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始皇死亡疑案续解
1
作者 郭声波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秦始皇死后,胡亥一行秘不发丧,假借始皇乘舆名义前往九原,看似绕道,其实隐藏了一个巨大阴谋,是他们基于对当时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为了顺利接掌政权,扫清政治对手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之所以能够做到在长达一个多月里秘不发丧,始皇遗体得... 秦始皇死后,胡亥一行秘不发丧,假借始皇乘舆名义前往九原,看似绕道,其实隐藏了一个巨大阴谋,是他们基于对当时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为了顺利接掌政权,扫清政治对手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之所以能够做到在长达一个多月里秘不发丧,始皇遗体得以大致保存并未被外人发觉,应当是得益于沿途郡县的凌室、陵井、凌阴设施,以及车队从齐地带有数量较大的干鲍鱼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九原 秘丧 辒辌车 凌阴
下载PDF
略论三《礼》丧礼制度中的农林器物
2
作者 杨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礼仪制度以物质为基础,儒家三《礼》中的丧礼部分记述了我国古代植物原材料大量应用于丧服服饰和丧礼用具。通过记载丧礼仪轨的《仪礼》《礼记》等篇章,可以看到古代的礼器制作会因地制宜地选取生产生活中的常见草木,通过“制物之性”... 礼仪制度以物质为基础,儒家三《礼》中的丧礼部分记述了我国古代植物原材料大量应用于丧服服饰和丧礼用具。通过记载丧礼仪轨的《仪礼》《礼记》等篇章,可以看到古代的礼器制作会因地制宜地选取生产生活中的常见草木,通过“制物之性”与“托物言志”两种原则,使植物的自然与人文属性得以发扬,满足伦理生活的需要。其中,“制物之性”直接运用草木的物性,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追求;“托物言志”则将植物的自然属性引入到人文世界中,通过草木的文化意涵抒情表志、送别亲人,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推类”思维方式在礼制中具体而微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礼 丧服 植物 草木 礼器
下载PDF
以战止战:孔门弟子救鲁以存义--对子贡、冉有抗击“齐国书来伐”事件的哲学诠释
3
作者 张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哀公十一年,面对齐国来伐,子贡临危受命,出使齐、吴、越、晋四国,以利相诱、以王道相辅,使得吴王夫差定下先北上伐齐、后讨于越的策略,为鲁赢得了战略空隙,为平衡诸夏中国和强吴奠定了基础。而冉有则于国内,周旋于三桓之间,促使季康子... 哀公十一年,面对齐国来伐,子贡临危受命,出使齐、吴、越、晋四国,以利相诱、以王道相辅,使得吴王夫差定下先北上伐齐、后讨于越的策略,为鲁赢得了战略空隙,为平衡诸夏中国和强吴奠定了基础。而冉有则于国内,周旋于三桓之间,促使季康子起一室之兵,凝聚鲁国臣民的力量,最终抵御了齐国大军。孔子对冉有无畏生死、奋力卫国给予了肯定,且对战死的小童以无殇之礼厚葬表示认可。孔门弟子以为天下计、为家国计的智慧,积极投入到卫国的战争中,身体力行,用谋略守护了诸夏中国和礼制文明。而孔子的赞扬和变通,不仅展现了儒家对习练武备重视,也反映了其重质轻文的一面。突显了儒家非不知利、不知战,而是要在利益的角斗场中引导暴力回归其教化的目的,以成为王者之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以然之域 三桓之乱 见义而为 无殇之葬
下载PDF
情感表达与共识凝聚:“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的数字悼念研究
4
作者 史继超 《新闻知识》 2023年第7期77-82,96,共7页
数字时代,网络模糊线上与线下的界限,原本仅存在于线下的内容,如今以线上形式呈现,并在技术的可供性下得以革新。曾作为线下行为的悼念活动,也以线上的形式成为数字化生存的组成部分,并在悼念内容、对象、行为等方面不断拓展。本研究以... 数字时代,网络模糊线上与线下的界限,原本仅存在于线下的内容,如今以线上形式呈现,并在技术的可供性下得以革新。曾作为线下行为的悼念活动,也以线上的形式成为数字化生存的组成部分,并在悼念内容、对象、行为等方面不断拓展。本研究以微博话题“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的国葬悼念为研究对象,探索正面事件的数字悼念中,词频的类型、情绪与强度趋势以及个体在该事件中所受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悼念 社交媒体 国葬 议程设置 圈群传播
下载PDF
孝道的构建与先秦儒家对古礼的改造——以丧礼中的祥、禫同异月问题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曾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95,共16页
周末礼崩乐坏,孔子以孝道为中心,通过对旧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套新的社会、伦理及政治制度,从而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传统中国的发展过程。孝道本属家庭中的血亲伦理,然在西周宗法社会,孝道始终受到尊尊原则的压抑,至春秋中晚期,随着宗法... 周末礼崩乐坏,孔子以孝道为中心,通过对旧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套新的社会、伦理及政治制度,从而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传统中国的发展过程。孝道本属家庭中的血亲伦理,然在西周宗法社会,孝道始终受到尊尊原则的压抑,至春秋中晚期,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孝道逐渐得到彰显,而儒家更是将孝道扩充开来并使之越出家庭伦理的范围,成为普遍的社会、政治准则。文章围绕古代"三年之丧"中祥、禫这两种丧礼的关系入手,立足于先秦礼书中关于相关制度的记载,并结合汉以后历代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从而揭示春秋以来彰显出来的孝道是如何深深影响到儒家对经典的具体诠释的。正因如此,儒家对孝道的高扬与现代中国对孝道的贬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丧礼 改制 三年之丧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家奠弔祭仪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卫民 贺碧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4-100,共7页
祀祭丧葬文化在我国古代繁缛的礼节仪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丧葬制度以礼教符号为载体,将个体的哀痛情感内化为文字以试图对死亡这一永恒概念进行审视和对话,通过礼教来对弔祭程序进行点缀,使得丧亡的个体生命在"礼制"层... 祀祭丧葬文化在我国古代繁缛的礼节仪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丧葬制度以礼教符号为载体,将个体的哀痛情感内化为文字以试图对死亡这一永恒概念进行审视和对话,通过礼教来对弔祭程序进行点缀,使得丧亡的个体生命在"礼制"层面上存活于吊祭者内心成为了可能。家奠是诸多祭祀仪制中的一种,它受到"昭穆制"与"祭不越望"观念的影响,对它起源与仪制程序的考证,可以探求古人在祭祀中的细微心理,从中可以得出,家奠弔祭仪制应当是诸多繁杂礼仪中个体情感最为真切的一种,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中高度提炼出家奠弔祭的一般程序,有助于我们对古代生死哲学的探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祭 弔祭礼仪 五服
下载PDF
丧礼改革视野下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二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5,共4页
北魏孝文帝的丧礼改革是汉化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恢复三年之丧,增加汉晋旧制,恢复古制中的三临之礼及为贵臣和藩国主举哀,还对迁洛之人和吏民为君、故主服丧等作出规定等等。丧礼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汉化的成果,使... 北魏孝文帝的丧礼改革是汉化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恢复三年之丧,增加汉晋旧制,恢复古制中的三临之礼及为贵臣和藩国主举哀,还对迁洛之人和吏民为君、故主服丧等作出规定等等。丧礼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汉化的成果,使孝观念深入北魏的各个阶层,并促进了北魏社会性质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礼改革 北魏 孝文帝 汉化政策
下载PDF
《曹操墓研究》上篇 曹操墓认定的礼制性误判 被引量:4
8
作者 方北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42,共12页
本文着重从汉魏丧葬礼仪制度的视角,研判所谓"曹操墓"的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按照汉魏君主的丧葬礼制,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是谥号加身份,绝不会再加上国号;2.君主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来源于孔子创... 本文着重从汉魏丧葬礼仪制度的视角,研判所谓"曹操墓"的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按照汉魏君主的丧葬礼制,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是谥号加身份,绝不会再加上国号;2.君主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来源于孔子创立的正统儒家理念,并由孔子亲手在儒家经典《春秋》中树立起权威性样式,目的是凸显天子高于诸侯国君的独一无二至尊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功用;3.曹操生前已充分享有天子特权,并在安排自己陵园中公然以天子自居,所以曹操封号"魏王"的"王",完全不能理解为普通诸侯王公的"王",而是周朝天子称谓"周王"的"王",是与皇帝并称"帝王"的"王",也就是天子;4.在其权位继承人曹丕和丧事主要经办大臣司马孚等的一致支持下,曹操丧葬必定会以天子等级办理。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格式,应当是"武王",而绝非加国号"魏"字的"魏武王";5".魏武王"称谓的出现,非但不是认定墓主为曹操的关键性物证,反倒成为证明墓主绝不可能是曹操的关键性物证;6.仅仅因为随葬品有"魏武王"的称谓,就将墓主认定为曹操,是在不了解当时丧葬礼制和政治现实的情况下,做出的根本性误判;7.陵园中两座墓葬的相对位置,也是以上误判的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墓墓主 丧葬礼制 魏武王 魏武帝 曹操
下载PDF
颜之推异于先秦儒家的孝亲观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振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7-91,共5页
颜之推的孝亲观在某些方面与先秦儒家思想家是一致的,但也在诸多方面异于后者。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 颜之推的孝亲观在某些方面与先秦儒家思想家是一致的,但也在诸多方面异于后者。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认为不必拘束于繁琐的祭祀之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 先秦儒家 孝亲观 孝德 事亲 事君 事死
下载PDF
《红楼梦》丧礼文化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丽华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9-103,共5页
《红楼梦》中的丧礼文化,是以往红学研究中少有触及的领域。文章主要围绕该书中记载的与丧礼相关的内容,结合先秦儒家丧礼的规定,对《红楼梦》中涉及的丧礼文化进行一个初步梳理和考察,具体涉及该书的丧礼研究综述、该书的丧葬礼仪考察... 《红楼梦》中的丧礼文化,是以往红学研究中少有触及的领域。文章主要围绕该书中记载的与丧礼相关的内容,结合先秦儒家丧礼的规定,对《红楼梦》中涉及的丧礼文化进行一个初步梳理和考察,具体涉及该书的丧礼研究综述、该书的丧葬礼仪考察、居丧思想承传的考察以及《红楼梦》丧礼描写带给今人的思考等几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丧礼 居丧 思考
下载PDF
西汉帝陵布局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邸楠 《榆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位于关中地区的十一座西汉帝陵,在位置和布局上是否有规律,一直引来人们不断的争论,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其陵寝兴建必然符合当时社会的“礼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西汉帝陵 丧葬制度 昭穆制度 陵园布局
下载PDF
竹溪县水坪镇红石岩村丧葬仪式田野考察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素娥 余熙 《襄樊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8-84,共7页
鄂西北十堰市竹溪县红石岩村丧葬仪式的整个过程存在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与仪式行为的互动关系。虽然仪式过程中有些宗教迷信色彩,但其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内容却反映了特定地理区域下的民俗风情,为研究该区域民族传统民风民俗提供了"... 鄂西北十堰市竹溪县红石岩村丧葬仪式的整个过程存在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与仪式行为的互动关系。虽然仪式过程中有些宗教迷信色彩,但其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内容却反映了特定地理区域下的民俗风情,为研究该区域民族传统民风民俗提供了"活化石",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北 竹溪县水坪镇红石岩村 丧葬仪式 孝歌
下载PDF
试析秦始皇陵墓葬制的渊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海洲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2-24,共3页
秦始皇陵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重要的支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秦始皇陵的修建是借鉴了战国诸王陵的布局和设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墓葬制 渊源
下载PDF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云霄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7-31,63,共6页
从分析秦可卿的判词与《红楼梦》曲,以及秦可卿故事的许多不合理处,认为秦可卿是影射明末崇祯皇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风月宝鉴》的开头,是明末宗室空空道人与吴玉峰写的。只有明末宗室才... 从分析秦可卿的判词与《红楼梦》曲,以及秦可卿故事的许多不合理处,认为秦可卿是影射明末崇祯皇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风月宝鉴》的开头,是明末宗室空空道人与吴玉峰写的。只有明末宗室才会有深切的"天崩地裂"的感受,才能饱含着国破家亡的辛酸泪,用荒唐言来吐露他们的"吊明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荒唐言 吊明之亡 秦可卿 崇祯
下载PDF
评陶渊明的自祭自挽
15
作者 陈龙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24-27,共4页
祭文本该由他人写,挽歌本该由他人唱,但是陶渊明却破天荒自祭自挽。悲叹"箪瓢屡謦,絺綌冬陈"的贫困,回忆童年"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的欢快,留恋"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的乐趣,表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祭文本该由他人写,挽歌本该由他人唱,但是陶渊明却破天荒自祭自挽。悲叹"箪瓢屡謦,絺綌冬陈"的贫困,回忆童年"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的欢快,留恋"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的乐趣,表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遗憾,抒发"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坦然。这种自祭自挽是高人对生命的大彻大悟,足以感染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 自祭自挽
下载PDF
仡佬族丧葬习俗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16
作者 蒋欢宜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5-39,62,共6页
深受三魂观念的影响,仡佬族尤为重视祭奠亡人。由于居住分散,各地仡佬族的丧俗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选取石阡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别作为仡佬族散、聚居地的田野点,深入考察,发现石阡仡佬族注重"唱孝歌",务川仡佬族极为... 深受三魂观念的影响,仡佬族尤为重视祭奠亡人。由于居住分散,各地仡佬族的丧俗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选取石阡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别作为仡佬族散、聚居地的田野点,深入考察,发现石阡仡佬族注重"唱孝歌",务川仡佬族极为重视仡佬族传统丧葬仪式中带有祭祀性质的舞蹈"踩堂"。在葬俗方面,受生存环境和宗教观念的影响,仡佬族曾一度流行岩葬、悬棺葬、石板棺、石板墓和"生基"葬等形式。至今,石阡和务川境内仍保留着大量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族 丧葬 唱孝歌 踩堂
下载PDF
北宋皇帝丧礼探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春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81-91,共11页
以丧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凶礼,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往研究甚少。本文对北宋一朝七帝丧礼进行了详细的考查,对历来混淆不清的丧服问题,作出了清晰、明确的结论;对山陵使问题、服丧双轨制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引用资料丰富、权威。
关键词 北宋 皇帝 丧礼
下载PDF
丧葬礼俗中纸扎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民间信仰 被引量:4
18
作者 窦兆娜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8-92,共5页
纸扎本属于纯粹的手工艺品,但是丧葬礼俗中的纸扎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蕴含丰富的民间信仰。纸扎作为中介物,将阳世与阴间联结起来,通过丧葬仪式,构建出一个区别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灵魂信仰世界,两个世界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纸扎以其精... 纸扎本属于纯粹的手工艺品,但是丧葬礼俗中的纸扎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蕴含丰富的民间信仰。纸扎作为中介物,将阳世与阴间联结起来,通过丧葬仪式,构建出一个区别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灵魂信仰世界,两个世界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纸扎以其精湛的艺术形式,表达出人们对逝者的哀思,是广大民众独有的悼念形式,并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礼俗 纸扎 象征意义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北宋与唐朝皇帝丧葬礼仪的关系及其对南宋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春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52-60,共9页
本文将北宋与唐朝的皇帝丧葬礼仪进行了比较,认为笼统地提“宋承唐制”是不妥当的;马端临是史学大家,但白壁微瑕,亦有失误;南宋偏安一隅,皇帝丧葬礼仪有两大变化,一是以浅埋待过北宋旧陵地为光复中原的号召,二是宗教对丧葬礼仪... 本文将北宋与唐朝的皇帝丧葬礼仪进行了比较,认为笼统地提“宋承唐制”是不妥当的;马端临是史学大家,但白壁微瑕,亦有失误;南宋偏安一隅,皇帝丧葬礼仪有两大变化,一是以浅埋待过北宋旧陵地为光复中原的号召,二是宗教对丧葬礼仪的影响更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南宋 皇帝 丧葬
下载PDF
北宋皇帝丧葬礼仪的性质及其对北宋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春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52-61,共10页
北宋皇帝丧葬礼仪的主体是儒家传统丧葬礼仪,其绝大多数仪式见诸《周礼》、《仪礼》、《礼记》,还有一部分是源于这“三礼”或前代丧葬礼仪,只有极少数仪式源于佛教、阴阳五行学说及道教。北宋皇帝丧葬礼仪对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 北宋皇帝丧葬礼仪的主体是儒家传统丧葬礼仪,其绝大多数仪式见诸《周礼》、《仪礼》、《礼记》,还有一部分是源于这“三礼”或前代丧葬礼仪,只有极少数仪式源于佛教、阴阳五行学说及道教。北宋皇帝丧葬礼仪对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皇帝 丧葬礼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