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失业史”:民国史研究的新领域——《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912—1949)》评介
1
作者 范立君 孙畅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3-96,共4页
《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912-1949)》,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档案、报纸、期刊等200余种文献资料为支撑,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失业保险学、社会保障学等学科的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1912—1... 《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912-1949)》,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档案、报纸、期刊等200余种文献资料为支撑,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失业保险学、社会保障学等学科的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1912—1949年中国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既有各个历史阶段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的纵向梳理,又有同一时期不同行业的失业及其应对措施的横向比较,对个别问题侧重选取微观个案,进行深度解析,注重典型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结合,再现了民国时期失业的多重面相。从社会史、经济史维度拓宽了民国史研究领域,在学界尚属首次。全书论据充分,立论平实,反映了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实为民国失业史领域一部拓荒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2-1949 民国失业史 南京国民政府 失业对策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例
2
作者 莫晓霞 杨华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3期59-65,共7页
文章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对14 000余种民国时期文献开展普查工作的实践及经验为基础,介绍了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分阶段开展普查工作、编目实践中增加著录字段等,进而提出需要重视典藏史、重视文献的破... 文章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对14 000余种民国时期文献开展普查工作的实践及经验为基础,介绍了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分阶段开展普查工作、编目实践中增加著录字段等,进而提出需要重视典藏史、重视文献的破损定级,将文献保护作为普查工作的第一要务的观点,并要从多方面培养普查人员的民国时期文献鉴藏能力,结合馆藏史开发馆藏以推进后期的文献保护和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文献 普查 文献保护 著录规则
下载PDF
浙江省立图书馆旧址巡礼
3
作者 王子舟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8期28-40,共13页
现存的浙江省立图书馆的馆舍旧址,主要有孤山路馆舍、大学路馆舍两处。孤山路馆舍中的白楼,与大学路馆舍是清末、民国时期专门建造的图书馆建筑,外型具有西洋风格,内部空间宽敞,表现出当时图书馆建设西洋化的观念。在陈训慈等历任馆长... 现存的浙江省立图书馆的馆舍旧址,主要有孤山路馆舍、大学路馆舍两处。孤山路馆舍中的白楼,与大学路馆舍是清末、民国时期专门建造的图书馆建筑,外型具有西洋风格,内部空间宽敞,表现出当时图书馆建设西洋化的观念。在陈训慈等历任馆长的辛苦经营下,浙江省立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业务管理、推广事业、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不菲成绩,整体发展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数次钞补,及其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移迁经历,更是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历史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立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 民国图书馆史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新疆屯垦与边疆治理研究
4
作者 张艾云 罗利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4,共9页
民国时期新疆屯垦在财政困难、国内灾害频发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下得以开展。其屯垦人员主要包括普通民众、部队官兵、官警人员等,通过开垦土地、引进先进技术、兴修南北疆水利,推动新疆农业发展,巩固西北边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国时期新疆屯垦在财政困难、国内灾害频发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下得以开展。其屯垦人员主要包括普通民众、部队官兵、官警人员等,通过开垦土地、引进先进技术、兴修南北疆水利,推动新疆农业发展,巩固西北边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发挥着屯垦在边疆治理中的作用,丰富了我国西北边疆治理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新疆 屯垦 治理
下载PDF
民国时期日本对上海渔业侵略的历史探究
5
作者 姜明辉 《中国渔业经济》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民国时期日本对我国渔业资源的侵略不仅有渔轮大肆侵捕,倾销到上海鱼市场的直接侵渔,还有辗转浏河等其他港口运入上海,由鱼行代售的隐蔽侵渔方式。面对日本对我国渔业的侵略和破坏,国民政府采取与日本公使外交交涉、划定领海界线以及制... 民国时期日本对我国渔业资源的侵略不仅有渔轮大肆侵捕,倾销到上海鱼市场的直接侵渔,还有辗转浏河等其他港口运入上海,由鱼行代售的隐蔽侵渔方式。面对日本对我国渔业的侵略和破坏,国民政府采取与日本公使外交交涉、划定领海界线以及制定航行禁令限制日本渔轮等措施,民间也自发成立上海渔业仇货检查委员会等组织来抵制日本侵渔,然而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日本侵渔,各项政策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民间自发打击日本侵渔的行动亦收效甚微,日本侵渔变本加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日本 渔轮 侵渔 渔业经济
下载PDF
从大学生失业问题争论看民国教育的转型(1928-1937)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建 《山东高等教育》 2018年第4期66-72,共7页
在新旧之间的民国,中间阶层由传统的绅士阶层过渡到了近代的智识阶层。在这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大学生失业问题,并引发了学界,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在内的三种不同学科视角的观点争论。这种学术讨论促进了新教育的中国化:... 在新旧之间的民国,中间阶层由传统的绅士阶层过渡到了近代的智识阶层。在这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大学生失业问题,并引发了学界,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在内的三种不同学科视角的观点争论。这种学术讨论促进了新教育的中国化:一方面大批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大学主动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积极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识阶层 民国 大学生失业 中国化
下载PDF
明清民国时期女性墓志铭的“纺”与“脱簪珥”书写研究--以山右女性墓志铭为中心
7
作者 姚春敏 段培越 《励耘学刊》 2022年第2期62-76,M0005,M0006,共17页
女性墓志铭的书写定式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以男性为主导的撰写者们在追述不同女性人生的过程中,倾向于使用一些固定用语来建构符合社会期待的典范女性形象。在山右明清民国时期女性墓志铭中,较为广泛使用的是“纺”与“脱簪珥”两种用... 女性墓志铭的书写定式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以男性为主导的撰写者们在追述不同女性人生的过程中,倾向于使用一些固定用语来建构符合社会期待的典范女性形象。在山右明清民国时期女性墓志铭中,较为广泛使用的是“纺”与“脱簪珥”两种用语,通过“纺”与“读”的文字共现隐喻女性墓主人的贤良和睿智,通过“脱簪珥”展现其慷慨、坚贞等美德。明清民国时期女性墓志铭中这些话语的广泛运用,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标准,也体现了女性在个人财产支配和个人生活选择等层面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民国时期 女性墓志铭 簪珥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四种稀见吉林地方志考释
8
作者 蔡宏 张诗悦 李爱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从县志的著录与收藏、修纂者考、内容考三方面入手,针对馆藏[民国]《长春县志》、[民国]《农安县志》、[民国]《延吉县志》、[民国]《辉南县志》这四种民国时期稀见吉林地方志进行考释研究,目的是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地方文献活... 从县志的著录与收藏、修纂者考、内容考三方面入手,针对馆藏[民国]《长春县志》、[民国]《农安县志》、[民国]《延吉县志》、[民国]《辉南县志》这四种民国时期稀见吉林地方志进行考释研究,目的是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地方文献活起来、利用起来,让地方文献造福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吉林 地方志
下载PDF
民国时期(1912-1949)舞蹈发展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仝妍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2,共7页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艺术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迸发出火花的特殊时期。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具有特别意义的时段内,它既衔接了近、现、当代中国舞蹈的发展,同时又是西方舞蹈文化、进步舞蹈文化与传统舞蹈文化相互交织发展的...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艺术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迸发出火花的特殊时期。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具有特别意义的时段内,它既衔接了近、现、当代中国舞蹈的发展,同时又是西方舞蹈文化、进步舞蹈文化与传统舞蹈文化相互交织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舞蹈活动进行研究,旨在探寻民国时期舞蹈艺术的自身发展规律在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相互碰撞下,所呈现出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舞蹈发展 历史意义
原文传递
基于环境要素的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危险分区
10
作者 李孜沫 龚胜生 +3 位作者 陈丹阳 王晓伟 石国宁 张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3-681,共9页
黑热病是一种新传入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在部分地区曾造成深远影响.该文综合运用Grapher时序分析、GIS空间分析、MaxEnt生态位分析等方法,探讨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的时空特征、危险分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黑热病的流行频度... 黑热病是一种新传入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在部分地区曾造成深远影响.该文综合运用Grapher时序分析、GIS空间分析、MaxEnt生态位分析等方法,探讨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的时空特征、危险分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黑热病的流行频度为78.95%,集中流行于夏、秋季,并分别在1923年、1934—1937年、1946年形成流行高峰期.2)民国时期,黑热病几乎全部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并在苏、皖、豫、鲁4省交界地带形成密集分布区.3)黑热病“长江北、类圈层”的适生范围,奠定了黑热病危险等级的地理格局,表现为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省份危险等级高,尤其是特危等级的江苏(含上海)、安徽、河南、山东和高危等级的河北(含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省份.4)黑热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中,河网密度(20.2%)、日照时数(17.3%)、海拔高程(14.5%)、最低气温(10.0%)等因素的贡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时空特征 危险分区 影响因素 民国时期(19121949年)
下载PDF
“日常运动”与“运动日常”——山西新生活运动的双重面向
11
作者 朱啸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0-82,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迫切的民族危机和现代化压力深刻形塑着基层社会的治理发展格局。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接受赶超式发展理念指导、依靠国家权力改造社会与个人的运动式治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治理路径选择。作为运动式治理的典...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迫切的民族危机和现代化压力深刻形塑着基层社会的治理发展格局。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接受赶超式发展理念指导、依靠国家权力改造社会与个人的运动式治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治理路径选择。作为运动式治理的典型缩影,20世纪30年代的山西新生活运动同时呈现出“日常运动”与“运动日常”的双重面向。前者指向治理范围与对象的“日常化”,表现为涵盖各类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生活革命”面貌;后者指向治理策略与机制的“运动化”,试图构建广泛社会力量“有为而治”的治理图景。然而,由于治理目标设定过高、治理主体革命意志不足、缺乏牢靠的组织基础及其有力的社会动员与治理能力,山西新生活运动在推行中逐渐扭曲失真,反而给民众生活造成困扰。山西新生活运动建立合理有序的现代生活、塑造现代国民的愿景终于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运动式治理 日常生活 民国山西
下载PDF
从乾隆到民国时期川式海味菜的发展研究
12
作者 朱多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人们对清代以来川菜发展的研究中,很少有专门论述以海参、鱼翅、鲍鱼为代表的海产品食材在川菜中的发展。本文尝试分析乾隆时期以来,直到民国结束这200余年时间里,这些干货海产品在四川烹饪中逐步发展的过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使用干货... 人们对清代以来川菜发展的研究中,很少有专门论述以海参、鱼翅、鲍鱼为代表的海产品食材在川菜中的发展。本文尝试分析乾隆时期以来,直到民国结束这200余年时间里,这些干货海产品在四川烹饪中逐步发展的过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使用干货海产品烹制的川式海味菜,不仅是川菜体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有特色的系统,用以丰富和加深人们对川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式海味菜 发展 乾隆 民国
下载PDF
民国服装史料与研究方向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竞琼 许晓敏 《服装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4-100,共7页
对民国时期遗留至今的实物、工具、档案、照片、文献与月份牌等服装史料逐一进行了梳理、归纳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以服装形制为主的断代史研究之外,民国服装研究在专门史、比较史方向的拓展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 民国 服装史料 研究方向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红惠 王运来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4,108,共7页
在制度设计上,国立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是具有大学供给教师休养福利和投资教师发展双重性质的一种教师管理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不仅休假教师人数众,教授级教师占多数,而且绝大多数教师选择研究、考察或攻读学位等学术导向的休假。... 在制度设计上,国立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是具有大学供给教师休养福利和投资教师发展双重性质的一种教师管理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不仅休假教师人数众,教授级教师占多数,而且绝大多数教师选择研究、考察或攻读学位等学术导向的休假。学术休假制度大大提高了教师学术产出的数量,增加了中外学者交流的机会,加速了学科知识的发展和积蓄了学术发展的力量,为国立清华大学教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休假制度 国立清华大学 民国时期 教师发展
下载PDF
论女装变革下的民国丝绸纹样 被引量:4
15
作者 温润 石林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3-78,共6页
中西文化在民国时期激荡交融,女装变革是为物化典型。受其影响,以女装为主要载体的民国丝绸纹样呈现出异于古代之新风。由平面到立体的款式促使纹样装饰趋于简洁,由厚重到轻薄的面料致使印花纹样日益流行,由迂缓到趋时的时装加速了纹样... 中西文化在民国时期激荡交融,女装变革是为物化典型。受其影响,以女装为主要载体的民国丝绸纹样呈现出异于古代之新风。由平面到立体的款式促使纹样装饰趋于简洁,由厚重到轻薄的面料致使印花纹样日益流行,由迂缓到趋时的时装加速了纹样更迭,由鄙夷到崇洋的心态助推外来纹样大量涌入。女装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国丝绸纹样的发展方向,使其突破了数千年一直纵向继承、自成体系的保守模式,转变为横向借鉴、多元并行的开放形态,俨然成为20世纪中国丝绸纹样演进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女装变革 旗袍 丝绸纹样 纹样装饰 印花工艺
下载PDF
民国时期农学类期刊论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兴亮 张蕾蕾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对民国时期农学类专业期刊进行汇总,分析这一时期农学期刊出版的整体状况以及办刊特点。认为民国时期的农学期刊延续了晚清以来的办刊趋势,以传播先进农业技术为己任,虽有种种不足,但对民国农业在困局中的发展助益匪浅。
关键词 民国 农学 期刊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认同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红惠 王运来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1,共7页
民国时期,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学术制度,学术休假制度开始引入国立大学,大学教师普遍认可这一制度。通过梳理学术休假制度文本内容和休假教师群体的实践取向,发现其认同机理有三:一是学术休假制度的制定和大学教师的选择以学术本位为价值导... 民国时期,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学术制度,学术休假制度开始引入国立大学,大学教师普遍认可这一制度。通过梳理学术休假制度文本内容和休假教师群体的实践取向,发现其认同机理有三:一是学术休假制度的制定和大学教师的选择以学术本位为价值导向;二是学术本位为导向的学术休假制度设计逻辑契合了国家、大学和教师的共同利益;三是以充电释放为作用机理的学术休假制度满足了教师发展学术和调整身心的双重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休假制度 国立大学 认同机理 民国时期
下载PDF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特点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曲铁华 王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3,112-113,共6页
高等教育政策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是一个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在经历了民国初期的革新与兴起、北洋军阀时期的发展与推进、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完善与定型,... 高等教育政策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是一个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在经历了民国初期的革新与兴起、北洋军阀时期的发展与推进、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完善与定型,以及国民政府中后期的动荡与调整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后,逐步构建了完善、成熟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由此日趋呈现出高等教育政策基础的复杂与多元、高等政策体系的完善与清晰、高等教育政策内容的稳定与具体以及高等教育政策功能的实用性与政治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高等教育政策 历史演进 特点
下载PDF
佟晶心戏曲研究的学术取径与创新意义——民国时期戏曲研究学谱之十八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兴勤 赵韡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8-59,2,共12页
佟晶心是最早使用"话剧"这个词的人,他在《剧学月刊》、《歌谣》等当时知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戏曲及民俗研究论文数十篇,他的专著《新旧戏曲之研究》被誉为"革命式的书",学术观点曾得到卢前、赵景深、台静农、吴晓... 佟晶心是最早使用"话剧"这个词的人,他在《剧学月刊》、《歌谣》等当时知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戏曲及民俗研究论文数十篇,他的专著《新旧戏曲之研究》被誉为"革命式的书",学术观点曾得到卢前、赵景深、台静农、吴晓铃、叶德均、顾颉刚、罗常培、谭正壁等著名学人及名伶程砚秋等人的关注。佟氏还是一名高产的剧作家,在话剧及传统戏曲方面均有作品问世。令人遗憾的是,佟晶心和杜颖陶、邵茗生等人一样,均是20世纪上半叶古代戏曲研究史上不容忽视却久被忽略的"失踪者"。这种学术史地位与研究史现状之间的悖论,再次说明目前的学术研究史版图还远远称不上丰富和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戏曲研究 学谱 佟晶心
下载PDF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农业现代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虞和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8,共6页
张謇在出任民国北京政府农商总长时期,十分重视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开创了近代中国改造传统农业的新阶段。他把改造传统农业与工业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欲求制造额之加多,必先扩张其原料之数量,并改良其品质"... 张謇在出任民国北京政府农商总长时期,十分重视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开创了近代中国改造传统农业的新阶段。他把改造传统农业与工业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欲求制造额之加多,必先扩张其原料之数量,并改良其品质"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奖励发展工业原材料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用科学方法改良和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率;以现代的方式促进农垦事业,发展经营性农业等有力的措施,并通过制定有关法规使这些措施经济化和法制化,为此后的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改造传统农业事业所继承发展,从而使民国时期农业现代化出现新的气象,指出了民国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改造传统农业 农业现代化 民国初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