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孝文化的尊崇与颂扬——《沈清传》与中国文学 |
李官福
张晨桅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2
|
中国孝行故事在18世纪欧洲的传播 |
谭渊
宣瑾
|
《国际汉学》
CSSCI
|
2024 |
0 |
|
3
|
明代人物画、笔札中的乞丐文化形象论析 |
李航
柴学智
|
《运城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特殊的“他者”:中国文学母亲形象的文化意蕴 |
王纯菲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5
|
元代通过女性彰显孝文化现象探析 |
李俊红
刘军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6
|
宋江“大孝”质疑 |
徐永计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7
|
论孝的起源与归宿 |
杨家友
颜静
|
《孝感学院学报》
|
2010 |
2
|
|
8
|
祝寿图像的文化艺术价值 |
程波涛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0 |
0 |
|
9
|
忠孝二元立体造型:小说戏曲视角下伍子胥形象流变 |
姚树颍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0
|
传统男女双寿图像的意象构成与孝亲风俗 |
程波涛
|
《开封大学学报》
|
2017 |
0 |
|
11
|
数字化传播:承载仁孝文化图形的新模式 |
张培源
闵媛媛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0 |
|
12
|
新型“孝文化”影像:传统伦理道德转型的乌托邦想象 |
方韦涵
叶佑天
|
《湖南包装》
|
2019 |
1
|
|
13
|
宋代后妃的孝悌观念及其图像表现 |
时玲玲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4
|
孝感市孝文化名城品牌形象的传播 |
叶青
|
《孝感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5
|
假天真抑或真性情——婴宁形象之我见 |
马松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6
|
清代民间年画慈孝图像的功用价值探赜 |
袁宙飞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7
|
清代士绅家族对女性的道德形塑——以女性忆传为中心 |
石晓玲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8
|
《太平记》中的武士形象——以“忠”和“孝”为中心 |
于君
|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
2020 |
1
|
|
19
|
郑州华南城二路金代砖雕壁画墓发掘简报 |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张家强(领队)
黄富成(发掘/整理/照相)
王延生(发掘)
李曼(绘图/文物保护)
杨远(临摹)
蔡强(照相)
潘寸敏(文物保护)
刘福来(拓片)
|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20
|
山东淄博市大邢村清代壁画墓 |
党浩
许姗
|
《考古学集刊》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