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the Multiplication Table in the Tsinghua Collection of Bamboo Slips
1
作者 冯立昇 吕昕(译)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年第1期1-23,共23页
Among the bamboo slips dating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475-221 BCE),stored at Tsinghua University,there is an aggregate of 21 specially shaped slips that are painted with red lines on the obverse side.Numbers are ... Among the bamboo slips dating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475-221 BCE),stored at Tsinghua University,there is an aggregate of 21 specially shaped slips that are painted with red lines on the obverse side.Numbers are written on 20 slips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rules,and on one slip without numbers there are 20 round holes and residues of ribbon.These slips,after being compiled as a whole,serve as a practical calculator in the form of a table,which is designated as Suan Biao算表(the multiplication table).In this paper,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the Suan Biao are discussed by comparing it with other ancient multiplication tables.Specifically,it is noted that the core of the Suan Biao is a multiplication table comprising the numbers 9 to 1 and their products 81 to 1;the other parts are an extension of the core.The Suan Biao employs the decimal place value system and manifested the author’s knowledge of the commutative law of multiplication,the distributive law of multiplication over addition,and fractions.Not only is this table directly applicable to the multiplication of two-digit numbers,but also to division.In addition,certain computations regarding 1/2 or fractions containing 1/2 can be conducted using this table,and it may also be used for extracting roots.The Suan Bia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search on ancient mathematics,and its discovery is enormously valuable for studies on arithmetic methods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in early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ICATION TABLES bamboo slips tsinghua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下载PDF
清华简与夏史重建
2
作者 杜勇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清华简中发现了丰富的夏史资料,开启了重构夏代文明史的新境界。但它与传世文献一样,都是由口头传说生成的晚出文献史料。依照兰克史学的治史规则,这种非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大有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派正是利用传说资料的局限性,... 清华简中发现了丰富的夏史资料,开启了重构夏代文明史的新境界。但它与传世文献一样,都是由口头传说生成的晚出文献史料。依照兰克史学的治史规则,这种非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大有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派正是利用传说资料的局限性,提出了风靡一时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把夏代历史说成是传说的堆积,虚妄的伪造。然其论说证据不密,逻辑不畅,经不起新旧文献尤其是清华简中夏史材料的验证,无法支撑疑古派建立的学术大厦。上古史研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兰克史学那套摒弃传说资料的研究方法未必适用。不管传说性文献形成的时间早晚如何,也不管它存在多少问题,其中具有客观历史的质素、事实真相的颗粒,不是仅凭主观怀疑就可以彻底否定的。坚持文献与考古资料相须为用,其归一揆,才能真正重构出“充实而有光辉”的夏代文明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夏史重建 疑古派 传说史料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释义
3
作者 马文增 《现代语文》 2024年第5期46-54,共9页
以整理者的严式释文为底本,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重新释读清华简《保训》。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运用“二重证据法”,将《周易》《尚书》《逸周书》等传世文献与《保训》相比较,又征引马王堆帛书《老子》、清华简《五纪》等出土文献与《保... 以整理者的严式释文为底本,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重新释读清华简《保训》。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运用“二重证据法”,将《周易》《尚书》《逸周书》等传世文献与《保训》相比较,又征引马王堆帛书《老子》、清华简《五纪》等出土文献与《保训》相印证,从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来发掘《保训》的真义,并将之作为章句训诂的依据。《保训》是周文王的临终遗训,文王追述了黄帝之质朴、舜之良善、微之理智、汤之义勇,并将自己所秉持的诚实、公正、宽容、不懈之道传给武王,叮嘱武王要心存敬畏、勤政用贤。《保训》对于中国上古史尤其是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保训》 周文王 遗训 释义
下载PDF
清华简“书”类文献的文本性质与墨家贤人观的扩充机制
4
作者 李健胜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清华简《程寤》《说命》《尹至》《尹诰》等“书”类文献蕴含着墨家“顺天志”“明鬼神”“尚贤”等思想观念,通过传“书”、改“书”、造“书”,墨家突出了上帝神鬼的现实政治功用,展现了独特的历史书写意识,这都能说明清华简“书”类... 清华简《程寤》《说命》《尹至》《尹诰》等“书”类文献蕴含着墨家“顺天志”“明鬼神”“尚贤”等思想观念,通过传“书”、改“书”、造“书”,墨家突出了上帝神鬼的现实政治功用,展现了独特的历史书写意识,这都能说明清华简“书”类文献系墨家传本。墨家通过改作史实,把伊尹、傅说打造成出身卑微但功绩卓绝的贤人,借此将冲决贵族血缘关系合法性主张置于墨家化的历史故事之中。清华简《治邦之道》《治政之道》则反映出战国中后期墨家通过批判现实、选贤任能体制化及吸收其他诸子立论等方式,从理论建构层面进一步扩充了贤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书”类文献 墨家 贤人观
下载PDF
“管仲之器小哉”辨正
5
作者 孙永波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5-18,共14页
《论语·八佾》篇有“管仲之器小哉”一章,其中“器”字何晏、朱熹理解为“器量”“局量”,其他各家理解为“器用”“器才(材)”。“器”字在现存先秦文献中没有“器量”“局量”等词义,何晏、朱熹之训诂没有文献根据。根据孔子对... 《论语·八佾》篇有“管仲之器小哉”一章,其中“器”字何晏、朱熹理解为“器量”“局量”,其他各家理解为“器用”“器才(材)”。“器”字在现存先秦文献中没有“器量”“局量”等词义,何晏、朱熹之训诂没有文献根据。根据孔子对管仲存亡继绝之历史功绩的评价和史料对管仲政治成就的记载,评价管仲为“器用小”或“器才(材)小”,是不合理的。清华简第六辑《管仲》篇有管仲言论作“既佞又仁,此谓成器”,当是《八佾》此章孔子和“或曰”者对话的背景和前提,“管仲之器小哉”当读为“管仲之‘器’小哉”,理解为“管仲所说的‘成器’太狭隘了吧”。孔子对管仲关于“成器”的定义持否定态度,大概源于二人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清华简 《管仲》 “器小”
下载PDF
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甲本、乙本异文考
6
作者 陈梦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清华简第六册中的《郑文公问太伯》一篇有甲本和乙本之分,整理者指出是同一书手书写的两个版本,属楚简中的首例。本文将甲本和乙本的异文分为三种类型进行逐字分析,认为甲本和乙本用字没有明显的地域性,也没有使用频率上的差别;甲本用... 清华简第六册中的《郑文公问太伯》一篇有甲本和乙本之分,整理者指出是同一书手书写的两个版本,属楚简中的首例。本文将甲本和乙本的异文分为三种类型进行逐字分析,认为甲本和乙本用字没有明显的地域性,也没有使用频率上的差别;甲本用字有来源较早、不易讹混的特点,而乙本用字不仅有省形现象,还有后起字以及大量的讹字;总体来说,甲本优于乙本。对比同一书手书写的《郑武夫人规孺子》《子仪》《天下之道》等篇的用字情况,甲本更符合书写者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反映了甲本可能为书写者校勘后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郑文公问太伯》 异文
下载PDF
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发微
7
作者 刘子珍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天人之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问题。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心”对“度”的体认与践行,促使“心”的主观能动性由自在... 天人之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问题。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心”对“度”的体认与践行,促使“心”的主观能动性由自在向自觉转进。这是上古三代以来固有理性精神在晚周天命观式微大背景下不断张扬的必然结果,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公共思想。晚周天人之分观念在《心是谓中》中表现出较为朴素的特征,郭店简《穷达以时》与荀子《天论》等则对其创造性发展。诸子或侧重于人事道德化,将道德自我圆满视为人生的根本追求;或强调“天”的客观性,将“心”的认知功能提升到“性”的新高度。晚周天人之分观念并非单一线性发展,而是呈现出分途并进、互相交叉的多重演进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心是谓中 天人之分 穷达以时 荀子
下载PDF
早期“诗说”的话语形态--兼论《毛诗序》的形成
8
作者 凌彤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93-109,M0006,共18页
清华简、上博简、阜阳简“诗说”的言辞特征和结构方式反映了早期序诗话语形态。清华简“诗说”通过对仪式要素、历史要素的书写,暗示诗篇的写作背景和主旨;上博简“诗说”通过对情感要素和德义要素的强调,揭示诗篇的文化内涵和义教功能... 清华简、上博简、阜阳简“诗说”的言辞特征和结构方式反映了早期序诗话语形态。清华简“诗说”通过对仪式要素、历史要素的书写,暗示诗篇的写作背景和主旨;上博简“诗说”通过对情感要素和德义要素的强调,揭示诗篇的文化内涵和义教功能;阜阳简“诗说”通过对仪式要素和讽谏美刺功能的确认,彰显诗篇的政教意图。《毛诗序》的形成,则反映了儒家弟子在特定历史语境和撰述意图下对先秦序诗话语资源的选择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毛诗序》 子夏 清华简
下载PDF
清华简(陆)与《释名》训释合证举隅
9
作者 王赫岗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收录了五篇先秦佚篇,对于研究先秦历史和语言文字有着重要价值。结合简文内容与《释名》训释,可以发现一些后世罕见之古义,为《释名》释义提供书证,提前与《释名》相关书证的年代。这些认识将有助于更清晰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收录了五篇先秦佚篇,对于研究先秦历史和语言文字有着重要价值。结合简文内容与《释名》训释,可以发现一些后世罕见之古义,为《释名》释义提供书证,提前与《释名》相关书证的年代。这些认识将有助于更清晰地梳理汉语词义发展的脉络,为大型工具书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借鉴参考,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掘《释名》一书的语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 《释名》 字词关系 合证
下载PDF
平王东迁年代与史事新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40,F0002,共12页
在传统认知上,幽王失国,平王东迁,是前后两年相继发生的事情。近年清华简《系年》问世后,人们始知平王东迁经历了多种力量的角逐和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两周之际重大的历史变局。依清华简《系年》所示,幽王死后,携王立二十一年,复经无王... 在传统认知上,幽王失国,平王东迁,是前后两年相继发生的事情。近年清华简《系年》问世后,人们始知平王东迁经历了多种力量的角逐和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两周之际重大的历史变局。依清华简《系年》所示,幽王死后,携王立二十一年,复经无王九年,平王被正式迎立,三年后东迁洛邑,此时已到了平王三十四年(公元前737年)。这一时间节点,粗看起来似已超出助力东迁事宜的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在位年代的下限,然据新出清华简《系年》、古本《竹书纪年》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记晋、郑、秦三君年代详加考察,发现均有舛误,实际上他们都是在平王三十四年东迁之后辞世的。在这个乱云飞渡的历史过程中,东周国家虽遭内乱外患的严重打击,但文明未曾中断,重启了接续发展的新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王东迁 清华简《系年》 年代 史事 《十二诸侯年表》
下载PDF
文献流动性视域下清华简中之楚文化特征
11
作者 王建 李静怡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3,共5页
从文献的角度来看,清华简由文本所反映出的地域“流动性”十分明显,这透露出楚文化在其中的作用。清华简作为在楚地流传和成书的一批先秦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先秦战国文献群体在文本生成过程上的影响。这样的地域“流动性... 从文献的角度来看,清华简由文本所反映出的地域“流动性”十分明显,这透露出楚文化在其中的作用。清华简作为在楚地流传和成书的一批先秦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先秦战国文献群体在文本生成过程上的影响。这样的地域“流动性”生成特点可以通过文本的形态和内容来进行“分层”研究。前者主要体现在清华简的文字和篇目属性上,如文字的楚地特征、篇目的整编等;后者则通过清华简中神巫色彩、“楚墨”思想及楚地诗教得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清华简 楚文化
下载PDF
清华简《厚父》六题
12
作者 马文增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4-93,共10页
在对清华简《厚父》做注解、白话译文的基础上,分析《厚父》的性质和价值以及《厚父》与“《孟子》引文”的关系等问题,认为:《厚父》是商王太甲与伊尹就夏朝兴亡之原因和“如何修德”话题展开的对话,其性质为商史官记载的商初原始档案... 在对清华简《厚父》做注解、白话译文的基础上,分析《厚父》的性质和价值以及《厚父》与“《孟子》引文”的关系等问题,认为:《厚父》是商王太甲与伊尹就夏朝兴亡之原因和“如何修德”话题展开的对话,其性质为商史官记载的商初原始档案;关于整理者提出的“《孟子》引文”出处问题,认为“《孟子》引文”出自《尚书·泰誓》,与《厚父》无关;对《厚父》的性质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应充分重视对文本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厚父》 伊尹 《孟子》引文
下载PDF
简牍图像信息采集过程中的保护及要求
13
作者 赵桂芳 贾连翔 《出土文献》 2023年第1期13-19,154,共8页
本文以清华简图像采集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为基础,探讨简牍图像拍摄和扫描过程中涉及的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困难,并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和要求、风险提示和注意事项等,希望能为相关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 简牍图像采集 饱水拍摄和扫描 清华简 文物保护
下载PDF
清华简《成人》篇“助”字发微
14
作者 杨蒙生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2期74-79,共6页
古文“助”字有两种写法,其一是虽有所讹变,但基本保留甲骨文中近似“叀”的原始形态;其二是顺应汉字形声化趋势,在赘加表助力的“力”或“月(肉)”旁之后发展出的,以“助”字表意初文为声符的形声写法。前者多见于商周甲骨、金文,后者... 古文“助”字有两种写法,其一是虽有所讹变,但基本保留甲骨文中近似“叀”的原始形态;其二是顺应汉字形声化趋势,在赘加表助力的“力”或“月(肉)”旁之后发展出的,以“助”字表意初文为声符的形声写法。前者多见于商周甲骨、金文,后者则被保留在以清华简为代表的东周古文字资料当中。楚文字中用为“助”的从支、膚声之字多半是“扶”字异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楚文字中的“道”字又被写成从行、从人之形类似,属同义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下载PDF
从清华简论楚地《诗》学对屈原“美政”思想之影响
15
作者 李秀强 《政治思想史》 2023年第2期1-17,196,共18页
屈原“美政”思想的学术渊源虽与先秦诸子之学有密切关联,但事实上,他的思想体系亦应当是自成一家的。综合各方面材料考之,屈原极可能习《诗》,因而屈原的思想自然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楚地《诗》学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美政”思想则... 屈原“美政”思想的学术渊源虽与先秦诸子之学有密切关联,但事实上,他的思想体系亦应当是自成一家的。综合各方面材料考之,屈原极可能习《诗》,因而屈原的思想自然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楚地《诗》学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美政”思想则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楚地《诗》学传统的濡染。清华简“诗”类文献表明,楚地《诗》学传统蕴含着深刻的“美政”思想,其内涵包含“圣君”“贤臣”以及“两美相合”思想,屈原的“美政”思想与此可谓一脉相承。应当说,屈原既继承了楚地《诗》学传统中“美政”思想的基本精神内涵,但同时又融合创新并发展了其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楚地 《诗》学 屈原 “美政”
下载PDF
清华简《尹诰》补探--《尹诰》虽真《咸有一德》未必就伪
16
作者 任乃宏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11-15,共5页
细读廖名春《清华简〈尹诰〉研究》一文,发现将清华简《尹诰》篇中的“?”读为“既”似乎不妥,读为“躬”或许更合适一些。《尹诰》篇固然可信,但以之为据坐实古文尚书之《咸有一德》为伪书却证据不足。存在另一种可能,《尹诰》与《咸... 细读廖名春《清华简〈尹诰〉研究》一文,发现将清华简《尹诰》篇中的“?”读为“既”似乎不妥,读为“躬”或许更合适一些。《尹诰》篇固然可信,但以之为据坐实古文尚书之《咸有一德》为伪书却证据不足。存在另一种可能,《尹诰》与《咸有一德》都是可信的史料:《尹诰》即《史记》所载《咸有一德》;古文尚书之《咸有一德》或即《史记》所载之《肆命》。前者为伊尹对汤之谏言,后者为伊尹对太甲之告诫。就伊尹之身份言,二者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古文尚书 尹诰 尹躬 咸有一德
下载PDF
清华简《心是谓中》撰作时代及相关问题
17
作者 罗晨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98-102,117,共6页
清华简《心是谓中》借助先秦时期“心统四相”的“一般知识”,阐述治国理政之道,指出“命”有人力所不及的“天命”和人力可及的“身命”两个层次,无论君公、侯王还是庶人、平民,都不应过度追求“天命”的庇佑,而应该安分守本、修德敬业... 清华简《心是谓中》借助先秦时期“心统四相”的“一般知识”,阐述治国理政之道,指出“命”有人力所不及的“天命”和人力可及的“身命”两个层次,无论君公、侯王还是庶人、平民,都不应过度追求“天命”的庇佑,而应该安分守本、修德敬业,从而保有“身命”。综合简文的体例特征、语言特征和思想特征判断:清华简《心是谓中》应是成篇于孔子至孔门七十子时代的儒家学派作品,其作者应为孔子或孔门七十子中的一位,但具体身份尚无法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心是谓中》 撰作时代 孔门七十子
下载PDF
清华简《四时》“俊风”考
18
作者 柯晨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2期80-88,共9页
清华简《四时》有“俊风”一词。“俊风”亦见于《山海经》,其名与甲骨文四方风之东风名“劦”相合,皆为东方之风。然而在《夏小正》中,俊风被解释为“合冰必于南风、解冰必于南风”之“南风”。笔者认为在不同语境中,俊风一词内涵的理... 清华简《四时》有“俊风”一词。“俊风”亦见于《山海经》,其名与甲骨文四方风之东风名“劦”相合,皆为东方之风。然而在《夏小正》中,俊风被解释为“合冰必于南风、解冰必于南风”之“南风”。笔者认为在不同语境中,俊风一词内涵的理解有不同角度。对于《夏小正》及清华简《四时》文本中俊风内涵的阐释,宜置于数术理论框架下。排列清华简《四时》在先秦秦汉时令文献中的序列,与《四时》时期相近的文献可资参考。俊风所反映的“顺天应时”思想,体现了先秦时期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探索和尊重,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俊风 清华简 《四时》 时令
下载PDF
談清華簡中“倒山”形字
19
作者 李松儒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2期188-193,256,共7页
清華簡中多次出現“倒山”形的字、或從“倒山”形的字,該字的釋讀一直未得到合理的解釋。本文對清華簡《芮良夫毖》中“君子而受柬”相關句子進行了解釋,對其中“倒山”形字的釋讀進行了梳理。以往學者或從押韻的角度認爲“倒山”形字... 清華簡中多次出現“倒山”形的字、或從“倒山”形的字,該字的釋讀一直未得到合理的解釋。本文對清華簡《芮良夫毖》中“君子而受柬”相關句子進行了解釋,對其中“倒山”形字的釋讀進行了梳理。以往學者或從押韻的角度認爲“倒山”形字應釋爲“覆”,現在由“䢐”字的識出,可看出釋“覆”是有問題的。結合相關寫法與辭例,《芮良夫毖》中的倒山形的字應釋爲“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芮良夫毖 君子而受柬
下载PDF
试论清华简《系年》的编纂特点 被引量:18
20
作者 许兆昌 齐丹丹 《古代文明》 CSSCI 2012年第2期60-66,113,共7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贰)所载《系年》,主要记录春秋至战国早期晋、楚两国的霸业发展史。从体例看,各章皆具因事成篇的特点,应是一部具有纪事本末体性质的早期史著。从谋篇布局看,其全篇可分作3个部分,第1章总揽全局,归纳兴衰的根... 《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贰)所载《系年》,主要记录春秋至战国早期晋、楚两国的霸业发展史。从体例看,各章皆具因事成篇的特点,应是一部具有纪事本末体性质的早期史著。从谋篇布局看,其全篇可分作3个部分,第1章总揽全局,归纳兴衰的根本原因,高屋建瓴;第2至5章铺叙重要诸侯国简史,展现霸业发展的基本背景与形势,开局宏大;第6至23章以晋、楚迭为中心,叙述霸业全过程,内容完整。《系年》是战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系年》 纪事本末 战国历史编纂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