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压抑的“乌托邦”——魏源的经世思想与净土观 被引量:1
1
作者 成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4,154-155,共8页
魏源作为晚清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都被放置在今古文之争的儒学思想史脉络中考察。但是,魏源虽受今文经学影响,其思想却杂糅了道家、佛家观念而有新的创见。魏源以"经世"思想为枢纽,试图重新理解传统思想中的"体... 魏源作为晚清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都被放置在今古文之争的儒学思想史脉络中考察。但是,魏源虽受今文经学影响,其思想却杂糅了道家、佛家观念而有新的创见。魏源以"经世"思想为枢纽,试图重新理解传统思想中的"体用论",并以老子、《易》之"道"重新充实被乾嘉之学淘空的清儒之道统,进而发扬公羊学的"微言大义"精神。魏源的皈依佛教,并非晚年的消极隐逸,而是其寻"道"之路的自然结果。魏源所强调的净土观念虽然依托于华严宗的理事圆融观之下,但是,却因历史意识的限制,无法将净土思想中的乌托邦性格通过人类世俗历史的脉络加以展开,这也使得他无法像康有为那样,能够借助佛教的净土思想来发展出具有现代乌托邦性格的大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经世 历史意识 体用论 净土 乌托邦
下载PDF
《钵中莲》民间宗教思想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华祥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2-89,共8页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抄本《钵中莲》是一部民间宗教剧。剧名本身就极富有宗教意味:钵,为僧人食具;莲,莲花,西方极乐世界的宝花。钵中莲花开,意味着僧人得道成阿罗汉。剧作本身生动地反映了万历时期民间宗教思想:既融合了弥陀净土思想...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抄本《钵中莲》是一部民间宗教剧。剧名本身就极富有宗教意味:钵,为僧人食具;莲,莲花,西方极乐世界的宝花。钵中莲花开,意味着僧人得道成阿罗汉。剧作本身生动地反映了万历时期民间宗教思想:既融合了弥陀净土思想、禅宗思想与白莲教、罗教教义,又杂糅了释教和儒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中莲 民间宗教 净土 因果
下载PDF
中国早期西方净土变造像再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治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107,111,共17页
我们探讨中国早期西方净土变造像的起源时,成都万佛寺出土南朝梁石刻造像碑、麦积山西魏初第127窟西壁经变、南响堂北齐第一窟西壁上方和第二窟原西壁窟门上方浮雕经变,是必须加以仔细甄别研究的。这四铺造像都已明确涉及对西方净土的刻... 我们探讨中国早期西方净土变造像的起源时,成都万佛寺出土南朝梁石刻造像碑、麦积山西魏初第127窟西壁经变、南响堂北齐第一窟西壁上方和第二窟原西壁窟门上方浮雕经变,是必须加以仔细甄别研究的。这四铺造像都已明确涉及对西方净土的刻画,但刻画重点并不相同,万佛寺西方变造像碑和麦积山127窟西壁西方变将视线集中在西方世界的妙相胜景上,这种描绘方式很有可能受到了《观无量寿经》的影响。南响堂两铺西方变造像表现的重点仍然是对尊像的刻画,这和昙鸾法门颇多相合之处——既赞弥陀又颂净土,但观想、偈赞和称名的重点依然是弥陀及诸圣,由此形成了与蜀、甘两地西方变造像较大的不同。南北朝时期早期西方变图像的建构方式,在佛教经变造像中国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本文将净土世界的刻画内容及表达方式作为行文主线,再密切结合南北朝时期无量寿信仰的基本状况,对上述造像重新加以检视作整体解析,并讨论其所受弥陀净土义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净土变起源 万佛寺石刻造像碑 麦积山第127窟西壁经变 南响堂经变 弥陀净土义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