后果
原文传递
历史,不容忘却
14
作者 罗根秀 艾艳红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8-59,共2页
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这期间,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不能与家人团圆,多少年轻的生命受到摧残。抗战70周年这一天,我们重温历史,传递历史真实性,牢记历史,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关键词 七十年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