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ing a Woman in the 1950s and the 1960s:Women and Everyday Life in Ginger and Rosa
1
作者 Ezgi Sertalp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20年第2期102-116,共15页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everyday life and reflect on the meanings of being a woman in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over Sally Potter’s film Ginger and Rosa(2012a).The 1950s a...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everyday life and reflect on the meanings of being a woman in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over Sally Potter’s film Ginger and Rosa(2012a).The 1950s and the 1960s are marked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terms of the social statuses and everyday lives of women in many countries all around the world.Women began to question their gendered roles and performances,resist“doing gender”and speak out“the problem that has no name”in these years,which would then evolve into the second-wave feminist movement—a significant historical period in women’s history.Therefore,an analysis of this specific period i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everyday life.Thus,the present study first add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everyday life in general terms,discuss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and how we are taught to do gender through socialization.Then,it examines women’s practices,performances,relationships,conflicts,and resistances in their everyday lives throughout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over the film Ginger and Rosa.Considering the historical,social,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 at the time,this study tries to explore significant issues within feminist studie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and female friendship/sisterhood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the film,and comprehend what it meant to be a young girl,a woman,a wife,and a mother in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spheres in these years based upon the director’s own experiences and mem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DER everyday life womanhood SOCIALIZATION women’s movement
下载PDF
汉服运动的初步成功与未来走向
2
作者 周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21世纪初在中国兴起的汉服运动,是中国服饰领域截至目前所发生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实践性社会文化活动,现在它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汉服运动的基本理念和流派进行归纳,并以此... 21世纪初在中国兴起的汉服运动,是中国服饰领域截至目前所发生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实践性社会文化活动,现在它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汉服运动的基本理念和流派进行归纳,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汉服运动在当代中国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功,它对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汉服运动发展到当下又有哪些新的动态和问题,以及它在将来可能会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走向等问题。研究认为,汉服运动未来的最大贡献,将是融入正在形成之中的“新中式生活方式”,且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 汉服运动 服饰生活 新中式 生活方式
下载PDF
道路的另一种——五四妇女解放思潮与凌叔华的写作
3
作者 孟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
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通过演绎旧式女子的悲惨命运,控诉封建旧伦理、旧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同时,借助宣讲易卜生主义,创作大量模式化的“娜拉剧”,建构起对妇女解放思潮的理解以及新女性的设想。伴随着大革命的惨淡煞尾以及社会上对“娜... 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通过演绎旧式女子的悲惨命运,控诉封建旧伦理、旧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同时,借助宣讲易卜生主义,创作大量模式化的“娜拉剧”,建构起对妇女解放思潮的理解以及新女性的设想。伴随着大革命的惨淡煞尾以及社会上对“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的讨论,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方式的探索逐渐深入且多元,突破了既定的二元模式。作为激进时代中的渐进者,凌叔华借助性别的对立缓释了旧式家庭内部“父”与“子”的冲突,并以撕裂的女性欲望书写、绝望的“新”之变局呈现,打破了五四时期知识界在妇女解放命题上的乐观想象。凌叔华独特的“破旧立新”表达根植于个体的成长经验和知识结构,呈现出超脱时代的倾向,展示了五四时期妇女解放道路的“另一种”形态及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五四文学 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浅论当代“新女性”视角下的生活陶瓷
4
作者 王婕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25-27,共3页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女性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独立女性的崛起。面对当下女性话题的不断探讨,女性开始对于自身有了更多元化的审视。在对于“本我”的不断寻找与突破中也让我们在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家庭等各种环境因素下开始...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女性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独立女性的崛起。面对当下女性话题的不断探讨,女性开始对于自身有了更多元化的审视。在对于“本我”的不断寻找与突破中也让我们在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家庭等各种环境因素下开始重新审视新时代下“新女性”的视角变化。生活陶瓷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回顾近几年的陶瓷市场我们不难发现生活类陶瓷的销量相对较好,而其中的“消费主力军”恰恰却是女性。女性在父权制度的影响下长期依附于男性生存。但如今的女性身份转换、职业选择以及经济独立等方面的改变都对当下的生活陶瓷有了新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新时代“新女性”的意识形态的突破则变的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性” 女性意识 女性视角 生活陶瓷
下载PDF
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
5
作者 邢建昌 蒋雪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的一种选择,并未成为救亡图存的首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的一种选择,并未成为救亡图存的首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进行过多次论争,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为人生”与“为艺术”之争。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虽显零散,但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 “问题”与“主义”之争 为人生 为艺术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研究——基于赣南的实践经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庆贺 田先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8,共12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内容发生深刻改变,村民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被纳入政府治理范畴中。这一转变给日渐行政化、悬浮化的村级治理体制带来了新挑战。激活多元治理主体、探索多元治理方式是化解乡村治理困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对...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内容发生深刻改变,村民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被纳入政府治理范畴中。这一转变给日渐行政化、悬浮化的村级治理体制带来了新挑战。激活多元治理主体、探索多元治理方式是化解乡村治理困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赣南新妇女”运动的考察发现,构建有妇女群体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机制能够为乡村治理增权赋能。在具体实践中,政府依据治理内容的亲和性、利益的相关性对妇女群体进行再识别,并通过吸纳妇女骨干、开展集体活动对治理主体进行再组织,进而以身份赋权和行政赋权将妇女群体激活,最终运用科层动员与群众动员相结合的动员机制发挥妇女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和优势。依据治理内容识别出治理主体,并依据治理主体的性质、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治理方式,这是建立多元化治理体系的具体路径,也是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多元化治理 “赣南新妇女”运动 治理主体 治理方式
下载PDF
政治变革中的符号采借:射礼的近代演进与当代发展试探
7
作者 陈雨石 贠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143,共9页
以多重史料互证的方法,对北洋时期的射礼复刻尝试与国民政府时期的射礼改造思想进行史实还原与文化阐释:(1)民国初年北洋军阀采借燕射的文化符号复刻投壶礼,以期表达政治诉求;(2)新生活运动期间的射礼改造思想则多处采借乡射礼的文化资... 以多重史料互证的方法,对北洋时期的射礼复刻尝试与国民政府时期的射礼改造思想进行史实还原与文化阐释:(1)民国初年北洋军阀采借燕射的文化符号复刻投壶礼,以期表达政治诉求;(2)新生活运动期间的射礼改造思想则多处采借乡射礼的文化资源,以期规训国民。以上案例表明,统治阶层基于特定政治目的复刻射礼,阻碍了射礼向民俗化、大众化、人文化方向的转型。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成都的“射金章”,正因其“非政治化”的草根取向,成为民国时期射礼民俗化较为成功的个案。在新时代鼓励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让射礼回归礼乐精神的人文本质,并在多元化发展路径中转变为具有文化主体性的民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中华射艺 射礼 国粹体育 新生活运动
下载PDF
“日常运动”与“运动日常”——山西新生活运动的双重面向
8
作者 朱啸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0-82,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迫切的民族危机和现代化压力深刻形塑着基层社会的治理发展格局。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接受赶超式发展理念指导、依靠国家权力改造社会与个人的运动式治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治理路径选择。作为运动式治理的典...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迫切的民族危机和现代化压力深刻形塑着基层社会的治理发展格局。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接受赶超式发展理念指导、依靠国家权力改造社会与个人的运动式治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治理路径选择。作为运动式治理的典型缩影,20世纪30年代的山西新生活运动同时呈现出“日常运动”与“运动日常”的双重面向。前者指向治理范围与对象的“日常化”,表现为涵盖各类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生活革命”面貌;后者指向治理策略与机制的“运动化”,试图构建广泛社会力量“有为而治”的治理图景。然而,由于治理目标设定过高、治理主体革命意志不足、缺乏牢靠的组织基础及其有力的社会动员与治理能力,山西新生活运动在推行中逐渐扭曲失真,反而给民众生活造成困扰。山西新生活运动建立合理有序的现代生活、塑造现代国民的愿景终于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运动式治理 日常生活 民国山西
下载PDF
New Life .Meets Real Life: Chinese Women in Nation Budding and State Making, 1934-1949
9
作者 Xiaoping Su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7年第4期538-565,共28页
This article uses gender analysis to reexamine the New Lifk Movement illustrating how strategies for women's leadership cultiv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omindang (GMD) state-building efforts during the 193... This article uses gender analysis to reexamine the New Lifk Movement illustrating how strategies for women's leadership cultiv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omindang (GMD) state-building efforts during the 1930s and 1940s. The GMD government promoted the New Life Movement to rectify the morals and conduct of civil serva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for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a modern nation-state at minimum cost. Although the New Life Movement is best known for employing urban middle-class centric approaches to reform, its Women's AdvisoW Council (WAC) carried the moderr)izing project to China's rural interior, where tbe GMD was previously bereft of access to local society. Although the WAC prioritized the mobilization of rural women for the war effort, its endeavors transcended the confinement of "women's work" and were instrumental in bridg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authorities, bringing the state into rural househo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life movement women's Advisory women's leadership cadre training (xuldialo rural service Song Meiling
原文传递
新生活运动再探讨——从体育运动角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政 高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408,共5页
新生活运动历时15年,是中华民国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从近代体育发展的角度,分析新生活运动的缘起及其实施概况,探讨新生活运动对国民健康观念、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论述其在推进近代体育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近代体育 军事体育
下载PDF
实处与窄处:民族复兴运动时论中的新生活运动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卓恩 李周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2,共8页
国民政府初期的民族复兴运动本起于民间,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位不久的国民党当局所运用。蒋介石亲自发起新生活运动,使时人发生民族复兴运动可落到实处的想象,但其提倡的礼义廉耻、... 国民政府初期的民族复兴运动本起于民间,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位不久的国民党当局所运用。蒋介石亲自发起新生活运动,使时人发生民族复兴运动可落到实处的想象,但其提倡的礼义廉耻、服从命令、国民生活军事化所包含的特定政治意图,暴露出严重排他性和狭隘性,"实处"沦为"窄处",效果难彰,变成"纸上的运动"。这可能是常态建设"运动"化、社会运动"政治化"很难避免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民族复兴运动 新生活运动 社会运动 政治运动
下载PDF
抗战前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创建及活动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9,共10页
自1934年新生活运动推行以来,各地虽有妇女新运组织,不过内容名称不一致,且工作缺乏联络。为统筹全国妇女新运,1936年2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特增设妇女指导委员会,聘请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为指导长。妇女指导委员会成立后,从事的多为指导... 自1934年新生活运动推行以来,各地虽有妇女新运组织,不过内容名称不一致,且工作缺乏联络。为统筹全国妇女新运,1936年2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特增设妇女指导委员会,聘请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为指导长。妇女指导委员会成立后,从事的多为指导与设计工作,各种方案虽多,付诸实践的却少,而且国民党推行新生活运动的手法及其背后的动机与负面效应,引起社会各界的批评,不可避免影响到对妇女指导委员会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指导委员会 妇女新运 宋美龄
下载PDF
新生活运动再审视——从卫生防疫角度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语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新生活运动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多持否定态度。本文专从卫生防疫的角度,分析新生活运动的产生具有其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必要性,整理并罗列出新生活运动关于卫生防疫的具体量化成果,析论卫生防疫运动的不足... 新生活运动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多持否定态度。本文专从卫生防疫的角度,分析新生活运动的产生具有其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必要性,整理并罗列出新生活运动关于卫生防疫的具体量化成果,析论卫生防疫运动的不足与历史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卫生防疫 城市 农村 近代化
下载PDF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长林 钱锦晶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68,共10页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 ,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 ,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 ,分别从自杀的趋势...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 ,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 ,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 ,分别从自杀的趋势和原因、自杀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 ,并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 ,提出了以提倡新的人生观和改造社会制度两种手段对自杀进行救济。同时 ,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使五四思想家深刻认识到新思潮中可能有危害人的思想的成分 ,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人们无所适从。他们明确提出反对这些偏向 ,对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现象 社会现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 思想家 人生观
下载PDF
公共管理哲学研究论纲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佳华 唐志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公共管理哲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从哲学反思与批判的角度研究公共管理生活。须以诠释公共管理哲学的定义为基础,认定公共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探究公共管理哲学研究的理论来源及实践依据;继而确定公共管理哲学研究包括公共管理生活、公共... 公共管理哲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从哲学反思与批判的角度研究公共管理生活。须以诠释公共管理哲学的定义为基础,认定公共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探究公共管理哲学研究的理论来源及实践依据;继而确定公共管理哲学研究包括公共管理生活、公共管理人性、公共管理利益、公共管理理性、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方法、公共管理发展等主体内容;进而阐明公共管理哲学研究具有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纵深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和提高公共管理活动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哲学 新公共管理运动 公共管理生活 公共管理活动
下载PDF
试析“倒扁运动”中的女性政治参与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7年第1期74-81,共8页
在“倒扁”的红衫军中,有六成以上是女性参与者,向来被认为是偏向于政治冷漠的她们冒着被指控为“破坏秩序、扰乱社会稳定、暴民”等污名,长时间地参与这场街头运动,在台湾前所未有。本文分析了她们参与的原因、动机及参与中的感觉,分... 在“倒扁”的红衫军中,有六成以上是女性参与者,向来被认为是偏向于政治冷漠的她们冒着被指控为“破坏秩序、扰乱社会稳定、暴民”等污名,长时间地参与这场街头运动,在台湾前所未有。本文分析了她们参与的原因、动机及参与中的感觉,分析了非暴力对女性参与政治运动的影响,并探讨了大量女性参与对这场运动形成“团结感、人情味、家庭感”等特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在参与公共政治生活、公民社会的建构方面与非暴力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扁运动” 街头运动 女性参与 公共政治生活 非暴力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阈下的启蒙困境——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塑造新女性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文灿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2-95,共4页
从性别视角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新女性的塑造主要由男性倡导和推动,旨在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致使新女性遭遇的诸多困境,凸显出个人解放与社会制度转型的矛盾,女性解放与男权中心为基础的社会运动之间的冲突。延伸到其后中国共产党... 从性别视角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新女性的塑造主要由男性倡导和推动,旨在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致使新女性遭遇的诸多困境,凸显出个人解放与社会制度转型的矛盾,女性解放与男权中心为基础的社会运动之间的冲突。延伸到其后中国共产党把妇女解放统摄到阶级、社会解放的出路选择,女性获得的始终是在不触动男权制的权力框架内的有限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女性 困境 男权制
下载PDF
公共卫生与近代山西民众日常生活——基于1930年代山西“新生活运动”的考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文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4-88,共5页
"新生活运动"作为一场政府提倡的社会改良运动,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通过整顿市容、加强防疫、提倡体育、革除陋习等措施,给山西民众灌输了卫生、健康、文明的意识,在短期内对改善城市环境、培养卫生习惯、树... "新生活运动"作为一场政府提倡的社会改良运动,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通过整顿市容、加强防疫、提倡体育、革除陋习等措施,给山西民众灌输了卫生、健康、文明的意识,在短期内对改善城市环境、培养卫生习惯、树立卫生观念、提振民众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山西"新生活运动"期间的公共卫生建设具有强烈的政府主导色彩,在特定时代特定区域内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新生活运动 山西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女性自己的声音——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的女性主义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旦萍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47,共5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潮是由男性发起并运作的,忽视了女性在其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女性主动参与到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运动中,发出了她们自己的声音。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女性主义 性别觉醒 新女性
下载PDF
新生活运动“失败论”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关志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79,共7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新生活运动的评价有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历时15年之久的新生活运动其结果“收效甚微”,是一场“骗局”,“不得人心”,“根本行不通”。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主张对新生活运动须作分阶段的具体、细致分析。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蒋介石 国民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