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课程话语的诞生——论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课程改革
1
作者 刘正伟 水鑫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4,共13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建构了承载着红色文化的革命课程话语,其形成经历了全民族抗战的国防课程、提高质量的正规化课程、联系实际的本土化课程、转向文化知识的新型正规化课程四个历史阶段。革命课程话语的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建构了承载着红色文化的革命课程话语,其形成经历了全民族抗战的国防课程、提高质量的正规化课程、联系实际的本土化课程、转向文化知识的新型正规化课程四个历史阶段。革命课程话语的知识谱系与内涵集中地反映在政治、国文、历史三科之中,表现出贯穿唯物主义精神,促进语言文字大众化,以人民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等价值取向。革命课程话语的文化实践与价值意蕴体现在充分发挥育人价值,发扬人的主体自觉性;推动民族解放与独立,形成民族认同;造就民族国家共同体,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承载红色文化,形成革命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本土化的中国课程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革命文化 课程话语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话语转变与政治动员——论陕甘宁文艺运动中的“下乡入伍”
2
作者 冯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下乡入伍”是抗战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和实践。与重口号宣传而轻组织动员的国统区大后方相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下乡入伍”作为延安知识分子了解、反映边区军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不仅得到了边区机关、学校及各类协... “下乡入伍”是抗战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和实践。与重口号宣传而轻组织动员的国统区大后方相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下乡入伍”作为延安知识分子了解、反映边区军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不仅得到了边区机关、学校及各类协会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成为陕甘宁文艺运动的一个部分;更因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划分为各具特征的前后两期,在起到知识分子话语转变作用的同时,也对边区军民民族、国家意识的培养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政策制度的接受认可方面,发挥出巨大的政治动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下乡入伍 话语转变 政治动员
下载PDF
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3
作者 苏卉 刘晓宇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开展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可以指导目的地旅游网络结构优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陕甘宁红色旅游流整体网络特征、网络节点特征... 开展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可以指导目的地旅游网络结构优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陕甘宁红色旅游流整体网络特征、网络节点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松散,密度低,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红色旅游流网络凝聚特征显著,地域集中性强,跨区域合作有待强化;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关键节点功能地位突出,网络极化效应显著;核心节点对周边节点存在“虹吸效应”。研究进一步从构建多极化红色旅游流网络体系、推动红色旅游与相关业态协调发展和创新融合等方面就推动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优化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 红色旅游流 网络结构特征
下载PDF
百年中国法治历史中的陕西党史元素
4
作者 韩伟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的探索成果,是从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到当代中国治国理政法治经验的总结。党领导法治的历史,特别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蕴含着丰富的陕西党史元素,不仅体现在局部执政的法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的探索成果,是从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到当代中国治国理政法治经验的总结。党领导法治的历史,特别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蕴含着丰富的陕西党史元素,不仅体现在局部执政的法治建设、依规治党的经验,还体现为陕西党史中的红色法制历程。总结和凝练党领导法治历史中的陕西元素,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拓展陕西党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党史 陕甘宁边区 根据地法律史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党员教育研究
5
作者 王今诚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持续开展党员教育,以提高农民党员的思想认识与政治水平,引导广大乡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持续开展党员教育,以提高农民党员的思想认识与政治水平,引导广大乡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边区党委、边区中央局)领导下,边区乡村党员教育以西北局高干会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乡村党员教育中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比较严重,教学方式以照本宣科为主,教育形式主要是流动训练班,教材内容艰深、枯燥无味。后一阶段,结合全党整风,较好地纠正了党员教育中存在的偏差,面向乡村党员干部的扫盲教育与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效果,基本实现了巩固和发展党员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乡村党员教育 乡村党支部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疾病防治工作的成就、经验及当代价值研究
6
作者 翁攀峰 李恩昌 吕一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陕甘宁边区的疾病防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起点之一,为新中国提出“预防为主”等四大卫生方针奠定了基础。本文分析了陕甘宁边区在疾病防治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应对这些挑战进行的制度创新以及疾病... 陕甘宁边区的疾病防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起点之一,为新中国提出“预防为主”等四大卫生方针奠定了基础。本文分析了陕甘宁边区在疾病防治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应对这些挑战进行的制度创新以及疾病防治体系的重新构建,认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最大的特点是坚持人民性与公益性。这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乃至当前我国疾病防治体制形成的历史渊源,为新时代卫生发展提供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 中国共产党 疾病防治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陕甘宁革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及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7
作者 来嘉隆 张亦弛 +2 位作者 宇文浩然 徐萌 伍艾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7,共9页
陕甘宁革命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具有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通过对陕甘宁革命遗址时空分布耦合特征的梳理,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策略,既是落实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的政策要求,也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弘扬革命... 陕甘宁革命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具有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通过对陕甘宁革命遗址时空分布耦合特征的梳理,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策略,既是落实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的政策要求,也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弘扬革命精神的必要举措.选取陕甘宁片区1 316处革命遗址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等量化方法,系统研究陕甘宁革命遗址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革命遗址整体性强,不同类别的遗产凝聚区域不同.(2)革命遗址空间分布不均匀,围绕延安形成强核心特征,以延安为核心逐步呈现宏观区域差异.(3)革命遗址伴随着时间重心不断迁移,空间中的流线移动现象表明革命遗址在空间上呈现多要素节点特征.(4)建议对陕甘宁革命遗址进行全要素全时空的整体保护,构建“一圣地、两节点、四线路、五组团”的陕甘宁革命遗址活化利用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片区 革命遗址 时空分布 整体性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烈士褒扬工作的历史考察
8
作者 薛泽伟 方海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过制定烈士褒扬政策、建立褒扬机构和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等方式,维护烈士权益、保障烈属生活,并通过宣扬烈士的光荣事迹和英烈精神,教育革命群众和革命队伍。这些工作不仅凝聚了人心,动员了社...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过制定烈士褒扬政策、建立褒扬机构和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等方式,维护烈士权益、保障烈属生活,并通过宣扬烈士的光荣事迹和英烈精神,教育革命群众和革命队伍。这些工作不仅凝聚了人心,动员了社会力量,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和革命意识,弘扬了民族道义,不仅是党和政府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更是民族道义的彰显,在革命战争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陕甘宁边区 烈士褒扬 情感意蕴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下南路”移民运动的三维探赜
9
作者 薛浩 朱新屋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清末民初,由于战乱、灾荒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分布差异,一条从陕北北部向南部迁移的路线即“下南路”逐渐形成,这种自发而又零散的移民活动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应对财政危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下的边... 清末民初,由于战乱、灾荒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分布差异,一条从陕北北部向南部迁移的路线即“下南路”逐渐形成,这种自发而又零散的移民活动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应对财政危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下的边区政府因应时势,逐步完善移民政策,将自发、零散的“下南路”移民活动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行为,并同群众密切结合而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就此而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下南路”移民运动的兴起是历史传统、现实矛盾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在合理调配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下南路” 移民
下载PDF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消减农民贫困的政策路线探析
10
作者 徐薇 高布权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恶劣自然条件、封建势力残酷剥削、愚昧落后思想、严重社会问题及战争等综合因素作用下,陕甘宁地区农民愈发贫困,由此造成了农民生存危机、增加了政府治理难度、影响了抗战。为了改善民众生活,最大程度减少农民贫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恶劣自然条件、封建势力残酷剥削、愚昧落后思想、严重社会问题及战争等综合因素作用下,陕甘宁地区农民愈发贫困,由此造成了农民生存危机、增加了政府治理难度、影响了抗战。为了改善民众生活,最大程度减少农民贫困,党中央及边区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支撑性的农业政策和建立兜底性的社会救济政策,从而提高了陕甘宁边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延安时期独具特色的贫困治理政策路线,对当前防止返贫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 消减贫困 政策路线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农业统一累进税的试行与成效
11
作者 张昕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为应对皖南事变后愈加严峻的财政问题,陕甘宁边区创造性地提出了救国公粮的概念,但在实际征收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同地区之间负担不平衡、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出现。所以在1943年之后,陕甘宁边区学习晋察冀根据地的经验,逐渐以统一累进税代... 为应对皖南事变后愈加严峻的财政问题,陕甘宁边区创造性地提出了救国公粮的概念,但在实际征收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同地区之间负担不平衡、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出现。所以在1943年之后,陕甘宁边区学习晋察冀根据地的经验,逐渐以统一累进税代替救国公粮,实行更加完备的土地清丈、确定税负和民主评议,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础上,使人民负担更加公平合理。另外,大规模的土地调查也促使中国共产党的行政力量深入到乡村基层,为实施大规模的民众动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农业统一累进税 民众动员 合理负担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灾民安置工作述论
12
作者 王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8,共8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发生自然灾害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采取各种救济措施安置灾民。主要通过粮款救济、以工代赈、把灾民迁移到别处及给予额外抚恤的方式等,保障了灾民的生产生活。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这段救灾史,可总结出一些对现今仍有...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发生自然灾害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采取各种救济措施安置灾民。主要通过粮款救济、以工代赈、把灾民迁移到别处及给予额外抚恤的方式等,保障了灾民的生产生活。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这段救灾史,可总结出一些对现今仍有意义的经验和启示:物资供应的基础上不忽视心理、精神上的关怀;确保救灾钱物公正分发、合理使用;与其他部门形成救灾联合机制,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灾民安置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灾民安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民 救灾 陕甘宁 中国共产党 抗战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价值和启示
13
作者 贾茹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1936年以前,陕甘宁地区师资匮乏,教育文化落后。边区政府成立后,大力兴办师范教育,成立、接收六所师范学校,明确教育方针,制定教育制度,健全机构、课程设置,加强领导和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边区师范教育的历史价值在于... 1936年以前,陕甘宁地区师资匮乏,教育文化落后。边区政府成立后,大力兴办师范教育,成立、接收六所师范学校,明确教育方针,制定教育制度,健全机构、课程设置,加强领导和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边区师范教育的历史价值在于:培养师资力量,改变了当地落后的教育状况;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为革命战争和边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注重实践探索,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其对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启示是:要始终重视教师质量的提高,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生态,创设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师范教育 教育质量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二流子”的改造
14
作者 罗淑宇 李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存在为数颇多的“二流子”群体,他们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经济建设,不利于边区的政权稳定与发展。边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对“二流子”展开全面改造,使其从游离于社会主流的“旧人”转变为参与边区建设的革命性力量。深...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存在为数颇多的“二流子”群体,他们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经济建设,不利于边区的政权稳定与发展。边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对“二流子”展开全面改造,使其从游离于社会主流的“旧人”转变为参与边区建设的革命性力量。深入研究边区政府改造“二流子”的成功举措及经验,对于当今推动乡村建设和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二流子” 改造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模范治理实践路径探究--以黄克功案、肖玉璧案为例
15
作者 周娇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陕甘宁边区被誉为“模范区”,全面体现在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廉政等方面。今以模范治理为路径,以轰动全国的黄克功和肖玉璧两案为例,从其蕴含的价值映照边区治理理念和主张,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模范区 实践路径 黄克功案 肖玉璧案 启示
下载PDF
基于大生产运动的陕甘宁边区盐业发展研究
16
作者 张政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6-9,29,共5页
在内有自然灾害和人口大量增加、外有日寇进攻和国民党经济封锁的压力下,陕甘宁边区定边县、盐池县等产盐区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盐业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军民联合生产、全民集体运盐、对外统销对内自由贸易的政策来发展盐业... 在内有自然灾害和人口大量增加、外有日寇进攻和国民党经济封锁的压力下,陕甘宁边区定边县、盐池县等产盐区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盐业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军民联合生产、全民集体运盐、对外统销对内自由贸易的政策来发展盐业。盐业的兴旺带动了陕甘宁边区经济的发展,食盐贸易有力地反击了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为边区的经济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大生产运动 盐业发展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实践与经验
17
作者 黄晓月 屈潇影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生存问题、赢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通过制定植树造林计划、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探索科学护林办法、颁发植树造林政策法规、宣传树木保护方法等方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在思想教...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生存问题、赢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通过制定植树造林计划、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探索科学护林办法、颁发植树造林政策法规、宣传树木保护方法等方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在思想教育、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法治思维、资源开发方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陕甘宁边区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关于陕甘宁边区合法性的话语建构
18
作者 洪富忠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5-52,F0003,共9页
自1937年初国共恢复高层谈判至抗战结束,陕甘宁边区的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共谈判的重要内容。针对国民党对边区合法性的否定和各种攻击,中国共产党着重从四个层面展开其关于陕甘宁边区合法性的话语建构:一是从国共谈判中国民党的承诺建... 自1937年初国共恢复高层谈判至抗战结束,陕甘宁边区的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共谈判的重要内容。针对国民党对边区合法性的否定和各种攻击,中国共产党着重从四个层面展开其关于陕甘宁边区合法性的话语建构:一是从国共谈判中国民党的承诺建构边区的合法性话语;二是从“边区应统一于民主”建构边区的合法性话语;三是从陕甘宁边区取得的重大成就建构边区的合法性话语;四是从国共治理对比中建构边区的合法性话语。中国共产党关于边区合法性的话语建构,既基于现实政治,谋求国民党执政当局认可的“法统”合法性;又基于革命的正义性,建构边区顺乎天道、合乎民心的“道统”合法性;进而超越国民党狭隘的合法性话语逻辑,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政治话语建构理路。中国共产党关于边区合法性的话语建构,不仅关乎边区本身,也为战时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等方面的话语建构提供了话语资源与思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陕甘宁边区 合法性 话语建构
下载PDF
两性、家庭与政权建设:陕甘宁边区婚姻政策的变革(1939—1944)
19
作者 岳颖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全面抗战背景下,解放妇女与改造家庭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目标提上具体政策制定日程,成为民主建设边区历程的必需环节,主要体现在婚姻条例的制定和出台上。从1939年到1944年,理念先进的婚姻政策变革下婚姻纠纷案件频发,... 全面抗战背景下,解放妇女与改造家庭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目标提上具体政策制定日程,成为民主建设边区历程的必需环节,主要体现在婚姻条例的制定和出台上。从1939年到1944年,理念先进的婚姻政策变革下婚姻纠纷案件频发,买卖婚姻的界定、抗属离婚案的纠葛、基层执法难等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矛盾样态,彰显了崭新的政权建设、干部队伍与根深蒂固的乡村传统婚俗、性别观念与基层秩序之间的矛盾与张力。若要深刻理解党对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改造的重视原因、婚姻政策变革背后的内生逻辑,离不开领悟妇女与家庭之关系对于边区政权建设、大生产运动、统战工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婚姻政策 司法审判 妇女解放 家庭改造
下载PDF
改革与调适:陕甘宁边区婚俗改革的实践探索
20
作者 杨扬 王月晴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1,共7页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早婚、包办及买卖婚姻等婚俗的弊端日益凸显,背离婚姻自由的价值趋向。边区政府通过颁布新婚姻条例,加强对边区百姓的宣传教育,使得边区婚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对改革中结婚登记与订婚习俗的冲突、法定婚龄与...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早婚、包办及买卖婚姻等婚俗的弊端日益凸显,背离婚姻自由的价值趋向。边区政府通过颁布新婚姻条例,加强对边区百姓的宣传教育,使得边区婚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对改革中结婚登记与订婚习俗的冲突、法定婚龄与早婚习俗的冲突、禁止买卖婚姻与高额彩礼习俗的冲突,边区政府在坚持婚姻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维护婚姻良俗、适当迁就传统婚俗、坚决抵制婚姻陋俗等措施使得冲突得到调适。陕甘宁边区的婚俗改革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对于减少婚姻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传统婚俗 婚俗改革 冲突调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