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and Coordinated Protection of Ancient Sichuan Salt Road 被引量:1
1
作者 DENG Ju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2期77-82,共6页
Ancient Sichuan Salt Road(the ancient road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Sichuan salt) is a cultural route characterized by salt transportation culture in southwest and central-west China, along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di... Ancient Sichuan Salt Road(the ancient road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Sichuan salt) is a cultural route characterized by salt transportation culture in southwest and central-west China, along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diversifi ed and systematic cultural heritages have been left, including both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salt transportation cultural heritages such as ancient salt transportation road, salt shop, post house, stele inscription, ancient town, ancient bridge, guild hal, and boatmen's work song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ccelerating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also drastic changes of traffi c environmen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ndangered situation of ancient Sichuan salt road cultural heritage. In face of such problems as lack of coordinated protection mechanism, destructive development, backwar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inheritance risks of intangible heritage, cultural heritages along the ancient Sichuan salt road should be protected by establishing a protection mechanism, organizing the coordinated actions of local areas along the road, investigating and rescu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time, and enhancing the cooperative research. In view of the complicate and long-term nature of protecting linear cultural heritag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ultural route heritage management can be learned, salt transportati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Sichuan salt road should be considered,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salt road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regions along the road, so a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ode for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linear cultural heritages consisting of both land and water ro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sichuan salt road Cultural route Linear cultural heritage Heritage system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下载PDF
川鄂古盐道沿线聚落遗存空间句法研究——以房县军店镇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弋琳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川鄂古盐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重要的跨区域文化线路遗产,其沿线上的聚落遗存更是巴楚文化、巫文化及上庸文化相互交融的物质载体。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盐道废弃、聚落衰败、建筑倒塌,为应对其问题,本文以盐道沿线... 川鄂古盐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重要的跨区域文化线路遗产,其沿线上的聚落遗存更是巴楚文化、巫文化及上庸文化相互交融的物质载体。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盐道废弃、聚落衰败、建筑倒塌,为应对其问题,本文以盐道沿线最具代表性的房县军店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空间计量学等相关概念,科学地对军店镇的空间形态、街巷布局及老街民居建筑遗存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为川鄂古盐道沿线聚落遗存的整体保护与转型发展提供指导经验,也为古盐道日后的申遗工作提供科学的引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聚落遗存 川鄂古盐道 建筑遗产
下载PDF
川盐古道彭家寨聚落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天翔 陈慧 《城市建筑》 2023年第7期85-89,共5页
吊脚楼建筑是一种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是特定的民族与特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鄂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带,盐道文化与土家族、苗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地方特有的吊脚楼建筑群。文章选取川盐古道鄂西南段典型聚落彭家寨... 吊脚楼建筑是一种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是特定的民族与特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鄂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带,盐道文化与土家族、苗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地方特有的吊脚楼建筑群。文章选取川盐古道鄂西南段典型聚落彭家寨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与历史文献结合研究,对彭家寨近200年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从彭家寨时空视角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川盐古道鄂西南段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形成机制 形态特征 古村落
下载PDF
川盐古道宣恩地区的传统聚落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4
作者 陈慧 《中外建筑》 2023年第11期98-103,共6页
文化线路沿线聚落的形成发展与线路的历史演变密切相关,文化线路和沿线聚落的研究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古籍查阅、田野调研等方法,以“川盐古道”为线索,选取宣恩地区川盐古道沿线的彭家寨和庆阳坝为样本,基于自... 文化线路沿线聚落的形成发展与线路的历史演变密切相关,文化线路和沿线聚落的研究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古籍查阅、田野调研等方法,以“川盐古道”为线索,选取宣恩地区川盐古道沿线的彭家寨和庆阳坝为样本,基于自然环境、盐业经济及民族文化交融历史对聚落动态的影响,研究宣恩地区沿线聚落的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沿线传统聚落由早期的散状分布向带状倾向的团型聚落发展,其形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动因、盐业经济和移民文化。改土归流是聚落演变的引导机制;盐业经济是聚落发展的促进机制;移民文化是聚落融合变异的整合机制。建构川盐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特征,为川盐古道线路上的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 传统聚落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川盐古道”文化线路之研究初探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逵 杨雪松 张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14-317,共4页
四川“井盐”数千年的产销历史促成了“川盐古道”的形成,它对川、鄂、渝、湘、黔的地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贯穿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文化线路.旨在探寻“川盐古道”的成因,拯救文化线路上渐已消亡的珍贵材料,摸清古盐道的分布线... 四川“井盐”数千年的产销历史促成了“川盐古道”的形成,它对川、鄂、渝、湘、黔的地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贯穿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文化线路.旨在探寻“川盐古道”的成因,拯救文化线路上渐已消亡的珍贵材料,摸清古盐道的分布线路,并为古道的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 古镇村落 遗产保护
下载PDF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古盐道与休闲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彦群 王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9-23,共5页
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国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发展休闲旅游的重要意义和优越条件、同时提出了该区古盐道与休闲旅游联动开发建议,期望能为相关区域的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 古盐道 休闲旅游 联动开发
下载PDF
试论川盐古道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逵 桂宇晖 杜海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川盐古道"是源于四川(包括重庆)东部及南部,对鄂、渝、湘、黔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贯穿整个中国腹地的运盐古道。本文论述古道因盐而兴,成为推动经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的过程,并展现它所具有的持续时间长、跨度范围广、文化... "川盐古道"是源于四川(包括重庆)东部及南部,对鄂、渝、湘、黔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贯穿整个中国腹地的运盐古道。本文论述古道因盐而兴,成为推动经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的过程,并展现它所具有的持续时间长、跨度范围广、文化影响力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 盐业会馆
下载PDF
川盐古道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邓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5-44,共10页
位于我国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川盐古道是一条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沿线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数量众多,遗存了古盐道、盐号、驿站、碑刻、古镇、古桥、会馆及船工号子等物质和非物质盐运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位于我国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川盐古道是一条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沿线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数量众多,遗存了古盐道、盐号、驿站、碑刻、古镇、古桥、会馆及船工号子等物质和非物质盐运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化进程、城镇化建设加快及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川盐古道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和急剧消失局面。现阶段,川盐古道文化遗产存在着缺乏协调保护机制、破坏性开发、文物保护滞后、"非遗"传承面临危机等问题,需要沿线各地联合行动、建立保护机制、及时普查抢救及开展合作研究等加以保护。川盐古道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应借鉴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盐运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和开发等现实问题,将川盐古道的保护与沿线各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结合,探索出一条由陆地道路和水道混合类型构成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管理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盐运文化
下载PDF
川盐古道研究刍论——基于川盐古道的实地考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邓军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41-50,共10页
对川盐古道的研究,有助于扩展盐业史研究的新视野,是盐业史、盐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学术生长点。但是,目前对川盐古道的概念、路线和辐射范围、盐运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还欠缺大量的基础性和学理性研究,对其基本面貌还缺乏整体的了解。应采... 对川盐古道的研究,有助于扩展盐业史研究的新视野,是盐业史、盐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学术生长点。但是,目前对川盐古道的概念、路线和辐射范围、盐运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还欠缺大量的基础性和学理性研究,对其基本面貌还缺乏整体的了解。应采用多学科视野下的整合研究,注重人类学田野调查、社区研究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且需有区域社会史、区域文化史的观照,准确把握川盐古道的历史和现状、形成背景、具体路线、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构成和文化遗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 文化遗产 研究展望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川黔渝生态区古盐道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SWOT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天慧 刘彦群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0-23,共4页
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就是根据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充分挖掘其文化的内涵,以整合和构建整体的文化形象,从而增加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对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地区古盐道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优势、劣势... 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就是根据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充分挖掘其文化的内涵,以整合和构建整体的文化形象,从而增加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对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地区古盐道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期望能为相关区域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 古盐道 旅游资源
下载PDF
川黔古盐道与西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浩 黎弘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00-128,共29页
川黔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因不断移民而形成的多民族融合地区,而移民活动、民族交流活动和川黔古盐道亦有着重要关联。川黔古盐道沿线地区民族间通过频繁的商贸和移民活动不断交流融合。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往来密切,互通婚姻。各种语言、... 川黔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因不断移民而形成的多民族融合地区,而移民活动、民族交流活动和川黔古盐道亦有着重要关联。川黔古盐道沿线地区民族间通过频繁的商贸和移民活动不断交流融合。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往来密切,互通婚姻。各种语言、风俗习惯不断碰撞和交流,以此促使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状况发生系列改变,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关系和特征。古盐道场镇的形成、发展,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但曾因交通闭塞,民族间的交往联系较少。随盐道沿线场镇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交往逐渐增多。同时,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更是增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民族间的和平交往与共同繁荣。本文拟搜集与整理川黔古盐道上民族分布、民族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相关资料,总结各民族和谐相处、民族融合的成功经验,为当今进一步巩固发展良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提供有益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民族分布 民族关系 民族交流
下载PDF
藏彝走廊、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田联韬与学生们的川滇黔藏缅语族音乐文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路菊芳 孙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52-60,共9页
川滇黔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腹心区域,也是藏彝走廊多族群文化交汇之处。在田联韬先生的开拓和引领下,三代学人对藏彝走廊、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学术观照,展现了多点民族志视野并兼具“民族区域音乐板... 川滇黔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腹心区域,也是藏彝走廊多族群文化交汇之处。在田联韬先生的开拓和引领下,三代学人对藏彝走廊、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学术观照,展现了多点民族志视野并兼具“民族区域音乐板块”和“历史音乐文化走廊”研究的特征。由此,从音乐文化的广泛采集,到音乐形态分析、历史文化阐释、方法思维解读的多模态研究;从定点个案研究,到汇聚为整体的、多点的“通道”研究;廊道交错、圈层互生不仅成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也铸就了川滇黔藏缅语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联韬先生 藏彝走廊 茶马古道 南方丝绸之路 川滇黔藏缅语族音乐文化研究 跨界族群仪式音乐文化圈
下载PDF
文化线路视阈下川黔古盐道遗产体系与协同保护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军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9-25,共7页
川盐运黔在清乾隆初年已形成"仁岸""永岸""綦岸""涪岸"4条固定的运输路线。在川盐入黔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地形成了由水路和陆路混合类型构成的川黔古盐道。调查发现,川黔古盐道是以盐运文... 川盐运黔在清乾隆初年已形成"仁岸""永岸""綦岸""涪岸"4条固定的运输路线。在川盐入黔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地形成了由水路和陆路混合类型构成的川黔古盐道。调查发现,川黔古盐道是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其遗产体系以古盐道、古场镇、古街道、古码头、会馆、庙宇、碑刻、堰闸、运盐器具、档案文献及饮食、传统民间音乐、诗词等为核心,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的潜力。就保护层面而言,在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和凝练其内涵、特征及价值的基础上,需沿线各地协同参与,对其进行整体性、多层次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地探索川黔渝地区跨省(直辖市)际大型文化线路保护利用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黔古盐道 川盐运黔 文化线路 盐运文化 协同保护
下载PDF
清代川黔古盐道上的盐夫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浩 李林照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2期89-96,共8页
川黔古盐道上的盐夫,与农民一样,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类专门职业劳动者。这种靠人力肩挑背负运输食盐的职业或从业者,是历史的产物,在现代已经销声匿迹了。我们只能从一些史料或者照片中看到:他们身穿麻布长衫,头缠青布,脚穿草鞋,... 川黔古盐道上的盐夫,与农民一样,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类专门职业劳动者。这种靠人力肩挑背负运输食盐的职业或从业者,是历史的产物,在现代已经销声匿迹了。我们只能从一些史料或者照片中看到:他们身穿麻布长衫,头缠青布,脚穿草鞋,背着一个大篓筐,手拿一根杵地杖,穿梭在贵州崇山峻岭之间进行运盐活动。对盐夫进行历史研究,不仅能丰富贵州盐文化史的研究,而且可以丰富贵州人社会生活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川黔古盐道 盐夫
下载PDF
横亘东西勾连南北的汉水流域古代盐道
15
作者 潘世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在湖北境内的蜀道就是纵横延伸于川陕鄂豫数省、被近人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汉水流域古盐道。这条大道既是人类生命起源和播迁的大道,也是人类文化与人类社会商业起源和发展的大道,同时,更是聚合东西、勾连南北各民族和经... 在湖北境内的蜀道就是纵横延伸于川陕鄂豫数省、被近人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汉水流域古盐道。这条大道既是人类生命起源和播迁的大道,也是人类文化与人类社会商业起源和发展的大道,同时,更是聚合东西、勾连南北各民族和经济文化的文化地理大道。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地理地位,无论古今,都具有无限丰富和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古盐源 蜀道 古代盐道 丝绸之路 盐背子 硝盐 盐锭
下载PDF
自贡市沱江流域盐文化聚落选址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耀丹 刘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7期83-87,共5页
对自贡市沱江流域内的13个典型盐文化聚落选址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些盐文化传统聚落选址的原因和规律。研究表明:自贡市沱江流域盐文化聚落整体呈现出沿运输河流线性均匀分布的特征,体现出以产盐地为中心聚集的特点... 对自贡市沱江流域内的13个典型盐文化聚落选址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些盐文化传统聚落选址的原因和规律。研究表明:自贡市沱江流域盐文化聚落整体呈现出沿运输河流线性均匀分布的特征,体现出以产盐地为中心聚集的特点;同时大部分聚落选址上具有临水缓丘坡面地带、河谷急弯浅滩地带和水陆交通交汇处的特征。其原因与当时内战的时代背景、盐运的运输交易功能需求和沱江流域自然地理特征有关。该研究可为相关盐文化聚落的地方文化保育、风貌特色打造、旅游价值挖掘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聚落 盐文化 选址特征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视野下川黔古盐道的价值转换与功能转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小刚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9-32,共14页
川黔古盐道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配送与贸易通道,对沿线地区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黔古盐道作为通道的功能和使命已然完成,其价值实现了向文化遗产、文化教育、文化经济和文化研究... 川黔古盐道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配送与贸易通道,对沿线地区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黔古盐道作为通道的功能和使命已然完成,其价值实现了向文化遗产、文化教育、文化经济和文化研究的多维转换,功能也随之转型。文化旅游带和特色文化产业带是系统性保护与利用川黔古盐道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发挥川黔古盐道作为一项线性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和功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川黔古盐道 价值转换 功能转型
下载PDF
基于PSR—PER模型的川盐古道上古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沱江自贡段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有于 冯维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0-25,127,共7页
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与川盐古道的保护、区域经济发展、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以沱江自贡段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多种数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耦合机制,并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PER)区域匹配模式,对古镇的承载力进... 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与川盐古道的保护、区域经济发展、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以沱江自贡段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多种数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耦合机制,并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PER)区域匹配模式,对古镇的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属于A匹配型的为零个,属于B匹配型的有3个,属于C匹配型的有3个,属于D匹配型的有7个,匹配模式呈现较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古镇 PSR-PER模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文化遗产的考察与整理--以富荣西场井叙古盐道为例
19
作者 罗宝川 陈琳 黄尚军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70-77,共8页
富荣西场是川盐古道陆路运输线上具有悠久历史的产盐区之一,由于其地处川滇、川黔、川鄂等多条古盐道的源头,并与茶马古道等古代交通枢纽线段重合,沿途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文章以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抢救为目的,围绕富荣西场井叙古盐... 富荣西场是川盐古道陆路运输线上具有悠久历史的产盐区之一,由于其地处川滇、川黔、川鄂等多条古盐道的源头,并与茶马古道等古代交通枢纽线段重合,沿途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文章以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抢救为目的,围绕富荣西场井叙古盐道的摩崖、牌坊、石碑等文化形态展开论述,以图文的形式梳理沿途部分代表性的盐业物质文化遗产,以此对川盐古道文化研究提供微观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遗产 考察与整理
下载PDF
景观基因理论视角下川盐古道上盐业古镇发展研究:以重庆段为例
20
作者 黄玲 冯维波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1-37,122,共8页
作为极具特色的“盐文化遗产线路”,川盐古道不仅是一条贯穿整个中国腹地的盐运通道与交往桥梁,而且沿线历史文化古镇众多,有重大的科学、旅游、社会、经济价值。以川盐古道重庆段盐业古镇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从“元—点—线... 作为极具特色的“盐文化遗产线路”,川盐古道不仅是一条贯穿整个中国腹地的盐运通道与交往桥梁,而且沿线历史文化古镇众多,有重大的科学、旅游、社会、经济价值。以川盐古道重庆段盐业古镇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从“元—点—线—网—面—体”六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体。提炼该地区特色景观资源,揭示盐业古镇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盐文化遗产线路上的盐业古镇、景观资源等保护、发展和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盐业 古镇 川盐古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