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clusion Room in Psychiatric Setting (National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Policy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Anas H. Khalifeh Malek M. Khalil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8年第9期697-707,共11页
Backgrou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re in psychiatric settings is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policy through the delivery of a comprehensive care, treatment, control, prote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 Backgrou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re in psychiatric settings is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policy through the delivery of a comprehensive care, treatment, control, prote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The main concern in mental health care is the continuing use of seclusion and the slow pace of change. Purpose: Analyze the seclusion room policy in National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NCMH) in Jordan to recognize the issue and present alternative solutions in order to modify and improve the current seclusion room policy. Method: The authors got seclusion room policy from NCMH;the method in this analysis will be used six-step model;and then searched the database for alternatives using EBSCO, PUBMED, MEDLINE, CINAHL, and Ovid. Result: The authors discuss use medications, training program, manipulate environment, de-escalation technique, and status quo alternatives that helps in minimizing use of seclusion,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aggressive behaviors occurrences, and decreasing unsafe behaviors against health care providers in the psychiatric settings. Conclusion: Manipulates environment is the best alternative after evaluated alternatives according to cri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lusion POLICY Analysis PSYCHIATRIC PSYCHIATRIC SETTINGS
下载PDF
Research on Design and Manifestation of Seclusion Sentiment in Classical Gardens in South China
2
作者 WANG Jiajia CAI P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8期44-46,共3页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seclusion sentiment and the source of seclusion sentiment of classical gardens in South China,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Taoist and Buddhis...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seclusion sentiment and the source of seclusion sentiment of classical gardens in South China,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Taoist and Buddhist thoughts on the creation of seclusion sentiment of classical gardens, and further explored methods to create seclusion sentiment. It considers that seclusion sentiment of landscape is generally created through rockeries, waters, plants disposition, landscaping buildings and pavements, paintings and carv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dens of SOUTH China seclusion SENTIMENT DESIGN and MANIFESTATION
下载PDF
从“隐喻”母题到“隐逸”主题——以《二十四史·隐逸列传》为分析路径
3
作者 赫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二十四史·隐逸列传》是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隐逸”主题的重要文献。尽管山水画的形态、风格固然众多,但图像的母题却是解读和阐释山水画主题的重要依据。如渔父、樵夫、蓧杖人等核心母题,具有隐喻性的文化特征,指向了隐逸主题... 《二十四史·隐逸列传》是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隐逸”主题的重要文献。尽管山水画的形态、风格固然众多,但图像的母题却是解读和阐释山水画主题的重要依据。如渔父、樵夫、蓧杖人等核心母题,具有隐喻性的文化特征,指向了隐逸主题。不同的母题(母题意象)组合,可能显现不一样的隐逸主题。母题的在场以及主题的出场,在不同时空的认知场域中有不同的结构与方式。有些母题可能是原隐喻的转喻,既是隐逸叙事的主题表达的依据,也是认定隐士身份的辅助性母题,如渔船、岩穴、茅舍、枯松、童子等母题。因而,核心母题与辅助性母题的配置与逻辑结构,构成山水画的隐逸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主题 隐逸 隐喻 山水画
下载PDF
《水浒传》中的王进深层意蕴解读
4
作者 张磊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王进作为《水浒传》第一位出场的好汉,他既忠孝双全,堪称一个“完人”,又寄寓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和人生理想。王进,单从字面看,作者试图告诫后世统治天下的皇帝,要有责任心、进取心,要选贤举能,远离奸佞小人,方能开创太平盛世;从深层理解... 王进作为《水浒传》第一位出场的好汉,他既忠孝双全,堪称一个“完人”,又寄寓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和人生理想。王进,单从字面看,作者试图告诫后世统治天下的皇帝,要有责任心、进取心,要选贤举能,远离奸佞小人,方能开创太平盛世;从深层理解,作者开篇写王进是为了塑造一种标杆,通过将王进与108位好汉人生选择进行比较,强调在乱世,要做到独善其身,隐居田园做隐士不失为好的选择。作者之所以没有写王进上梁山,可能有着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孝 隐居 形象塑造
下载PDF
隐于书院:一种“中间状态”的出处选择——以元末徽州士人赵汸和郑玉为中心
5
作者 鲁小俊 王亚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元末朝廷和地方势力对士人的征召,多少存在竞争和笼络人才的意味。士人的出处机遇,从庙堂与山林的二元区分,转向元廷、地方势力和山林的多元格局。面对各方征召,徽州士人赵汸和郑玉抱以“旁观者”的不合作心态。随着徽州路脱离元廷控制... 元末朝廷和地方势力对士人的征召,多少存在竞争和笼络人才的意味。士人的出处机遇,从庙堂与山林的二元区分,转向元廷、地方势力和山林的多元格局。面对各方征召,徽州士人赵汸和郑玉抱以“旁观者”的不合作心态。随着徽州路脱离元廷控制,二人对于政治的疏离态度有所淡化,而“忠元”情结渐趋加深。志在山林却又难以与政治完全绝缘,兼具官方和民间双重性质的书院,成为士人安身立命的绝佳之所。隐于书院,是一种“中间状态”的出处选择。赵汸和郑玉的处境、心态和归宿,是观察古代尤其是易代之际士人生存境遇的一个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 书院 出处 隐逸 徽州 赵汸 郑玉
下载PDF
止园:吴亮市隐的“桃源想象”
6
作者 霍建波 汤梦瑶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园林书写与园林绘画是当下延续园林文化物质性存在的重要手段,其精神文化溢余价值更是自不待言。明代文人吴亮市隐于常州止园,融合自身生命体验,建构了独特的“桃源想象”之境,实现了桃源文化意象由哲学思想到文学范式表达,再到实体园... 园林书写与园林绘画是当下延续园林文化物质性存在的重要手段,其精神文化溢余价值更是自不待言。明代文人吴亮市隐于常州止园,融合自身生命体验,建构了独特的“桃源想象”之境,实现了桃源文化意象由哲学思想到文学范式表达,再到实体园林景观的转变。通过张宏绘制的《止园图》和吴亮《止园集》相关诗文之间的图文互动,从吴亮“桃源想象”之境所呈现的朴野之风可以看出,吴亮修建的止园与当时追求奢华之风的富贵园林亦有所区别。吴亮隐于止园,既顺应了当时隐逸文化转化发展、精英阶层造园炽盛的时代风潮,同时也是为避免朝中党争之祸的无奈之举。此外,文人的山水情怀和反哺之情亦是促使吴亮归隐的重要因素。吴亮修园市隐并非是末世心态,而是归隐明夷,比之隐逸的美名,更多体现了吴亮作为文人的担当与自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亮 市隐 止园 桃源想象
下载PDF
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毕业生蛰居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孙幼波 尹金荣 +3 位作者 陈南菲 陈婉琳 曹野 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 2024年第3期219-226,共8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引入自尊和择业效能感,构建了扩展的大学生蛰居意向的TPB模型。对521名蛰居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发现,自尊和择业效能感能够显著增加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于大学生蛰居意...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引入自尊和择业效能感,构建了扩展的大学生蛰居意向的TPB模型。对521名蛰居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发现,自尊和择业效能感能够显著增加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于大学生蛰居意向的预测效应;在这些变量中,大学生对蛰居的主观规范和态度是预测蛰居意愿的主要变量。此外,自尊对男大学生蛰居意愿的影响显著高于女大学生。扩展的TPB模型能够揭示大学生蛰居的作用机制,为促进蛰居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蛰居 计划行为理论 自尊 择业效能感
下载PDF
唐大历江南诗文化圈及诗学景观——以浙东与浙西联唱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陈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唐代经安史之乱,京城作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绝对地位被打破,文学空间开始南移。或仕宦或避难的文人们在江南的聚集与组合,促成了文学能量的转移,新的文学生产机制呈现出了自具特色的诗学景观。在这个诗学场域里,雅集与联句、江南本... 唐代经安史之乱,京城作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绝对地位被打破,文学空间开始南移。或仕宦或避难的文人们在江南的聚集与组合,促成了文学能量的转移,新的文学生产机制呈现出了自具特色的诗学景观。在这个诗学场域里,雅集与联句、江南本土文士与诗僧、江南书写是最突出的文学现象。雅集形成的渔隐意象高度概括了时人对江南的诗性审视方式,是江南地域文学传统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清逐渐形成的江南文化品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大历 联唱 文人集会 江南书写 渔夫词
下载PDF
魏晋遗音:靳学颜诗歌的复古取向与创作心态
9
作者 宋京航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明中叶诗倡复古,尤重唐音,靳学颜的诗歌创作却力追魏晋。在取材和语言上,靳诗继承魏晋玄言诗、游仙诗的传统,又受明代儒释道三教合一且优崇道教的文化影响,将老庄、佛经词汇典故和释道思想运用其中,内容多涉及玄言义理和服食游仙,呈现... 明中叶诗倡复古,尤重唐音,靳学颜的诗歌创作却力追魏晋。在取材和语言上,靳诗继承魏晋玄言诗、游仙诗的传统,又受明代儒释道三教合一且优崇道教的文化影响,将老庄、佛经词汇典故和释道思想运用其中,内容多涉及玄言义理和服食游仙,呈现鲜明的玄学色彩。在创作心态上,其玄言、游仙题材诗创作的本质是对魏晋隐逸精神的认同,通过谈玄慕仙表达自己的隐逸避世思想意志,追求生命的闲适自由境界,体现了归隐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学颜 复古魏晋 玄言诗 游仙诗 归隐
下载PDF
韦应物“宦江诗”中的吏隐心态探析
10
作者 谢成鑫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韦应物是中唐吏隐诗人的典型代表,随着反复出仕、归隐,其吏隐思想在不断发展变化。任职江州刺史期间,受江州独特山水自然与历史文化的影响,韦应物逐步践行以吏为隐的仕宦生活,以实现自我劳形仕宦与心灵痛苦的解脱。他将吏所与隐所相结合... 韦应物是中唐吏隐诗人的典型代表,随着反复出仕、归隐,其吏隐思想在不断发展变化。任职江州刺史期间,受江州独特山水自然与历史文化的影响,韦应物逐步践行以吏为隐的仕宦生活,以实现自我劳形仕宦与心灵痛苦的解脱。他将吏所与隐所相结合,以一种自然从容的处世态度调适心灵,于山水间实现了人生的解悟与超脱。“宦江诗”中,其仕隐心态的调整、为官状态的修正与人生态度的变化,展示了韦应物在江州吏隐心态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州 韦应物 吏隐心态 诗歌
下载PDF
从大千世界到内在心灵——五代文人的人生模式与文学书写
11
作者 孙鸣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五代之际的文人因频繁的朝代更迭、混杂的分裂割据、多重的民族冲突和融合等环境,不得不面对“登仕”或“归隐”的命运选择,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人生择向和模式。因此五代之际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也呈现了与承平时代不同的镜像。盛唐气... 五代之际的文人因频繁的朝代更迭、混杂的分裂割据、多重的民族冲突和融合等环境,不得不面对“登仕”或“归隐”的命运选择,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人生择向和模式。因此五代之际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也呈现了与承平时代不同的镜像。盛唐气魄和复归雅正的文学理想成为消逝的风景,时代的讽谕之音和超脱的文学境界逐渐卑弱,衰世体验下的情理冲突和内在心灵的转向成为五代文学特有的书写空间。尽管五代文学没有出现慷慨激昂的变风变雅时代气象,但也着实体现了易代之际文学创作所具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和内在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代之际 登仕 归隐 人生模式 文学书写
下载PDF
从《归园田居》试探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12
作者 袁再礼 彭婧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直受“儒”和“道”的双重支配,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境遇下,两种思想此消彼长罢了。归园田后的陶渊明,很多人把他称为一个真正的“隐士”,并号其“隐逸之宗...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直受“儒”和“道”的双重支配,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境遇下,两种思想此消彼长罢了。归园田后的陶渊明,很多人把他称为一个真正的“隐士”,并号其“隐逸之宗”。笔者认为,他终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隐士”,他的人生境界由“仕”时的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上升到了“隐”后的天地境界,心中始终没有放下家国、百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 人生境界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旅行活动述略
13
作者 严忠良 计毅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大量移民迁入武当山地区,经济社会有所恢复和发展,由于武当山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博山炉式山峦形制,加上受到隐逸文化、玄学思想和佛道宗教等影响,武当山旅行得到长足发展,旅行者社会...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大量移民迁入武当山地区,经济社会有所恢复和发展,由于武当山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博山炉式山峦形制,加上受到隐逸文化、玄学思想和佛道宗教等影响,武当山旅行得到长足发展,旅行者社会身份不同,旅游类型多样,行旅环境有所改善,留下丰富可贵的历史遗迹,成为不可多得可供开发利用的历史资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武当山旅游活动动机目的相对单一,旅行方式多以分散游为主,旅游条件也有待改善,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 旅游 玄学 博山炉 隐逸
下载PDF
论曹寅晚年诗歌中的隐逸书写
14
作者 徐应会 徐军华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3-77,99,共6页
曹寅产生隐逸之心主要集中在其晚年时期,这与其晚年长期受到的政治高压和罹患的多种疾病有关。现实中扮演的政治角色让曹寅不得不将隐逸之志深藏于心,除了偶尔在诗作之中直接表现出隐逸意趣之外,其余只在其诗作中通过对“梅”“竹”“... 曹寅产生隐逸之心主要集中在其晚年时期,这与其晚年长期受到的政治高压和罹患的多种疾病有关。现实中扮演的政治角色让曹寅不得不将隐逸之志深藏于心,除了偶尔在诗作之中直接表现出隐逸意趣之外,其余只在其诗作中通过对“梅”“竹”“鹤”等隐逸意象的书写幽微隐约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寅 《楝亭集》 隐逸
下载PDF
读《桃花源记》,品“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文学鉴赏中隐逸文化的解读
15
作者 雷耀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0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桃花源记》在隐逸文学中的地位,认识隐逸思想的缘起与发展。[方法]通过品读和鉴赏《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了解作者陶渊明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社会思潮及作者自身的人生境遇对作者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的影响,分析《桃花源... [目的]了解《桃花源记》在隐逸文学中的地位,认识隐逸思想的缘起与发展。[方法]通过品读和鉴赏《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了解作者陶渊明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社会思潮及作者自身的人生境遇对作者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的影响,分析《桃花源记》对后世隐逸文学的影响,分析隐逸文化的特点及其价值。[结果]我国晋代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风骨及其胸怀天下的文人关怀给后世文人树立了典范,尤其是《桃花源记(并诗)》将中华文化中的隐逸文化以简单易懂且生动精美的生活场景描述的形式留在了中华文学史上,对后世诗人有着重要的影响,陶渊明的隐逸诗词所反映的隐逸思想也是对中华隐逸文化的极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欣赏 文化信息 隐逸思想 发展脉络 文学价值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论中国隐逸文化的“山林传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磊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120-128,共9页
中国隐逸文化包含了独特的文化功能、人生哲学及审美旨趣,开出了历史悠久且人文意蕴深厚的山林传统,山林不仅是隐逸活动得以展开的空间场域,而且逐渐成为士人摆脱政治羁绊、追求心灵自由、彰显审美意趣的价值系统,是隐逸精神价值的集中... 中国隐逸文化包含了独特的文化功能、人生哲学及审美旨趣,开出了历史悠久且人文意蕴深厚的山林传统,山林不仅是隐逸活动得以展开的空间场域,而且逐渐成为士人摆脱政治羁绊、追求心灵自由、彰显审美意趣的价值系统,是隐逸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隐逸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和政治文化背景的变迁,不断演化为岩穴之隐、林泉之隐、中隐、吏隐等不同表现形态,山林传统也经历了从走进山水,到返归城市,最后回到内心的演进脉络。士人在山林传统中所寄寓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追求,已根基于学问、贯通于性情、流溢为文章、涵泳为襟怀,成为士人文化中至为精粹的部分。山林传统无疑是我们理解中国隐逸文化、士人山水诗画园林艺术的一个绝佳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林传统 岩穴之隐 林泉之隐 中隐 吏隐
下载PDF
论鲍照与道教——以鲍照涉道诗歌为中心
17
作者 吴怀东 王雅娴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鲍照现存作品中有一类迥异于其主体风格的“异格”之作,即表现隐逸、游仙情怀,流露出道教思想倾向的涉道诗文,这类作品在既往研究中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从这些诗歌的词句及内容看,鲍照对道教典故及相关语汇十分熟悉,并在诗歌中着意塑... 鲍照现存作品中有一类迥异于其主体风格的“异格”之作,即表现隐逸、游仙情怀,流露出道教思想倾向的涉道诗文,这类作品在既往研究中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从这些诗歌的词句及内容看,鲍照对道教典故及相关语汇十分熟悉,并在诗歌中着意塑造崇道、好仙、“慕隐”的形象。鲍照涉道诗文实与刘宋文学“在上者之提倡”的特质以及鲍照“侍从文人”的身份密不可分,刘宋上层阶级的文学、宗教活动影响了鲍照的创作,鲍照或也有意于诗中进行“政治性”表演。滨海地域的天师道传播也影响到鲍照涉道诗文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隐逸游仙诗 道教 侍从文人 滨海地域
下载PDF
中日两国隐逸传统的比较
18
作者 曹永洁 《日本问题研究》 2023年第4期62-70,共9页
中国和日本古来都有久远的隐逸传统,日本的隐逸虽然也深受中国影响,但无论在隐逸的主体和规模、隐逸的类型、隐逸的思想及动机上都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隐士皆为士人,为士而不仕谓之“隐”,可分为退以待时的儒家之隐和全真保身的道... 中国和日本古来都有久远的隐逸传统,日本的隐逸虽然也深受中国影响,但无论在隐逸的主体和规模、隐逸的类型、隐逸的思想及动机上都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隐士皆为士人,为士而不仕谓之“隐”,可分为退以待时的儒家之隐和全真保身的道家之隐,具有本土的隐逸思想体系。日本隐者经历了由皇族、贵族到武士乃至平民的下移过程,皈依佛门即为“隐”,多为感世无常而寄身风雅者,其隐逸思想源于中国道家思想和佛教,与本国文化融合后,异化为日本独特的隐逸传统。在这些差异的背后,是中日两国古代在政治制度、社会构造、思想传统、心理结构等方面的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隐逸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无常观 风雅
下载PDF
晚明夫妻偕隐园寒山别业映射下的女性文化景观
19
作者 戴秋思 龙敏琦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古典园林是女性文化景观生发的重要场所,其中夫妻偕隐园更是具有丰富女性特质的园林类型。论文选取晚明江南山地园林的代表——寒山别业为考察对象,以历史文献和图像语境为基本研究途径,融合女性史、园林史、社会生活史等学科内容。通... 古典园林是女性文化景观生发的重要场所,其中夫妻偕隐园更是具有丰富女性特质的园林类型。论文选取晚明江南山地园林的代表——寒山别业为考察对象,以历史文献和图像语境为基本研究途径,融合女性史、园林史、社会生活史等学科内容。通过对该园林中的两位女主人——陆卿子和文俶笔下的文字、画作结合园记、史志等文献进行提取,探讨了女性意识对园林营构的影响以及园林对女性生活实践的作用;揭示了晚明时期夫妻偕隐背景下女性文化景观呈现的特点,拓展了园林研究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夫妻偕隐 园林 女性 文化景观
下载PDF
高丽“海左七贤”的隐逸情怀与仙道意趣
20
作者 王雅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1-86,共6页
魏晋时期隐逸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以及高丽王朝中期武人执政后的政治高压,促使李仁老、林椿、吴世才等人效法“竹林七贤”,以“海左七贤”之名组织竹林高会,表达隐逸志趣。这让本就带有鲜明隐逸色彩的庄子和陶渊明在高丽王朝获得空前... 魏晋时期隐逸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以及高丽王朝中期武人执政后的政治高压,促使李仁老、林椿、吴世才等人效法“竹林七贤”,以“海左七贤”之名组织竹林高会,表达隐逸志趣。这让本就带有鲜明隐逸色彩的庄子和陶渊明在高丽王朝获得空前关注,并受到不乏李仁老这样的文学大家的喜爱和模仿。而无论是李仁老在诗歌中对仙道元素的化用,还是林椿为高丽道人李仲若撰写生平,都沾染着浓厚的仙道色彩,隐约透露着他们与道教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左七贤 隐逸志趣 庄子 陶渊明 仙道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